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2_第1页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2_第2页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2_第3页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2_第4页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第二部分(2012-05-26 04:08:06)七. 什么是“建构主义”? :什么是“建构”主义?我是93年去的美国的,那时候也在说建构主义,我就看他们的教材。在他们教材的前言没有用“建构主义”这个词,他是用古老的中国的说法:An Anecients Chinese ProverbI hear and I forget 听过之后我就忘了I see and I remember 看见之后我就记住了I do and I understand 做了之后我就理解了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到底起源于哪里,我也一直没有时间去查,如果在座有兴趣可以查一下。因为我不知道它的出处,我就去问一个美国

2、朋友,美国朋友说“你也不用查了,我们美国总是讲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东西又不知道出处,就说这是古老的中国的传说,这个也没法考证啊”,这也就是他给我的一个解释。我们在学习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希望我们也学学我们自己的,也可以从中去借鉴。到底什么是建构主义,这是一个简单的解释。它是一个认识论,我们在讲哲学的时候,好象讲过它也是一种哲学,人们是怎么认识世界的,其中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在那边讲的比教多的是这两个人。皮亚杰是瑞士的生物学家,他对孩子特别的热爱,他观察自己的几个孩子,看看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是怎么学习的,他设计了一些小实验,测试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的水平、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最早的时候,不会

3、讲话,你告诉他这个东西烫,叫他不要动他也不知道,但如果他自己去摸了之后,他知道这个是烫的,他以后就不会在去弄了。一开始是完全靠感官的,靠他的触觉去感受世界。语言是后来的,所以你在最早教孩子的时候,应该完全从感官开始。孩子看见那个东西就认为它是存在的,你一拿走,他以为就没有了。在那个阶段的时候,你要对他讲什么东西,就要这个东西在他的手上,让他去摸,让他去感受,就像幼儿园科学课的设计,全部是让他摸让他玩的东西,而不是说告诉他一个东西是什么。再发展到语言就很重要了。有一个理论主要是说,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获取或建构知识的过程。传统的观念认为,学生像一张白纸

4、,教师画一个圆就是一个圆,画个方的就是一个方,或是把人的大脑当成一个空的容器,我把知识加进去了他就接受了,加满了就充满知识了。建构主义认为不是这样的,他认为人的脑子是有结构的,人有本能把吸收进来的东西分类,像多功能衣架,有好多分类的,不同功能的,来了一个信息,我一看是这个功能的,我把它放在这里。比如小孩一开始有桌子的概念,他一开始看到的是一个面,四条腿的,他把这个叫桌子,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形状,就以为不是桌子,但从用途上来讲它还是桌子,那么他就会慢慢建立桌子的概念,把其他的就放在另一类,有一种天然的分类的本能,如果有一天他看到一个面三条腿的东西,那他会说这到底是什么呢?他原来的那个结构里就放不进

5、去了,这时就必须修改他原来的定义,修改成三条腿四条腿都可以叫桌子。进来的这个新知识对他原来的知识结构很相似,比如先看到一个红的桌子,四条腿,又来了一个黄的,还是四条腿,这个对他原来的结构没有什么影响,就同化了,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增加信息量的过程;如果有一天看到一个三条腿的,就必须改变原来那个定义了,改变原来那个结构,这时就是一个概念上的改变,这就叫顺应。总而言之,学习这个东西不是一团全放进去就好的,它要分类的。这个就跟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相应的,从科学发展的阶段来看,有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是一种科学理论大家都承认了,比如牛顿理论,在牛顿理论这个框架下,好多人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去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6、,不断的扩大你的知识库,但是到了爱因斯坦,他从相对论的角度,发现那个理论和牛顿的理论,相当于一个革命性的了,它是怎么产生的?同化和顺应也是两个阶段,一个是说,那个理论大家都承认,在同样的理论的框架下去工作,不同的收进来的东西加进来,这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变化不大的。然后就有革命性的,从一个理论是怎么完成的,需要一些科学家的飞跃,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现代科学对人脑的研究,人是怎么学习的,最早研究人脑怎么学习的,认为是计算机的理论。编好了软件,一个输入一个输出。比如小狗是怎么学习数字的,你给它看个1,它如果叫两声,你说不对,它叫三声你也说不对,它如果只叫一声,你给它一棵糖吃,它就知道以后看见1就

7、叫一声就有糖吃了,这也是学习。这种学习你只管输入和输出,你管不管它怎么理解的?不管,所以那个就叫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不是现在就完全不用了呢?也还是用的,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我是想培训小孩子遵守纪律,用这个也是可以的,他做的好你就给他一个奖励,但这个目的不是理解,而学科学的时候一定要理解,行为主义是不管你怎么去学习的,学习就像是一个暗箱一样,只管输进输出,输出对了就可以了,不管你是怎么处理的,而建构主义它强调的是过程。现在从生物学的角度上去研究大脑,己经做到可以来测量信号,结果发现人大脑的学习是:如果我看到一个人,不会像相片一样在大脑里保存,而是我用眼睛看,就把它储存到眼睛看的区域,如果用

