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_第1页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_第2页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_第3页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_第4页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lambda;)或波数(sigma;)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红

2、外光谱 当外界电磁波照射分子时,如照射的电磁波的能量与分子的两能级差相等,该频率的电磁波就被该分子吸收,从而引起分子对应能级的跃迁,宏观表现为透射光强度变小。电磁波能量与分子两能级差相等为物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必须满足条件之一,这决定了吸收峰出现的位置。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这实际上保证了红外光的能量能传递给分子,这种能量的传递是通过分子振动偶极矩的变化来实现的。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这种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偶极矩等于零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

3、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分子的振动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前者是指原子沿键轴方向的往复运动,振动过程中键长发生变化。后者是指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振动。通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振动形式,例如,伸缩振动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用Vs和Vas表示。弯曲振动可分为面内弯曲振动(delta;)和面外弯曲振动(gamma;)。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基本振动都能吸收与其频率相同的红外光,在红外光谱图对应的位置上出现一个吸收峰。实际上有一些振动分子没有偶极矩变化是红外非活性的;另外有一些振动的频率相同,发生简并;还有一些振动频率超出了仪器可以检测的范围,这些都使得实际红外谱图中

4、的吸收峰数目大大低于理论值。 红外光谱仪 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不同化合物中,同一种官能团的吸收振动总是出现在一个窄的波数范围内,但它不是出现在一个固定波数上,具体出现在哪一波数,与基团在分子中所处的环境有关。引起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分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环境,如温度效应和溶剂效应等。对于导致基团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迄今已知的有分子中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中介效应、偶极场效应等;机械效应:如质量效应、张力引起的键角效应、振动之间的耦合效应等。这些问题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并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但是,若想按照某种效应的结果来

5、定量地预测有关基团频率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却往往难以做到,因为这些效应大都不是单一出现的。这样,在进行不同分子间的比较时就很困难。另外氢键效应和配位效应也会导致基团频率位移,如果发生在分子间,则属于外部因素,若发生在分子内,则属于分子内部因素。 红外谱带的强度是一个振动跃迁概率的量度,而跃迁概率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大小有关,偶极矩变化愈大,谱带强度愈大。偶极矩的变化与基团本身固有的偶极矩有关,故基团极性越强,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谱带越强;分子的对称性越高,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小,吸收谱带越弱。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即限定在一些分立的、特定的能量

6、状态或能级上。以最简单的双原子为例,如果认为原子间振动符合简谐振动规律,则其振动能量Ev可近似地表示为:分子越大,红外谱带也越多,例如含12个原子的分子,它的简正振动应有30种,它的基频也应有30条谱带,还可能有强度较弱的倍频、合频、差频谱带以及振动能级间的微扰作用,使相应的红外光谱更为复杂。 1.红外光谱的分区 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133304000cm-1)、中红外区(4000400cm-1)和远红外区(40010cm-1)。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近红外光谱仪

7、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积累的资料也最多,仪器技术最为成熟。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 2.红外谱图的分区 按吸收峰的来源,可以将4000400cm-1的红外光谱图大体上分为特征频率区(40001300cm-1)以及指纹区(1300400cm-1)两个区域。 其中特征频率区中的吸收峰基本是由基团的伸缩振动产生,数目不是很多,但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因此在基团鉴定工作上很有价值,主要用于鉴定官能团。如羰基,不论是在酮、酸、酯或酰胺等类化合物中,其伸缩振动总是在1700cm-1左右出现一个强吸收峰,如谱图中1700cm-1左

8、右有一个强吸收峰,则大致可以断定分子中有羰基。 指纹区的情况不同,该区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性,主要是由一些单键C-O、C-N和C-_(卤素原子)等的伸缩振动及C-H、O-H等含氢基团的弯曲振动以及C-C骨架振动产生。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而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 红外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类。 物体的红外发射光谱主要决定于物体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由于测试比较困难,红外发射光谱只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的实验技术,如激光诱导荧光。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

9、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它是一种分子光谱。例如水分子有较宽的吸收峰,所以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带状光谱。原子也有红外发射和吸收光谱,但都是线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当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 含n个原子的分子应有3n-6个简正振动方式;如果是线性分子,只有3n-5个简正振动方式。以非线性三原子分子为例,它的简正振动方式只有三种。在v1和v3振动中,只是化学键

