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针灸学》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1页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2页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3页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4页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本科模拟试卷A卷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B-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

2、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一)%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性别B.地区C.年龄D.民族E.职业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A.数秒

3、-数十秒B.1-3分钟C.5分钟D.10分钟E.以上都不是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A.70-120米/秒B.2-14米/秒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数毫米-数厘米/秒E.以上都不是(二)A?型题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A.无痛B.不易造成感染C.机体适应很慢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E.易造成极化(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A.音乐波B.间断波C.疏密波D.方波E.三角波在镇痛方面有优势的波形是:()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较差的波形是:()A.游离神经末梢B.包囊感受器C.肌梭D.环层小

4、体E.腱器官肌肉丰厚处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肌腱附近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四)C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A.酸感B.胀感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针刺刺激肌肉多引起()针刺刺激骨膜多引起()A.能部分地到达生物组织1025mm的深处B.有较明显的热作用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小功率氦氖激光照射()二氧化碳激光照射()(五)K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都提供了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A.+、B.+、C.+、D.、E.+。).II类神经纤维.1类神经纤维.III类神经纤维.W类神经纤维电针感以兴奋传导

5、为主()手法运针针感主要由III类和传导为主()16针刺镇痛信号以兴奋传导为主()(六)X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有2项或2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7.以下哪些穴位的感受装置参与了针感的形成?()A.小神经束B.游离神经末梢C.血管D.血管壁植物神经特殊感受器针刺麻醉作用主要体现于()A.完全抑制内脏反应B.抗手术感染C.促进术后创伤组织修复抗创伤性休克E.镇痛作用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表现为()A.循经低电阻特性B.经络热辐射特征C.经络光学特征D.循经声传导特性E.经络磁学特征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A

6、.针灸可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针灸可调节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C.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D.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及分化E.针灸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三、改错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答题说明:请用横线标出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并加以改正。)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机理之一在于电针通过收缩肾盂使输尿管蠕动增强,促结石排出。针灸对心率的调节作用取决于针灸前的基础心律。针刺激活多巴胺能系统时,加强针刺镇痛作用。针灸调节胃运动时,胃处于痉挛状态下,弱刺激能抑制胃运动;胃处于弛缓状态下,强刺激能增强胃运动。根据经穴的神经节段支配规律,四肢处于同一节段的各经穴位主治大体相同,躯干部每条经各穴位

7、主治基本相同。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实验针灸学循经感传现象良导络穴位病理反应针灸的时限性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简述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简述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六、论述题(1题,20分)试述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5探本科模拟试卷A卷答案一、填空题答案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温度和药物两方面来考虑。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个体差异、心理因素、针灸时效和量效。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

8、入神经元与正中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cGMP和cAMP含量、调节B-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几个方面。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实现的。&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阑尾腔内潴留物的排空有关。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加速度和力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趋神经性现象。二、选择题答案(一)A1型题1答:C循

9、经感传的出现率与年龄因素有关。2答:A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是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3答:B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1-3分钟。答:D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数毫米-数厘米/秒。(二)A翟题答:E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易造成极化。(三)B型题6答:A在镇痛方面有优势的波形是音乐波。因为用规律脉冲波、调制脉冲波、声电波电针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效应的实验表明,声电波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而规律脉冲波及调制脉冲波电针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则明显优于声电波。答:A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较差的波形是音乐波。同上。答:C肌肉

10、丰厚处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肌梭为主。答:D肌腱附近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环层小体为主。(四)C型题答:c针刺刺激肌肉多引起酸感和胀感。11答:A针刺刺激骨膜多引起酸感。答:A小功率氦氖激光照射能部分地到达生物组织1025mm的深处答:B二氧化碳激光照射有较明显的热作用(五)K型题答:电针感以兴奋II类和III类神经纤维传导为主。答:D.手法运针针感主要以III类和W类神经纤维传导为主。答:B.针刺镇痛信号以兴奋II类和III类神经纤维传导为主。(六)X型题答:ABCDE穴位处的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血管、血管壁植物神经、特殊感受器等的感受装置参与了针感的形成。答:BCDE针刺麻醉作用主要体现于