8、手模,就把摸的信息储存到摸的区域,用不同的感官来感觉,储存的地方就不一样,然后从各个地方把它整合起来建构起来的东西,就是这个人的图象,那么我建构起来的东西和原来的东西不可能百分之百相同吧。我们原来以为大脑对于来了的信息,像照相机一样记进去,实际上不是,是一种分布性的记忆。所以怎样效果才好呢?你分布的越多,接受信息越多,接受有联系的越多,重组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我只看,就只能储存在这一块,如果我这一块出现了什么毛病,以后这一下想不起来这就没有了。如果又看又摸,好多地方都有,那么只要哪一点触发上了,其他的也就可以联系上了。这也是为什么叫做建构的原因了,所以知识不是说你把知识给他了就出来了,它要重组

9、的,照相机,录音机都是不恰当的比喻。我前几天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些东西,对教学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就是我们怎么学习:How Do We Learn?We learn:10% of what we reed20% of what we hear30% of what we see50% of what we see and hear60% of what we write70% of what is discussed80% of what we experience95% of what we teach10%是读,一个人读了之后大概就记得10%,20%是听,30%是看,包括看图象,不光是文字,

10、又听又看就更增加一些了,如果再写的话,讨论就可以增加到70%了,experence,你亲身去体验、去做,80%。最后这个是教,指讲给别人听,这个还是很有区别的。好多东西我在大学里面学了,直到我到中学去教的时候,我还仔细去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去解释?我觉得那个时候是我理解到最多东西的时候,真的学到了很多概念上的理解。皮亚杰的特点主要是不注重社会环境的联系,只注重个人学习,他的建构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维果斯基认为个人的知识跟他的文化背景,还有语言什么的都是紧密相连的,他就写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一个小孩子,如果通过语言,通过教师的引导,相当于一个脚手架一样,给他搭一个架子,他就能在这个帮助下

11、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他一旦上升到这个高度,你的脚手架就可以拆掉了,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他这个思想,我们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就是语言的应用,学生小组学习的应用,还有跟社会,跟文化这些联系起来,你不可能脱离现实纯粹的讲那个概念。所以像科学标准做的时候,包括个人跟社会的关系、跟历史的关系,为什么有这些联系。以前的信息不太流通,到60年代美国进行教育改革,布鲁纳特别倡导建构主义,这样皮亚杰的思想才被介绍过来,所以美国从60年代才开始探讨、重视建构主义。那么布鲁纳的作用是什么呢?布鲁纳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倡的是学科的结构,他也应用了皮亚杰的阶段的发展论。上次有老师讲到我们把好多初中的东西都下

12、放到小学去了,我想这也是布鲁纳的影响,他认为知识是有结构的,这些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教的,只要适合这个学生,要看你怎么教,你可以把教法变成适合那个年龄阶段的,用他那个阶段能够认识的方式去教给他,他就会了,不一定是那个知识比较难,我到高中的时候再教。有的人也提出,这样会不会让他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这也是一直在探讨的的东西,在老师教给学生这个东西的时候,它是不是就是一个定论了,我们以后还要对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概念会再发展。然后还有施瓦布,他提出了探究,这个“探究”是什么意思?没有定论,只是现在大家有一些共识,都有讨论的空间。我觉得对教学最有影响的、最根本的一个概念就是建构主义,指的是学生来学习

13、之前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很多他的想法,他的经历,他在妈妈肚子里面就开始学习了,他要适应那个环境,那个时候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建立一些联系,出来之后,也是通过不断的感知,实际上已经在他的大脑里面建立了一些联系,所以他的学习过程很早就开始了,我们如果认为他什么都不懂,到课堂上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这是从理解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讲。怎样才能比较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呢?要有一个理论模型。八. 美国的小学科学教材:现代科学,如生物科学,、脑科学,对人脑怎么学习,有科学根据。人脑的学习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分布时的记忆,人的脑部联系的触点越多,联系的越多,学生掌握的越牢。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空

14、瓶子或空壳子,你装的知识越多越满,学得越好。学生或每一个人都要重新建构,进来的信息不是象照相机把它照下来,而是把它储存在人脑里不同的区域,要用的时候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比如我对你的印象不会和你一模一样,但是我对你的感觉,是观察越仔细对你的印象就越清楚。我可以用各种感官,各种工具就像我可以用米尺测你的身高,这比目视要准确。构建地学习,这一点在大纲里也体现了,教材在设计的时候,还考虑到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点。教材的编排也考虑到这些,在讲教材之前,有两点要补充一下,它的共同点都是以科学标准作为依据的,是与标准相一致的。(用投影仪展示图片并解释)中间的圆就是科学的内容,传统地讲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及

15、地球和空间。并不局限于建立科学概念、科学内容本身,而是要和四个方面结合起来。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科学的探究、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个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科学的历史和本质。比如以探究的方式为工具来学,目的是理解这个概念(科学知识)。同时还要集合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从它们的本质来说,科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模型,用科学来解释这个现象。技术的目的是用这些科学,这些理论,来造东西,来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方便人民的生活。科学的内容是一个核心,不仅通过技术联系,还要联系科学的历史,有的老师就作一些实验,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还有一个是科学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要学这个,有些人认为我学这个用不着

