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_第1页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_第2页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_第3页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_第4页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PAGE PAGE I毕业论文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别: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6月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PAGE II摘要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是内外的因素决定,从内部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东盟间历来是一种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经济互相依赖的关系,而当前的中国与东盟之间多元化的贸易格局更是使得双方增长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从外部的角度看,面对着北美自贸区于欧盟挑战,建立东亚自贸区是迫在眉睫的,而建立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是建立东亚自贸区强大的根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其

2、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的合作角度来出发,研究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状况,并探讨其发展的前景,通过理论来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经济;多元化;贸易格局;AbstractChina and ASEAN to establish free trade zone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from the internal point of view, has always been the one you have in me and I have your economic inte

3、rdependenc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nd the current Chinese anddiversified pattern of trade between ASEAN is making more room for growth by both sides is very large, from an external point of view, facing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in the EU challenge, establishing an East Asian free trade

4、area is immin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andASEAN Free Trade Area is to establish a strong foundation of the East Asia Free Trade area.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 its future development will have an enormous impact. Departure from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

5、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oint of view, research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to explore the prospects for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theory to analyze th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its impact on China,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

6、es.Keyword:Economy; diversity; trade patterns;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6151799 摘要 PAGEREF _Toc326151799 h I HYPERLINK l _Toc326151800 Abstract PAGEREF _Toc326151800 h I HYPERLINK l _Toc326151801 目录 PAGEREF _Toc326151801 h II HYPERLINK l _Toc326151802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 PAGEREF _Toc3261518

7、02 h 1 HYPERLINK l _Toc326151808 二、商品贸易进出口情况 PAGEREF _Toc326151808 h 2 HYPERLINK l _Toc326151809 三、对中国经济贸易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PAGEREF _Toc326151809 h 4 HYPERLINK l _Toc326151810 (一)加快了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PAGEREF _Toc326151810 h 4 HYPERLINK l _Toc326151811 (二)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PAGEREF _Toc326151811 h 5 HYPERLINK l _

8、Toc326151812 (三)有利于我国出口多元化市场的实现 PAGEREF _Toc326151812 h 7 HYPERLINK l _Toc326151813 (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PAGEREF _Toc326151813 h 7 HYPERLINK l _Toc326151817 (五)对东盟贸易逆差压力增大 PAGEREF _Toc326151817 h 8 HYPERLINK l _Toc326151818 (六)在产品出口和吸引外资上东盟与中国形成竞争 PAGEREF _Toc326151818 h 8 HYPERLINK l _Toc326151819

9、四、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影响的对策 PAGEREF _Toc326151819 h 9 HYPERLINK l _Toc326151820 (一)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 PAGEREF _Toc326151820 h 9 HYPERLINK l _Toc326151821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东盟各国形成合理分工 PAGEREF _Toc326151821 h 9 HYPERLINK l _Toc326151822 (三)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的多边安全对话 PAGEREF _Toc326151822 h 10 HYPERLINK l _Toc326151823

10、(四)大力宣传与普及FTA相关知识 PAGEREF _Toc326151823 h 10 HYPERLINK l _Toc326151824 五、结语 PAGEREF _Toc326151824 h 11 HYPERLINK l _Toc326151825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6151825 h 12 HYPERLINK l _Toc326151827 致 谢 PAGEREF _Toc326151827 h 13 PAGE 13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目前,全球有两大贸易区:一个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另一个是欧盟自由贸易区,两者在全球经

11、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东盟自由贸易区及许多各国关税的同盟,我国目前为了达到经济腾飞的目的,与东盟构建了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从一九九一年双方建立对话关系之初的不足八十亿美金,一路上升到2006年的超过一千六百亿美金,今年更有望突破一千九百亿美金,这种惊人的增幅,在贸易协定实施之后,接下来的发展未可限量。据中国海关数据,201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278亿美金,创历史新高,比2009年达到37.5。今年1-10月份,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59亿美金,较上年同期达到25.7,其中,中国

12、从东盟进口达到了27.5,中国向东盟出口达到了23.7。2010年中国和东盟各国正式启动了世界最大的自贸区,自贸区的发展前途是无可限量的。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快速达到,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从2003年的782.5亿美金,达到到2008年达到2311.1亿美金,年平均达到率达到了24.2%的增长率。促进贸易性的产品贸易额从2003年占29.3%的增长率,降到2007年的16.8%的增长率;工业制成品占有的份额由2003年占79.1%的增长率,增加到2007年占83.2%的增长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也分别由2003年占有的42.5%的增长率,21.9%的增长率上升到2008年各

