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案例2篇_第1页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2篇_第2页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2篇_第3页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2篇_第4页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德育教育案例2篇1案例背景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 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幼儿来到新的环境, 心理总会有不适应,从而使幼小衔接阶段出现一些问题。本案例借一 年级新生小浩的幼小衔接过程,探讨在幼小衔接中如何关注孩子心理 健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本案例中的小浩同学心理状况较为特殊,本人情绪管理能力相对 较差,性格较为暴躁,耐挫能力相对较差,入学开始就表现出对学校、 老师较大的抵触心理。同时他渴望别人关注,经常以错误的方式如敲 打座椅,发出怪叫,开合窗户等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2案例事件事件一开学第一周,我正在进行入学教育,告诉全班同学上

2、小学必须遵 守的规章制度。小浩同学突然从座位上站起,并离开座位。我先是温 柔提醒小浩上课要安静坐在座位上听讲,小浩同学并没有理会,且开 始在课室里走动。接着,我提高音量,告诉小浩同学这样做并不正确, 小浩同学表现出反抗心理,不耐烦地告诉我,他要去玩。我得到如此 反馈后,立刻批评小浩同学,并走到他跟前挡住继续前行,小浩同学 情绪开始失控,表现出暴躁及极强的反抗行为,拒绝接近我,并且离 开教室,走到草丛中拿起棍子做出敲打行为。事件二午读刚过,办公室外传来一阵嚎哭。数学老师急匆匆过来找我, 告诉我小浩同学不知为何在外面嚎啕大哭,并且不肯让别人接近。我 立刻跑到外面找他,并尝试跟他交流。小浩同学并不理

3、睬我,只是一 味大哭,并且看到我接近他就立刻离开。期间,我用其他话题尝试转 移其注意力,并无效果。接着,我尝试用孩子喜欢的糖果、贴纸等物 质哄他也无效,并且他开始和我玩起“捉迷藏”,我接近他,他就跑。 最后,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我只能将其慢慢引入一个角落,让他情绪 慢慢开始冷静下来后疏导他,最后得知是因为别人撞到他,他得不到 别人及时安抚就开始情绪暴走。3案例分析根据小浩同学的情况,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以不同的方法, 多次与其家长交流,了解造成其表现的原因。二是请我校专业的心理 老师对小浩进行绘画心理分析。根据多次和家长的交流结果及心理老 师反映的情况,我分析到小浩同学如此的表现主要原因有两个

4、。第一 个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小浩同学主要由妈妈 教育,妈妈的教育方式较为温和,对其暴躁情绪很多时候都采取冷处 理,等小浩同学自行冷却后再跟其以“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沟通。妈妈 并没有对小浩同学的情绪进行梳理和排解。而爸爸事业较忙,很少参 与到小浩的教育中。他基本的教育方式就是以打骂为主,导致小浩同 学非常害怕爸爸。心理老师也反映,从小浩的画中很明显看到父爱是 缺失的,而且他对自我认可程度非常低,心理处于一个非常焦虑的状 况。从小浩的家庭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小浩情绪管理能力的失控, 很大程度是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并未及时对小孩的情绪进行 良好的引导和梳理,仅仅任由孩子进

5、行自我排解和降温。孩子并没有 及时得到消化情绪的方法。父亲的打骂也成了错误的示范,最后小浩 同学只能以大嚎大叫来发泄情绪,并且对于别人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不愿别人走进他的世界。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小浩同学幼儿园时得不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引 导。据其妈妈反映,小浩同学在幼儿园阶段就经常独自一人离开课室, 老师的不作为导致小浩同学将此成为习惯,一直延续到小学阶段。幼 儿园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小浩同学回归到集体学习的氛围中。这不仅对 小浩同学规则意识的培养有了一个错误的引导,同时也容易让小浩认 为老师“放弃”了他,让他对老师产生了厌恶心。更重要的是,小浩同 学这样的行为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一一长期的不参与导致小浩脱

6、离同 年龄的朋友圈,致使小浩不知如何跟同年龄人交往,因此最后小浩就 只能独自一人在幼儿园中徘徊。这也从小浩的画中虚构了很多同年龄 孩子得到证实。他渴望与同年龄的朋友进行交往,但他却不懂得如何 与别人友善地交流。4案例处理根据分析,我对小浩同学行为有了初步的判断:一、家庭及幼儿 园时期的状况导致其对人与人的交往有防备心,且交往能力相对较 差,不知如何与人交流。二、由于幼儿园时期行为习惯养成的缺失, 导致其规则意识模糊,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行为习惯有待提 高。三、心理状况仍处于幼儿园阶段,对老师的要求处于一种较为懒 散的应付心理。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处理方案:一、打破隔膜,消除防备心,建立信任