11、抗手术感染、促进术后创伤组织修复、抗创伤性休克、镇痛作用而A.完全抑制内脏反应是干扰题。答:ABCDE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表现为循经低电阻特性、经络热辐射特征、经络光学特征、循经声传导特性、经络磁学特征.答:ABCD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主要体现于:针灸可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针灸可调节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等。而E.针灸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是干扰题。三、改错题答案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机理之一在于电针通过收缩肾盂,使输尿管蠕动增强,促结石排出答:正确答案应为扩张。针灸对心率的调节作用取决于针灸前的基础心律。答:正确答案应为心

12、率。3针刺激活多巴胺能系统时,加强针刺镇痛作用。答:正确答案应为消弱(或对抗)。4针灸调节胃运动时,胃处于痉挛状态下,弱刺激能抑制胃运动;胃处于弛缓状态下,强刺激能增强胃运动。答:正确答案前句应为强,后句应为弱。根据经穴的神经节段支配规律,四肢处于同一节段的各经穴位主治大体相同,躯干部每条经各穴位主治基本相同。答:正确答案应为躯干部处于同一节段的各经穴位主治大体相同,四肢每条经各穴位主治基本相同四、名词解释答案答: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针灸学科新的分支,也是针灸学现

13、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答:循经感传现象指针刺、电脉冲及其它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答:皮肤导电量较高的点为良导点,由良导点连成的线称之为良导络,这些连线大多与古典经脉循行线相似。答: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穴位病理反应。答:机体对针灸的敏感性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称为针灸的时限性。五、简答题答案答: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是在正常情况下,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针刺的机械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兴奋了某些传入神经末梢或感觉器,使它们发放传入冲动,引起酸、

14、麻、重、胀等感觉,并反射性地引起针处的肌肉收缩,使施术者手下产生沉紧的感觉,同时反过来加强针刺的刺激作用,会使更多的感受器兴奋,从而起着加强和保持针感的作用。答: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主要是通过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降低患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防止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全血粘度、扩张脑血管及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甲皱微循环、提高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调节体内紊乱的神经递质、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等途径实现的。六、论述题答案答: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有(:1)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途径:针刺信号是通过穴

15、位深部的感受器及神经末梢的兴奋传入中枢的。针刺强度主要是Ar、A”类纤维兴奋,因此针刺是用较弱的刺激达到镇痛的目的;但也有研究表明C类纤维的传入在针刺镇痛中亦起重要作用。(2)针刺信号的脊髓内传导途径:针刺引起的传入冲动进入脊髓后,主要交叉到对侧脊髓腹外侧束上行。针刺信号在上行传导时,一方面通过脊髓内节段性联系影响邻近节段所支配的皮肤、内脏的活动以及邻近节段的痛觉传入,更主要的是上行到达脑干、间脑和前脑等部位,通过激活高位中枢发放下行抑制冲动来实现镇痛效应。这种抑制冲动主要沿脊髓背外侧束下行到达脊髓背角。(3)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脊髓水平的整合:针刺传入信息和伤害性刺激部位的传入信息在脊髓中的

16、相互作用,有比较明显的节段关系。当针刺的部位和伤害性刺激传入纤维到达相同或相近的脊髓节段,则针刺的抑制作用就较明显;如果这两种传入纤维分别到达相距较远的脊髓节段,则则针刺的抑制作用就较弱。这种发生在相同或相近节段的整合作用,可能是邻近疼痛部位局部取穴的生理基础。(4)答: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脑干水平的整合:针刺信号沿着腹外侧索进入延髓网状结构的巨细胞核,伤害性刺激信号也可到达巨细胞核,这两种信号可以会聚于同一核团、同一细胞,经过相互作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在中脑中央灰质、中脑内侧网状结构中央被束区及三叉神经及脊束核,也发现伤害性刺激反应能被针刺肢体和面部的有关穴位所抑制,这可能是中

17、医传统的远隔疼痛部位取穴的生理基础之一。(5)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丘脑水平的整合:在丘脑内侧核群,特别是束旁核、中央外侧核一带,伤害性刺激反应可被针刺信息所抑制,这种抑制可能是经过丘脑中央中核的。(6)针刺激活脑内一些有关的痛觉调制结构:研究表明,针刺激活了脑内的某些结构如尾核头部、丘脑中央中核、中脑中央灰质及中缝核等,提高了针刺镇痛效应。针刺信息还能在-/边缘系统的一些结构如海马、扣带回、隔区、杏仁、视前区、下丘脑等对伤害性刺激反应进行调制,这可能是针刺减弱痛情绪反应的生理基础。(7)大脑皮层对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伤害性刺激的调控,如刺激感觉运动I区,其下行纤维

