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教案9篇_第1页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9篇_第2页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9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9篇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 篇一 重力 根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熟悉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转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了解四种根本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自主学习】 一、力和力的图示 1、 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定义 力的单位是 。 力的三

2、要素有 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 2、如下图,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 1、重力产生的缘由是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展测量,可以依据公式G=mg计算,(其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 ;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 )。 3、重力的方向总是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局部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 和 因素有关。 三、四种根本相互作用 四种根本相互作用分别是 、 、 、 。 【合作探究】 一、力的熟悉

3、拓展 1、辨析以下关于力的说法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肯定同时消失形变和运动状态的转变。 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物体相互作用时,总是先施力后受力 D、由相距肯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关于力的熟悉总结: 二、重力的熟悉拓展 2、以下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物体的重心肯定在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的局部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

4、的质量分布状况和物体的外形有关 D.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不肯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4、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 B.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一样的 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 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 【当堂检测】 三、四种相互作用的本质了解 5、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中华 B.在自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

5、根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 四、区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6、如下图,画出匀称矩形木块在不怜悯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3.O106 kg的木箱受重力的图示。(g取10N/kg) 【趣味思索】 1、。假如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逝了,则可能消失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 A.江河的水不会流淌 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 篇二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

6、止开头下落的运动。 思索: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状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状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分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全部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头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一样。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

7、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外形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一样。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一样。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

8、动的根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状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状况一样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测?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抱负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状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忆第一章质点的概

9、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依据讨论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视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抱负化的模型,使简单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讨论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样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从静止开头下落的物体肯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视,则肯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意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

10、下落运动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察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视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展观看,发觉根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量出自家房子的也许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量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

11、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动身,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详细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终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此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终1 s的位移为25 m,假如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

12、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h-25= g(t-1)2 由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查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根底达标 1、在忽视空气阻力的状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一样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2、甲、乙

13、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下落1 s末,它们

14、的速度一样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一样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终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进展 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其次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内通过高度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

15、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看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s2)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 2、力的分类 重点难点 1、力的分类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提醒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分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 2、力的分类(力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比方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

16、力。但今日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 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 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教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后面的力,告知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以增加同学们的分析力量。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学问,教师可以提前简洁地做一下介绍。第一个是“弹力”,我告知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

17、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表达: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其次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 稳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 把以下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展分类 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教学建议 篇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

18、从学生熟识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索。 学生在思索后得不出结论的状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缘由”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缘由”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缘由”;用“流淌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淌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凹凸、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

19、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表达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简单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试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答复是由于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答复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缘由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纳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演示试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缘由,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顿了

20、流淌。要让水持续流淌,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淌是由于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由于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供应电压的装置。 留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凹凸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凹凸),在做下面的试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转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

21、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仔细地介绍课本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育学生搜集信息的力量。 (5)争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稳固、归纳本节学问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供应电压需要电源。 教学目标 篇五 学问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供应电压

22、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想象、类比、推理力量,搜集信息力量。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讨论的常用方法 2、培育学生学科学问联系实际的意识。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 篇六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讨论比直线运动简单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学问的进一步延长,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简单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根底。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学问为根底。 从观看生活与试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

23、的条件,归纳熟悉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根本、最简洁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抱负模型的科学讨论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状况,熟悉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帮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争论、试验探究、相互沟通等方式 ,创设平台,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对几个实际问题进展争论分析,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沟通,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熟悉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讨论圆周运动是特别必要和非常重要的,激发学习热忱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4、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推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熟悉建立抱负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熟悉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熟悉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讨论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沟通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沟通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敬重同学的见解,擅长与人沟通。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

25、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 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局部内容。 本设计的根本思路是:以录像和试验为根底,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看比照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

26、熟悉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 通过争论、释疑、活动、沟通等方式,稳固所学学问,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看比照,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帮助,并与 匀速直线运动进展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看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试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试

27、验、动画为线索,注意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表达“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争论、沟通、试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本钱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 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 观看、比照,设问2 观看、比照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

28、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 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 演示,动画 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拟得出线速度表 表达式。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怜悯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拟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

