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浙江专版)-(共33张)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浙江专版)-(共33张)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浙江专版)-(共33张)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浙江专版)-(共33张)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浙江专版)-(共33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复习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古诗望洞庭,完成练习。望 洞 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阅读古诗望洞庭,完成练习。望 洞 庭1“和”是一个多音字:h h hu hu,在“湖光秋月两相和”中读_,这个字的意思是_。(和谐;连带;平息争端)2“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中“白银盘”指的是_,“青螺”指的是_。因此,我知道了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A.夸张 B比喻 C拟人)。洞庭湖君山B1“和”是一个多音字:h h hu hu,3 本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和题目中“望”字最相呼应的一句诗是:_。对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A站在洞庭

2、湖中的小山上望,山水翠绿,景色优美B远远地看洞庭湖,山水翠绿,景色优美遥望洞庭山水翠B3 本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和题目中“望”字最相呼应的一句4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我是通过诗句“_”看出来的。请你再写出四句描写这个季节的诗:(1)_,_。(2)_,_。秋天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湖光秋月两相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4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我是通过诗句“_二、阅读古诗回乡偶书,完成练习。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衰(cu):减少,疏落。鬓

3、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二、阅读古诗回乡偶书,完成练习。1从“乡音无改”可以看出( )。A在外地的诗人对家乡念念不忘B诗人很难融入外地的社会中去C诗人离家的时间不长,因此仍然说着家乡话2“鬓毛衰”说明诗人_。A年纪很大 1从“乡音无改”可以看出( )。A年纪很大3从“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笑”,我体会到_(A.孩子对诗人的讥笑 B孩子对回乡诗人的欢迎 C孩子的天真可爱),而看到孩子的“笑”,诗人的心情是_的。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_。C酸楚中含有欣慰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3从“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笑”,我体会到_

4、(A5通过以上的练习,我知道本首诗是一首_(A.送别 B思乡 C田园)诗,请你再写出四句本主题古诗:(1)_,_。(2)_,_。B示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5通过以上的练习,我知道本首诗是一首_(A.送别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如 梦 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如 梦 令【注释】常:常常;经常。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兴尽:游兴得到满足。回舟:乘船而归。误:不小心。藕花:荷花。争:同“怎”,怎么才能。滩:群。鸥

5、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这里泛指水鸟。【注释】常:常常;经常。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太阳落1“误入藕花深处”中的“误入”和上文中的哪些词语所描述的意思有关?用“”标出来。A日暮( ) B沉醉( ) C兴尽( ) D回舟( )2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_。兴尽1“误入藕花深处”中的“误入”和上文中的哪些词语所描述的意4结合注释,说一说画线句的意思。_常常想起一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 )的画面。A紧张而激烈 B热烈而兴奋 C慌乱而愉快 D安宁而平静C4结合注释,说一说画线句的意思。常常想起一次在溪边的亭

6、子游5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B朗读时,第一句的节奏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C词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群鸟栖息的地方。D如梦令是词人即兴之作,表现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B5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四、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一)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一)别董大 【注释】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

7、云。白日曛(xn):太阳黯淡无光。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使:到某地;出使。浥:(y):湿润。客舍:旅店。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尽:饮完。故人:老朋友。【注释】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1通过这两首诗题目中的“别、送、使”知道这两首诗的内容属于( )。A田园诗 B送别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B1通过这两首诗题目中的“别、送、使”知道这两首诗的内容属于2横线上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这两首诗都是先_,后_。A状物 抒发内心情感 B写地点 叙述事情过程C写天气状况 描写诗中所牵涉的人物 D写景 抒发离别情D2横线上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D3从古诗(一)中的前两

8、句可以看出描写的季节是_,从“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从古诗(二)中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季节是_,从“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冬天北风雪春天青青柳色3从古诗(一)中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季节是_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首诗后两句的意思。(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5比较阅读这两首古诗,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_别董大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朋友好好面对未来;送元二使

9、安西则尽显伤感的氛围,流露出对老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5比较阅读这两首古诗,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别五、阅读古文王戎识李,完成练习。王 戎 识 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尝:曾经。诸:众多。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相地跑过去。唯:只有。五、阅读古文王戎识李,完成练习。王 戎 识 李1“取之,信然”中“信”的意思是( )。A诚实,不欺骗 B果真 C消息2画“_”句子的意思是( )。A王戎七岁那年,曾经和众多小孩子一块游玩B王戎七岁了,希望和众多小孩子一块游玩C王戎刚满

10、七岁,能和众多小孩子一块游玩了BA1“取之,信然”中“信”的意思是( )。B3画“ ”句子中,人们会问王戎什么样的问题?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A你在这儿干什么? ( )B这些李子是苦的还是甜的? ( )C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 )3画“ ”句子中,人们会问王戎什么样的问题?4读了小古文,我知道王戎是一个_的小孩子。5当其他的小孩子取李子回来看到王戎,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展开想象,写一写。孩子:_ 王戎:_孩子:_ 王戎:_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示例:你怎么知道这些李子是苦的呢?如果味道甜美,路边的李子早就被别人摘完了。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才会发现事物的真相。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们怎么

11、就想不到呢?4读了小古文,我知道王戎是一个_六、阅读古文司马光救友,完成练习。司马光救友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md六、阅读古文司马光救友,完成练习。md2翻译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_3“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的意思是( )。A司马光还是个学生时,与一群同学在庭院里游玩。B司马光还是个学生时,与一群伙伴在庭院里做游戏。C司马光七岁那年,与一群伙伴在庭院里做游戏。D司马光七岁那年,与一群伙伴在庭院里演戏。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瓮砸破了。C2翻译句子。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瓮砸破了。C4司马光“破瓮救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下面的

12、故事也体现出这种创新思维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B刻舟求剑 C曹冲称象 D揠苗助长5想一想:当得救的小孩子的父母见到司马光时,会说些什么?(4分)_示例:谢谢你,司马光。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要不然C我们的孩子就淹死了。4司马光“破瓮救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下面的七、阅读古文凿壁偷光,完成练习。凿 壁 偷 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逮:及。穿壁:在墙上打洞。文不识:姓文名不识。资:借。大学:有学识的人。七、阅读古文凿壁偷光,完成练习。1“凿壁偷光”中“偷”的意思是_(A.窃取,趁人不知道拿人东西据为己有; B引、借、利用;C.行动瞒着人)。文中能体现“凿壁偷光”的做法的是_,匡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 (用原文回答)。穿壁引其光B以书映光而读之1“凿壁偷光”中“偷”的意思是_(A.窃取,趁人2“主人怪而问衡”中的“怪”是因为( )而感到奇怪。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C2“主人怪而问衡”中的“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