16、,一辈子都用不着,不知道怎么去用它,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跟他个人的生活,还有和环境、社会联系起来。这三套教材是很接近的,它们都是以这个为框架,每一套教材都有着这么一个图,这就是美国课程标准的几个方面。共有八个方面,刚才讲的有七个: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及地球和空间、科学的探究、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个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第八个是系统的概念。这是各学科都有的共同的规律。(展示图二)这是美国小学各年级所开设的课程和相应的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要求,设计教材的一组人中有科学家,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他们首先要决定哪些概念重要,进行编排。 INS, STC, FOSS这三套教材是不同的人

17、编的,所以着重点不同。美国校区教材的选取,是参照三套课程标准。如某小学参照INS,它里没有关于该知识的标准,就看STC的标准,有的话就拿过来。当然还有好多其他的标准,这三套是在美国推广最多,是由全国教育基金会支持的课程标准,相对影响较大(展示图三? STC的单元顺序)STC的单元顺序,分六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年级对科学知识(生命、地球、物质科学和技术)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技术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造纸的技术。还有一个科学推理技能的发展顺序。在一年级的发展中强调的是“观察,测量和辨识属性”。二、三年级强调的是“观察,测量和辨识属性”和“寻找证据认出模式和循环”。四五年级强调的是“观察,测量和辨识属性”、

18、“寻找证据,认出模式和循环及辨识原因和结果,扩展观念。六年级强调的是观察,测量和辨识属性,寻找证据,认出模式和循环”、“辨识原因和结果,扩展观念”和“设计并进行可控制的实验”。一年级时老师训练学生做记录能力,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有很多墨西哥、非洲国家的移民,在家是不讲英语的。现在改革一部分是因为学生到了四五年级还不会写,统考只用画圈或写A、B、C、D而不用写东西。现在教材强调学生的写,让学生写,让学生描述。写下来对理解和记忆是有帮助的。对可控制的实验建议六年级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不会考虑到那么全面。(展示图四FOSS K?6的范围和顺序)FOSS K?6的范围和顺序是加州公立大学设计的。

19、在考核方面,这三套教材强调的都是不仅是到单元后再考核,还包括学前的考核,了解学生的知识,在过程中的考核、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及学生每天的看和反思,就是档案袋。它将有关学生学习的所有东西都放进去,大一点的学生自己保管,小一点的由老师保管。它是家长知道学生学习内容的见证。在学前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交流以及比较能力。二年级强调组织的能力,一步一步加深。它的分布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科学的本质和技术。模型的设计是放在五年级这一栏,是在学了电学以后。FOSS的课程标准还有它的一个优点就是录象,它比STC 的要长些,STC一般只有20 分钟,而它有30分钟,内容主要是讲解这节课应该怎么上。(展

20、示图五INS)INS 单元内容分布及顺序,它没有讲技术。在学习的阶段性上,FOSS没有讲周期性,它很详细的指出老师应该怎么去上这节课。STC是用的学习在线的那个模型,在一张大纸上写你知道哪些,学生一条条地说,老师一条条地写,你想知道哪些就写在另外一栏,来引入正题。也有想知道的不在这一课的范围里面,就可以说以后再处理,这就看老师的反映。 从“你知道哪些”可以知道学生的知识情况,并做出教学的安排,对学生认知有错的地方,要设计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知道我哪里错了。STC 和INS都是用的学习在线的模式。不过它们用的 名词不同。它比STC 好一些的地方是更清楚,清楚的说明教师在这一阶段做什么、学生做什么。没

21、有明显的写出周期,第一阶段做什么,全部看下来后你才知道是一周期。它和STC 设计的思想是一样的。你开始的时候要让大家知道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第二个阶段是探究和发现阶段,是做实验阶段,做了之后再总结,就是建立概念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建立新概念的阶段,应用和发展就是在这个阶段,把学到的新概念应用到新的场合。这就是STC 、INS贯穿的思想。下面开始做实验,.我选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课叫固体和液体。分两组,一边按照STC的课程标准做,做固体的实验,它是给一二年级学生上的课;一边做INS的课程标准,就做液体的实验,它是给二三年级学生的课。关于固体要学生掌握的重要概念是它的颜色、硬度、磁性等,

22、关于液体要学生掌握的是气味、颜色、是否透明及其与其它液体的混合性如何。 美国的教学通常是一节课研究一个特性,最后总结固体、液体有哪些特性。比如第一天让学生观看两个东西:一个是勺子,一个是球,比较这两个东西有什么特性,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东西让他去比较,其中INS的课程标准关于液体的覆盖点和STC不同,它没有讲到液体的沉浮,而是先做单元前的测验,测验不记分,内容是让学生考虑液体有哪些特性,包括固体在液体中会怎样,液体在液体中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认为油比水重,你可以做一下实验,看结果是怎么样的,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还有的实验像固体放到液体中会什么样的现象,你怎么把沉的物体变成浮的物体,将浮的物体变成沉的物

23、体等。九.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传统教学与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到底有什么主要区别?在笔记本上列举一下主要区别是什么,传统教学与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教学,到底有哪些区别。是告诉还是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一开始时是老师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应该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学生的知识有时很有用,是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以及交谈实际经验中建构起来的,并不完全是错的,也能解释一些现象。他的理论可能没有科学理论好,那么完美,能解释更多现象,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所以首先要尊重它,它也是有根据的,有时也有实验基础。比如,重的和轻的相比,重的或许落的快,轻的或许落的慢,这

