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_第1页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_第2页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_第3页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_第4页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当时可待成追忆,无奈后世多讹传。 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大多与历史事实相 去甚远。在聊斋志异传播史上出现的王士 ?G欲购聊斋志 异书稿的传说,即后世以讹传讹之一例。如果追根溯源,这个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应该是青柯亭 刻本聊斋志异 前附赵起杲的 刻聊斋志异 例言 。此例 言凡十条,其第三条云:先生毕殚精力,始成是书。初就正于渔洋。渔洋欲以百千 市其稿,先生坚不与,因加评骘而还之。今刻以问世,并附渔洋 评语。 1 2457赵起杲是山东莱阳人,他于乾隆年间主持编刻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其底本间接来自淄川蒲氏,但他本人与淄川蒲氏 并无直接往来。他的“渔洋欲以百千市其稿”

2、之说本是无根之 谈,但却随着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的一再印行和多次翻刻而 广为流传。清人倪鸿的桐阴清话卷一有记载云:国朝小说家谈狐鬼之书,以淄川蒲留仙松龄聊斋志异 为第一。闻其书初成,就正于王渔洋,王欲以百千市其稿,蒲坚 不与,因加评骘而还之。 2 367倪鸿,字延年,清道光年间在世,广西桂林人。其桐阴 清话的这段话,简直就是赵起杲刻聊斋志异例言的翻 版。其说出自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事实自不待言。这个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变异。如清邹 ?| 三借庐笔谈卷六有云: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既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 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

3、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 归。2 366邹?| 是晚清著名报人, 江苏无锡人。 清光绪十四年(1888), 他曾在距蒲家庄仅四里之遥的大荒地淄川煤矿为人做幕。 这一年 的七月二十五日, 他与同事孙逸如到蒲家庄寻访过蒲松龄的故居 并凭吊蒲松龄墓,其三借庐剩稿中有祭蒲留仙先生文并 附跋文, 详细记载了他寻访蒲松龄故居与祭墓的经过。 他的这条 记载,应该是得自于蒲松龄家乡的传说。此外,清陆以冷庐杂识卷六记载: 蒲氏松龄聊斋志异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相传渔 洋山人爱重此书,欲以五百金购之,不能得。此说不足信。蒲氏 书固雅令,然其描绘狐鬼,多属寓言,荒诞浮华,奚裨后学?视 渔洋所著香祖笔记、居易

4、录等书,足以扶翼风雅,增益 见闻者。体裁迥殊,而谓渔洋乃欲假以传耶? 3 310陆以,字敬安,浙江桐乡人。他生于嘉庆六年( 1801), 道光十六年( 1836)中进士,其冷庐杂识则自序于咸丰六年(1856)。冷庐杂识辨王士 ?G不可能购聊斋志异书稿, 原因是王士 ?G所著香祖笔记、居易录等书较聊斋志 异更为雅正,其理由不足以服人。君不见王士?G所著池北偶谈,分为“谈故”、“谈献”、“谈艺”、“谈异”诸卷, 其谈异卷中即颇多与聊斋志异相类的篇什,甚至有自聊斋 志异采录、加工者数篇。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直到笔者的导师 袁世硕先生考辨欲购聊斋志异书稿的不是王士?6,而是另有其人,才

5、算了结了这一桩历史的公案 4 220-243。袁先生考得,想从蒲松龄手上购买聊斋志异书稿的人 是在山东做官的汉军旗人喻成龙。 这一考证结果已得到研究者的 公认,穷书生蒲松龄成为臬台座上客一事常常被人乐道而不疲。 然而笔者看到, 2006 年 8 月 4 日,在袁先生的相关著述出版近 二十年之后,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上海的美仑大酒店做一 个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讲座,他在讲座的末尾说 了这样一段话:他(按,指蒲松龄)的小说写了以后,当时有一个学者叫 王渔洋,非常有名的,听说有这个书,看了以后告诉他,给你十 万两银子,你不要出书,书归我出。蒲松龄不干。后来,王渔洋 给他写了一个序言,中

