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 诗词三首13 诗词三首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古诗词,相信这边风景独好。新课导入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重点)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饮 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饮 酒(其五)行路难(其一)李白(701762),
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著有李太白全集。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背景链接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天宝三年(744年),李白遭受谗毁排挤,愤而离开京城时所作。背景链接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诗 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汉代以前“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
3、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文体知识诗 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汉代以前“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课文朗读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znzhs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课文朗读行路难(其一)znzh课文讲解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樽:盛酒的器具。斗十
4、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箸:筷子。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课文讲解行路难(其一)樽:盛酒的器具。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意: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夸张停 投 拔 顾内心抑郁,心情激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意: 金酒杯里的清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塞:堵塞。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用典达自己期待能像姜尚、伊尹
5、一样早受君命,一朝平步青云,实现“济苍生”的宏愿。欲渡黄河冰塞川,塞:堵塞。用典达自己期待能像姜尚、伊尹一样早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意: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山,但大雪盖满了山。闲时坐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经过。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艰难和仕途坎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意: 想渡过黄河,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歧路:岔路,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今安在:如今身在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会:一定,必然。云帆:高高的帆。济:渡。行路难,行路难,歧路:
6、岔路,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意: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那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反复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意: 行路艰难,行路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包含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
7、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对前途的茫然 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 这首诗借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既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抑郁苦闷,又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执着追
8、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主题概括 这首诗借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既反映了诗人仕途结构梳理行路难(其一)停杯不食,拔剑茫然苦恼冰塞黄河,大雪满山艰难垂钓碧溪,乘舟日边希望长风破浪,挂帆济海追求坚信理想积极乐观结构梳理行路难停杯不食,拔剑茫然苦恼冰塞黄河,大雪满山艰难垂1.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远大志向。写作借鉴1.用典精当。写作借鉴2.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
9、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2.虚实结合,想象雄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他的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
10、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课文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k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课文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k课文讲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
11、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巴山楚水:诗人曾贬谪四川夔州,湖南朗州,故称巴山楚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课文讲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诗人曾贬谪四川夔州,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意: 巴山楚水这片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弃置(在这里)安身。怀念朋友只能独自吟诵思旧赋 ,回到家乡,好像隔世之人。被贬时间之长借典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意: 巴山楚水这片荒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歌一曲:指白居易
12、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增长,振作。诗意: 沉船旁边有千万条船驶过,枯树前头有万木争春。今天听你赠歌一曲,暂且借酒来振作起精神吧。沉舟侧畔千帆过,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意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1.首联中诗人是如何抒情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字句,让读者感觉到他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1.首联中诗人是如何抒情的?表达了诗2.赏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这两句本是
13、诗人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2.赏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被长期贬谪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表现出作者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主题概括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结构梳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回顾贬谪生活坚定乐观豁达进取颔联:感慨世事变迁颈联:预示发展前景尾联:与友乐观共勉结构梳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回顾贬谪生活坚定乐观颔联1.层层递进,结构严
14、谨。 首联写诗人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文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通过写向秀悼念嵇康的典故及王质回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宕开一笔,借自然景物暗示社会发展,由沉郁伤感的心境为慷慨激昂的气概。尾联笔锋陡转,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表现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写作借鉴1.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写作借鉴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 颔联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含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表明诗人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水调歌头苏轼 水调歌头江畔何
15、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 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 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 甫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 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积 累 名 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积 累 名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熟能成诵。2、把握词意,领略意境。3、理解苏轼,体会感情。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熟能成诵。2、把握词意,领略意境。3、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
16、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著有东坡全集。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 三分诗, 七分读, 并是十分。 苏东坡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 三分诗,字正腔圆地读课文朗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17、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uqingqchn课文朗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水调歌头quqingq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朗读欣赏苏轼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停顿与节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1、思乡:
18、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2、思人: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3、仕途坎坷: 苏轼由于朝廷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写作背景1、思乡: 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课文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19、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文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课文讲解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水调歌头课文讲解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的弟弟苏辙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什么时候端起酒杯。把,执、持。晚回到天上去宫殿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经受不住哪里比得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20、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朱红色的楼阁雕花的窗户动词做名词,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为什么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再见! 再见! 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丙辰年的
21、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比得上人间!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他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比得上人间! 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 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
22、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的自我
23、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词前小序可否去掉?其作用是什么? 2、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3、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不能去掉,因为词前小序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上阙写景,表达作者想超脱又眷恋人间的矛盾心情。下阙抒情,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1、词前小序可否去掉?其作用是什么? 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不4、哪几句蕴含人生哲理和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减震元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数控刃磨床项目建议书
- 2025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评估合同
- 2025年穿水冷却装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超高压电缆连接件合作协议书
- eps装饰施工方案
- 法院书记员招聘2023年笔试仿真试卷带解析
- 渠道度汛施工方案
- 围挡草皮施工方案
- 供应链创新承诺助力环保行业升级3篇
- 小区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的监督流程课件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B卷+C卷)三套
- 自主智能系统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2019版 浙科版 高中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MOOC期末】《介入放射学》(东南大学)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
- 防灾减灾培训(安全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 2024年《BIM技术介绍》课件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 花键计算公式DIN548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