18、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对丘脑束旁核的伤害感受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一是对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调节,如电刺激感觉运动II区,可通过伏隔核和缰兴奋中缝大核产生镇痛作用。5探本科模拟试卷B卷一、填空题(30分,每格1分)1针灸对肺通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等方面。2常用的针药复合麻醉有、等4种。3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分布基本相同,其中类纤维是电针内关穴时主要的传入纤维。4现代针灸常用研究的方法包括、和。5针灸时效是指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以及规律,针灸量效是指与其所引起效应的关系。6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肥胖症患者的以及调节脂质代谢的变化促使脂肪分解,获得减肥效应。7实验证明,针灸可明显改善老年机

19、体的和,并且可阻断恶性循环。8一个研究项目,当选题确定后,则进行研究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是、9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在体表反应有:、。10、研究表明,针刺能双向调节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条件反射的、和,从而促进大脑皮质病变部位功能的恢复。二、选择题(20分,每题1分)(一)A型题1针刺“人中”穴对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动物具有起动吸气的作用,完成其效应的神经是面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脊神经迷走神经2调节胃肠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延髓丘脑大脑皮层以上均不是3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可使红细胞总数出现一过性增高一过性降低持续增高持续降低先降低后增高4针药复合麻醉中,针刺与麻醉药剂量的关系是针刺加少量麻醉

20、药针刺加未足量麻醉药针药并重针刺加足量麻醉药针刺加半量麻醉药辣根过氧化酶法进行神经逆向追踪标记发现,心脏和“内关”穴传入纤维在脊髓交会和重叠的神经节段是T10T14TOC o 1-5 h zC7T1C8T1C8T2C8T3以同一传入轴突形成分支,一条支配内脏,一条支配体表使不同来源的冲动会聚在一条轴突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内容的学说是A集中一易化学说B集中一投射学说躯体一交感神经反射学说轴突分支说闸门控制学说针刺镇痛的半衰期是TOC o 1-5 h z3626646168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降低脑内乙酰胆碱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针灸的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作用有关降低总胆固醇

21、增加脑内Y氨基丁酸含量(二)A翟题针刺激活的以下哪一个系统不增强其镇痛作用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乙酰胆碱能阿片肽能电针刺激人体,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的波形为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声电波调制脉冲波(三)B型题肾经大肠经肺经心经膀胱经循经皮肤病损最多见的经脉为循经感传障碍出现频率最高的经脉为改善末梢神经血液循环改善脊髓损伤部位的循环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异常脑电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最重要作用机理之一是针灸治疗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最重要作用机理之一是针灸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最重作用机理是(四)K型题实验研究中选择受试对象时,应注意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22、较强的特异性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适应性TOC o 1-5 h z2针灸“足三里”穴可以提高痴呆模型小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慢正常人血沉速度增强正常人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家兔血中乳酸、丙酮酸含量BE急性心肌缺血(AMI)的信息和电针“内关”穴的信息在下丘脑发生会聚的部位是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后区下丘脑外侧区TOC o 1-5 h z研究经脉、穴位和脏腑传入信息在各级中会聚的技术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电生理技术大体解剖学技术神经通路追踪技术经节段为T9的腧穴是天枢章门胃俞肝俞三、改错题(10分,每题2分)所有的麻醉药均有利于针药复合麻醉。内脏器官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的,但引起牵涉痛

23、常则以副交感神经为主。临床上,灸量与灸效的关系是灸量越大灸效越好。不同组织的伤害性感受器在结构上明显不同,但反应特性相同。针刺治疗癫痫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调整脑内的代谢状态,使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上升,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相对或绝对降低。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简述针刺麻醉的主要作用及优缺点。简述电针与手法运针在量效上的差异。为什么俞、募穴对所属脏腑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针刺对癫痫的治疗过程中,神经介质乙酰胆碱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五、问答题(20分,每题10分)针刺时效研究对针刺施治时间长短有何指导意义?试述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机理。5探本科模拟试卷B卷答案一、填空题答案肺容量、肺通气量