24、也有实验基础,做下来就是这个结果。模式实际上是概念,是科学的概念。刚才讲的电路,你说闭合回路时,灯才能亮,这样你就先告诉他了。在我们的教材设计中,这是三、四年级的内容,在国外教材中也是三、四年级的内容,但他们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概念,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为了让这个灯亮,必须什么?必须有一个回路。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回忆理论,是说考试的时候,老师先介绍给你的知识,你回忆起来,这就是回忆理论,英文叫“record”。记的越多,能回忆的越多,那么考试成绩就越好。他把科学和社会科学、英语语言联系起来,英语语言实际上是我们讲的语文,那边是英语,所以它跟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技术都联系起来建构,学生

25、就像科学家一样,有时候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去学,像关于环境科学的,因为一些科学家他要预测环境,设计一些科学数据,他不像你们那样上科学课,他让学生穿一件白衣服,有点像实验室的白大褂那样,然后就说你们是科学家了,互称“Doctor”,博士。那些孩子就认为:对呀!我们现在是科学家了,我们现在做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强调学生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很有礼貌,假如你有不同的意见,就说“I dont agree”,我不同意,应该是怎样。大家不是互相瞎闹,都是有顺序的,相互尊重,会尊重别人,培养这种精神。小孩做的时候很投入,认为我现在是科学家了,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去做,去精益求精,去收集数据,一遍做不好,再做一次。科学家还有

26、一个项目是研究全球环境的,按照科学的标准,你就是要在世界各地设好多点来收集数据,科学家不够。他们让学生参加,先培训一些老师,培训老师时,给一套科学家怎样收集数据的材料,有很多条件。比如:测风向、测雨量,不是随便地测,一定要朝什么方向,在什么地点,这都有要求的。按要求让学生参与到里面,学生收集的数据就直接交给老师,因为老师是经过培训的。收来的数据就打到计算机中的数据库里,然后展现到全球分析数据的图里。学生一看到自己收集的数据都是科学的数据,真的是有用的,就像科学家在做科学一样,他们会感到很自豪,那种感觉就不一样。就是说他学到了东西,他真的是在做科学,而且是对社会有用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完全依靠教材

27、,教材怎么讲,教师就完全照教材讲。在建构主义教学时,有时学生若对某一问题特别想探究,老师也可暂时稍微偏离一下教材方向,让学生去做一做,不完全照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但目的还是达到了。有时候这种做法看起来好像是浪费时间,但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来要做的,所以做的特别投入,学的很牢,理解的很牢。评估方式的不同评估,传统的强调是学期评估,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过程的评估。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是独立学习,而建构里主要是小组学习。有时做实验时,像实验报告,小组就交一篇给老师就成为他们全体的。这个小组中有成绩很好的,也有成绩很差的,那么好的必须帮助差的,否则分数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大家必须一起做。这是个比较。咱们看

28、看评估的标准,这是科学标准上讲的评估,现在有所改变,传统里考核的是比较容易的内容,就是记忆性的,现在应该强调什么是最为重视的内容,比如在你要培养的科学素养中科学态度、知识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技能,科学探究的技能。传统的评价重分立的知识,现在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知识之间是联系的不是分立的,物理化学也是联系的,在每个题目里好多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还评价科学理解力,怎么叫理解?理解有不同层次,如果只是知识被记住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是“知道”这个层次。再深一点的层次,是能用自己的话来定义,自己下定义。再高一层是可以运用,可以用这个概念。所以理解有不同的层次,不会用的知识

29、是没有用的,只是记不会用,有什么用呢?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去用它。以上这些是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中翻译过来的。由教师作期末评价是传统的,现在一般的学生参与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这是互相的。你自己干了些什么,在这个小组里,有课题小组合作的项目,你在里面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你自己写一写,你再讲讲你小组里其他成员扮演的什么角色,都要自己写写。有的小孩对自己很严格,我做了什么,这是很诚实的,这也是培养一个小孩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负责,对自己学习进行一个反思。评价也是能力之一,你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你就有一定的理解了。对一个东西你理解了,你才好评价,否则怎么评价。以前的统考,评估是有缺陷的,统一考试都是

30、由专家来设计,像考试中心或其它什么,但现在,像我所在的那个州,他们现在也要制订、准备科学的统考,就是你们现在试行的。它的成员好多是从各个学校抽出来的,有些人说我想参加,他就可以参加了,我当时是太忙了,没有参加。像这样拿不到钱,自己愿意贡献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参与它,就组成一个小组,当然他们会用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很注重吸取那地方的教师的意见,就是参与进去,然后设计一些好的考核题目,不是你在课堂上教这些,如果你课堂上根本没有教,那我这个测量就没有意义,我测的内容正是你在课堂上教的,比如:电路。哪些评估方式会用来满足改革的要求,向这个方向迈进,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评估方式,应该怎么样改进,怎样多样化?强调

31、后来的知识一定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这个你怎么去评估,这个他也要做一些评估,他也有一些方法,比如:叫“interview”就是跟学生随便交流一下。有时候这比较浪费时间,你说我们班上50个学生我怎么谈,一个个去谈,这是一方面,另外有一些给教师的材料里面,有一些是提供教师用的材料,里面列出学生可能会有哪些非科学的概念,作为老师应该熟悉一下,看一看。有些是根据科学教育研究的结果,是那些专门做教研的人,花了很多时间去调查:学生有哪些共同的、不太正确的观点。把它们列出来,应该怎样去纠正它,这是一方面,这叫面谈。教师观察。我想我们也在做,教师观察就是随堂观察,看看学生有什么不懂,它有时候也可以在单元教

