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政论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政论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政论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政论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政论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文言文阅读政论人教版高三总复习Co政论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广5题。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 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 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 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 穷那么愈工,然那么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因于州县, 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 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 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

2、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 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 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 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 果荐也。假设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 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 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 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 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

3、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 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 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过分.«;诗经小雅虽 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惰,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在我看 来,这只是了解风»;&laqu。;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 么观察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 之际的作品于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 因道德礼义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在

4、情理之中而发 生,因忠孝而终止,那些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了, 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 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 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 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 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恙,有治世之 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 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忧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 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

5、且不 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 太浅薄了。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 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 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曾良策注:颜长远为苏轼的朋友 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 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 如此快乐了。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 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的,真是一个老农夫了。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 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

6、,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她的气质。从今以 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三、(山东省肥城市省级规范化学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15题。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 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缺乏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 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 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 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 宣

7、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 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 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 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 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 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 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 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

8、计,而唯积 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假设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 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 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1.(原创)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岂其虑之未周欤?虑:考虑.思虑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惩罚,引申为灭亡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除:授予官职D.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通“机”,机会【参考答案】A【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Bo【解析】B惩:警戒,借鉴;C除:除

9、掉,杀掉;D几:先兆, 预兆;2.(改编)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组是()A.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其可怪也欤B.而王莽卒移汉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光武之惩哀平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参考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o【解析】C项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前作代词,解 作“他的”;后作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B前作连词,表转折;后 作连词,表递进。D前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后放在主语后面, 引出判断,不必译出。【技巧点拨】此题考查虚词,虚词的用法熟

10、悉,结合原句的内容来理解和判断是哪种用法,找出相同项就找到答案了。解题过程中排 除法是主要的方法。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 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 然的局限性,说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 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 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参考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

11、容要点、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C项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 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2)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 也。【参考答案】(1)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但是(没想到)王莽最终夺取(或 更换)了汉家的皇位。(2)唐太宗听到了将有武姓人杀戮唐室子孙的传言,便将可疑 之人找出来杀掉。(3)难道他们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

12、不善于谋划天道啊!【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参考译文】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 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缺乏疑虑的事件。然而, 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 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开展理应出现的 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到达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 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 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 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

13、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 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潺 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 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 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 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 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范,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范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武姓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 统杀掉。可武那么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 到五代的节度使可以制服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 容易对

14、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 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 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 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 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 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 划天道啊抗适P厥硝幸迦缓笞稹?br曾子日:“君子行于道路,其 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假设夫何哉!”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日:“无 乃畏邪? ”曾点日:“彼虽畏,我

15、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 渊后,孔子日:“吾以汝为死矣J颜渊日:“子在,回何敢死? ”颜 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假设此,故师尽 智竭道以教。(选自吕氏春秋.劝学)1.对以下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圣人生于疾学疾:努力B.师尊那么言信矣,道论松讴恢破滩2恢破澹 讴谎A Q只吟Y银胁模祸粗沏晃卜恕J卜酥 冢蛾煜吕珞伞 T谟以蟒抑兀 谧答蜃透兀 枪使胖 才、跷从胁蛔鹘6唁病W鹤u 至宦燮涔蠹陡灰印H舸嗽蛎畔砸樱滦姓靡印9适x 桃玻 徽 嶂刈鸨捌陡唬 诘馈F淙斯犊桑 洛挛意豢桑缶茫)桑松诘檬卜恕J卜松诩惭A2患惭芭 棵苏橹 粗(15)幸病惭谟谧鹤

16、 守鹤蜓孕乓樱 缆维印9释 陶吓 换 偈6吓换 员罢吓惶 笆小吓惶 J2俨换 惶 醵 邮拷讨 乐小碇鹦玻灰嘲逗酰垦以叽X换惶 疲 宰孕校 浴碇惨玻腔掣 阅玻侨陈 皴。病?br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 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碰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 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 在于行义。理胜义立那么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 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 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余假设夫何哉

