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如何接近事物?我们如何接近事物?一般人并不经意如此愚拙的问题,但艺术家和思想家却是严肃地对待这种“愚拙的人。也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愚拙,我今天来这里,想与各位艺术家讨论一位以一种愚拙的方式处理了这个愚拙的问题的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就是海德格尔,而这种方式就是现象学。大家都知道,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原那么是“面向实事本身或译“面向事情本身,它被称为“一切原那么中的原那么。它的意思说白了就差不多等于中文的“实事求是。当然,在学理上,这个原那么要复杂得多。对于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来说,我们只需指出这个原那么的两层意思。首先,这个原那么包含着现象学的“无前提性要求。胡塞尔认定一切旧哲学都是不严格的,因为旧哲
2、学总是采取了“自然的思想态度,后者包括如下“信念或者“假设:外部世界是实在的,精神和观念都是物质性的心理过程。在胡塞尔看来,这种自然的态度对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是有效的,为了日常地生活,我们是需要这种“信念或者“假设的;但对严格的哲学来说,它却是不够的了。严格的哲学需要“反思的彻底性,它不能有任何预设,不能以任何假定为前提,因为任何“预设和“前提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偏见。毫无疑问,现象学的这个“无前提性要求给现代思想带来了一股清醒之风。其次,现象学原那么包含着要恢复和激活人的原初生动的感受力的呼声。胡塞尔通过所谓“现象学的复原方法来“悬搁他所谓“自然的思想态度,以确立哲学的严格起点:哲学只从“在
3、直观中本来地呈现出来的东西出发。胡塞尔这种对当下直观或感知的直接性的强调,本身也表露出现代人恢复生动的感觉力的要求。这里最要紧的当然是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方法。假设以传统哲学观点看,“本质直观一说在字面上就是不能成立的。“本质如何可能“直观?传统哲学认为,“本质观念、一般之物之获得唯有通过“抽象方法,或者是通过“普遍化Generalisierung形成等级性的概念种、属、类,或者是通过“形式化Fralisierung获得形式范畴如亚里士多德的十二范畴。但胡塞尔却偏偏说,“本质是通过“直观获得的,有一种“观念直观的抽象。这对传统意识哲学来说当然是一个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了。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试
4、图在旧哲学的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一种对现象、对事物和世界的新的把握方式,这实际上已经成为胡塞尔之后现代思想的一个根本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讲,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现象学原那么,也就可以被理解为现代思想的一个“共同口号“面向实事本身!我们接着来说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被公认为我们这个世纪的两大哲学家之一,他从现象学出发创始了现代思想的新场面。胡塞尔现象学的“实事本身是“意识以及意识的对象性,他关心的是现象在意识中的构成。但海德格尔却试图跳出意识哲学的范围,他把现象学的“实事本身理解为“存在者之存在。存在者之存在首先是事物希腊文的reata的存在。于是在海德格尔那里,现象学的首要关心是事物本身
5、,是物的自在存在。于是问题就成为:如何到达物的自在存在?物本身就是物的“自在Ansih。海德格尔还经常使用“自持Insihruhen一词来描写物的自在性质。所谓物的“自持,是说物具有一种“内在安宁,具有一种“安于自身、“守住自己的倾向。这就说明了我们接近物的困难。自在自持的物难以接近,因为物自身是“幽闭的。现象学批评家斯塔罗宾斯基用“致密一词来形容我们这里所说的物的“幽闭性质,可谓适牵在这方面,海德格尔的另一个说法是“阴沉dasDupfe,dasUnhEilihe。在?林中路?中,海德格尔曾讲到一块石头的“阴沉:我们感到石头的沉重,但我们无法穿透它;即使我们砸碎石头,石头的碎块也决不会显示出任
6、何内在的东西,因为石头碎块很快又隐回到同样的“阴沉中了。2物的这种“阴沉是莫名其妙的。我们下面也会看到,海德格尔认为只有艺术作品才能提醒物的这种“阴沉、这种“自在自持。这种“阴沉是指向虚无幽暗之境的。也许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才最有可能体会到物的这种阴森森的境界。不但物本身因为自在、自持、致密或阴沉的性质而难以接近,而且在人的心灵方面也有许多因素使我们无法接近事物本身。我们久已习惯的思想方法是“表象Vrstellen思维。要问:什么是“表象呢?“表象首先是把事物立为“对象Gegenstand。“对象就是“对立之象。这在态度上首先就出了问题:“表象是一种与事物相对而立的“敌视态度。其次,“表象是“对