6、间有首很好的诗,怎么写呢?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 听孤坟鬼唱诗。 5南先生不是研究聊斋志异的专家,他不了解有关蒲松 龄研究的情况,说了些外行话,这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但他老先 生征引了王士 ?G的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一诗,这是 有出处可查的,见于带经堂集中的蚕尾诗集卷一。青柯 亭刻本聊斋志异的序跋、题辞中也列了这首诗,但与带经 堂集有数字之异,其末三字也不是“鬼唱时”,而是南先生所 引的“鬼唱诗”。众所周知, 聊斋志异的手稿本、各种钞本 和南先生所见的青柯亭刻本俱无王士 ?G序,怎么会是“王渔洋 给他写了一个序言, 中间有首很好的诗”呢?南老先生讲的是大 众传播, 但

7、他的这段话显然缺少可靠可信的依据, 属于以讹传讹 的传言了。王士 ?G欲购聊斋志异传说演变之梳理,因为与喻成龙 其人有关,权作本文的入话。后人的以讹传讹,盖缘于喻成龙倾 慕蒲松龄的文名,想向蒲松龄购买聊斋志异的著作权一事。 因为这件事,一个乡村穷秀才和一位地方大员之间发生了往来, 生平中出现了交集。然而,就蒲松龄与喻成龙的交往关系而言, 笔者以为仍有较多的事实需要进一步廓清和考辨, 下面次第而作 辨析。 二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几乎众口一辞,认为喻成龙请蒲松龄 到他的山东布政使司 (习称藩司)或按察使司(习称臬司) 做客, 事在康熙三十二年( 1693)。现代研究者中,最早提出蒲松龄于康熙三十二年

8、去省城喻 成龙官署中做客的是路大荒先生。他撰作的蒲松龄年谱于此 年之下写道:喻成龙转山东布政使。喻成龙正庵,见先生诗倾慕,饬邑 令尽礼敦请。邑令驰驿遣吏伴送之藩署。馆之幕中者数日,为赋 诗题梅花书屋图而还。诗云:“腊月梅花繁满枝,千朵万朵 纷离披。时杂书香抱书屋,横斜疏影白如簇。庭院无风香自流, 寒蕊堕地芳尘扑。翘想屋内白雪人,品似梅花淡烟拂。频倚画槛 笑吟生,墨沈飞霞散珠玉。崩雷裂石青天惊,直探骊龙握双角。 大雅真能起浮衰,宁止仁声遍空谷!剡溪安道消作图,千里云山 满尺幅。身入罗浮梦依稀,恍对旃檀闻清馥。我分笔札忆梅开, 如坐春风登春台。”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至喻方伯成龙(正庵)见诗倾慕,

9、饬周邑侯兴安尽礼敦请。先生高卧不起。毕刺史载绩 积 (际有)父子劝驾,乃肯一往。邑侯驰驿遣吏伴送之藩署, 方伯仪礼有加,馆之幕中者数日,为赋梅花书屋图而还。此 可以知孤介之性情矣” 6 42 -43路先生把蒲松龄到喻成龙的官署做客之事系于康熙三十二 年,称其做客的地点是“藩署”,即布政司衙门,依据是他在年 谱中引录的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因为据王洪谋的记载, 喻成龙此时已是“方伯”,即山东布政使。而据山东通志, 喻成龙升任山东布政使在康熙三十二年 ;如果事在康熙三十二年 之前,那么喻成龙的官职就不是方伯, 而是臬台,即山东按察使。此后,张景樵先生撰清蒲松龄先生留仙年谱 、刘 阶平先生撰蒲留仙松龄

10、先生年谱 、盛伟先生撰蒲松龄 年谱 、罗敬之先生撰蒲松龄年谱 俱沿袭路谱 之说,系喻成龙邀蒲松龄至省城做客之事于康熙三十二年。关于蒲松龄省城做客的史料,在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 之外,还有另外两条。其一是蒲箬撰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 儒学训导柳泉公行述:至喻方伯成龙见诗倾慕,饬周邑侯尽礼敦请。我父倦于奔 波,高卧不起。毕刺史载绩 积 父子劝驾,乃肯一往。邑侯驰驿 遣吏,伴送藩署,方伯仪礼有加,馆之幕中者数日。此可以知孤 介之性情矣。 7 3440蒲箬的记载,与柳泉居士行略大同而小异。这是因为 按照古代志墓、作传的通例,传主之家请人为自己的先人立传, 首先须提供传主的生平资料。王士 ?G为高珩撰写的

