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1页
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2页
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3页
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4页
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试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一起看看湘教版八班级生物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湘教版八班级生物上册教案1 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试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3分钟后将两只手

2、指同时取出; 再将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分别体会感觉。 冷水 热水 温水 右手感觉 热 冷 左手感觉 冷 热 现象分析: (1)左手皮肤温度高于冷水温度,人觉得冷; (2)右手皮肤温度低于热水温度,人觉得热; (3)3分钟后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左手皮肤温度低于温水温度,人觉得热;右手皮肤温度高于温水温度,人觉得冷。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 2.能说出的各结构名称及作用。 3.说明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 4.知道的生长的基础学问和体育熬炼对的影响,以及折急救的学问。 力量目标 1.明确观看目的,有序地观看长的结构,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培育同学观看及分析力量。 2.通过鉴定的成

3、分试验,及对试验观看的分析和争论,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分析、综合的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 1.通过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使同学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设计成分的试验,及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自觉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态。 4.在分组活动中,使同学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一)学问结构体系 (二)教材分析: 关于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成分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鉴定的成分;的成分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先让同学观看实物(长),及试验(鉴定的成分)获得感性学问,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

4、点。 (三)教法建议: 可以采纳边观看实物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进行,在让同学观看长的结构时,可以先让同学想想人体长所在的位置,它应当担当什么作用,这个作用需要人体长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是中空的管状结构还是实心的结构。让同学争论分析,想想其中的道理何在。当同学熟悉统一时,再让同学做试验观看长的结构。这样同学一开头就建立人体长是一个中空的结构的概念。然后同学进行试验观看时,老师可围绕长的功能渐渐绽开让同学熟悉长的各部分结构(膜、质、髓)。为了使观看目的性、针对性强,老师应提出明确详细的观看内容及思索问题,设计观看表格让同学记录。观看后准时对同学检查反馈。最终由同学归纳,总结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长适于

5、运动的结构特点。另外教学中,要留意理论联系实际。如讲膜的功能,可以联系折后的愈合是依靠膜的作用。又如用自行车架的空心钢管作比方,来说明长的管状结构既结实又轻巧,适于运动的特点。教学中还应当留意做到观看实物或标本与挂图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多种力量。 鉴定成分的试验,建议采纳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过程 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老师取一根长,用力折,很难折断,敲打几下,不简单破裂。再取一根鱼肋,用手轻轻弯弯,看着弯曲的程度。指出有肯定的硬度和弹住。这时提出: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再让同学依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的学问提出假设: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依据假设让同学设计试验来验证假设,

6、最终让同学通过试验现象分析出造成的两种特性的缘由是具有的两类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得出结论: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方面。指出的物理特性是由的成分打算的。 为做好鉴定成分的试验,煅烧的可以选用块状薄片,脱钙的可以选用瘦长的鱼肋。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约时间。的脱钙需要肯定的时间,老师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同学在课堂上操作完后。可以先观看老师预先做好的那份结果,课后再观看自己所做的结果。在同学做试验前,老师必需指出本试验的留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以防灼伤等。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两课时。 湘教版八班级生物上册

7、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消化的概念 2、知道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 3、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知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 4、知道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5、能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力量目标 1、通过观看消化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育同学对直观教具的观看力量。 2、通过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试验的设计、观看、分析,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思维力量和设计试验力量。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对比试验,体验严厉、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教学建议 学问体系图解: 教材

8、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汲取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明确三个问题:第一、食物为什么要消化;其次、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第三、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 2、事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 1、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法建议: 建议授课3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试验,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第2课时学习消化食物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第3课时通过试验探讨食物消化的过程。 关于“食物为什么需要消化”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同学通过学习,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缘由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建议老师演示“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试验”,

9、给同学直观的感性熟悉。先让学会通过争论,自己设计试验,再演示。 在了解了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的基础上,很自然就会想到“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怎样才能转变为小分子物质呢?”引出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可让同学看图自己说出。并结合自身实际指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自然位置。关于牙齿的教学,可以利用模型简洁介绍,建议把牙齿保健的内容放到第四节讲解,让同学先收集一些资料。关于胃的结构的教学,建议先利用挂图明确胃壁的四层结构,并指出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都与其相像;再结合录像或实物,让同学对胃壁内表面有皱褶,能增加消化、汲取的面积有一个感性熟悉。由于小肠是消化汲取的主要器官,所以在关于小肠的教学中应留