32、学之前,先做一个摸底测验,不记分的,对错都没关系,这也是专门设计的一个。不记分的没有对错,把你知道的写出来。明天我会给大家看一个例子,就是给一套教材里单元前事先设计好的一些好的答题,让学生自由回答,你怎么想就怎么答。目的是帮助老师了解班上的学生有哪些不太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图,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科学概念图是什么呢?还是讲究知识的结构,而且很重视知识的联系,这个在单元前做、单元后做都可以。举个例子,假如是单元后做,一个单元结束之后,你就可以给学生列一下,这个单元所学的最主要的一些概念,比如:沸腾、密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凝固、熔解、溶解、纯净物、物质、混合物、固体、液体、气体、溶液。假设这

33、是单元里的一些概念,给这些就让你做一个概念图。先跟讲讲做概念图:一开始把含义最广的放在最上面,再把属于它下面的有哪些分概念,把它们连起来,还可以在每一个概念里加一些,自己举一个例子,比如:液体,就这个概念举个例子:水,可以自己加。差不多的,比如说固体、液体、气体三态,把他们放在同一个位置上面,看看有什么联系。概念定好了之后,中间是要你连接的,你还要放一个连接词,这个概念是怎么连接的,读起来是连续的,你看这个跟这个连起来,比如我说纯净物,你们想,上面应该放什么?物质是吧?物质是最广的一个概念。好了,把物质放在这,那么物质又怎么样呢?分为纯净物、混合物,所以你就写这个可以分为- 你们自己先画一画好

34、吗?你可以在你的纸上画一画。物质分为什么?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你就要这样写,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个概念属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就是物质可能经历物理变化,也可能经历化学变化。有三种形态,这个呀!没有唯一答案,各个孩子有他不同的画法,有很多很多种,不同的画法体现了你对概念的理解,对这一章知识结构的理解,通过这个你可以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作为单元测验的它也可以有一个评分标准,该怎么评分呢?看看,先从这个概念来评,看这个概念,学生在这个图上,有90%的词或者是概念,我提供的90%的词或者是概念都用上了,再看联系是不是都画好了,是不是每个联系上面都有一个联系词。有的小孩尽管他画起来了,但是没有联系词,

35、那么是不是有联系词,这也是要看的一个标准。再来看,假如90%的都有联系词了,就是说比较好了,假如按1、2、3、4、5分这样打分的话,那么这个概念他就可得5分。还有再看看它是不是有意义,就是看它读起来,这个句子是有意义的,还是含义含糊不清,你看你读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读懂,其他人能不能懂。看它是不是有些意义,就是“meaningful collections”,做起来这些联系是不是有意义。还有,就是要看90%的结构是不是合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层次的合理。比如说: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不是合理的。这个图可能是五花八门,但是你看看这个分布是不是合理,看看它从这个分支到另一个分支有没有联系,联系越多就

36、越好,因为强调知识是联系的,能够把不同的概念通过联系词联系起来,说明你理解了,你能够做越多的联系,而且这些联系都是合理的,这也是它的一个评分标准。还有看老师主观,它是说:这个概念图是不是反映了学生对这个概念比较深的理解,这是一种评估的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多,它的理论就是强调学习一定要有意义,什么叫有意义?就是跟原来的知识要联系起来,要能连接起来,而且是有结构的,它比较强调知识的结构性,所以你看这个图就是个结构,你看它是怎么联系的,看是怎么分层次的,从不同的广度上分层次的,这是一种用的比较多的。科学笔记现在越来越重视科学笔记,就是像刚才我让你们先写写,先画画,在做之前先写写或者先画画,就是先写写你

37、的想法,先画画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去做,做了之后又让他再写,想想你要不要修改原来的想法,让学生对他自己的思想变化有一个记录,就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哦!我原来是这么想的,为什么改变,我是怎么改变的,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意识。不是说只是老师告诉你要这样。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学生,他说地球是平的,到了科学课上,老师就讲了地球是圆的,然后有人问地球像什么呀?他说像个煎饼,像个圆饼子。他为什么那样说呢?因为老师说是圆的,他想不可能是个圆球,因为如果是圆球,他就不可能站在上面,所以他就把他原来的想法地球是平的修改一下,修改成像个圆饼子,就可以站在上面了。所以说科学笔记是让学生写很多东西,让学生意识到是怎么变

38、化的,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要变化。自己进行反思,这一点非常重要。他们用了这些教材以后反映出来他们的语文水平也提高了,在语文考试的时候,因为很多地方只考语文和数学,不考科学。我们那个州考试,三年级考一次,七年级考一次,考语文的时候发现,学了科学课后语文成绩提高了,因为它强调写。还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我就不讲了。科学图画就是不会写我就画,开始大家画豆子,它的结构,就是种子。还有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像刚才说的画图,这也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这上面写的学生档案袋,那个档案袋不是老师帮他弄的,是学生自己组装的。有不同用途的档案袋,有学年的,或者是我毕业之前做的,还有这个单元做的;有不同目的的