11、诰授通奉 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收入其蚕尾续文集卷 十一,其中有云,“按状公讳珩,字葱佩,别字念东”。这里的 “按状”二字, 意思便是依据高珩后人所提供的高珩行状。 王洪 谋的柳泉居士行略是依据蒲箬撰柳泉公行述写成的,脱 胎于柳泉公行述,这是两处记载大致相同的原因之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条相关的史料,即蒲立德东谷文集 中的呈览撰著恳恩护惜呈:生祖父贡生松龄,字留仙,固山左之文学,而淄邑之著述 者也。享帚无惭,编苫自喜。每乘督课馀隙,辄作记录生涯。见 见闻闻,尽成于干宝之记;奇奇怪怪,非仿齐谐之书在昔 喻廉宪购以千金,未敢庭献 ; 迨后黄臬台征来一札,旋即领还。8所谓“黄臬台征来一札,

12、旋即领还”,说的是康熙四十九 年( 1710)黄叔琳任提督山东学院时,曾写信向蒲松龄索阅聊 斋志异一事,见笔者蒲松龄与黄叔琳一文所作考证 9 92-101 。蒲立德的呈文言及此事时出现了一个错误,即他把黄叔琳当时的官职由宗师(提督山东学院)说成了臬台,即提刑按察 使。实则黄叔琳任山东按察使在乾隆元年( 1736)至乾隆二年 (1737),那已经是蒲松龄辞世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呈文中与本文直接相关的是“在昔喻廉宪购以千金,未敢 庭献”一句。与柳泉公行述柳泉居士行略不同,蒲立德 在这篇呈文中记载的喻成龙的官职,不是“方伯”,而是“廉 宪”。清代各省的提刑按察使, 因为主管一省的刑名案件和官员 的

13、按劾等事, 职司略同于唐代的观察处置使、 宋代的诸路提点刑 狱和元代的肃政廉访使,故有廉使、廉宪、宪台、臬台、臬司等 称。而承宣布政使主管一省之行政、 财赋诸事, 为一省官吏首领, 如前代之藩镇,故有方伯、藩台、藩司等称呼。蒲箬、王洪谋和蒲立德关于喻成龙邀请蒲松龄赴省城做客 时官职不同的记载, 揭示出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此时喻成 龙已由按察使擢升布政使, 那么他邀请蒲松龄做客的时间应为康 熙三十二年 ; 但如果此时喻成龙仍在山东按察使任上,那么他邀 约蒲松龄前往省城的时间则在康熙三十二年之前。喻成龙是汉军正蓝旗人,以荫生得官,也能诗,国朝耆 献类征(初编)第一百六十一卷、国朝诗人征略第二

14、十卷 有传。他后来累官至刑部、兵部侍郎,安徽巡抚,湖广总督,作 为康熙一朝的朝廷高官和封疆大吏, 满洲名臣传 第三十四卷、 八旗通志 (初集)第二百卷也为其立传。由传记可知,喻成 龙为奉天金州人,康熙五年( 1666)以荫生任安徽建德县知县, 十四年( 1675)以府同知衔管安徽池州府通判事, 十七年( 1678) 后任池州府、临江府知府,二十八年( 1689)任山东盐运使,三 十年( 1691)任山东按察使,三十二年( 1693)任山东布政使。确定蒲松龄应喻成龙之邀至其署中做客的时间,须结合蒲 松龄的具体作品进行考察。路编蒲松龄集本、盛编蒲松龄 全集本的聊斋诗集卷三,俱收录蒲松龄喻廉宪命题梅

15、 花书屋图 七古一首、 又二律 (盛编聊斋诗集 题作又 七律二首)二首,共诗三首。由内容可知,这三首诗为蒲松龄 应邀至喻成龙署中居停时所作 ;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 聊斋诗文集 钞本,又二律题作题梅花书屋图喻廉宪命题,可见三首 诗为一时之作。这三首诗,路编、盛编两种聊斋诗集俱系康 熙三十二年癸酉。 笔者认为, 将这三首诗作系于康熙三 十二年癸酉, 说喻成龙在这一年请蒲松龄至其官署中做客是存在 问题的,其理由有三:其一,蒲松龄在喻廉宪命题梅花书屋 图的诗题中称喻成龙为“廉宪”。由这一称呼可知,蒲松龄 至其署中做客、作诗的时候,喻成龙还在山东按察使任上。如果 这时喻成龙已经升任山东布政使, 或者其出任

