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物质组成_第1页
土壤的物质组成_第2页
土壤的物质组成_第3页
土壤的物质组成_第4页
土壤的物质组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 1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及特性 土 壤固体土壤(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粒间孔隙(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包括原生矿 物和次生矿物,约占固体重量的95%以上。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约占固体重量的5%以下。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地上大气层进入,主要为O2 、 N2 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为CO2、水汽等。 土壤水分主要由地上进入土中,其中含有溶质,包括离子、分子、胶体颗粒等,实际上是浓度不同的溶液(土壤溶液)。2土壤的固相组成(一)土壤的矿物组成、作用、分级、性质 1、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2、作用:蕴藏着生物必需的各种矿质营养元

2、素3、分级:土壤矿物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为了研究和使用方便,通常按粒径和性质把土粒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称为土壤粒级。 遵守原则:同一粒级的土粒在成分和性质上要基本一致,不同粒级的土粒在成分和性质上要有明显差别。 3一、粒径对矿物质土粒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 土壤中的各种固体颗粒简称土粒。分单粒和复粒。二、矿物质土粒的大小分级(一)粒级的概念粒级(粒组): 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也随之而异。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或粗细)。(二)粒级的分类粒级分类常用的标准有以下三种:41国际制 国际制原为瑞典土壤学家爱特伯所拟定。粒级分类标准为十进位的,简明易记,西欧多采用。其分级标准如下表:

3、52卡庆斯基制 由前苏联卡庆斯基拟定的分类标准。将大于1毫米的称为石砾;小于1毫米的又以001毫米为界,大于001毫米的土粒称为物理性砂粒,小于0,01米的土粒称为物理性粘粒,其标准如下表: 63.中国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按我国习用的标准,并结合群众经验综合而成。我国这个分类标准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大体相近,但也有一些差别,它把粘粒的上限移至2微米,而把粘粒级分为粗和细两个粒级.其标准如下表:7三、矿物质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一)机械组成和质地的概念粗细不同的土粒在土壤中占有的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土粒的比例组合,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叫

4、土壤质地。8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 石砾及砂粒 粒级大,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无收缩性和膨胀性。SiO2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粉粒 颗粒较小,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收缩性。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SiO2含量在60%80%之间。粘粒 颗粒极细小,比表面积大,吸水易膨胀,毛管水上升极慢。可塑性、粘着性、粘结性极强,保水保肥性强,SiO2含量在40%60%之间。 9土壤质地 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10土壤质地分类方法1、卡庆斯基制11国际制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

5、)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查三角图的要点为: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25%者为粘土组。当土壤含粉粒45%时, “粉质” ;当砂粒含量在55%-85%时, “砂质” ,当砂粒含量85%时,则称壤砂土或砂土12土壤质地粘粒粉粒砂粒粘粒20%粉粒40%砂粒40%131、砂土 砂粒大于50%; 粒间孔隙大、通气透水 养分少,不保水肥; 易耕, 温度变化快,暖性土; 发小苗不发老苗(播种)故要多施有机肥,适时追肥。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142、粘土 粘高于30%, 通气透水不良; 保水保肥, 养分含量高; 升温慢,冷性土 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 适合于禾谷类作物。1

6、53、壤土 粉粒大于30% 北方称为二合土; 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16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一)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1砂土类 砂质土常处于透气、缺水、温度高而不稳的状态。种子萌发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者苗,但如果根据它的优点,种植生长期短而耐瘠薄的作物,如高粱、芝麻、花生等作物,并逐年加以调剂改良,也能发挥其生产潜力。在制定生产措施时应加以注意。 172粘土类 粘土比较紧实板结,湿时泥泞,于时坚硬,耕作费力,宜耕朗短,在粘土上顶土弱的种子不易发芽出苗,可能产生缺苗断垄的现象。在小苗生长期,由于土壤温度低,透气难而又紧实,限制幼苗根系伸长,小苗表现瘦弱矮黄。但生产后期,根系