39、组装方式,有一种就是让学生选出他认为在这一学期做的最好的几个作品,几次作业或者说是几个课题,他选出来之后他自己要写一个像序一样的说明:我为什么要选这个,从这个我学到了什么,在最前面他还要写一个前言,就是这个档案袋是关于什么的,是我这一学期学到了什么,就是像一封信一样的,简单介绍你这个档案袋里的东西是怎么一会事儿,告诉读者让人家看,这是一种它也有评分标准,就是评价学生的档案袋,这是自我评价。学生探究实验结果报告交流会。就像我们那天做的单摆的实验,特别是你们马上要做的自选课题的时候,最后大家汇报一下我学到了什么,是以科学报告会的形式汇报的,这也是其中的方式,一般是在单元结束的时候的做的,就说在单元

40、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让学生自选一个题,假如这个单元是八个星期,那我在第二个星期或者第三个星期,就开始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查资料或者做自己的设计,到第八周这一单元讲完了,让学生来汇报,这就是报告交流会,学生在计算机上把它做的很漂亮,有的学生把它做成CD,学生很投入,他觉得科学报告会要弄得很正式,弄得很漂亮。在科学报告会上,也把其他的东西都加进去,比如需要艺术,他要把屏幕弄的好看,加上音响效果,把他其它方面的才能也在这里显示出来。另外就是因为是小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比如善于写的,那个人就负责写,另外的人有音乐特长,就做点音乐的事在里面,所以说各个人发挥不同的特长,来把这个小组的东西搞的很出色,

41、最后大家记分,给小组五个人得同样的分数,这也是相当于鼓励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不管在社会还是在科学中都是应该培养的。还有海报,海报就是我上次给大家看的那个作品,叫“poster”,改天我们在做个简单的,大家拿个纸来写一写。学生讨论、辩论会。学生辩论,比如用一些跟科学概念有关系的,或者是跟环境或其它的有关的,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分成两组,分组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你怎么去疏导对方,驳倒对方,你陈述你的理由。陈述你的理由时必须有数据的支持,所以他们要到图书馆,或者是其它地方,或者是去跟人家谈,去访问。有的学生会打电话给电厂,或者是去发电站,打电话到那边跟人家交谈或者问一些问题,设

42、计一些问题怎么去问,就是培养各种能力。实验型测验。所谓实验级测验是指因为强调的探究,那么你的考试也应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当场做一做,就不只是用问卷的形式了,这样的叫实验型测验。这既可以在中途做,也可以在结束的时候做,有的就把实验型测验设计在教材里,比如明天有一个实验就相当于是实验型测验,也是要他们做,但那个做要他们用前面学到的概念,技能。还有单元结束测验,这就没什么好说的,大家还有没有什么补充? 测验资料,学生写的东西,当学生年龄比较小的时候,他自己保存东西的能力比较差,就需要老师帮他保存。强调每节课都要写,做之前要让他写一写,做之后课堂结束之前也要让他写一写,让他自己来想一

43、想学到了什么东西,就是一直要强调反思,要让学生变成一个自己学习的,没有老师教的,自己想是怎么回事儿,你有问题了再来提问,老师就来帮你,强调学生应该对目已的学习负责,学到什么,你自己要记下来。学生大概有哪些东西呢?一个是他的课堂笔记做的东西,比如有时候你会给他发一张纸,上面写着今天做的是什么。有的老师讲到每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来做就很费时间,美国教材上不是提倡每次都要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做,有的是设计好了,就是指导性的,它的课程指导思想,不是做完全开放式的,而是做在教材指导下的,他编教材的顺序就是你先要做的事情。这个帮你建立了什么样的概念,然后在下一课又做了一些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得到了些

44、什么,就像盖房子那样不断地添砖加瓦,课程设计者帮你设计的这个。完全由学生自己做的,并不是每天都做,在整个教材中只做一次,虽然不是特别死,基本上是计划好的,老师起指导作用,并不是每天都由学生自己选,不是每天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做。但是在整个单元会设计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做。假如让学生做一个课题研究,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可能性,一些要求,大家都讲好了我们有些什么要求,比如我们来做自选的探究题目有哪些要求,让学生事先知道什么叫做得好,什么叫做得不好,让他事先有一个标准。师生可以商量哪些标准是好的,哪些标准不好,这个时候学生可以自己选题,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题,到一个单元结束的时候,可以汇报,这是

45、它的一种评估方式。所以那种自由探究并不是每天都要做,那样有点不太可能。因为不知道他们要些什么,实践下来的结果,就是选择了折中的教材,但是留有余地,特别感兴趣学生,他如果想自由探索或者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在课题研究的单元里自由发挥,发挥他的特长,展示他们的才能。在大家做之前,想一想我们评分的标准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你做的是好还是不好。首先看问题怎么评价,什么叫一个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能通过实验来解答,我希望你的题目不要太广;还有科学设想,就是假设,看看假设是怎么写的,什么样的是比较好的假设;有时候用一个格式,就是如果怎么样就怎么样,像刚才讲的单摆,它的一个问题提出来了: “长度是如何影

