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抗争者莎菲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评析_第1页
时代的抗争者莎菲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评析_第2页
时代的抗争者莎菲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评析_第3页
时代的抗争者莎菲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评析_第4页
时代的抗争者莎菲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时代的抗争者莎菲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评析摘要:作为时代的孤独者,莎菲与玛格丽特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不平凡的抗争之路。虽然时代设置了种种牢笼,她们却勇敢地抗争,企图挣脱重重的枷锁,获得自由、幸福的人生。关键词:孤独女性意识阶级资本主义一、孤独疾病缠身的莎菲独自住在北京西城公寓的一个破败的小房间,“天天一听到从窗外走廊上传来的那些住客们喊伙计的声音,便头痛” ,“没有一些声息时,又会感到寂沉沉的可怕”。她常常说“一个人” ,一个人思考、说话、病着痛着甚至悄悄地死去。外在的孤独只是形式上的,内心的孤独才更痛苦。也许莎菲尚能忍耐独处的空间,但难以忍受不容于人的心灵煎熬。她说蕴姊是一个“最

2、神经质,最热情”的人,她自己是否也如此呢?她曾说自己是“任性”、“骄傲”的。这样的个性有助于她冲破封建家庭的羁绊,但也使她在与人交往中容易树敌,如与剑如的交往就给她带来深深的伤害。她的孤独,因其性格,也有点“自食其果”。她视蕴姊为唯一理解她的人,但与蕴姊的生离死别使她伤感而绝望。其实莎菲的身边有许多的朋友,如毓芳、云霖和忠诚的苇弟。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有诸多的照顾,在思想上也有所沟通和交流。但他们都不能真正了解她,反而自以为是地教训她,用世俗的观念和风潮企图改变她却只是把她推向孤独抗争的战场。玛格丽特一直生活在家人和亲人中间,却以孤独者的姿态经历人生的变故和遭遇。少年至青年时期,她常被送往富有的肖

3、姨妈家,但她从心底里厌恶他们华丽而空虚的生活。她认为他们交谈乏味、个性软弱。虽然与表妹关系融洽,但她却不赞成表妹为了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嫁人的从俗心态。在这些亲人朋友中,她那追求个性自由和道德完美的理想使她深深陷于孤独中。当她来到密尔顿,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交往之初,常常遭到误解。她与桑顿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极不相同,如同“岩石和玫瑰” ( Rock and Rose)的区别。工人阶级贝西父女也误解她探访的目的,认为她侵犯他人的隐私。但她没有让这些差异拦阻脚步,而是积极投入新生活中,终于在一次次冲突之后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赞赏。父母双亡后,形单影只的她没有选择回到姨妈家、依靠亲戚朋友,而是独

4、自静静思考自己的前途和方向。在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指引下,她再次拒绝了众望所归的律师伦瓦诺,而选择了破产的桑顿作为人生伴侣。二、牢笼莎菲是一个从封建旧家庭走出去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有所发展的都市上海、北京流浪。她蔑视封建传统观念,却常常有意无意受到其影响。她厌恶才女们的“多愁善感,悲哀呀我的心”的句子,但她的身上也带着旧式女子的自怜自伤、 缠绵悱恻、 孤高冷漠的性情。 这些颓废、感伤的因素渐渐沉积,一步步造成她的悲剧。在她所生活的旧上海,资本主义商业化和被男性规约化了的女性标准,虽然表面上允诺个性自由及男女平等,实际上仍将女性置于男性与男权的操控之下。凌吉士骑士般的风仪迷惑了她、

5、引诱着她,但他高贵的外表之下藏匿着一个卑俗的灵魂。莎菲无法真正爱他,并从心里轻视他。但她又无力拒绝他的诱惑,所以这痴狂的爱恋只带给她苦闷与迷失。爱情的经历使莎菲更多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貌似繁华实则藏污纳垢的商品社会,并非她的栖身之地。她从西城搬到京都大学宿舍,又欲迁往西山,终于逃往无明确所指的“南边” ,却总是无处安身。她在拒绝凌吉士后,需要面对整个社会的拒绝。维多利亚时代也给女性设置了精致的牢笼,玛格丽特出身于一个传统家庭,父权的力量至高无上,女儿、妻子只有无条件地顺从。虽然母亲和玛格丽特都无法接受父亲的辞职和迁居的决定,但都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顺从,牺牲自己而满足丈夫、父亲的愿望。玛格

