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迹材料_第1页
名人事迹材料_第2页
名人事迹材料_第3页
名人事迹材料_第4页
名人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人事迹材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很多人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明星事迹材料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关于明星事迹材料范文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高深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争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泰因出身军人世家,生父和养父都是德军少将。他本身也是总参谋部军官出身,在德军指挥参谋系统中受过完好的军事理论培育。在战前曾担任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监一职。1

2、938年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翌年参与对波兰的入侵战。1939年10月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访用坦克部队经阿登地区进攻法国的作战方案,深得的欣赏并在执行中获得胜利。此后历任第11集团军司令、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总指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利被解除职务。曼施泰因主见在作战中集中运用坦克摩托化部队,协作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著有回忆录失去的成功。曼施泰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这使得他高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而可以与龙德施泰特元帅、博克元帅这一级别的元老相比肩。现实上他在当时就被

3、同僚认为是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高的荣誉。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最能表达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方案”。二战中,整个法国战争都是根据这个方案为蓝本执行的。“曼施泰因方案”简洁明了,击中关键。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属,出其不意地把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由于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掩盖的阿登山地,而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这里的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典型的“有算计的冒险”。但

4、是曼施泰因本人并没有作为A集团军群参谋长参与法国战争的指挥,他在开战前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卒第3军军长。后来的现实证明,曼施泰因赢了。1941年底,从北方集团军群第56装甲军军长升任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司令的曼施泰因,率军突破比列科普地峡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将苏联“滨海集团军”10万人围困在要塞港口塞瓦斯托波尔。苏军兵力与德军不相上下,而且占据大纵深的山岭要塞工事死守。海上苏军黑海舰队把握着制海权,可以对德军在半岛就任何薄弱部位进行两栖进攻。这样的战争态势类似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境况。曼施泰因的优势是有强化的要塞攻城炮和制空权。经过冬季的准备之后,正值曼施泰因即将发起总攻击,苏军突然在曼施

5、泰因背后的刻赤半岛登陆,而且登陆的是外高加索方面军全军,兵力数倍于德军。这时分曼施泰因处于屯兵坚城之下腹背受敌的绝境。但他立刻调兵面对刻赤半岛苏军,只冒险以少数兵力监视要塞,很快稳定局势。然后以一个漂亮的右路突破彻底歼灭兵力数倍于己的苏军,再回身突击塞瓦斯托波尔港。仅月余时间内用一个集团军,歼灭了苏军前后合围的一整个方面军又一个集团军,而且曼施泰因属下根本没有一个装甲师!整个克里米亚战争包括攻坚战、追击战、防备战、运动战各种作战样式,曼施泰因项项出众,从战争绝境中获得了一次奇迹般的成功。他因此而获得陆军元帅军衔。曼施泰因的退却战法在他的个人档案里是极赋光芒的。退却通常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的作战

6、行动,是困难冗杂的组织指挥工作。参军事观点看,退却是一种最冗杂的机动,也是一门“最困难的艺术”。但它却是解除战场危机的一策。曼施泰因却能够制造性运用这一行动,阻挡和挣脱了强盛苏军的攻击和追击,并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屡次出其不意地打击了苏军,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屡次使德军从危机中得到挽救。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整个南线部队向西退却,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后来南方集团军全部放弃顿河弯曲部向西撤至亚速海至哈尔科夫之线,苏军还在步步紧追,灭顶之灾即将来临。恰恰正在这时,曼施泰因的“特异功能”意识到还击的机遇已经来到。由于苏军名将瓦图京发生了失误,错误地认为德军只有退逃而没有阻击之力了,于是指挥方

7、面军在宽大正面上绽开成一个梯队猛追,兵力分散,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并失去了增援的可能性。曼施泰因抓住这一良机,坚定顶住苏军,同时缩短防线,抽出装甲兵力组成了两个装甲突击群,于1943年2月19日开头了坚定的还击,为德军夺回了战争主动权。此次还击被举世闻名的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誉为“曼施泰因一生中最精彩的作战表演,在全部的军事史中,也要算是一流杰作”。关于明星事迹材料范文2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宏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爱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肃的女老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老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

8、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老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凳子,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希望的女老师非常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气愤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疑惑迷惑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凳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刚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凳子。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这回大家都不

9、笑了,女老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沉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鄙视和赞许的目光。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凳子的时分,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凳子,最终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凳子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意已有的成果,让自己的潜能充足发挥。关于明星事迹材料范文3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辞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苏秦回到家中

10、,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嘲笑他不务正业,只明白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讽他的话,心里感到非常惭愧,但他始终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恳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假如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懊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讽他死心不改。苏秦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悲伤,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予给他的礼品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苏秦常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确定

11、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假如不能凭所学学问取得名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假如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分,假如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苏醒。关于明星事迹材料范文4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伙伴的嘲讽,在先生的谆谆教导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慧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今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读

12、书,锲而不舍,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齐白石挂角读书从小读三字经,就明白了古人“负薪”、“挂角”的勤学故事。“挂角”说的是唐朝李密,初为隋炀帝宿卫,后辞去发愤读书,骑牛到外地寻师,以汉书挂牛角,行、止皆展读。阅齐白石状略,明白这位杰出艺术家少时也曾“挂角”读书,打下古文根底。巴雷尼小时分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哀思。她想,孩子如今最需要的是激励和帮忙,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英勇地走下去!”从那以后,母亲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训练走路,

13、做体操,经常累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方案帮忙巴雷尼训练走路。体育锤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典范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努力学习,学习成果始终在班上是名列前茅。最终,以优异的成果考进了维也纳医学院。高校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精学的研讨。最终,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精神和剧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非常宠爱父亲试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梦想,她急迫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究。但是当

14、时的家境不答应她去读高校。19岁那年,她开头做长期的家庭老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高校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剧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果却始终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艳羡,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念地参与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果,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爱因斯坦就是一位从“笨瓜”到科学巨人的典型。爱因斯坦幼年时是出了名的“弱者儿”,3岁还不会说话!读书时是不爱玩耍的厌烦的同学。6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鸡,引来一片轻视的笑声:“

15、差劲的笨瓜”。当时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智力迟钝,话说不清晰,成不了才。”读中学时,教导主任给他下了个结论:“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考高校时,语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补习一年。看来爱因斯坦日后成为科学奇才,绝不是靠早慧,而靠着一颗勤奋好学,勇于独立思索,不断探究的心!关于明星事迹材料范文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他是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

16、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头学写诗,-岁时已通晓声韵。他学习非常努力,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由于常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贞元三年(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此时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刚刚生出的嫩芽,沐浴着春风在枯蒿腐草间探出头来,他喃喃自语道:“果真是春风吹又生了。”原来他触景生情,想起他写的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来了。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见了担任著作郎、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诗人顾况。白居易恭恭敬敬地从书囊里拿出自己的诗稿,恳请顾况指教。老人将诗稿漫不经心地打开,低声吟读起来。读着读着,他突然被那

17、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吸引住了。他反复吟咏品尝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妙绝!妙绝!”老人读完这首送别诗,不能自己地拍案叫绝。他喜爱这首诗真挚充分的情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尤其赏识前四行耐人寻味的独特意境。作为人,不同样应当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坚强地斗争、倔强地生活吗?“恩师过奖了,晚生无地自容。”白居易红着脸,喃喃地说道老人从白居易口里明白白居易家世,明白他从11岁起就远离家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明白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举和延聘,找到一个抱负的出路,发挥自己的理想。老人更加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顾况开头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简单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刚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