24、、气道阻力针刺-硬膜外复合麻醉、针刺-气体复合麻醉、针刺-硫喷妥钠复合麻醉、针刺-局部复合麻醉正中、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时间因素、针灸效应产生的时间、针灸刺激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素两个系统的功能免疫功能、临床衰老症状,延长动物生存期、衰老-疾病-衰老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压痛与硬结、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电学性质变化、耳廓皮肤导电量变化、牵涉痛10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二、选择题答案及分析(一)人型题1答:B】实验研究发现:针刺“人中”穴对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动物具有起动吸气的作用,其效应是通过三叉神经完成的。故选B。答:B3答:A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正常人

25、的足三里、合谷穴,可使红细胞总数一过性增高,故选A。4.答:B针药复合麻醉,并不是简单地将针刺与麻醉药物的随意组合。只有以针刺为主,加上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的麻醉药的麻醉,才可称之为针药复合麻醉。针药复合麻醉不是看麻醉药绝对量的多少,而重在麻醉药是否足以产生麻醉效果,只有在麻醉药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时,与针刺合用,才能称为针药复合麻醉。5答:D声电波的频率和振幅不规则。答:C.应用辣根过氧化酶法或其它神经追踪法发现影响心脏和“内关”穴的传入神经纤维在脊髓C8T1节段重叠标记。答:E.人体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镇痛的半衰期是16分钟左右。&答:C.研究表明,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有改

26、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对氧利用,因此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二)A型题2答:C2答:D轴突分支说认为,假定传入神经有一分支分布于内脏,另一支分布于躯体其它部分,这便形成了内脏与躯体的牵涉关系。(三)B型题答:A答:E3答:C针灸可以通过促进损伤部位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等途径改善脑血流供应,治疗脑血管病。4.答:A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是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对氧的利用,因而可改善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5答:B针灸对受损脊髓通过显著性提高受损部位的血流量,改善损伤部位的循环和促进损伤脊髓神经纤维再生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四)K型题1答:A只有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具

27、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时,才能有效地反映处理因素的实验效应。适应性强则不能更好地反映实验效应。故选A。2答:B研究发现,针灸“足三里”穴可以提高痴呆模型小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降低家兔血中乳酸、丙酮酸含量,故选B。3答: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和下丘脑后区(PHA)神经元的电活动都能被来自内脏性的AMI刺激和电针“内关”穴以及各种躯体刺激所激活或抑制。即AMI的信息和电针“内关”穴的信息在下丘脑有关部位发生汇聚,AMI对下丘脑电活动的影响可被电针“内关”穴信息所逆转。4答:C近年来,由于电生理技术和解剖学神经通路追踪技术的发展,会聚-投射学说已得到充分证明和承认。大量动物实验证

28、明,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以及大脑皮质等各级中枢,都存在着既受来自内脏传入信息的影响又受到自体表(皮肤和肌肉)传入信息的影响,或两方面传入的信息投射在同一部位的汇聚现象。5答:D.肝俞的神经节段为T,天枢和章门的神经节段为9T,胃俞的神经节段为T。三、改错题答案及分析答:正确应是:并不是所有的麻醉药均有利于针药复合麻醉。分析:研究者依据药物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将临床镇痛、麻醉药分为三类:一类是拮抗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减效药,目前发现的有氯胺酮等6种。一类是能增加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增效药,目前发现的有芬太尼等16种。一类是对针刺麻醉不产生影响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无

29、影响药,已观察到的有舒必利等3种。答:正确应是:是占优势支配地位的感觉神经。分析:内脏器官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的,但引起牵涉痛常则以占优势支配地位的感觉神经为主。3答:正确应是:临床上,灸量与灸效的关系不一定是灸量越大灸效越好。分析:略。4答:正确应是:不同组织的伤害性感受器在结构上没有明显不同,但反应特性迥异。分析:在形态学上,伤害性感受器是无特化的游离神经未梢,广泛分布于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不同组织的伤害性感受器在结构上没有明显不同,但反应特性迥异,如皮肤机械伤害性感受器仅对机械刺激发生反应,而多觉伤害性感受器则对多种不同性质的伤害性刺激(化学、机械、灼热等)均产生反应

30、。5答:正确应是:可使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下降,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分析:癫痫的发生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功能活动增强密切相关,针灸治疗,可使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下降,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于是异常兴奋的传导得以抑制,从而起防治癫痫的作用。四、简答题答案1答:研究表明,针刺麻醉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镇痛作用;抗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抗创伤性休克的作用;抗手术感染的作用;促进术后创伤组织的修复的作用。由于以上的作用及针刺自身的特点,使针麻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便于术中医患的配合;生理干扰少,有利于术后恢复;简便、经济、便于推广。但研究表明针刺并不能完全达到临床麻醉