7、开始扩张,供水供肥能力强,所以生长旺盛,控制不好甚至贪青晚熟。与砂土相反,这种土“发者苗不发小苗”。宜种植禾本科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18该土类由于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分解快,保肥性能也强,土性温暖,耕作方便,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发小苗也发老苗,故适宜种植各种作物。3壤土类 19(三)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1客土法 客土是改良土壤质地的较有效的方法。一般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砂地附近有粘土或胶粘土、河沟淤泥,可采用搬粘压砂的办法;粘土地块附近有砂土或河砂可采用搬砂压泥的办法,通过耕作使砂粘掺合。逐年改良达到三成泥七成砂或四成泥六成砂的范围

8、内。202施有机肥 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有机质的粘结力和粘着力都比砂粒强,而比粘粒弱。施用有机肥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粘土过粘的缺点;有机质还可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使土壤松紧程度、孔隙状况、吸收性能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山西省晋中地区许多社队连年施用大量秸杆肥,就显著地改良了不同质地的土壤性质。213耕翻法 砂土表层下不深处有淤泥层,称为夹粘层,粘土表层下不深处有砂土层,称为腰砂地或隔砂地,对作物生长都不利。改良这种土壤,可采取表土“大锅盖”的办法,把表土翻到一边,然后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到表层来,上下砂粘土层搅棍掺和,调剂土质。深翻的深度,应根据砂层粘层的具体位置而定 224引洪

9、放淤, 引洪漫砂 在洪水地区可以引洪放淤,引洪漫砂,这是改良土壤质地行之有效的办法。山西省河曲县曲峪大队, 引洪淤没河滩,压住了砂石,淤平了河滩,使沙石荒滩变成4000亩好地,亩产800多斤。陕西省榆林地区群众创造了“引水拉砂”、“引洪淤地”的治砂办法,选出了数万亩良田。 23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如下表。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24表 中国某些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统计的标本数 有机质含量(g/kg) 土 类 32 20.770.5 黄棕壤、黄褐土 10 13.866.6 高山草原土、亚

10、高山草原土 26 48.1219.6 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 24 23.229.8 砖红壤、赤红壤 29 21.4164 黑土、黑钙土 47 5.219.5 红 壤 32 27.1205 黄 壤 22 10.3106.9 褐 土 74 26.4193 棕色森林土 25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及人为施用的有机肥料。 26(二)有机质的存在状态:1、新鲜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

11、3、腐殖质( 85%)新鲜有机质和半分解有机质,易机械分开,是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养分来源,也是形成腐殖质的原料。腐殖质常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难用机械方法分开,是改良土壤、供给养分的重要物质,也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一。27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1)动植物残体;(2)微生物体(生物量占土壤有机质的2%5%);(3)中间分解物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4)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土壤中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28(一)元素组成主要元素组成是C、H、O、N,分别占、和,其次是、。(二)化学组成1.糖类、有机酸、醛、醇、铜类以及 相近的化合物。 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3.木质素 4.脂肪、蜡脂、

12、树脂和单宁 29 5.含氮化合物 动、植物残体中主要的含氮化合物是蛋白质,少量比较简单的可溶性氨基酸。植物残体中的叶绿素等。 6.灰分元素 植物经燃烧后,残留在灰分中的元素称灰分元素。构成灰分的主要元素为Ca、Mg、K、Na、S、P、S、Fe、AL、Mn,以及微量元素I、Zn、Mo、B等。其中以Si、Ca、K、Al为最多。 30第三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一、土壤微生物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根据土壤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活动特点,一般可分为:细菌、真菌、放线菌。31(1)细菌 细菌对有

13、机残体的分解起着最大作用,根据营养方式可分为好气性细菌和嫌气性细菌。宜于中性土壤条件(PH6.57.5) 32(2)真菌必须从土壤有机物中获取能量和碳源,真菌很多成为作物的病原菌。适于通气良好的酸性土壤(PH36) ,较高的土壤湿度。33(3)放线菌都是腐生型的,主要分解有机质,好气性,在偏碱性(PH78)的土壤中生活。34膜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污水经过超高浓度的微生物分解后,采用孔径只有0.1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的中空纤维膜进行固液分离,清水再经过臭氧消毒,最后形成水质和生物安全性高的优质再生水。 3536 国家大剧院室外景观湖工程

