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 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 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部编版桃花源记 1.了解作者及文体,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 2.熟读课文,翻译相关段落。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 2.熟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田园诗人: 开创田园
2、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百世田园之祖”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田园诗和咏怀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隐逸诗人:41岁彻底辞官归田。后世称誉:“千古隐逸之宗”田园诗人: 主要作品散文: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等。诗歌: 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 杂诗12首等。 主要作品 题 解 一般来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前面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因为序的语言清新自然,想象新颖独特,后独立成篇,后人以“
3、记”为题成传世名篇。桃花源记 题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听课文范读,把握朗读节奏听课文范读,把握朗读节奏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阡陌( ) 邑人(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缘( ) 诣( ) 遣( ) 要( )刘子骥( ) 落英缤纷( ) 郡下( ) huyi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qinmyjintioykungyunyqinyojbn fnjn
4、y n 豁然( ) 俨然(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 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 之。 复前行,欲 穷其林。 作为沿溪水的两岸别的鲜嫩美丽对感到诧异。走完遇到又想 落花繁多而错杂的样子第1段的职业几花代眼前的景象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溪行,忘路之远部编版桃花源记 1.翻译相关段落,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 2.理清文章思路,尝试背诵。 学习目标 1.翻译相关段落,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 2.理清 林尽 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5、步,豁然开朗。舍弃 、离开起初形容由狭隘幽暗突然变得为宽阔明亮的样子完第2段( 于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好像仅 林尽 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 怡然自乐。整齐的样子肥沃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都老人小孩第2段平坦宽广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像都安适愉快的样子幽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详细通“邀”,邀请都说祖先同乡人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竟然更不必说都邀请离开说摆设第3段妻子儿女率领( 村人 )(渔人)(渔人)( 村人)(渔人)于是、就打
6、听消息自己隔绝什么朝代现在听到给详细地说出感叹、惋惜到告辞告诉对、向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 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值得详细通“邀”,邀请都说祖先同乡人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竟然更不必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 向 所志, 遂迷。不复
7、得路。已经找到沿着做标记到到。特指到尊长那里立刻派遣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第4段从前的终于、最终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高兴地样子实现不久计划没有探访、探寻第5段这件事渡口于是、就志向高洁的的隐士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部编版桃花源记文章结构为什么寻不到?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文章结构为什么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
8、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感知文意,合作探究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感知文意,合作探究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9、草鲜美,落英缤纷。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风景幽美)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
10、的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文中的桃花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桃花源的特点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关于主题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
11、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关于主题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关于主题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关于主题 出自本文的成语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12、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或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出自本文的成语黄发垂髫:老人小孩。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文言知识通假字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全部,详尽。)词类活用:复前行,欲穷其林。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文言知识通假字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此人一一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特殊
13、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a.判断句:b.省略句: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特殊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如本文中:“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一词多义:舍寻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做标记志乃处处志之标记乃大惊于是寻向所志竟然乃不知有汉一词多义:舍寻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做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并:全部)(并:一起,一同)武陵人捕鱼为业(为
14、: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给)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的,助词)(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代词,这件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并:全部)(并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缘溪行便扶向路便要还家延至其家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一义多词: (都)(沿,沿着)(邀请)于是、就一义多词: (都)(沿,沿着)(邀请)于是、就词语 古义 今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间隔 古今异义词鲜嫩美丽交错相通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地方不要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隔断,隔绝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瓜果、
15、菜肴等滋味好词语 古义 今义鲜美交通妻子出自本文的成语黄发垂髫:老人小孩。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或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出自本文的成语黄发垂髫:老人小孩。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 一、填空: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 ),又名( ) ,字( ),自号( ),谥号“( )”。( )时著名诗人。2、课文以( )为线索,写渔人( ) 、( )、 ( )、( ) 、( ) 桃花源的情形。3、用原文语句作答:(1)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
16、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5)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练一练 一、(2)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3)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书,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用原文回答(2)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3)表现桃(4)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 体育室内课奥运会知识教学设计图文稿
- 盲袢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2025年个人按揭还款合同
- 深圳二轮二阶试卷及答案
- 陕西四级考试卷子及答案
- 北美财富管理的发展及借鉴意义
- 2025铝板幕墙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中国刺绣贺卡数据监测报告
- 给水泵检修方案
- 设备出入库管理办法
- KEGG代谢通路中文翻译
- 消火栓月检查表
- GB∕T 17832-2021 银合金首饰 银含量的测定 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
- 低成本自动化的开展与案例77页PPT课件
- 人防工程竣工资料(全套)
- 《电子病历模板》word版参考模板
- (高清版)JGJ123-201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 梅州市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
- “重庆环保”标志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