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矛盾? 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意识根源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的要求,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因此,二者是不矛盾的。2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走进文学走进科学走进真理走进社会34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镜头一:走进文学5买踢 问
2、题:莫泊桑为什么不惜花钱要买这种被踢的感受? 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个人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街上,迎面正好走来了一个乞丐。莫泊桑走上前去,言辞恳切的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会屋子,飞快地记下这一真实的被踢的感受。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7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3、?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8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镜头二:走进科学9思考 :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 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 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 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上述事例说明什么?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10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新恒星11利用显微镜发现的人体病毒12气象卫星高空拍摄的地球气象图13 青藏铁路已于 2006
4、 年 7 月 1 日正式通车但在修建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14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1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 书到用时方恨少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
5、会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6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镜头三:走进真理17个人的知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科学的理论能否成为检验标准?为什么实践才是唯一标准?实践是怎样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18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实践结果指 导改造不符合错误正确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9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镜头四:走进社会 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6、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22实践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小结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3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
7、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实践!2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这就是“实践第一”的涵义。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5你能全面总结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吗?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 (1)来源 (2)动力 (3) 标准 (4)目的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两种性质) (1)促进 (2)阻碍262、(广东高考)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
8、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多选题)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27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28 作业: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世纪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29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两个人创业合同范本
- 产品专利保密协议书
- 兄弟共同股份协议书
- 住房装修托管协议书
- 个人分摊协议书范本
- 买卖钩机合同协议书
- 书阅览装修合同范本
- 中学暑假安全协议书
- 高效压铸模具设计与应用方案
- 代理商框架合同范本
- 2025福建漳州市公安局龙文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5人备考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餐饮连锁经营合同协议(品牌授权)
- 护理健康评估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度上半年人口管理工作总结和下半年计划
- 2024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补全对话七选五专项复习练习题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全部单词默写版
- 《工程造价鉴定意见书示范文本》
- 2025年中国酒石酸氢钾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全景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矿业权评估师考试(油气矿产资源勘查与实物量估算)全真题库及答案(2025年东营)
- 信创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