16、山东布政使的任命 已由朝廷下达, 只是还没有履新, 那么蒲松龄在此诗题中对喻成 龙的称呼都应该是方伯、藩司而不是廉宪。其二,喻廉宪命题梅花书屋图诗作内容已见本文 所引路大荒先生 蒲松龄年谱 ,其首二句为“腊月梅花繁满枝, 千朵万朵纷离披”, 可知诗作于某一年的腊月。 又二律 其一, 首句则为“季月阳和满齐鲁”。 季月是每季的最后一个月。 结合 前诗来看,这里的季月同样指的是腊月。笔者在清圣祖实录中检出了喻成龙升任山东布政使的 具体时间。清圣祖实录卷一百六十载: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冬十月辛未朔调山东布政使杨 廷耀为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 升山东按察使喻成龙为山东布政使 司布政使。 10 752 , 7

17、57清廷于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初一日辛未这天任命喻成龙为山 东布政使, 这一任命传达至山东的时间也应在这年的十月间。 清 代的布政使品级与巡抚相同, 都是从二品的官员, 而按察使则是 正三品官,其地位低于布政使。如果与当代作一类比,布政使与 按察使,大致相当于一省的省长和副省长。由清圣祖实录的 记载看,到康熙三十二年的腊月, 喻成龙已经在山东布政使任上 任职两个月上下,蒲松龄又怎么可能在喻廉宪命题梅花书屋 图的诗题中仍以旧职称他为“喻廉宪”呢? 其三,淄川张庆林藏聊斋诗集钞本也收录了喻廉宪 命题梅花书屋图和又二律两题诗作,但编年与路编、 盛编两种聊斋诗集不同。在张藏本聊斋诗集中,这两题 诗作俱系康

18、熙三十一年壬申( 1692)。张庆林藏本是一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淄川发现的钞 本,赵蔚芝、张庆林在蒲松龄研究 总第四期撰文作过介绍 。 据此钞本中这三首相关诗作的系年, 可以确定如下事实: 蒲松龄 在康熙三十一年腊月应山东按察使喻成龙之邀到济南的按察使 司署中做客,期间喻成龙言及购买聊斋志异著作权一事,被 蒲松龄婉言谢绝,蒲松龄为喻成龙所藏的梅花书屋图题诗三 首而还。 而到康熙三十二年的腊月, 喻成龙已经升任山东布政使 两个月上下,蒲松龄自然不会在诗题中仍称他为“廉宪”。 因此, 系喻廉宪命题梅花书屋图和又二律于康熙三十二年 癸酉,说蒲松龄是在康熙三十二年的腊月应邀去省城的“藩署” 会见喻成

19、龙,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相关事实的记载之误,源头出自蒲箬撰柳泉公行述, 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依样葫芦进行了转述。后来,路先生撰 作蒲松龄年谱 时于此事失考, 其他年谱撰作者亦未详考此事, 遂使喻成龙于康熙三十二年邀蒲松龄做客之说长期流传。路编、盛编聊斋诗集卷三康熙三十三年甲戌( 1694) 之下,收录送喻方伯五古一首、又闻喻方伯迁京尹古体 一首。这两首诗作, 都是蒲松龄在得知喻成龙由山东布政使升任 京官之后写下的送别之作。喻成龙于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升任山东布政使后,可谓一路 顺风顺水,官运亨通,几年之后就入京做官,其事迹则入选山 东通志 ?宦迹志。宣统山东通志卷七十四国朝宦迹 ?布政 使记载:喻

20、成龙,字武功。汉军正蓝旗人。荫生。康熙二十七年授 山东盐运使,尝题其门曰:“经盘错以见节,处脂膏而不润。” 迁按察使、布政使,轻徭减羡,大法小廉。内转刑部侍郎,官至 湖广总督。 11 39-40喻成龙离开山东赴京师任职在哪一年?据宣统 山东通志 卷五十一国朝职官 ?表一 ?布政使,喻成龙之后任山东布政使 者为汉军镶黄旗人张 ?牵 ?他接替喻成龙任山东布政使的时间为 康熙三十四年( 1695)。这样,喻成龙离任的时间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 在康熙三十三年的岁末离任,张 ?怯诖文甑哪瓿踅尤 ?; 第二种可 能是他在康熙三十四年岁中离任,张 ?且虼嗽谡庖荒甑哪曛腥沃 啊B反蠡南壬?撰蒲松龄年谱

