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第一课时优秀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第一课时优秀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第一课时优秀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第一课时优秀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第一课时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做好诗歌题的关键是什么?做好古诗鉴赏题的关键:读懂诗歌、会分析诗歌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了解诗歌的分类与诗人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诗歌鉴赏,就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全国高考考查诗歌鉴赏,始于1994年,一直到2001年,均采用客观题形式。从2002年开始,采用主观简答题形式,难度较大,其目的有三:考察分析能力;考察审美情趣;考察表述能力。(1)从诗题入手。诗题就是诗歌的眼睛,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有的

2、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如:题李凝幽居(贾岛):“幽”是诗中所写环境的特点;约客(赵师秀):诗歌里发生的事件;菊花(元稹)、蝉(虞世男)、望洞庭(刘禹锡)、题君山(雍陶):点出了创作对象; 直接透露诗人的感情:遣悲怀(元稹)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基本方法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此诗最后一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出了约客未至,诗人的焦躁、怅惘的心情,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

3、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这个动作,表现了此时他内心的焦躁,久等客不来的怅惘。(2)抓关键词。关键词句,尤其是抒情议论性文字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3)整体把握诗意。读一首诗,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是很难深刻理解诗的含义的。古诗讲究“起、承、转、合”,前面几句往往是为表情达意蓄势,最后的诗句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4)从现象到本质。诗歌的特点之一是委婉含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言在此意在彼,一种是用语含蓄隐晦。要读懂前一种诗歌,需要对相关的人事背景有所了解;要读懂后一种诗歌,注意全局把握整首诗的意旨。 (5)发挥想象

4、和联想。创作诗歌需要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也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为读者留下了相当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透过一些关键字词,读者可以联系诗人本身,想象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感受、处境等,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由己推人,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6)从背景出发。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联系背景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一定要重视诗词后所附的有关注释,这些注释,一般是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经过、背景,往往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主题。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

5、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注意:多数作

6、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古诗鉴赏题的答题规范 认真审题、 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尤其注意诗歌的注释。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要有得分点意识。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答题可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式。(1)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写了什么(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如何写(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的妙处答题原则表现手法赋比兴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景与情烘托或衬托象征或托物言志白描抑扬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修辞手法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夸张用典使用专门术语借代设问近五年全国卷三诗歌主观题的考查角度年份文体考查角度2015唐诗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2016宋诗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诗歌语言2017唐诗思想内容2018唐诗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