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23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23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23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23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23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小刚同学是一位初二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不合理的是()A他在学校的课桌高大约80cmB他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5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26cmD他的脉搏跳动50次大约需要2min2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在粉笔字上A发生镜面反射,遵守反

2、射定律B发生漫反射,遵守反射定律C发生镜而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D发生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3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4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5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

3、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下列照片中的情况属于已经调整好的是( )ABCD7a、b、c分别是由不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与a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2Da物质的密度取决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8南昌梅岭四季风景怡人,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早晨的大雾B夏天,树叶上露珠晶莹C秋天,地面上白

4、霜D冬天,河面上的厚冰9如图所示,一只塑料球在水中的甲处悬浮,若将其缓慢移到乙处,则该塑料球会A下沉,因乙处水的压强比甲处大B上浮,因乙处水的压强比甲处小C悬浮,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大于重力D悬浮,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与重力相等10风景秀美的青秀山有“首府绿肺”之称,有关景区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B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夜晚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D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风凰塔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11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A1mmB1cmC1dmD1m12体积为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冰=0.9103kg/m3)A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90cm3B质量变大,水的质量为100gC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100cm3D质量变小,水的密度为1.0g/cm3二、填空题13小兰同学笔直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0.5m处,当她后退0.5m,镜中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她到平面镜的距离_m。142020年2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十分严峻,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设计制造成功,如图所示,这款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我们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

6、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如图所示,是“无人机”为隔离人员运送物资的情景。无人机下降时,以机上物资为参照物,无人机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5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00g,则容器质量为 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1(水=1.0101kg/m1)162018年11月6日的珠海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Y-20一飞冲天,万众瞩目。飞机起飞后,以座舱内的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飞机下降时,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_运动的(选填“向上”或“向下”)。三、实验题17(8分)小明进入光学实验室进

7、行复习时做了如下实验:(1)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发现用前后可折的纸板(如图甲)不仅能呈现光路,还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他用较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探究。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所示),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_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并加以比较,经多次实验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的。(3)在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供选择的凸透镜有:D(焦距15cm)和E(焦距50cm),小明应选择_(选填“D”或“E”)。该图的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点是

8、_,_,_。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18(8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 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3)移去蜡烛 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 面镜所成的像是_(虚/实)像(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 A 置于玻璃前 5cm,第二次将 A 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cm,再次放置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9、则 A 与 B 的间距为_cm19(8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其器材有:凸透镜甲(f10cm)、凸透镜乙(f5cm)、光具座、光屏、蜡烛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同学选用凸透镜甲进行探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调整好器材高度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处,然后逐渐靠近凸透镜,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通过探究发现: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_;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_。(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

10、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出于好奇,把凸透镜甲(f10cm)换成凸透镜乙(f5cm),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四、作图题20(8分)图中,F和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将两条光线的光路图补充完整(_)21(8分)画出图中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_。五、计算题22(10分)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1)量杯的质量;(2)该液体的密度;(3)一块碑石的体积是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

11、,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简装入100mL的上述液体,然后将这块样品完全浸入液体中,此时液面升高到150mL;求这块碑石的质量。23(12分)2018年10月24日,被外媒冠以“中国奇迹”之称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如图所示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其中,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km,由长达22.9km的桥梁工程和6.7km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则:(1)若一辆小客车通过大桥用时40min,计算其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某车队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用时6min,则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60cm左右,

12、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身高的一半,即80cm,故A不符题意;B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5,故B不符题意;C中学生所穿鞋的长度一般在26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2min的心跳次数大约120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B【详解】黑板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选B。3、D【详解】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在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棍周围冒

13、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D符合题意4、C【详解】A、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符合题意;D、将平面镜

14、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射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5、D【详解】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即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故选D。【点睛】6、C【详解】观察上述四副图可以看出,烛焰、凸透镜的光心以及光屏的中央大致在同一高度的是C图,A图中凸透镜的角度不对,B图中的凸透镜太低,D图中光屏的位置太低,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AB由图像可知,相同体积的a、b、c物质,a物质的质量最大,c物质的质量最

15、小,根据密度公式,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的密度最小,故AB均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相同体积的a、b物质,a物质的质量是b物质质量的2倍,根据密度公式b物质与a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2,故C符合题意。D物质是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详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再附着在尘埃上的液态小水滴,是水由气态液化成液态,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液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为液态小水滴,发生的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水分子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符合题意;D冰是由液态水遇冷凝结形成的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详解】一只塑料球在

16、水中的甲处悬浮,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将其缓慢移到乙处,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乙处比甲处深,由p=gh可知乙处液体压强较大,液体由F浮=水V排g得到它受到的浮力不变,重力不变,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处于悬浮状态,故选D。10、B【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3)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肉眼看不到的;(4)物体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详解】A凉亭在水相当于平面镜,凉亭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凉亭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故A项错误;B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项正确;C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

17、种,肉眼看不到,故C项错误;D因为光射到凤凰塔上发生了漫反射,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所以能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凤凰塔,故D项错误。故选B。11、C【详解】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25.36米”,倒数第二位“3”对应的单位是分米,所以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d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准确读出达到的刻度尺上最小刻度的值,这是准确值;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结果中的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所在的位数。12、A【详解】冰的质量为m冰V冰0.9g/cm3100cm390g,冰熔化成水,状态改变,质量不

18、变;水的体积为V 90cm3,故选A。二、填空题13、不变 2 【详解】1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他后退0.5m,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2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小兰站在平面镜前0.5m处,当他向后退0.5m时,此时他与镜面的距离为0.5m+0.5m=1m,则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14、凸透镜 照相机 静止 【详解】12机器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3无人机下降时,与机上物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以机上物资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15、50;0.2【详解】容积为

19、V=250Ml=250cm1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m总=100g,则水的质量为m水=水V=1.0g/cm1250cm1=250g,则容器质量为50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质量为m液=200g,密度为16、静止 向上 【详解】1飞机起飞后,以座舱内的飞行员为参照物,由于飞机与飞行员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2飞机下降时,飞机与地面间的距离在减小,所以,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三、实验题17、在同一平面内 薄 A、C 相等 D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详解】(1)1可弯折的纸板可用于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2因为玻璃

20、板有两面,所以物体会在玻璃板上成两个像,用厚玻璃板会出现两个像,实验误差较大,故应采用较薄的玻璃板。34应测量对应点到玻璃板的距离,故应测量A、C点到玻璃板的距离,经测量可得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时相等的。(3)5由于实验中要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情况,且标尺最大尺度为100cm,则应选择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6789由图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18、薄 大小 不能 虚 16 【详解】(1)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而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

21、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由此可知,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时,光屏上是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的;(4)由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知道,由于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所以,此时蜡烛A距离玻璃板8cm,蜡烛B距离玻璃板也是8cm,故A与B的间距为16cm19、点燃 fu2f uf 向上 将凸透镜向下移动适当的距离(或将光屏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适当的距离 【详解】(1)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2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物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5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