7、而象之,是对事物的一种“观念化的把握。人们认为个别事物表现出来的样子现象是不可靠的,虚假的,关键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作为“本质的“象Idea,Eids才是绝对可靠的,才是真实之物;这个“本质不在事物中,而在我们通过“普遍化方法形成的观念概念序列中。所以“表象思维是一种“概念抽象思维。最后,在“表象思维根底上的哲学和科学已经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概念机制,影响并决定着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构成我们与事物之间的一道屏障,蒙蔽了事物的自在存在。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这套概念把握方式不但不能让我们接近事物,而且还构成对自在自持的事物的“扰乱。横在现代人与事物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重。我们多半已经无法直
8、接接近事物了。因此,恢复事物的自在自持的存在,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和现代思想的一个共同要求。现象学,特别是经过海德格尔开展的现象学,乃是这个要求的最集中表达。以另一位现象学批评家阿贝甘的说法,就是要恢复事物的“纯洁性,恢复“惊奇的观照和事物最初在场的完好性。3我们如何接近事物本身呢?海德格尔首先做的是一种“用具器具Zeug分析。人们一般会从用处角度考察一个用具,认为用具的存在就在其“有用性中。这当然没错,但却是不够的。海德格尔的想法比较奇怪。他认为,我们对用具有着一种在先的“信赖,因为我们在使用用具之前总是已经“确信,用具作为某种可用的东西随时可供我们使用了。这种“信赖后来又被叫做“可靠性。“有用
9、性本身是以“可靠性Verlasslihkeit为根基的。为什么我们脱鞋、穿鞋,毫不经意,从不思量?是因为有“可靠性。我们用某个用具前,总是已经依靠着、信赖着它了。“可靠性与“有用性的关系,详细如家俱,抽象一点如“家,都可供说明。“家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地方,而“家首先是可靠,可依可赖。我在家里,黑灯瞎火都能摸到家俱,走进家里的每一房间,这就是“在家的感觉,这就是“可靠性了。这里的问题是:这种“可靠性的根底又是什么呢?海德格尔的认为是作为“境域Hriznt的“世界。显然他的思路在此作了一种跳跃。他是从用具的“因缘性角度入思的。世上任何用具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互相指引的,总是有“因缘的。举例说来:锤
10、子与锤打有缘,锤打又与修固有缘,修固又与房屋有缘,房屋又是为我们人的某种存在可能性的缘故而存在的。这种看不见的“因缘联络实际上就构成我们生活的“境域。用具是在作为“因缘联络的世界境域中与我们照面的。因此,我们对用具的“信赖的根据并不在器物本身,而是在作为“境域的世界。世界境域为事物备好了这样一种使用方面的可靠性,使我们可以信赖之,可以在与事物的交道中自由地活动。只有在作为“有用性之根基的“可靠性中,也就是说,只有在世界境域中,才能发现用具的真实存在。但这种“可靠性不是日常的目光或传统哲学的目光所能发现的。对一双鞋的实物及其使用过程的观察,是发现不了“可靠性的。“有用性用处很详细,是可“知的;而
11、“可靠性却差不多是虚无缥渺的,指向一个意义境域世界,是在一个意义境域中才能显现出来的,是不可“知的。海德格尔认为,只有通过艺术作品,用具的“可靠性才被启示出来,聚集在这个用具上的意义境域才被开启出来。已经脍炙人口的关于凡高的农鞋画的经典描绘,以及另一段同样诗情洋溢的关于希腊神庙的描写文字,都是海德格尔对由艺术作品启示出来的意义境域的思想经历。海德格尔在此形成一个非常关键的思想:不仅用具的存在要通过艺术作品才能得到体验,而且扩大而言,一般物之存在也须借助于作品才可以为我们所体验。这个断言就特别值得我们重视了。它几乎与康德哲学一脉相承:“物本身是不可“知的。然而如今,在海德格尔看来,不可“知并非不
12、可“接近,我们仍然可以借助于艺术作品去“接近物本身。为什么要借助于艺术作品才能认识物的自持存在呢?我们仍然必须联络到前面讲的海德格尔关于“世界境域的思想。事物的自在存在是在世界境域中显现出来的。这个世界是显隐二重性的发生,即“天空与“大地两大世界区域的“紧张的和谐运动。艺术作品正是对世界境域的开启和确立。海德格尔说作品存在的两个根本特征是:“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天空Hiel与“大地Erde作为两个相对的世界区域,可以说世界的两种运动方式,用海氏的话来说,也就是存在者之真理的发生方式。海氏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存在者之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中。真理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为“天空与“大地的“争执。而艺