31、的要求,尚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麻醉不全;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个体差异较大。答: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不同的刺激方法。电针是通以微量脉冲电流来兴奋穴位组织,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使穴位组织感受到刺激而引起兴奋。两者针感与传入纤维类别均不同,电针以麻感为主,主要经II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III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因两者的刺激量不同,其效应也不尽相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凝集素效价、对与前阿皮素有关多肽的影响、对动物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以及抑制内脏“痛反应”等方面效应较好;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

32、度、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癫痫样放电、镇痛针麻等方面效应较强。答:因为据研究在11个脏腑22个俞、募穴(三焦经未统计)中,21个俞、募穴是位于所属脏腑神经节段分布范围之内,或邻近节段上下不超过2个脊神经节段,所以俞、募穴对所属脏腑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答:大脑的基本活动是兴奋和抑制,而控制这个过程的基本物质是神经介质和相应的水解酶,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体内重要外周及中枢突触传递的兴奋性递质,各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性癫痫,均有脑内Ach释放增多,大脑皮层内总胆碱酯酶(chE)能使Ach水解成乙酸和胆碱使其灭活。因此皮层内chE活性降低、Ach半衰期延长使大脑皮层

33、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癫痫发作。针刺特别是磁极针能明显升高动物脑内chE的活性。加速Ach的水解破坏而使大脑的兴奋性下降而达到对癫痫治疗作用。五、问答题答案答:针刺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针刺施治时间长短是一重要因素。针刺施治时间长短包括一次施术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重复施术次数。对于不同针刺效应,施刺最佳时间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疾病、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针刺时间长短、每日次数和疗程长短。(1)留针:是针刺手法操作的重要环节,可使针刺效应得以持续。留针时间的长短可依据气血的运行、天时季节、患者的体质、病情与病程、留针禁忌等情况决定,如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体质强壮者可留针;病久者

34、、正虚者、寒者宜留针,而热证、个别穴位不宜留针。研究也证实,留针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佳,这与古人认识基本一致;针刺间隔时间和重复次数:两次针刺间隔时间和针刺重复次数(即疗程)可反映针刺刺激的频率和量的积累。针刺间隔时间和重复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病程的长短:病程短者,针刺次数少,疗程应短,反之,针刺次数多,疗程宜长,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说,急性病来势凶猛,症状严重,机体受致病因子的干扰破坏严重,需增加每次针刺时间和缩短针刺间隔时间,而慢性病,机体受致病因子的作用时间较长,产生的病理变化比较持久,甚至造成陈旧性损害,这时应需较长的治疗过程来积累针刺效应,改善偏盛偏衰的状况,逐步消除损害。体质

35、的差异:不同的体质和年龄,针刺间隔时间和疗程也不同。(3)电针的时效:电针的时间不同,其产生的针刺效应也不相同.答: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有:循行路线与古典经络主干线基本相符,感传性质多样,传导速度大多数较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慢,可双向传导,循行过程中若受到局部压迫可被阻滞,感传还能引起相关脏腑的内脏效应。许多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多个角度对循经感传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大致有四种观点:中枢兴奋扩散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感传的基本过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的,即感传的性质是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定向扩散,是“感在中枢,传也在中枢”。外周动因激发说,这种观点认为,感传的基本过程是在外周

36、,可能是由于体表的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时,沿经传导着的“动因”依次兴奋,神经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主观感受到的感觉,即“感在中枢,传在体表”。外周-中枢综合说,这种观点认为,外周和中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外周有循经的实质过程,中枢有循经的功能表现,即循经感传是和中枢协同作用的结果。脊髓a运动神经元兴奋传递说,是介于中枢说和外周说之间的一个假说,它认为循经感传是脊髓中枢内a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再通过感觉神经进入中枢。探本科考研模拟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大量研究资料已证实,针灸对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及主要作用,即作用、作用和作用,这是针灸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主要作用基础

37、。穴位病理反应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四肢经脉穴位与主治病症这一“纵向”沿经分布特征,可为“”及“”的治则,提供了神经科学依据。4穴位功能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等功能上的差异。针灸时效是指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以及针灸效应产生的。针灸量效是指与其所引起效应的关系。二、选择题A型选择题:(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无分,每题1分,共9分)1实验针灸学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促进了传统针灸学的进一步与现代实验医学的结合,这标志着传统针灸学正在自我完善,已从什么向什么过渡。()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医学科学向朴素理论医学实验医学向本能医学朴素理论医学向经验医学现代医学向朴素理论医学以麻感为主

