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渊明的咏贫诗看他的固穷安贫思想_第1页
从陶渊明的咏贫诗看他的固穷安贫思想_第2页
从陶渊明的咏贫诗看他的固穷安贫思想_第3页
从陶渊明的咏贫诗看他的固穷安贫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陶渊明的咏贫诗看他的固穷安贫思想从陶渊明的咏贫诗看他的固穷安贫思想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作为文学上的雄者,陶渊明所存在的意义和影响,具有不同于屈原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本文笔者试着分析陶渊明的咏贫诗,来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试着理解是什么使得后人频频回首,从陶渊明身上汲取那无穷的精神力量。一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诗人面对着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活环境,却仍然能晏如也的坦淡心境及安贫乐道的精神令人折服,之后他的诗文也都给人以冲淡平和之感。或许有人因此认为陶渊明是一名悠然闲适的隐者,是一名热爱自然的田园诗人。但陶渊明并非生来就是

2、冲淡平和的,他的一生五仕五隐,时时处于仕隐的矛盾之中,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最终选择归隐田园。归隐后的陶渊明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自己是这样描绘的:御冬足大布,粗俙以应阳,这是穿衣方面;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肌,这是吃的方面;蔽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这是住的方面;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这是最好的出行状态了。这些都可见诗人的生活窘况。更甚者,诗人还曾写道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短短的二十字,将诗人贫困的生活鲜明地表现出来,在这里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故作清高的文人形象,而是一个饥饿疲惫的诗人形象。青年时期的陶渊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孕育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远大抱负。那么这样一

3、位有着远大抱负,同时兼具才华而又不乏时机的诗人,为什么没有做官过着富裕的生活,反而选择归隐山林躬耕垄亩,并且因生活穷困而潦倒不堪呢?二萧统的?陶渊明传?中记录了他最后一次归隐的过程: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授去职,赋?归去来?。在这里,陶渊明的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态度至今为人所传颂。但在那个年代,结合诗人自身的情况而言,诗人对督邮的态度却是颇为矛盾的。他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道余家贫,耕植缺乏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他因家贫而出仕,好不容易谋得一个彭泽令的职位,却因不愿见督邮弃官而去。在序中,诗人

4、言及辞官的原因是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但笔者认为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处在那个充满了战乱灾荒的年代,诗人面对着彼此争夺、兵戎相见的世界,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诗人把持住自己的心灵,相信自己耐得住贫困,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莫怪于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然而,面对贫困的生活,诗人并不是至始至终地享受生活安贫乐道的。俗语云:贫贱夫妻百事哀,诗人在贫困生活的磨砺下也曾彷徨,也曾犹豫,那么是什么促使诗人在他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前进,他又是从哪里获得精神力量的呢?三?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是固穷思想。固穷的意思是穷而不移,不因为穷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原那么。在这里

5、,穷不同于贫,它指的是无路可走,然而,二者又有相通之处,一个人穷也就容易贫了。?论语雍也?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安贫思想。固穷安贫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可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原那么与信念。而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汤文清曾云:渊明诗中言本志少,说固穷多。就诗歌数量而言,涉及固穷的占陶诗的三分之一多,其中?咏贫士?组诗那么是诗人在能否将固穷之志坚守到底的矛盾斗争中升华的结晶。在?咏贫士七首?这篇组诗当中,诗人空写了荣启期、原宪、黔娄、袁安、阮公、张仲蔚、黄子廉七位古代贫士,他们人格标准及其行为方式都不尽一样,但一样的是他们都是固穷安贫的贤

6、士。他们缺少的只是物质上的,精神上他们并不贫困。他们不在乎生活上的贫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固守心中的那一份坚持。通过这篇组诗,诗人塑造了七位看似凄凉悲惨确是铮铮傲骨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内在品质和精神理念的赞扬和肯定。笔者认为诗人会写这七位贫士,其目的还在于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决自己固守安贫的意志,通过他们来坚决自己的人生选择。只是这时的诗人何以需要这些来支撑自己呢??咏贫士?其一曰: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自比孤云、孤鸟,可以说在归隐的道路上,诗人没

7、有太多的知音,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形单影只,内心寂寞痛苦,但是即便这样的选择导致诗人忍饥挨饿、内心寂寞、苦无知音,诗人还是坚决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咏贫士?其二曰:凄厉岁云幕,拥褐曝前轩。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这首诗极言生活的穷困潦倒,可以说得上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穷困潦倒、苦无知音的情况下,诗人要继续坚决地走下去,就需要从其他地方找寻心灵的慰藉,以支撑他坚决地将固穷之路走下去。而古代贤士,他们那种固穷安贫的人生态度就成为了支撑诗人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的精神力量,在贫穷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原那么,

8、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及高洁。之后的五首诗也就言及荣启期、原宪等七位古代先贤的事迹。此外,陶渊明的一些诗文中也有直接言及固穷守节的,如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不赖固穷节,百世谁当传,宁固穷以寄意,不委屈以累己等等。这些都直接表达了诗人隐居不仕、固穷守节的节操。然而,陶渊明的固穷守节与儒家传统思想的固穷守节却又不大一样。在儒士的心中,道义始终排在第一位,为了道义可以牺牲一切。?晋书良吏传?中记载的吴隐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啜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对于这样一位为了节操宁愿挨饿的人,有值得人钦佩的地方,但是饥饿之中还要对食物进展选择,觉得不符道义的东西就不吃,这也未免过于迂腐了些。陶渊明在贫困之际,曾承受过颜延之两万钱的馈赠,也曾承受过江州刺史王弘酒水的馈赠,而其亲戚的一些馈赠,诗人更是欣然承受。他也曾为了办理三径之资,耕种过彭泽的公田。在这里,我们不能疑心诗人的节操,他之所以承受善心人的馈赠,之所以躬耕,都只是顺从生存的本能、自然的天性而已,并且诗人所承受的馈赠,也都是出于一些知己或好心人的善心。在原那么方面,他贯彻着自己的固穷安贫思想。诗人晚年回绝承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就说明了这一点。刘中文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士人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