13、术创作就是让作为“天地之争的真理在“形象Gestalt中“固定下来。在作品中实现的世界境域的运动或存在者之真理的发生,同时也正是物之自在存在的开启。海德格尔这种对艺术和艺术作品的理解是别出心裁的,需要我们在当下艺术理论中加以体会和检验。就对物之自在存在的非主体主义理解而言,海德格尔上述思想包含着一个关键的新洞见:事物的自在存在并不是从我们的主观活动性中获得其意义的,而是从“世界的发生运动中获得其意义的。任何一种显现都是在“天地两大世界区域中进展的。这两大区域的既显又隐、既对抗又共属的交互运动,乃是事物自在自持的存在的根据。上面我们看到,海德格尔的艺术考虑已经到达这样一点:“物乃天地之间一“造化
14、,而“天地之争由“作品固定下来。所以,我们只有借助于“作品才可以认识物的“自在存在。但除了艺术的道路之外,海德格此后来认为还有另外一条接近物的自在存在的道路,那就是“思想的道路。这种“思想被叫做“思念之思,也被称为“审慎之思。它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更不是哲学和科学意义上的“表象思维。海德格尔赋予它某种玄怪的特性。大致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哲学、非科学的“思想,一种非对象性、非客观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包含着以下两个要求:“向着物的泰然任之和“对于神秘的虚怀敞开。所谓“泰然任之GelassenhEit,简单说来就是letbe,让事物如其所是地存在,让事物“安于自身,不要总是一上来就把事物“对而
15、象之,急匆匆忙不迭地占有之、开发之、利用之;而所谓“虚怀敞开ffenheit,那么是一种对神秘的敞开接纳的态度,就是要重新唤起一种对神秘的期待和敬畏的心情,要对天地人间有一种空无幽远的思绪。以我们的理解,这种解脱了主体性的“思念之思仍然具有现象学的意义,它本质上就是现象学的“让显现意义上的“思想。以这种“思念之思,我们才可能接近自在自持的物。我们且来看看海德格尔给出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他对一把壶的“思想。如假设从科学上来研究,壶不过是一个由泥土制成的器皿而已,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均可得到准确测定。但海德格尔以为,科学却不逮于壶的本性。海氏为我们端出了如下思法:壶之为壶是什么呢?壶之为壶是可以包
16、容,但能包容的不是壶的底和壁,而是壶的“空洞,可见其实是“空无构成了壶的本性。假设再想下去,空洞的壶的包容是为了倒出什么,也就是为了有所馈赠。壶馈赠饮料、水、酒。水、酒乃天地之造化,既可解渴、欢宴,又可敬神、献祭。因此,壶之本质乃是集“天、地、神、人于一体。物的本质是对“天、地、神、人的聚集。我们看到,晚年海德格尔的这种思法当然是非常玄妙的、诗意的。与“作诗一样,这种“思想仍然可以理解为对物的“阴沉的打破,对物的虚空幽暗之境的穿透。而且,海德格尔在这里仍旧是从世界境域发生的角度来理解物的自在存在。不过,海德格尔这时的“世界观已有所改变,“世界已不再是“天、“地两维,而是由“天、地、神、人这样“
17、四方构成的整体。所谓“世界就是天、地、神、人“四方的游戏运动。只有从“世界游戏运动的角度来“思想,我们才能接近自在自持的物。海德格尔曾经设问:是否每一种思与言都是客观化或对象化的?这里的答案当然是否认的。那么,一种非客观化的思与言是如何可能的?这是一个现象学的问题。根据现象学的原那么,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可以表达为:如何接近事物的自在自持的存在?海德格尔一生尝试了多种途径来解答这个问题,旨在纠科学技术思维之偏,究问天地世界人生的本来面目。我们如何接近事物?海德格尔为我们给出一个玄妙的答案:只有通过“诗艺术和“思思想,而且是后主体主义的“诗与“思,而且是处于近邻关系中的“诗与“思所谓“诗思合一,我们才能在“世界境域中,才能在“天之开启与“地之幽闭的发生运动中接近自在自持的事物。天玄地黄。万物在天地之间生成。人也在天地之间生成。历史、文化也在天地之间生成。天地“之间是“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铅浮渣反射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4800台DR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抗旱知识培训
- 保洁员劳务合同
- DB65T 4072-2017 绿色食品 设施辣椒穴盘基质育苗技术规程
- 现代物流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 就业简单合同5篇
- 留学英国协议书范本4篇
- 物业零星维修合同4篇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进展
- 拆除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 公司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115)-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 建筑给排水-外文文献翻译
- FREE高考英语核心词汇1783
- 高中物理答题卡模板
- 变电站值班员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第二版)
- 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