6、丽特在婚恋经历中,也需要冲破层层壁垒。十九世纪的英国推崇的女性是 “家庭天使” 的形象被动、 软弱、无知。玛格丽特并非如此,她在罢工风潮中挺身而出,在千钧一发的关头阻止了事态的恶化。但她的举动导致了桑顿及其家人的误会和猜疑, 究其原因,就是她违反了 “家庭天使”的行事为人标准。男性总是强者和保护者,而女性应该屈于被保护者的地位不仅是体力上的,而且是品格、智力上的低等者。在这样的社会里,虽然有“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但玛格丽特需要常常面对“性别的不平等,女性的不自由”的挑战。她被剥夺了作为“人”的自由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在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艰辛的奋斗和磨练。三、幻想的自由天地莎菲无视周围世界的风云

7、变幻,沉沦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苦闷挣扎里。直到最后,她也未能找到出路,“南下”只是一种任性的行为,未能使人看到希望之光。她终于“以生命当作自己的玩品” ,以柔弱的女性之躯对抗整个敌意的社会,其结局可想而知。但“南下”也有种种的希望和可能,如在莎菲女士的日记第二部中所见的那个莎菲,已开始别样的人生。她和爱人一起,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我们都充实,都快乐” 。这当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正如戴锦华指出的,她将自己溶进时代的大潮流中,却以牺牲自我及女性的追求为代价。这可能是女性的一种无奈,或者成为革命者的莎菲;或者成为一个彻底不妥协的抗争者(如萧红)在孤独与叛逆中艰辛地活着,又悄悄死去。玛格丽特

8、在旧时代和新时代都是一个格格不入的抗争者,她的出路就在于理想的爱情结局与桑顿的结合。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桑顿的个性特征在最初就有生动的体现:坚毅果敢、踏实苦干、积极上进。但在情感方面,他却是单薄、不成熟的,他对玛格丽特的爱情,最初出自于他的误解与错位的情感幻想。他学习文学、历史固然可看作对知识的渴望,也可以看作是追求玛格丽特的一种资本添置。其后桑顿的改变摆脱不了人为的痕迹。作者使他拥有超越他的阶级的美好道德品质;更不惜使他破产而不得不接受暴富的玛格丽特的施舍。在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关于前者,玛格丽特推崇的“真正的人” 、永恒的人性之美的观念无法为众人所接受和欣赏;至于后者,可见资本具有对

9、人的控制和决定性的力量,女性如果没有得到这种力量就无法赢得个人的尊严和自由,更无需侈谈幸福的爱情和人生了。四、结论莎菲与玛格丽特都奋力逃出了旧时代,但在新的时代里仍举步维艰。社会分别允诺了她们平等、自由,事实上却无法实现。她们的人生追求仍归于一场虚无的梦幻。但她们毕竟在她们的时代留下了印记;她们的抗争虽然脆弱,但也奏响了时代之音,呼唤着、激励着后来者们。注释:关于莎菲的引文均出自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A. 丁玲文集第二卷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和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第二部 A. 丁玲文集第三卷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关于玛格丽特的引文均出自 英 盖斯凯尔

10、夫人著.主万译.南方与北方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参考文献:孟悦戴锦华 .浮出历史地表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罗婷等 .女性主义批评在西方与中国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3Mrs. Gaskell.North and SouthM.From the EnglishClassics 1000, Fu Dan University press.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A. 丁玲文集第二卷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第二部 A. 丁玲文集第三卷 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郭俊梅雪芹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中产阶级中上层的家庭意识探究 J.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