10、的伸长和缩短,称为伸缩振动,而v2的振动方式改变了分子中化学键间的夹角,称为变角振动,它们是分子振动的主要方式。分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因此,当分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分子的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摘 要红外光谱仪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含氧化合物,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其红外活性都是很大的,表现为强宽的吸收峰,这为判定化合物是否含氧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检测依据。 关键词含氧化合物;红外光谱;结构特点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含氧化合物进行

11、测定,得到其红外光谱。通过对谱图的分析,得知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共性的特征,本文将具体讨论。 1 实验部分 样品 水,羟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醚类化合物,磷氧化合物,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硝酸盐,金属氧化物等。 仪器与测试条件 美国Nicolet公司Ne_us智能研究型FT-IR红外光谱仪,高级智能采样器,光谱范围7400350cm-1。 样品测定 将测试样品分别放入智能采样器中,放到Ne_us红外光谱仪的光路中,对样品进行扫描,用Omnic软件处理,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2 结果与讨论 从表1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1)所有含氧化合物的红外活性都极强。 (2)随与氧连接的元

12、素原子量的增大,吸收谱带的波数降低。 (3)与氧双键结合的官能团吸收谱带的波数比单键结合的官能团高。 (4)与多氧原子结合的官能团,存在两个以上强吸收峰。 表1 有机含氧官能团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表 官能团类型吸 吸收峰波数范围(-1) 结构类型与振动类型 吸收峰特征 羟基化合物 36003500 35003200 31002500 游离羟基nu;O-H 分子间缔合nu;- 分子内螯合nu;- 尖强 强宽 强宽 羰基化合物= 18501600 nu;c=o 强宽 硝基化合物2 15801510 13901300 nu;s nu;as 强宽 强宽 醚类 12801000 nu;c-o-c 强宽 硫

13、氧化合物 2 14001200 nu;as,so2 强宽 12001000 nu;s,so2 强宽 12001000 nu;s,s=o 强宽 900600 nu;s,s-o 强宽 磷氧化合物 = 13501100 nu;p=o 强度 1250900 nu;p-o 强宽 硅氧化合物 11001000 nu;si-o 宽强 现在就以上结论分别解析如下: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有偶极矩改变,偶极矩改变愈大,吸收峰愈强。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间的偶极矩为一矢量,它是电量与电荷之间距离的积。氧原子的电负性很大,它的2电子层存在一个空轨道,一个轨道上有两个电子才稳定,这为吸电子提供了空间,因此,当氧原

14、子与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时,随着它外层空轨道电子云密度的增加,电量成倍增加,偶极矩也成倍增加,所以红外活性很大,表现出强宽的吸收谱带。 (2)原子键伸缩振动的基频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nu;= nu;为键的振动基频,为光速,为化学键力常数,是质量分别为1,2二原子的折合质量,=(12)/(1+2),设1为氧原子质量,当2的质量增大时,增大,那么nu;降低,因此,随与氧连接原子的原子量的增大,吸收波数降低。 (3)根据量子化学原理,单键原子间由sigma;键结合,而双键原子之间的电子云是由一个sigma;键和一个pi;键组成。pi;键的电子云叠合少,电子云的位置易受外界电场影响而改变,从而产生极化,

15、因此使得键能增强,那么化学键力常数随之增大。同样根据上述公式,当值增大时,nu;值增大,这样可以得出结论,即与氧原子双键结合的化合物的红外吸收频率大于单键结合的化合物的红外吸收频率。 (4)根据分子振动的方式,非线型分子中,当一个原子与多原子结合时,存在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振动形式,因此,当多个氧原子与另一原子结合时,必然存在两个以上吸收峰,如对称振动吸收峰nu;s和不对称振动峰nu;as,另外还有弯曲振动。 从表2可以看出含氧酸根离子和金属氧化物都具有极强宽的吸收峰,这也都与氧有孤对电子存在,吸电子能力强有关。 总之,在红外光谱中,如果有极强宽的吸收谱带,首先要判断可能含有氧原子,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峰位,推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这样为红外解析工作创造了快捷的途径。 表2 无机含氧官能团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表 官能团类型吸 吸收峰波数范围(-1) 吸收峰特征 CO3-2 1450-1400 强宽 NO3-1 1390-1350 强宽 SO4-2 1200-1100 强宽 SiO3-3 1100-900 宽强 SiO2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