7、关系由于小浩同学对老师的不信任,导致他对老师的反抗,因此我第 一步先是消除其防备心。跟小浩的相处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有担当,乐 于助人的孩子。因此,我抓住他的特点,经常让他帮助我做事,如分 发书本、打扫课室等,每次他帮助我后,我都会及时跟他说:“谢谢 你的帮助,如果没有你,我就会很晚才能完成工作。”通过这些话, 让他感受到老师是需要他的,增强他的存在感。除此之外,我还经常 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天。比如,我会邀请他来帮我改作业,给写得 好的同学贴红花,在此时我就会借此机会跟他聊天,他也慢慢放下心 防,对我说他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到后来,他总是到我的办公室,和 我聊会天,或者在我座位画一幅画才离开。二、

8、制定规则,多方法引导,及时表扬巩固小浩同学经常在我及其他老师的课堂上离开座位。这对课堂教学 有很大的影响。我想这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他仍处于幼儿园以玩耍 为主的学习状态,二是他规则意识薄弱。为此,我绞尽脑汁,循序渐 进,采取不同方法引导他遵守课堂纪律。首先,我先激发他对课堂的 兴趣,我了解到他在家里喜欢当小老师教妈妈,因此我在学校中邀请 他当我的小助手,坐在电脑前帮助我控制电脑,一是为了让他不要离 开座位影响别人,二是让他关注到学习内容,一个星期下来他和我逐 渐有了默契,课堂进展也越来越顺利。上课铃声响了,他也会自动走 到电脑前等我来帮我控制电脑,上课逃离的情况减少了。其次,我用 各种方法给他

9、灌输规则就要遵守的观念,如班会课全班齐读班规,个 人谈话时的规则引导,同桌的模范带头等。最后,我根据其表现采取 奖罚并存。比如他在课堂上能安静坐在座位上哪怕五分钟,我都给予 他大力表扬,时间更长则给予红花奖励等,同时,我会发动全班同学 给予他掌声,让他感受同伴的鼓励和支持。如若他没有表现好,我则 当场给予批评。三、同伴结对,朋辈引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让小浩尽快地融入班级,提高其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我从我 们班中挑选了三个同学作为他的玩伴。一个是一个乐观大方的小杰, 一个是成熟懂事的小欣,一个是活泼开朗的小培。我让小杰和小培一 下课就拉着小浩一起去玩,让小浩感受同年龄人间的热情,感受男生 之间的真

10、挚友谊,体会小杰和小培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我让 成熟懂事的小欣和小浩搭档,帮助我分发牛奶。利用小欣的懂事教 导小浩如何礼貌、友善地和别人合作。同伴的帮助,让小浩慢慢地懂 得怎样跟别人交往,脸蛋上也有了属于他应该有的笑容。四、家校沟通,解决内部矛盾小浩的心理分析结果出来后,我及时邀请小浩的父母到学校来, 除了完整跟他们转达了心理老师的分析结果,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 状况之外,更重要地是向他们提出我及心理老师的建议:父亲抽出多 点时间陪伴孩子,不能以打骂教育为主,要跟孩子分析事情,明辨对 错。母亲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要适当地疏导孩子的情绪,更重要的 是父母双方要统一教育观念,不能各顾各的,让

11、孩子无所适从。小浩 的父母在听取我们的建议后,均表示回去作出改变。5案例反思从小浩的案例中,我可以看出幼儿的心理状况很大程度上与家庭 教育相关,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幼儿的自我认同感低下。而幼儿 园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没有培养好,则容易导致幼儿自由散漫的态 度。开学一个多月,我采取了多种措施去改变小浩的心理状况及行为 状况,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他能长时间待在课室上课,对我及 同学有一定的信任感,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对班主任老师 的过于依赖,对个别科任老师的抗拒导致逃课情况。如个别科目的课 堂上,小浩同学对老师有反抗心,总是逃到校园的其他角落,或是主 动过来找我要求待在我这里帮忙而不

12、愿上课。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尚 未建立,上课不能安静自己坐在座位上学习,需要老师经常关注他。 三、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老师未能及时关注他,他的情绪容易崩 溃。四、受挫折能力较差,严厉批评造成反弹。这些问题都是在这过 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并思考解决对策的。2爱的教育一一个也不能少德育主题教育案例形成背景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没有爱的 教育是苍白的,只有热爱、尊重、爱护、信任学生,让学生亲切地感 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呵护,实施的教育才富有实效。在现实教育中,学生 综合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总会有个别“特殊问题学生”。他们被同学 忽视、冷落、嘲笑。久而久之,在同学心目中就贴上了 “差

