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精创】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教学课件精创】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教学课件精创】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教学课件精创】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教学课件精创】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文字下乡1.用自己的话语概括章节主要内容2.辨析概念,学会在阅读中提炼自然段的中心句;3.学习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4.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乡土社会现象。学习目标第2章 文字下乡 主旨: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摘要:文字是间接地说话,是人与人在传情达意过程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形成的,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在乡土社会“面对面社群”里,在熟人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内容概要】城里人看乡下人是“愚笨的”直接原因是乡下人多是文盲。因此要将文字推行下乡,讨论文字作用。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象征体系,文字更是。语义经过多次象征体

2、系的转换可能会歪曲或不准确,在人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文字来传递信息。而乡土社会如前所述,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甚至有时连语言都不能很好地“传情达意”,而“眉目传情”、“闻步识人”那就更不需要文字作为桥梁了。因此文盲并非因为“愚”,而是因为乡土社会的本质。本章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证了乡下人“不愚”的观点,引出文字语言相比于“特殊语言”(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所天生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反思文字下乡运动的现实可操作性。1、乡下人的“愚”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2、乡下人因为不识字而被认为是“愚”我不甘服.因为

3、识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3、教授们的孩子和乡下孩子之比较。4、乡下人不识字是因为没有需要和没有练习的机会。5、乡下人“愚”是因为(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及城里人多。6、7、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熟悉)的社会。8、文字是为克服人和人接触的阻碍,在面对面社会中无需。9、文字所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10、说话时,可以不完整、不合文法,因为我们有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11、文字是间接的不太完整的工具。本章各段意概括12、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直接接触,无需文字。13、在特殊生活团体里,必有他们的特殊语言。14、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15、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还有特殊语言。1

4、6、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并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17、特殊语言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18、熟人中,抛开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所以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小红书 19、文字下乡,要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概念辨析愚:说乡下人“愚”,不是指他们的智力有问题,知识有局限,而是指他们不识字,是文盲,而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特殊语言:非文字性的,可以用来传情达意的语言,如表情、肢体语言、行话等。借助语言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借助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借助文字交流沟通的社会。认真阅

5、读文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结合文章分析,什么是文字下乡?2.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字下乡”?1.结合文章分析,什么是文字下乡? “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当是知识。城市里,大多数人接触、接受知识都是通过书籍,而书籍上大多数是用文字记载的,众人诊之,知识就从而被众人所获;乡村中,大多数人是通过累积经验而获得知识。而“下乡”中提到“乡”,与之相对就是“城市”了。在现在看来,城市化进程加快,那么“文字下乡”,从字面上解释,就应该是城里人把一些乡村人并不了解的知识带到乡村之中。但是,在个人看来,“文字下乡”更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知识。2.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字下乡”?首先,城

6、里人与乡村人之间必须要保持相互尊重。这是实现“文字下乡”的前提条件。其次,城里人必须了解乡村的环境、乡村人的生活习俗等等。最后,城里人与乡村人之间必须保持沟通。探讨重要问题(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这一段论证有何特点?有何作用?(2)“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在文字下乡中,费老说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一方面是空间上不需

7、要,因为总是可以面对面;另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文中有声音就足够了,乡土社会有文化但不需要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生活的需求。你赞同费老的这种观点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4)作者在文中说“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5)文末说“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结合本篇及前一篇内容看,“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指什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可能包括哪些内容?探讨重要问题(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

8、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这一段论证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这一段以自身经历为论据,具体、真实、生动。亲身经历之所见所闻也是研究的材料,所思所悟也是研究的成果。(2)“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乡下人不识字与教授们的孩子不能捕虫是一样的,环境不同,文字对于乡下人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所以文盲

9、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3)在文字下乡中,费老说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一方面是空间上不需要,因为总是可以面对面;另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文中有声音就足够了,乡土社会有文化但不需要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生活的需求。你赞同费老的这种观点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示例1:赞同。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文化的传承可以以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延续。在这一层上,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文字之于定型的乡土社会是没有必要的。示例2:不赞同。乡土社会尽管世代相传,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代代相传并非文字而记录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产生了很多文化的消亡;

10、除此之外,费老的乡土中国是以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为背景创作的,已经不适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4)作者在文中说“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作者认为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文字没有使用价值。(示例1)我同意。因为在作者看来,传真技术发达之后,人们之间的接触就可以突破空间的阻隔,直接用语言而不再需要文字来传情达意。(示例2)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是在乡土社会“面对面社群”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现代社会当中,就算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就文化传承等方面而言,文字仍然有自己的使用价值。(5)文末说“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结合本篇及前一篇内容看,“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指什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可能包括哪些内容?(1)“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指社会的特性,以及社会中人们交往和表达的特点。(2)“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的内容:(如何使乡下人变得“聪明”起来)让乡下人了解社会的变迁,开阔其眼界;帮助乡下人打破乡土社会的藩篱,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引导乡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