21、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下记载:“是年喻成龙离山东,先生赋古体一首送之”6 43 就是以山东通志所载喻成龙的任职时间为依据,就第一种可能而 作出的推断。 此后出版的张景樵先生 清蒲松龄先生留仙年谱 、 刘阶平先生 蒲留仙松龄先生年谱 、盛伟先生 蒲松龄年谱 、 罗敬之先生蒲松龄年谱也皆沿袭路大荒之说,定喻成龙离山 东布政使任、蒲松龄赋诗相送之事在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但笔者翻检清圣祖实录,却在卷一百六十七发现了这 样的记载: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五月己丑,升山东布政使喻成龙为太常寺卿。 10 812 , 814清圣祖实录是当时官修的历史文献。它明白无误地告 诉我们,喻成龙由山东布政使升任太常寺卿的时间为康熙三

22、十四 年五月的己丑日,即五月二十八日。由于需与继任者张?墙唤拥仁拢 ?喻成龙离任赴京的时间还要晚一些。满洲名臣传卷三 十四喻成龙列传记载:康熙三十四年六月,迁太常寺卿。时议征噶尔丹,命 协同左都御史于成龙督运中路军粮。十二月,迁大理寺卿。 12 995-996清圣祖实录与满洲名臣传的记载表明,路大荒先 生的蒲松龄年谱 将喻成龙离山东布政使任的时间系于康熙三 十三年, 与历史事实是存在差误的, 此后的张、 刘、盛、罗诸年 谱则沿袭了路谱的这一错误。路编、盛编聊斋诗集系 蒲松龄的送喻方伯 又闻喻方伯迁京尹于康熙三十三年甲 戌同样有误。这两首诗作的作期,应以清圣祖实录和满洲 名臣传的史料为据改系康熙

23、三十四年乙亥六月。须要一说的是又闻喻方伯迁京尹一诗。“京尹”即京 兆尹,是清代顺天府府尹的别称。张德泽先生撰清代国家机关 考略一书介绍顺天府云: 清沿明制, 以京师及附近州、 县为顺天府,作为“京府” 定为正三品衙门,与中央的通政 使司、大理寺、詹事府、太常寺等衙门等级同。比一般的府(从 四品)高三级,其地位犹如各省巡抚,故可直接向皇帝奏事(一 般的府呈由督抚转奏)。 13 203顺天府地处京畿重地,其长官称为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 京市市长, 可谓位高权重, 喻成龙由山东布政使升任顺天府府尹 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又闻喻方伯迁京尹诗题中的这个“又” 字表明,这首诗应该是在喻成龙升任太常寺卿的任命

24、下达之后, 在其尚未离开山东之时, 又曾经有过他赴京改任顺天府府尹的传 闻。由此来看,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比 送喻方伯 一诗稍晚, 但同样是作于喻成龙于康熙三十四年六月离开山东之前。四 路编、盛编聊斋诗集,皆收录舆颂恭纪俞公大老宗 师德政七古一首。所不同的是,路编聊斋诗集将此诗置于 不能系年的续录部分,盛编聊斋诗集则以张庆林藏钞本的编 年为据,系此诗于康熙四十年辛巳( 1701)。就这首诗而言,一个十分关键问题是,蒲松龄歌颂的这位 “俞公”是谁?在蒲松龄写下这首诗作颂扬其德政的时候, 这位 “俞公”担任的是什么官职?从诗题来看,“舆颂”,是民众的舆论,“恭纪”,是恭敬地记录。“舆颂恭纪”就是

25、恭敬地记录下百姓的议论。 “大”、 “老”,都是对为官者的敬称 ; 宗师,狭义指提学道,提督学政、 学院,广义则泛指为人所敬仰,堪称师表的人。蒲松龄曾给真正 的学臣, 曾任山东提督学院的黄叔琳写过两封书札, 札题分别为 上圃黄大宗师启 又呈圃黄大宗师 。从作者称黄叔琳为“大 宗师”而称这位“俞公”为“大老宗师”的情况看, 此人可谓身 份甚高,起码也应该是与黄叔琳地位、品级相埒相匹的人物。这首七言古诗起首写道:“秋宪堂上三尺霜,直将上天驱天狼。冰壶皎月生寒光,关节不到阎罗王。孝妇碧血成亢?D,谁者能雪廷尉张。 ”秋宪,狭义指都察院的监察御史, 广义指司法、 监察官员。廷尉张,指的是汉景帝时掌管司