38、的电针感冲动由下列哪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TOC o 1-5 h zI类II类III类B类C类针刺得气时手下感主要出现的部位是:()肌肉菲薄处的穴位关节附近穴位肌肉丰厚处穴位肌腱处穴位结缔组织处穴位4假定传入神经有一条分布于内脏,另一条分布于躯体其它部分,形成了内脏与躯体的牵引关系对这种学说的内容可认为是:()A集中一易化学说B集中一投射学说躯体一交感神经反射学说轴突分支学说闸门控制学说5针刺镇痛是指应用针刺的方法对疼痛有怎样的影响:()转移和消除B.减轻和去除C.防止和治疗治疗和消除E.麻痹和消除6针药复合麻醉中,针刺与麻醉药剂量的关系是:()针刺加少量麻醉药B.针刺加未足量麻醉药C.针药并

39、重针刺加足量麻醉药E.针刺加半量麻醉药7针灸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下丘脑-垂体系统B肾上腺皮质功能肾上腺髓质功能靶腺功能E大脑皮质8针刺“人中”穴对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动物,有起动吸气的作用,其效应是通过什么神经传入系统完成的。()面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脊神经迷走神经9.对超声波非常敏感的生理系统应该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二)A翟选择题(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无分,每题1分,共6分)下列哪项不能用于激发经络感传:()反复轻微捻针多次接力刺激入静诱导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沿经撮提循按穴位针感信号在脊髓内的上行通路不包括:()背索

40、通路脊髓丘脑侧索通路脊髓腹外侧索浅感觉传导通路据实验研究,用电针刺激人体时,哪一种波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声电波调制脉冲波针灸对大脑皮质功能的主要调整作用不包()针刺对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调整作用提高激素水平对条件反射活动的调整作用针刺对运动从属射值的调整作用针刺能全面改善与加强大脑皮质的神经过程5下列那项与针灸调节内分泌功能无明显的关系()针刺时间腧穴选择针刺手法季节因素机体当时的功能状态关于电针强度与电针镇痛的关系哪项不正确?()6V电针无论10Hz或200Hz均可使大鼠脑内5-羟色胺含量升高3V电针无论10Hz或200Hz均不能使大鼠脑内5-羟色胺含量升高家兔静脉注射纳洛

41、酮可明显对抗强电针的镇痛作用家兔静脉注射纳洛酮可明显对抗弱电针的镇痛作用电针镇痛所需的电刺激强度,以能最大耐受为度(三)B型选择题:(每题从备选答案中选1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也可选用多次,或者一次也不选用。每小题1分,共5分。)肾经大肠经肺经心经膀胱经循经皮肤病损最多见的经脉为:()循经感传障碍出现频率最高的经脉为:()抗利尿作用无变化先抑制后利尿作用利尿作用先利尿后抑制3健康人在水负荷下,针刺照海穴,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是:()健康人在水负荷下,针刺肾俞穴,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是:()健康人在水负荷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是:()(四)b2型选择题:(1个题可选1个或

42、多个答案,每小题1分,共4分。)脊髓背索通路脊髓丘脑通路神经一体液通路脊髓-Y通路脊髓腹外侧索躯体感觉神经针刺信号的传入通路包括()针刺信号的传出通路包括()明显增加明显减少先减少后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稍有减少无变化正常人针刺足三里后,对肺通气量和耗氧量影响是:()4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刺后,对呼吸气道阻力的影响是:()(五)C型选择题:(题干上有四个备选答案,每题从中选择1种回答,每小题1分,共6分。)特定腧穴神经调节两者都是两者都不是1针灸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与哪项有关。()2针灸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其疗效的正常发挥与哪项有密切的关系。()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两者均是两者均不是3参与耳廓低电阻点形成主要是

43、()肺和气管占优势的内脏传入神经是()2Hz100Hz两者都是两者都不是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中枢释放不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何种频率的电针,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何种频率的电针,可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脑啡肽含量不变。()(六)K型选择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都提供了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A.+、B.+、C.+、D.、E.+。选择正确的搭配,每题1分,共10分。)实验针灸学科学方法论,即是:()实验针灸学科学研究方法的理,它主要探索实验针灸学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