14、37二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矿质化过程:就是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如水、二氧化碳、硫酸盐、硝酸盐 腐殖化过程: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381.含氮碳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糖类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水解为单糖: (C6H10O5)nnH2OnC6H12O6(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39 生成的单糖由于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种类不同,又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分解,其最终产物也不同。如果在好气条件下,有好气性微生物分解,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多,称

15、氧化作用。其反应如下:nC6H12O66O26CO26H20热量 40 如果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则在嫌气性微生物作用下缓慢分解,并形成一些还原性气体、有机酸,产生的热量少,称发酵作用。其反应为:C6H12O6 CH3CH2CH2COOH2H22CO2热量4H2CO2 CH42H2O412.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 含氮有机物是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贮藏状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腐殖质等。 (1)水解作用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的作用称水解作用。 蛋白质 氨基酸 蛋白质 水解酶42(2)氨化作用 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称氨化作用。CH2NH2COOHO2 HCOOHCO

16、2NH3CH2NH2COOHH2 CH3COOHNH3CH2NH2COOHH2O CH2(OH)COOHNH3 氧化好气分解 还原嫌气分解 水解43 3.硝化作用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这一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氨被亚硝酸细菌氧化成亚硝酸;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其反应如下:2NH23O2 2HNO22H2O热量2HNO2O2 2HNO3热量 44 (4)反硝化作用同细菌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以NO3或NO2作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生成N2O和N2的硝酸盐还原过程,称反硝化作用。其反应如下:反硝化细菌C6H12O624KNO324

17、KHCO36CO212N218H2O453.含磷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中含磷有机物主要有核蛋白、卵磷脂、核酸、核素等,它们在有机磷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磷细菌 水解 KNaCa2核蛋白质 磷酸 磷酸盐46 产生的磷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磷素养分,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易与Fe、Al、Ca、Mg等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降低其有效性。在缺氧条件下磷酸又被还原为磷化氢,其反应如下:H3PO4 H3PO3 H3PO2 PH3 474.含硫有机物质的转化 植物残体中的硫,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能分解含硫有机物的土壤微生物很多,一般能分解含氮有机物的氨化细菌,都能分解有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其反应如下:蛋白质 硫氨

18、基酸 H2S48 还原型的无机硫化物被硫化细菌氧化成硫酸的过程,称硫化作用。其反应如下:2H2SO2 2H2O2S2S3O22H2O 2H2SO4 硫化作用产生的硫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物质作用,形成硫酸盐,硫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养分。49(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其中一部分彻底矿化,最终生成CO2、H2O、NH3、H2S等无机化合物。另一部分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氨基酸、肽等),提供了形成腐殖质的材料。50 第二阶段:上述土壤腐殖质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缩合形成腐殖质的

19、基本单元。先是多元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醌,然后醌再与含氮化合物缩合成原始腐殖质。51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52三、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有机残体的特性 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 温 度土壤特性C/N比值 最适水势0.1 0.03Mpa0 35OM、pH、Eh值等53微生物是有机质转化的主要驱动力,凡是能够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质的化。(一)植物残体特性 1、物理状态新鲜程度、破碎程度和紧实程度。 2、CNCN不仅影响有机残体分解速度,还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通常以:或0:较为合适。因为微生物生物体合成需要份和份,同时需要消耗份作为能源,故CN25: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

20、,分解有机质速度较快,释放出大量素,相反CN25:时,相对不足,会出现微生物与植物共同争夺土壤中的有效N。54(二)水分、通气性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通气不良利于有机质累积。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作用可进行较快而彻底,有机物质-CO2和H2O,而N、P、S等则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在嫌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作用进行得既慢又不彻底,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乙醇等中间产物。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还产生CH4、H2等还原物质,其中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故调节土壤通气状况,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之一。55(三)温度在0