46、响频率的”,那么就可以运用原有的知识假设单摆的摆线越长,频率就越低,这就是一种假设,或者也可以用“如果-就”的形式来写,如果实在不知道,还是用问题的方式来写,比如:长度到底是怎样影响频率的,在这个问题当中,在这个假设中,只能看出有一个变量。做一个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想做两个,比如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单摆的快慢”,那么你就可能说到摆线的长度,越长越慢,也可能说到摆锤的重量,越重越慢,假如你有两个假设,你就必须做两个实验,每一次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还有控制变量,除了这个改变的变量,其他的变量都要一样,都要不变。还有作图,作图的标准一定要有标题,还有图形或者是表格,画表格,如果是连续变量,可以画

47、一条线,可以是渐进线,光滑的曲线或者是直线,用图形主要是不连续变量,所以要看是不是连续变量。最后做结论。你的假设是不是证实了,也可以提出下一步该做什么。下面就各小组选一个题目。十.课堂教学一例(看录相,梁玲女士结合录象讲)(录象中的老师开始上课,然后要求学生做实验):一开始让小孩用小电动机一样(街上买的)那种设计,把电池装上去就转,让学生自己动手玩一玩,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如果改变它的方向,它就反过来转。老师就告诉学生怎么样是顺时针转,怎么样是逆时针转,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描述,比如节上电池正极的时候是这样转的,电池反过来就是那样转的,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们在认真做记录):学

48、生要写,这是他们的笔记本,是科学课上要用的,一直都要做记录。从开学的第一天、第一个单元开始,一直要记到最后一天,就像科学家每天都要从头记到尾一样的,每天都要记。他们还发现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把男生和女生分在一组的话,有时候男就是生就会干活,女生就会在旁边看。所以他们就把男生和男生放在一组,女生和女生放在一组,这样的话女生的参与率就高了。因为男生和女生在一起的时候,男生就会抢着做嘛,女生就做不到。(孩子们继续在做实验):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就在他们中间转来转去,挤在他们中间,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有时候老师也会主动向学生提问,请教他们一些问题。(第一轮实验做完以后):她表扬学生做得很好,图也

49、画得很好。开始的实验,老师是用一节电池和一个发动机,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挑战:如果我给你两节电池,你怎么做,怎么组合?你怎么用两节电池让发动机转起来?还有怎么样弄法使发动机转的快一些。老师引导学生,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做实验,自己解决。让他们在已知电路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自己去摸索一些规律。学生发现用两节电池的时候转的更快了。让他们写,写了很多。就是培养他们一种科学的精神。老师对他们说,你们就是科学家一样,在做科学的记录。(第二轮实验做完以后):老师就对学生说,你们看一下教室,找一个你今天还没有时间来得及讲话的、也没有和他那个小组一起做实验的同学,向他(她)解释你今天做的是什么。让学生们自己相

50、互之间的交流,在给别人讲的同时,也能够相应的提高自己的认识。然后再给他们一些其它的东西,会叫的,什么圣诞树上的小灯之类的,让他们自己玩。这个是圣诞树上的小灯,他们自己决定是用一节电池还是两节电池。?:“好像他们把电铃也拿过来了!”:对,他们用好几样东西做了实验。(同学们都在努力地思考并认真地动手操作着):她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什么惊奇的发现。问他们在实验操作(玩)的过程中,有没有惊奇的发现,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东西,以前不知道的没有认识到的东西。现在学生就一个一个证实它。这个学生讲,如果用两节电池的话,就比用一节电池时,发动机要转得快一些。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节电池和一个电动机。让学生汇报做实验的发

51、现,并且问是不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顺时针转,学生就回答说如果用逆时针转的话也可以转,它就反方向转。她要求两个学生照着黑板上的图在台上演示。:这个老师在讲她是怎么设计这个课的。首先,先用电动机来做一次,然后用一节电池和一个灯泡。反复几次实验,要学生发现电路的规律。事先她把这几个实验都做了一遍,设想好了会出现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这是第二天了,她让学生回忆一下第一天所学的内容。向学生提问通过这几天的实验发现了哪些重要结果:“你们看见了这些现象之后,由于电池的增加,电动机转得更快了;电铃的铃声更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就说他们的想法。她先拿圣诞树上的小灯泡让学生做,这样比一般的灯泡不容

52、易发现问题,考验学生的探索能力。美国好多人是用左手写字的,他们也不去纠正,认为两个手都可以灵活运用。美国有好多左撇子。?:“她背后的苹果是什么意思?是鼓励吗?”:对,是用来奖励学生的形式,就象我们堂上用小红旗表扬学生一样。苹果上画有笑脸,就是表扬学生做得好。以小组为单位来表扬学生,学生们都很高兴。现在她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个一般的小灯泡,再来做实验。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如果小灯泡亮了,他们就非常兴奋!就象是他们的新发现一样。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有时候老师讲的他们不能接受,相反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他们还易于接受一些。她让学生上讲台画图,分两种情况画:一种是可以亮的,一种是没有亮的,让他们自己

