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隐士内心的纠结与平衡 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陶渊明“乐与忧”的探析1课时坪山高级中学 王丽霞教学目标:(一)认知领域1. 文言趣译,会用自己的语言疏通文意,准确而有趣地表达文意;2. 品读文本,探究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3适度拓展,了解陶渊明的生命哲学。(二)人际领域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讨论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懂得交流和尊重。(三)自我领域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从陶渊明面对逆境的心态中,学会释然,寻得内心的平衡。教学过程:前置学习入场券学习内容:归去来兮辞 姓名: 日期:序号问题呼唤你的应答1文言知识回顾:理解下列文言词的意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悟已往之不谏

2、谏:恨晨光之熹微 恨:策扶老以流憩 策:乐琴书以消忧 乐: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之:2文言趣译(全文四段,各小组选择一段文字作为小组的作业,按照要求进行文言趣译。)要求如下:立足文本,适当创新;展开想象,自主添加;可以幽默,但要文雅。3通过文本,我看到了一个_的陶渊明。4搜集后世文人诗文中的有关陶渊明的句子。导入新课(1分钟)欧阳修曾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那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到底有什么魅力,竟能让大文豪欧阳修给以如此高的评价呢?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疏通了文意,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本文的深层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活动一:品读本文的语言之美 (品味

3、与概括)(14分钟)1朗读感受美 集体有节奏地朗读本文,品味骈体文的韵律之美2文言知识回顾:理解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不久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什么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为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之:到3. 课堂活动:文言趣译、创意绘画(全文四段,昨天晚上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作为小组的作业,按照要求进行文言趣译。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准备质疑。)要求如下: 立足文本,适当创新 展开想象,自主添加 可以幽默,但要文雅 大方展示,接受质疑(此环节属于课堂互动生成环节,不一定要求固定答

4、案,要求同学们能够正确而有趣地理解各段的意思。)活动二:体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理解与诠释)(12分钟) (教师采用添加定语法,激发学生探究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归去来兮辞,同时思考文中体现出来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陶渊明”前面的横线上加上表达情感的定语。 (幻灯片展示:我看到了一个_的陶渊明。)1.学生读文章,自己品味情感。2.小组交流,展示定语及文本依据。3.老师总结,并展示幻灯片。我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的陶渊明。明确:进家之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居室之乐: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

5、安。 庭院之乐: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户外之乐: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我也看到了一个忧伤的陶渊明。20明确: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隐后的陶渊明虽然很快乐,但仍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与世不相容的孤独,人生短暂的担心,让自己惶惶不可终日,于是表面的快乐掩藏不住内心的忧伤。) 我还看到了一个在乐与忧的纠结中最终获得了宁静的陶渊明。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耕

6、田自娱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赋诗自乐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天知命活动三:探究隐士内心的纠结与平衡(分析与评价)(7分钟)(终于归隐的陶渊明本该很快乐,但内心却有掩藏不住的忧伤,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忧伤呢?)1学生谈论个人感受2老师展示自己的思考(幻灯片展示)明确: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年轻时: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彭泽令:“口税法” 户籍改革,消富济贫归隐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57岁时:桃花源记理想社会蓝图 (陶渊明生于一个功业显赫的家庭,从小是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豪情的,岂料世事混乱,自己只能归隐保持自我,

7、所以,快乐之余,他身上总有挥之不去的忧伤存在。在乐与忧的碰撞中,陶渊明找到了一条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生存模式,于是他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平衡了内心的欢喜和惆怅,在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妙悟了大味至淡的自然真境,从而摆脱了各种利害纷扰,回归了生命的本真状态,获得了心灵的宁静。活出了生命真正的曙光,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活动四:分享交流搜集到的后世文人诗文中的陶渊明,品味陶渊明精神的传承。(迁移与运用)(6分钟)1学生展示与交流2老师总结与提升唐代以后,陶渊明逐渐成为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从陶渊明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时到彭泽,狂歌陶令前。李白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苏轼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身在尘世,祸福难料,率性归隐,亦是奢望,惟愿诸君,烦扰之际,看淡名利,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