17、!”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 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 夫安敢畏? ”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J颜渊 日:“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 贤者,与其尊师假设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选自吕氏春秋.劝学)1.对以下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圣人生于疾学疾:努力B.师尊那么言信矣,道论矣论:说明C.故为师之务务:事情D.孔子畏于匡畏:畏惧【参考答案】D【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Bo【解析】D项的“畏?(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注:荫

18、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圣俞因其 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王文康公:即王 曙,卒溢文康。雅、颂:即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 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 志铭。L (改编)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穷人:穷困不得志的人B.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辟书:征召的聘书c.自为童子,出语己惊其长老童子:未成年D.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无贤愚:没有贤者和愚者【参考答案】D【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Bo【解析】“无贤愚是指无论是贤能的还是愚笨

19、的”【方法点拨】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语境和汉语表意的特 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 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 古义来推知。2.(改编)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蚓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君何以知燕王D.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参考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o【解析】c项前一个以为表原因的连词,译为因为“;后一个以 为表凭借的介

20、词,译为“凭二A项两个之均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 志。B项两个无均为无论的意思。D项两个为均为动词,写、作。【考点警示】对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必 须熟记于心。这是做好文言虚词类试题的前提条件,然后运用已掌握 的知识去验证课外的语句。.能表达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的一项为哪一项()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 写人情之难言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假设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 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

21、诗,乃徒发子虫鱼物类、羁愁 感叹之言A.B.c.D.【参考答案】D【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 为C级。【解析】句不合要求.句不是写穷【技巧点拨】“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出 分析,以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文言文阅读要求筛选的信息,一般 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改编)以下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认为不是写诗造成诗人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B.穷者而后工这一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 系,这与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异曲同工。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

22、 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D.全文并不是主要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而是借诗序表达了对 梅圣俞未能脱穷得达得施于世的命运的悲叹。【参考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c项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的说法错.而是 “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解题探究】解答此类题时要联系全文对选项进行分析,从命题 者的角度多思考一下,在错误选型的设置上去找突破口。看其是否符 合文意,是否恰如其分,有没有歪曲事实、故意拔高、有意贬低、混 淆是非、颠倒黑白、避重就轻等情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3、(1)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用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那么愈工。(2)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 业。【参考答案】(1)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 在怨恨挖苦之中,道出逐臣寡妇的慨叹,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2)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幕僚。郁积着 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解题探究】文言文翻译中的关键处主要有两个:一是关键字词, 另一是特殊的文言句式。关键字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24、、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多义实词和常见虚词(主要是多种意义用法的 虚词)。翻译中应找出这些关键词并结合具体语境来作具体分析。特 殊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翻译 中一定要正确识别,将其句式特点表达于译文之中,这样翻译能到位。【参考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显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的吗? 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 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子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纵, 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 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挖苦 之中,道出逐臣寡妇的慨叹,

25、而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 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 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参 加进士考试,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 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幕僚。郁积着自己的才能 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 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 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粹,不希求 苟且取悦于世人。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管贤愚, 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因为自己不得志,喜欢通过

26、诗歌 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世人已经知道 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 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 !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 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 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 鲁颂等的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 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世人只喜 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痛 惜吗!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忧它太多 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

27、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 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忧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 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痛哭着为他写好 了墓志铭后,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 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 俞的诗歌已经评价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广5题。王定国诗集叙(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交雅耳,乌睹诗之 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惰,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 义,以为贤于无所

28、止者而已。假设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 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社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 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图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 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 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 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 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日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 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 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

29、 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日李太白死,世无此 乐三百年矣。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 月不至江上,鹿眺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 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 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注: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 被贬岭南。盹晓:昏乱,糊涂。.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c.畏其敏畏:担忧。D.饮酒不衰衰:减退。【参考答案】Co【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Bo【解析】畏:敬畏。【技法点拨】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语境和汉语表意的特 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 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 古义来推知。.(原创)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后变风发乎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定国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c.又以病止酒申之以孝悌之义D.目毛晓焉真一老农夫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