13、生”、“捣 蛋鬼”的标签。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会发现:他们更渴望被重视,被 尊重、被理解。问题提出秦佳慧和谭浩宇是学校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本学期被分配到 我们班,同事打趣地说我“中奖”了。这两个孩子有两大共同问题: 一是调皮、不愿学习。不愿呆在班级里,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大声说 话,有时离开座位随便走动,有时在课堂上大声吼吓唬同学,老师和 学生都苦不堪言。二是贪玩,搞破坏。上课逃到操场玩耍,且经常破 坏学校仪器设备和公共设施,操场边的菜园成了他们的乐园,蔬菜却 遭了殃,老师和领导很是头疼。如何教育他们,让他们走进教室,与 其他孩子一样安静地学习?下面,我以对秦佳慧的爱心教育转化为 例,与大家一起

14、分享我的爱心教育成果。实施过程原因分析家庭因素:秦佳慧家庭经济收入很低,生活较拮据,是村里入册 的贫困户。母亲残疾,父亲是位朴实的农民,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一秦 佳琪。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全家人在村里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歧视。自身因素:秦佳慧幼小的心灵从小就背负“特殊”的帽子,受环 境舆论影响,其破罐破摔,无拘无束,不受管教。(原因分析感触:同在蓝天下成长,享受公平教育,一个都不能 少。作为教育者,面对这些特别的孩子,我们要用睿智的眼光,宽容 的态度,正确地对待他们身上的问题。上帝在对她关上了一扇门的同 时,我们要帮她打开一扇窗!做他们的引路人,激励者和欣赏者。)转化措施1、摸清原因拉近距离。苏霍姆

15、林斯基说过:“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老 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自己的孩 子。”在佳慧一次打扫卫生时,我趁机和她合了一张影,并表扬她像 我姑娘一样漂亮,她抱住了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促膝谈心。我趁热打铁说:“佳慧,能陪老师一起走走么?” 她瞪着一双惊奇的大眼睛很吃惊的样子,我说:“不愿意?”她拼命 地点头说:“愿意,我很愿意!”在操场上她和我谈起她的姐姐佳琪, 谈起了她的家庭,还谈起了她不愿意在教室里的原因-同学们欺负 她,嘲笑她,所以她才捣乱,不让同学们听课。(摸清原因反思:抓住时机,以“心”换“心”,才能达到交心 的目的,才能做到畅所欲言。蹲下身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

16、子,诚心 诚意,推心置腹,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用感情来引发他们的共鸣,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对症下药(1)主题班会,温暖特殊孩子的心灵。主题班会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 径。它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升华每一个人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的 作用。它在预设与生成的过程中传导着教育的内涵,是学生道德认识 的阶梯、行为转化的动力、健康成长的沃土。因此,我利用班会,通 过开展“与佳慧交朋友”“为秦佳慧献爱心”、做贴鼻子游戏等活动, 让她切实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游戏-贴鼻子。通过做游戏体验特殊人群的不易,同情体验

17、残线 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贴鼻平,谁知 道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必须把眼睛蒙起来。要把鼻子贴正确才为 胜利。)请三名学生上台玩游戏。游戏时孩子很快乐,哄堂大笑,都嘲笑贴鼻子的孩子的笨拙。佳 慧参与其中,很意外,佳慧贴鼻子竟然比其他两个孩子棒!这是课前 没有预设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我灵机改了一下课前的预设教案。提问:鼻子为什么会被贴歪呢?假如你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你有什么感觉?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佳慧竟然贴鼻子这么优秀,你们喜不喜 欢和交朋友?谁愿意和她交朋友?零星几个小朋友举手。(这是没有 预设的问题)要是让你闭着眼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你觉

18、得怎样?想试试 吗?学生闭上眼睛回到座位,体验盲人生活。现在这几位同学因眼睛看不见而遇到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 学生纷纷举手,都说要帮助他们。我及时跟进补充:是啊!他们的内心多么希望同学的帮助啊?我 们佳慧同学也是一样,她也需要同学的关心呀!(2)关爱佳慧,奉献一片爱心与佳慧交朋友。平时生活中,积极动员班级学生跟她做朋友, 下课一起玩游戏。经常性地约她谈心,逐步改掉她以前的“野性”, 慢慢她在教室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下课也总爱呆在我身边,甚至还学 会了关心他人,帮助老师擦黑板,帮助同学打扫卫生。为佳慧送上小礼物。平时里,我把佳慧看成自己的女儿,偶尔 给她买一些衣服,买一双鞋子,她也把我当成了老师妈妈。在我的带 领下,同学们也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给她。“伸出你的双手,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