53、分析亮与不亮的原因。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做记录。如果实验的过程中有困难的话,老师有时候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他们是几年级学生?”:四年级。他们的课堂上没有知识点,但也很有意思。学生们在画的过程中如果有画错的,她就让学生画完以后再实际操作一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成功的话,发现了问题自己再进行修改。如果有人想用两根导线的或者是两节电池的话,她也可以提供。她让学生再来演示一下实验过程,她可能是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了。老师再来讲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和画图情况。然后把认为不对的圈出来让学生再做一次。老师问学生一个完整的电路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就回答说有电池、灯泡。有很多的机会让学生锻炼听、说、读、写

54、能力。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大家达到一个共识,要让他们知道发现是大家共有的,并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也不会是某一个人所有。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有学生做错了,老师就让他再做一次。:大家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他们的课堂不象我们的课堂比较死板,非常活跃!老师讲的少,学生讲的很多。好多结论性的东西,也不是老师直接讲解的,而是从学生的嘴巴里说出来的。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令人感动,甚至可以蹲下来和学生面对面直接地进行交流,与学生非常平等,感觉非常亲切,像朋友一样。美国学生称呼老师都不叫老师,大学里直呼名字或者是喊教授,在小学里就叫Miss。?:“看不出知识点?”:它花了两节课讲的知识点就是电路,回路。“没有文字,

55、没有概念。”强调一个简单电路。它的实验设置很多,很有新意,对学生理解回路这个知识点很有帮助。小学自然科学不是强调的知识点和覆盖面,而是找几个最基本的概念让学生去走,走深一点。美国的教科书很厚,但老师根本不可能都讲完,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主要是出版商印刷的。他们的老师非常注重书本与实际的结合,而且善于使用教学手段和技巧。能够用儿童的话语容入教学中,能够是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地展开,并且达到长期深远的效果。这些都与中国的应试教育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是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与深思的。十一. 怎样从已有的知识过度到科学的知识?:怎样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过度到科学的知识?首先第一步,你要让他营造一个环境,让

56、他对他自己的想法不满意,就要Dissatisfaction,就是说,咦?不对嘛?就是用他的理论解释不了了。现在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思维的,那么你就要想办法营造一些场景,找一些例子,能够使他们对自己原有的那个观念不满意。就是让那个观察结果和预期结果造成差异。有一些学生知道这些是预期结果,但是你给他看是不一样的。现在研究搞科学的他也发现,当一个人看见一个很新奇的东西,跟他预期结果不同的东西的时候,他的眼睛会睁大,他的眉毛会上升,这是一个很自动的。这时候他就特别想知道。这时候你就造就了一个他很容易学习的一个环境,它叫teach for moment。否则即使你不断的教,他也只能是打瞌睡,恐怕他就更

57、不感兴趣。但是,他一看到新奇,这个新事物,就像刚才那个问卷上面,是不是要那个吸光性。他一开始被吸引,他就睁大眼睛,就想来看了,就想知道,所以就是要营造这么一个环境。第二个条件就是怎样有效的帮助他,在原有的概念上建立新的科学的概念。Intelligibility,中文翻译成可理解性,或understandable。要让他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们以前讲“电压”的时候,你就用水压来做比喻,因为水压他可能知道,就用他熟悉的东西来打比方。这个新概念他要用,要会用这个新概念,要增改,就首先对这个新概念要懂。如果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也不行。像比如说“电压”,你把电压告诉他了,他

58、说电压到底是什么东西呀?如果只是记住了这个词,那对他真正的理解还是没有帮助。就是他要能够跟他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他可以去理解它,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的含义。去知道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Plausibility,合理性,什么叫合理性,就是说新的概念,你给学生的对他来说是新概念,就是科学概念;他已有的概念和新概念,已有的概念我们就说老概念,这个呢就是新概念。那么,这个新概念至少能够解决跟他原来老概念一样多的问题,还要比他的老概念解释更多的现象吧。比如,像刚才他说的那个重量越重,结果下降越快的那个,他的老概念就解释不了刚才那个现象。如果我这个新概念可以来解释他那个现象的话,那么我这个概念就比他那个

59、老的更合理,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而且至少能够解释他已经知道的那些现象。他那些老的理论可以解释的我现在更能够解释。他就觉得比较信了,可能是这么回事。最后一个条件就是要富有成效,可以用到很多新的场合,不同场合的。比它的老概念就更有效了,有成效就是可以用到各种场合区域,可以科学预测,或者是可以在一些新的环境当中,用这个去解释能解释得通。这个也是他们提出的一个模型,是建构主义,以建构主义为基准的模型。这个模型跟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相吻合的。像一门新的科学要出来了,或者是新的概念要提出,你像广义相对论,或者是狭义相对论都是。它的产生不是说一下就产生的,是因为牛顿定律在很成功的解释以后,但是有些现象牛顿定律

60、好像解释不太好了,有些定律解释不了了。对这些新的东西,他提出的来的那些新理论,最初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没有人相信他。后来人们怎么相信他的呢?他预测了一些现象,最后都验证了,就是说他有效,非常富有成效。所以这么一个过程跟科学发展过程相吻合的,这个概念改变了这个模型。学习了这个模型,人们就开始用心考虑怎么去教学,怎么在教学当中去运用,就设计了一些教学的模型。其中有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营造一个环境。有好多小实验,有些人就专门研究这些,弄出了一些东西看看怎么样。有一个教学方法叫PEOE。P就是Provocation。他在做这个实验前先让学生说,“你想一想看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将会发生什么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