26、法、刑狱的廷尉张释 之。诗的前六句表明,这位“俞公大老宗师”的身份,应该是一 位掌管司法、刑狱之事的官员。下面十二句云:“属车载酒吹春阳,化为甘霖洒青苍。经 纶独画保赤方,法良意美筹精详。为立社宰平低昂,鼠雀不噪令 尹堂。弭盗且复念痍疮,令甲申重言侧怆。羁縻勿教苦锒铛,民 情倾吐无隐藏。焦思务除败群羊,鹰眼化尽鬼蜮亡。”“属车载 酒”两句, 说这位“俞公”曾经外出巡察以了解民情。 次后说他 善于筹划,保护百姓,减少了民间的争讼。他负责的是“弭 盗”“羁縻”“除败群羊”, 即社会治安、 逮系和惩治不法诸事。 这一层意思,仍然是进一步说明讼狱、治安是他的职责所在。以下这一段, 则显然与蒲松龄自己的

27、生活经历出现了交集: “广平每拟石作肠,梅花赋成锦绣香。秋怀粲发云汉章,遒逸欲 过谪仙郎。 怜才辄流齿颊芳, 骏骨不惜千金偿。 一顾能空冀北良, 姓名无须曹邱扬。”广平,指唐开元年间的尚书右丞相宋?z,新 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宋?z本传,称其“累封广平郡公”。宋 ?z 所作的梅花赋,在后世流传甚广。“广平每拟石作肠,梅花 赋成锦绣香”二句,即典出唐人皮日休的桃花赋。 皮子文 薮卷一桃花赋并序之序有云: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 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 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后苏相公味道得而称之,广平之 名遂振。 14 9蒲松龄为什么要用唐

28、人宋?z梅花赋的典故?答案是喻 成龙有书斋曰“梅花书屋”, 他并且请蒲松龄在其所藏的 梅花 书屋图上题了诗。喻成龙能被收入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和国朝诗人征略 国朝诗别裁集等书,说明他的诗名还是 有的,他所作的闻笛 七律一首, 后来还曾受到毛泽东的圈点, 见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15 1028 。所以,“秋 怀粲发云汉章, 遒逸欲过谪仙郎”两句, 实为蒲松龄对喻成龙诗 歌成就的颂扬。 “怜才”二句, 自然说的是喻成龙“倾慕”蒲松 龄的“诗名”, 把自己这样的一介寒儒请到省城的臬台衙门去做 客的事, 而其中的“骏骨不惜千金偿”一句尤值得玩味, 很容易 使人想到松龄长孙蒲立德所说的“喻廉宪购

29、以千金, 未敢庭献” 一事。赵蔚芝先生的聊斋诗集笺注,在舆颂恭纪俞公大老 宗师德政 一诗的解题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首七言古诗是歌 颂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的。 诗中赞颂了喻成龙居官廉肃, 执法平允, 能平反冤狱,爱护人民 ; 重教化而不尚刑罚,首恶必除,民情无 隐; 富有文采,诗文可观 ; 尊贤重士,善于发现人才。作者祝愿他 职位高升,富贵绵延。” 16 685 -686 从上面对这首诗的相关 内容所作的考察看, 笔者以为赵先生的认定无疑是正确的, 诗题 中所谓的“俞公大老宗师”, 指的就是正担任山东按察使一职的 汉军旗人喻成龙。这样,也就出现了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既然蒲松龄这首诗

30、歌颂的对象是喻成龙,为 什么诗题中写作“俞公大老宗师”?为什么这里的文字是“俞 公”而不是“喻公”呢?就笔者数十年来所知见的聊斋诗集钞本而言,收录了 舆颂恭纪俞公大老宗师德政一诗的聊斋诗集钞本有以下 四种:( 1)国家图书馆藏聊斋诗集钞本 ; ( 2)栾调甫原藏 聊斋诗集 二卷钞本 ;(3)马立勋原藏 聊斋诗集 钞本 ;(4) 张庆林藏聊斋诗集钞本。就性质而论,这些钞本钞录的时间 都较为晚近。可以断定,这四种聊斋诗集钞本都不是直接据 蒲松龄的聊斋诗集手稿钞录而成的。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应从内证和外证,即诗作涉及的历史事实和诗集钞本收录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诗作涉及的历史事实看,蒲松龄和喻成龙的