21、5范围内,有机质的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土壤微生物活动的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四)土壤特性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有机质与粘粒结合免受微生物破坏。 2、pH值 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而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pH范围,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6.57.5,真菌为36、,放线菌为略偏向碱性。由于细菌数目最多,所以pH6.57.5较适宜,过酸过碱对一般的微生物均不大适宜。56第三节腐殖质 腐殖质本身不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形成的聚缩物,其主体为腐殖酸及其盐,占腐殖质的8590,称为腐殖物质。其余为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较简单的化合物,因与腐殖酸紧密结合难

22、以分离,故与腐殖酸合称为腐殖质。 57 根据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和颜色可分离出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3种性质不同的腐殖质。NaOH或NH4OH 稀溶液处理 不溶解的腐殖质 胡敏素溶解的暗褐色溶液 HCl或 H2SO4处理 沉淀物质 胡敏酸 黄白色溶液 富里酸 土壤一、腐殖质的分离与组成58 腐殖酸是土壤和沉积物等物质中溶于稀碱呈暗褐色、无定型和酸性的非均质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的性质不活泼,不能作为独立的腐殖物质存在,所以一般把土壤腐殖质概括为胡敏酸和富里酸两大类。 59二、土壤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形态()游离态的腐殖质,在一般土壤中占极少部分。()与矿物中强盐基化合成稳定的盐类,主要为

23、腐殖酸钙镁。()与含水三氧化物化合成复杂的凝胶体。()与粘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最常见)在上述四种形态中,以第四种最为重要,它常占土壤腐殖质中的大部分。其结合方式可能是:第一:通过钙离子结合。农业重要,与团粒结构形成有关。第二:通过铁、锰、铝离子结合。结合紧密,不具水稳性。60三、腐殖质的性质 1腐殖质不是一种纯的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2腐殖质的元素成分,主要是C、H、O、N、P、S、Ca等。腐殖质含碳量约为5660,平均为58。含氮量约为36(平均为56),其碳氮比例大致为10:112:1,灰分占06。613腐殖质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有

24、机胶体。它的化学构造式虽然还没有确定,但它们有若干共同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分子巨大,以芳香族核为主体,附以各种功能团。其中主要的功能团为酚羟基(一OH)、羧基(一COOH)、甲氧基(一OCH3),并有含氮的环状化合物等。 4. 腐殖质带有电荷,并且是两性胶体,在通常情况下,它所带的电荷是负的 625腐殖质的凝聚,腐殖质是带负电荷的有机胶体,根据电荷同性相斥的原理,所以新形成的腐殖质胶粒在水中呈分散的溶胶液,但增加电解质浓度或高价离子,则电性中和而相互凝聚,形成凝胶。腐殖质在凝聚过程中可使土粒胶结在一起,形成结构体。另外,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可以通过于燥冰冻脱水变性,形成凝胶。腐殖质这种变性是不

25、可逆的,所以能成水稳性团粒结构。637.吸水性 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单位质量腐殖质的持水量是硅酸盐粘土矿物的45倍,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500%。最大吸湿水量可达本身一倍以上。8.稳定性 稳定性很强,年矿化率平均1% 2%之间。64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调节 一、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如下几点: 65(一)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土壤有机质含有大量而全面的植物养分,特别是氮素,土壤中的氮素95以上是有机态的,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二)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腐殖质本身疏

26、松多孔,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土壤中的粘粒吸水力一般为5060,而腐殖质可高达400600。 66 (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新鲜有机质是土壤团聚体主要的胶结剂,在钙离子的作用下,能够形成稳定性团聚体,腐殖质颜色深,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同时有机质分解时也能释放热,所以有机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土壤温度。 67(四)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土壤有机质能为微生物生活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又能调节土壤水、气热及酸碱状况。 (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胡敏酸具有芳香族的多元酚官能团,可以加强植物的呼吸过程,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促进养分进入植物体,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细胞分裂,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68(六)其他方面的作用 腐殖质中含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可增强植物抗病免疫能力,胡敏酸还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及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另外,腐殖质还有利于盐、碱土的改良。69二、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一)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对苗圃土壤和瘠薄的园林绿化地、果园等增施有机肥料是增加有机质的基本方法,据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