10、意明确:一、小肠长(利用消化系统挂图就可看出);二、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演示实物或看录像)这种结构特点面积大打算着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相对长,消化更充分。进而强调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于大肠的教学,可结合挂图进行叙述,要让同学明确平常易混淆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关系。关于消化腺的教学,主要让同学明确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见下表)。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重在突出“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难在给同学一个感性熟悉。 3、“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试验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试验,重在试验

11、的设计、试验的现象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其次节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而食物中的养分物质必需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养分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呢?这就是我们在其次节要学习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引入:简单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养分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加生命活动。那么食物中的养分物质是不是都能进入细胞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建议引导同学利用已经具备的学问技自己设计试验) 在甲乙两个大烧杯内装入清水,玻

12、璃管下端用玻璃纸(相当于细胞膜,也可以用鸡蛋的卵壳膜代替)包紧,玻璃管内是待透过细胞膜的溶液。甲装置里装的是淀粉液,乙装置里装的是葡萄糖溶液(课前预备好)。 一段时间后,往烧杯和玻璃管内分别加几滴碘液来检验,可见到烧杯中的液体不变蓝,而玻璃管中的液体颜色变蓝了。 再取乙装置中的玻璃管内和烧杯中的液体各取5毫升,分别放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5毫升本氏液后隔水加热来检验,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溶液和烧杯中的溶液颜色都变成了砖红色。 这个试验可以表明像葡萄糖那样的小分子物质是能透过细胞膜的,而淀粉那样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 所以食物中那些淀粉、蛋白质、脂肪类的大分子物质必需要经过加工(这个加工的

13、过程就是食物消化的过程),转变为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所利用。这就是食物需要消化的缘由。 补充:如本课时时间富有,可将消化系统的组成提前到这节课学习。 湘教版八班级生物上册教案3 本课时内容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通常都是以很简单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需先经消化,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细胞汲取、利用。而这一切过程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让同学看消化系统挂图或模型,自己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1.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 (1)

14、口腔:口腔内有舌和牙齿。 牙齿: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A、结构: .牙根:牙槽里的部分。 牙颈:稍细的部分,外包牙龈(口腔粘膜的一部分)。 牙冠:表面掩盖着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B、功能:其中门齿可咬切食物,犬齿负责撕裂食物,臼齿负责研磨食物。 C、其他: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一是乳牙, 20个;二是32个恒牙,2832个。 舌:是口腔中一块肌肉质的结构,主要的功能是搅拌食物、帮助吞咽,此外还与发音和辨别食物的味道有关。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道: 食道位于咽与胃之间,长约25厘米,可以依靠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

15、入胃。 (4)胃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借助挂图讲解),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非常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胃上端与食道相接的部分,称为pen 门,胃下段与小肠相接,称为幽门。在幽门部的管壁内,有一圈特殊发达括约肌,能掌握食物通过。 胃的主要功能是:临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肯定程度的紧急。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5)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结

16、合挂图见讲解),小肠是消化汲取的主要器官,除了长度的缘由,还有其它一些适应性特点,后面会学习到。 (6)大肠 大肠较小肠粗大,长度约1.5米,可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利用挂图讲解)。 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有一向下突出的盲囊,称为盲肠,其盲端又有一指状的突起,即阑尾。盲肠和阑尾在人体都是退化的器官。大肠有肯定的汲取功能。 (7)肛门 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通道。 2.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1)唾液腺 有三对,分别是腮上腺、颌下腺、舌下腺,均有导管将所分泌的唾液输入口腔。成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

17、,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另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胃腺 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可以分泌胃液(主要由盐酸和胃蛋白酶构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 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升。 (4)胰腺 位于胃的后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5)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肝脏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关心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掌握,平常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 另外,肝脏还能在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能解毒等等。 板书: 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