31、交往,始于 康熙三一年腊月“喻方伯成龙见诗倾慕,饬周邑侯尽礼敦 请邑侯驰驿遣吏,伴送藩署,方伯仪礼有加,馆之幕中者数 日”之时。但相关的记载只说蒲松龄“为赋梅花书屋图而 还”,没有言及其舆颂恭纪俞公大老宗师德政一诗。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山东盐运使李兴祖重建济南大明湖上 的历下亭工程竣工。蒲松龄这一年曾到过济南,作有古历亭赋, 并有重建古历亭七律一首,两篇作品都提到了李兴祖重建历 下亭之事。蒲松龄的这首重建古历亭诗,于同一年被收入为 纪念李兴祖重建历下亭而刊刻的 历亭诗文会编第四卷中。历 亭诗文会编全书十卷,为此前担任过盐运使的喻成龙和时任盐 运使的李兴祖二人选定诗文并付刻印。蒲松龄的重建古历亭诗

32、被选入本年刊刻的历亭诗文 会编的事实说明,在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喻成龙升任山东布政使 之前,蒲松龄赴济期间,两人还曾有过交往,古历亭赋与重 建古历亭诗即为蒲松龄应喻成龙的邀约而作。笔者由此推断,舆颂恭纪俞公大老宗师德政一诗也应该是蒲松龄本年寓济期 间,在与喻成龙会面的时候面呈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的。正因为有这一次会面,才有了蒲松龄应喻成龙之邀撰写的古历亭赋和重建古历亭的诗作。从诗集钞本的收录情况考察,在上述收录舆颂恭纪俞公 大老宗师德政一诗的四种聊斋诗集钞本中,国家图书馆藏 本和张庆林藏本的编排次序一致, 此诗排列于莱芜范邑侯太公 七律一首、绝句七绝二首、代民谣七绝五首之后,和 王春谷诸咏五古十三首、

33、 赠新城邑侯七律一首之前。二卷 钞本和马立勋原藏本因为都是选本, 较国家图书馆藏本和张庆林 藏本前缺代民谣七绝五首,后缺赠新城邑侯七律一首。二十余年前,笔者在考察二卷钞本聊斋诗集时,就曾 对包括 舆颂恭纪俞公大老宗师德政 在内的一些诗作的系年问 题作过考察,今将考察的结果移录于下:路编聊斋诗集卷三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年间的诗 作,在编年上多有差误。 如赠新城郎邑侯 系于康熙三十六年, 然据民国新城县志 卷十一职官志 :“郎廷槐,汉军旗人。 贡生。康熙三十七年知新城县事,在任十二年,政简刑轻,民安 乐业。升四川通判。”则此诗显然应是康熙三十七年之后的作品。 今路编聊斋诗集中,康熙三十六年丁丑诗

34、达十七题四十六首 之多,而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三十八年己卯无诗,康熙三十九年 庚辰仅一首,康熙四十年辛巳二题三首。细检诸诗, 自嘲一 首本见于作者手稿聊斋草,为康熙四十一年诗作,当因诗中 有“皤然六十一衰翁”句而被移置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 ; 俚言 奉送大司寇先生假满赴阙 一首录自新城王启磊 系河饮饯图 , 本不见于聊斋诗集 ; 而系于康熙四十年的辛巳冬,闻历友 自湖北归,怀以二律诗题中已自标干支,当自今系于康熙三十 六年的一组诗中录出。这种情况说明,在编入路编聊斋诗集 康熙三十六年的诗中, 十有八九是包括了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 十年的诗作的。张藏本以上诸诗的编年与路编聊斋诗集有较大不同。 上举诸诗在张藏本 聊斋诗集 中已被分别系于康熙三十六年至 康熙四十年的五年之中。 张藏本对上举诸诗的编年证实了我们前 面的推断,但其编年也有不尽可靠之处。如挽高念东先生一 首,据王士?G诰授通奉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 高珩卒于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诗前小序云“闻讣泫然, 因成长句”, 诗当作于高珩卒后的数日之间, 张藏本却系于康熙 三十七年。又, 赠毕子韦仲诗张藏本系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