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防护及防护用品穿戴制度_第1页
职业防护及防护用品穿戴制度_第2页
职业防护及防护用品穿戴制度_第3页
职业防护及防护用品穿戴制度_第4页
职业防护及防护用品穿戴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管部门:感控科页码/页数:1/12职业防护及防护用品穿戴规程发行日期:2019/09/06修订年限:每三年一次最近修订日期:2019/09/06|版次:1.0版目的:在进行诊疗活动时,为减少血液、体液和其他途径传播的危险,防止医务人员、探视者和患者暴露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中,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感染性疾病,防止医务人员将感染传播给患者、探视者或其他人员,特制定本规程。范围:适用于诊所内所有医务工作者、保洁人员及外包客商。3定义: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也称为屏障保护,是用来防止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性感染物质直接接触

2、工作人员的衣服或身体的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数量取决于具体操作的类型和可能接触的机会4权责:4.1感控兼职管理科:对全部诊所人员进行“标准预防及防护服的使用”培训4.2医务人员:根据具体操作类型和可能接触的机会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的类型和数量。在有效期内使用。4.3保洁人员: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后勤总务:负责防护系列用品采购符合标准5.作业内容:5.1口罩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无菌技术操作等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

3、口罩。5.1.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和潮湿,应及时更换。一次性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遇污染时及时更换。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l)5.1.5.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5.1.5.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法5.161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5.16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5.1.6.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5.1.6.4再将上

4、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注意事项不应一只手捏鼻夹。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6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摘口罩方法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5.18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5.1.8.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8护自镜、防

5、护面罩的使用: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521.5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521.5.1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5.2.1.5.2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5.3手套的使用:5.3.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5.3.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6、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5.3.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5.3.5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戴无菌手套方法5.3.5.1.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5.3.5.1.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5.3.5.1.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5.3.52脱手套的方法5.3.5.2.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5.3.52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

7、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5352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5.3.5.3.注意事项5.3.5.3.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5353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5353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5.3.53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53535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5.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5.4.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5.4.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5.4.2.1接触经接触

8、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5.4.2.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542.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4.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5.4.3.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543.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4.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5.4.4.1穿隔离衣方法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如图D.1)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面部(如图D.2)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

9、系好颈带,(如图D.3)544.1.4再扎好袖口(如图D.4)544.1.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如图D.5)5.4.4.1.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如图D.6)5.4.4.1.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如图D.7)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如图D.8)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D.9)图ri3II图ri3IIran55.4.4.2脱隔离衣方法5442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D.10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D.10)解开袖带,塞入袖拌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如图D.ll)54423解开颈后带子(

10、如图D.12)5.442.4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如图D.13)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如图D.14)5.442.6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如图D.15)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或放入回收袋中(如图D.16)注意事项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aD图1aD图1165.4.4.3.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隔离衣

11、使用一次后即更换的穿脱方法同5.4.3.3.1.1穿隔离衣方法5.4.3.3.1.2脱隔离衣方法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鞋套的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无菌区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防水围裙的的使用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5.6.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5.7

12、帽子的使用:5.7.1使用一次性帽子。5.7.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5.7.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5.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防护5.8.1做好个人剂量监测。5.8.2至少1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5.8.3所有人员暴露于X射线下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5.9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5.9.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5.9.1.1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5.9.1.2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5.9.1.3穿防护服。5.9.1.4戴上防护眼睛,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5.9.1.5穿上鞋套或胶鞋。5.9.1.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5.9.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相关文件:6.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096.2中华人民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