44、势和方向,以及实验针灸学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是指哲学方法论,研究科学认识过程、方法和形式的一般理论问题,如科学理论的发现、构建、检验、评价、预测、决策等。循经感传速度较快的部位是:()前臂上臂小腿头面下面4项选择中,穴位感受刺激的特点有:()下面4项选择中,穴位的功能包括哪几项:()穴位的感觉阈穴位的适宜刺激穴位的适应现象感受刺激5实验表明对小鼠的镇痛效应,下面4项选择中明显的电针波形为()实验表明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下面4项选择中明显的电针波形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筛选的下面4项选择中,最

45、佳波形为()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声电波针刺对甲状腺机能的影响与取穴和刺激方法有关,但最终发挥作用与下述哪项有关()=1*GB3下丘脑-垂体系统功能=2*GB3胰岛素功能=3*GB3甲状腺素功能=4*GB3针刺三阴交、天枢、中脘9下面4项选择中,轻刺激或补法可引起()10下面4项选择中,重刺激或泻法可引起()=1*GB3心率加快=2*GB3心率减慢=3*GB3血管扩张血管收缩(七)X型选择题:(每小题2分,多选和少选无分共10分。作为与经脉相关的组织应符合以下哪些条()与分肉相关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在机体呈连续、对称分布接受刺激后,令人产生酸胀感刺其上可出血2属于T节段的穴位有()天枢肝俞胆俞胃俞

46、章门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有(:)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单向性暗示性心因性针刺麻醉循经取穴时镇痛效果较好的穴位是()A.井穴交会穴郄穴络穴原穴合穴输穴背俞穴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针灸可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针灸可调节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针灸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针灸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二、改错题(改正下题中部分的错误,每小题1分,共6分)医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保守的学科。不断探求新的观念,以精典内容作为它永恒不变的规律,正是医学活力所在。体液免疫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

47、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参与下出现反应,用未知抗原或抗体来测定知抗原或抗体。循经感传的速度大多数远较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为快。穴位针感信号在脊髓内是沿背索通路和脊髓丘脑通路上行入脑的。针刺治疗癫痫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调整脑内的代谢状态,使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上升,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相对或绝对降低。实验动物的延髓脊髓之间切断,针刺调节动物排尿反应的效应减半。(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简述实验针灸学科学方法论.简述经络现象.简述俞、募穴对所属脏腑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的研究.简述影响毫针手法量效的因素.五、问答题(每题6分,共18分)循经感传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头面部穴位除对局部病证有良好疗

48、效外,对内脏功能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针灸对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5探本科考研模拟试卷A卷答案(一)填空题答案1针刺镇痛、促机体防卫免疫,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循经取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经脉上的穴位,同经不同穴时间因素,时间规律,针灸刺激量二、选择题答案及分析(一)A型题:1答:A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因为遵循自然科学发展的医学发展规律,大致为:本能医学一经验医学一朴素理论医学一实验医学一医学科学一现代医学阶段。专统针灸学可认为属于经验医学和朴素理论医学阶段,所以选Ao项为正确答案。选B、C、D、E。项为不正确答案。2答

49、:B针感冲动因刺激方法不同,专入神经的类别也不同,以麻为主的电针感冲动由II类为主的粗神经传导。B为正确答案。答:C出现手下感的前提是有肌肉存在。4答:D轴突分支说认为,假定传入神经有一分支分布于内脏,另一支分布于躯体其它部分,这便形成了内脏与躯体的牵涉关系。5答:C针刺镇痛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A和E选项过于强调了心理因素的作用;B和D选项忽略了防止疼痛。6答:B针药复合麻醉,并不是简单地将针刺与麻醉药物的随意组合。只有以针刺为主,加上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的麻醉药的麻醉,才可称之为针药复合麻醉。针药复合麻醉不是看麻醉药绝对量的多少,而重在麻醉药是否足以产生

50、麻醉效果,只有在麻醉药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时,与针刺合用,才能称为针药复合麻醉。7答:A针灸对机体的效应往往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最基本的是影响了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以及使激素从产生到发挥起应有作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从而协调了激素对机体的调节功能,最终反应了针灸对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针刺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机制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功能。8答:B实验研究发现:针刺“人中”穴对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动物具有起动吸气的作用,其效应是通过三叉神经完成的。故选B。9答:C.其它选项为干扰题(二)A?