29、 争论、试验、沟通、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力量。 观看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状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猎取有用数据,敏捷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试验:供应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试验的观看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适宜,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把握状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 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

30、、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 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其次环节,通过观看比照,建立抱负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争论、探究、沟通,深化对本节课学问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例如 第一环节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 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

31、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演 示 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全都的方向用力吹球,观看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 结 论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 言 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头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展讨论。 其次环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观看争论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

32、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提出问题 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质点在任何一样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根本最简洁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抱负化的物理模型。 引 言 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展讨论呢? 第三环节 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 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问题 怎样定义 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 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

33、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 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 单位:m/s(米/秒) 问 题 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演 示 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 2、通过投影仪观看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 结 论 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转变的,所以匀 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

34、”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 景 翻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看它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熟悉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学问,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观看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阅历的根底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力量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诞生命的代价; 说明:

35、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辩有很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洁明白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表达这些内容。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留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叙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盼望教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预备大量的资料并进展阅读,如:

36、第谷在1572年时发觉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今连续十几个月观看这颗星从光明到消逝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试验事实为根底并具有严密规律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转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熟悉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忙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觉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教法建议 详细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

37、式叙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叙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展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认“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奇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保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围绕地球运动

38、,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周期为,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似乎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便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下图,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图)。 解:月球公转(2+)用了29.5天。

39、故转过2只用天。 由地球公转知。 所以=27.3天。 例3如下图,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A.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可以推断出,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可以推断出,应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可知,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定会导致卫星C偏离原轨道,它不行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

40、的。 解:此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供应的,若由于某种缘由,使卫星的速度增大。则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必定会增加,而万有引力在轨道不变的时候,是不行能增加的,这样卫星由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外界所供应的向心力而会作离心运动。 探究活动 1、观看月亮的运动现象。 2、观看日消失象。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 篇八 一、教材构造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惯性现象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惯性惯性定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惯性定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虽然内容相对简洁,但对于惯性定律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41、、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教材构造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在多媒体演示试验和学生自主试验中,通过好玩的惯性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培育学生有重点地观看试验现象,和精确根据试验要求进展操作的力量。在对惯性现象产生的缘由进展争论和解释时,订正学生对惯性概念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熟悉,加强学生使用物理语言的标准性和精确性,从而到达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在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

42、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物理是一门培育人的思维,进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呈现猎取学问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纳试验与争论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看、分析和争论,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从而到达会用惯性概念解释现象的目的。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把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殊重视学法的指导。 为上这节课作铺垫,我提前一周让学生以惯性为题出了一期黑板报,使学生对惯性有一个初步的

43、了解,起到预习的效果,在承受这节课的学问时不会感觉太过生硬。在惯性概念和对惯性现象的解释方法的得出中,采纳了学生自主分析、争论、归纳的方法,充分表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其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最终我来详细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剧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测”,继而紧急地深思,期盼查找理由和解释过程。在实际状况下进展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学问与阅历,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学问,这样猎取的学问,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生疏的问题情境中。对于本课教学中的演示试验和学生活动,都采纳先

44、猜想,后试验,再分析解释的方法,使学生思维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于学问的不断稳固和理解。 2、分析实例。我们在分析实例时,不仅在于怎样解释现象,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释现象,而准时对解题方法进展概括,有利于进展学生的思维力量。例如:在对铁锹铲沙的现象分析中,根据这样的步骤来解释:沙子开头和铁锹一同运动,当铁锹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停顿运动时,沙子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脱离铁锹飞了出去。在详细事例的分析中,通过对学生语言的标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并熬炼了他们的规律思维力量 4、力量训练。 通过活动卡上的练习,使学生能稳固所学学问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熟悉。

45、学问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学问尽快化为学生的素养;解题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渐渐培育学生的良好的共性品质目标。 6、板书。 4.6惯性现象 一、惯性概念 一切物体不管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来运动状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中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二、解释惯性现象的表述步骤: (1)确定讨论对象。 (2)弄清晰讨论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 (3)什么缘由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转变。 (4)由于惯性,讨论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消失了什么现象? 7、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养的差异进展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把握根底学问,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到达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完毕: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教”。盼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珍贵意见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纳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