51、型题答:D局部注射生理盐水能够阻滞循经感传。D为正确答案。答:A针刺信号不由此通路上行。答:D据实验研究,用电针刺激人体时,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声电波和调制脉冲波中,声电波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答:B针灸对大脑皮质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对大脑皮质诱发电位,条件反射活动,运动从属射值,及全面改善与接强大脑皮质的神经过程的调节作用。答:D除D项外,其余各项均影响针灸调节内分泌功能。答:C家兔静脉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可明显对抗弱电针的镇痛作用,却不能对抗强电针的镇痛作用,不同强度电针的镇痛机理可能不同。(三)B型题:答:A循经性皮肤病出现率依次为:肾经、大肠经、肺经、心经、小肠经、心包经

52、和膀胱经。循经皮肤病损最多见的经脉是肾经。答:E循经感传障碍出现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膀胱经,其次是大肠经、督脉、胃经和胆经。答:D临床证实针刺照海穴,可使水负荷的健康人表现为利尿作用。因此选择D是正确的。4答A临床研究已证实,针刺肾俞穴位对水负荷健康人则表现为抗利尿作用,而不是先抑制后利尿或者先利尿后抑制的作用,所以选择A是正确的。答:B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足三里穴对水负荷健康人肾及泌尿功能无影响。(四)b2型题答:EF传入通路与针感形成有关答:CD传出通路与针刺效应有关。答:A研究证实:正常人针刺足三里后,可使肺通气量和耗氧量明显增加,故选A。答:B研究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刺后,呼吸气道阻力明显

53、下降,故选B。(五)C型题:答:C针刺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机制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答:C针灸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神经胰岛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3答:C研究表明,交感神经活动参与了耳廓低电阻点的形成过程,它可能在内脏体表联系途径中起着传出的作用;迷走神经的持续刺激所造成的传入冲动对于耳廓低电阻点的生成和存在也是必需的。4答:B肺和气管的内脏传入迷走神经占优势,而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是从C2节段进脊髓上传至孤束核,当其病变时病理性冲动便可从C2节段沿C3、C4、C5、C6方向扩散(从肩部沿上肢拇指方向放射)。答:A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2Hz的电针刺激,

54、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A正确答案。答:B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100Hz的电针刺激,可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脑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B正确答案。(六)K型题1答:E实验针灸学科学方法论,即是关于实验针灸学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主要探索实验针灸学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实验针灸学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广义的则是指哲学方法论,即研究科学认识过程、方法和形式的一般理论问题,如科学理论的发现、构建、检验、评价、预测、决策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20世纪

55、出现许多新的方法,如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循证医学方法等,促进了实验针灸学方法论研究的大力发展。答:B循经感传的速度因不同经脉或同一经脉的不同部位而有差异,其前臂和小腿部位的感传速度较快。B为正确答案。答:A答:D答:D答:A答:B人体容易适应规律脉冲波(连续波)所产生的电刺激,调制脉冲波(疏密波、间断波等)则可相对减少上述电刺激的适应现象,而用不规则的声电波(音乐、语言等)电针刺激人体则不易产生适应现象。应用规律脉冲波、调制脉冲波、声电波电针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声电波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而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则

56、明显优于声电波。故第5题正确答案为D;第6题为A疏密波、连续波和断续波。临床上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筛选的最佳波形为疏密波和断续波两种,即B。&答:B甲状腺功能是通过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这一系统而发挥作用的。答:C答:B针刺对机体的调整作用不仅具有腧穴的相对特异性,而且不同的手法和刺激方法,其疗效也不同,如补法多能引起心率减慢,泻法多引起心率加快。轻刺激健康人足三里、曲池、合谷等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重刺激则引起血管扩张反应。(七)X型题答:ABCDE,作为与经脉相关的组织应符合与分肉相关,内属于府藏,络于肢节,在机体呈连续、对称分布,接受刺激后,令人产生酸胀感。ABCDE为正确答案。2答:ABCDE,前头、面部及耳区是三叉神经感觉支支配区,后头和枕部为c2脊神经支配区,由于这些部位的经穴分布于神经附近,因而这些部位各经穴位主治病症主要是以局部病证为主。3答:ABC,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有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答:BCDEFG,临床研究发现,输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和一些交会穴的镇痛效应较好。A项:井穴组织较薄,不利于手术时较长时间的针刺操作;H项:背俞穴的体位不利于手术时的操作。答:ABCD,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主要体现于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