13、占57.5%的增长率和83.3%的增长率。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迅速,合作层次不断提高。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贸易协议,宣布相互开放贸易市场。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快速达到,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位居前三位的东盟国家是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在双方贸易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占50,其中电子产品是双方第一大类贸易产品。东盟国家希望人民币汇率稳定,一是有利于地区经济稳定,二是因为双方贸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结算。2010前8个月双方双向投资已近900亿美金,其中,中国企业对东盟的累计投资达223亿美金。虽然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起步较晚

14、,但今年以来,其增速快于东盟企业在华投资的增速,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中国与东盟双方投资的态势良好,合作潜力巨大。2008年中国吸引东盟外资54.6亿美金,同比达到25%的增长率。中国对东盟的投资21.8亿美金,同比达到了125%的增长率。随着投资实施之后,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壁垒,双方投资合作勉励更好的前景。在这一方面,中国政府将会尽最大的努力来促进双方的合作。从近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践和对今后的发展预期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与东盟将进一步在各领域全面发展合作,双方关系将更加富有活力。二、商品贸易进出口情况2011年1-11月,全国

15、的进出口的总值为3309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7240.2亿美元,增长21.1%;进口15856.1亿美元,增长26.4%。11月当月,全国的进出口的总值是334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1744.6亿美元,增长13.8%;进口1599.4亿美元,增长22.1%。(详见下表)全国进出口简要的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项目绝对值同比%绝对值同比%进出口总值334417.633096.223.6出口总值1744.613.817240.121.1进口总值1599.422.115856.126.4进出口差额145.3-34.81384-18.1海关总署1月10日

16、发布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下同)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329.2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1747.2亿美元,增长13.4%;进口1582亿美元,增长11.8%。虽然,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走低,但是贸易发展更趋平衡:进口、出口协调发展,外贸顺差逐

17、年收窄。2011年,在“扩大进口”的政策引导下,我国进口增速高出同期出口增速4.6个百分点,外贸顺差在2010年同比收窄7.2%的基础上继续收窄14.5%,减少263.7亿美元,当年贸易顺差与外贸总值的比值为4.3%,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继续改善:一般贸易强势回归,2011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增长29.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所占比重较2010年提升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171.2亿美元,增长27.3%,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7个百分点;进口10074.7亿美元,增长31%,高出同期进口总体增速6.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出现逆差90

18、3.5亿美元,扩大85.8%。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1亿美元,增长12.7%。其中出口8354.2亿美元,增长12.9%;进口4697.9亿美元,增长12.5%。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为3656.3亿美元,扩大13.4%。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明显:对欧美日传统市场增长平稳,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672.1亿美元,增长18.3%,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4.2个百分点。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466.5亿美元,增长15.9%,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6.6个百分点。2011年,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3628.5亿美元,增长23.9%,高出同期我国

19、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其中,我对东盟出口1700.8亿美元,增长23.1%;自东盟进口1927.7亿美元,增长24.6%;对东盟贸易逆差226.9亿美元,扩大37.1%。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428.9亿美元,增长15.1%,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7.4个百分点。而对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842亿、792.5亿和454.3亿美元,分别增长34.5%、42.7%和76.7%,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贸易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对外贸易合计占8成以上,中西部对外贸易发展动力较强。2011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9

20、134.8亿美元,增长16.4%。同期,江苏省、上海市和北京市进出口值分别为5397.6亿、4373.1亿和3894.9亿美元,分别增长15.9%、18.5%和29.1%。此外,浙江省、山东省和福建省进出口值分别为3094亿、2359.9亿和1435.6亿美元,分别增长22%、24.8%和32%。上述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1.5%。从出口方面来看,2011年,广东省出口5319.4亿美元,增长17.4%。同期,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出口3126.2亿、2163.6亿和2096.9亿美元,分别增长15.6%、19.9%和16%。此外,山东省、福建省和北京市分别出口1257.9

21、亿、928.4亿和590.3亿美元,分别增长20.7%、29.9%和6.5%。而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6倍、82.7%、55.5%和63.1% 。贸易主体结构积极变化: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提升较快。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8601.6亿美元,增长16.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1.1%,所占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同期,民营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10212.8亿美元,增长36%,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3.5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8%,比上年提

22、升2.8个百分点。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7606.2亿美元,增长22.2%。在出口商品中,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855.9亿美元,增长16.3%。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457.9亿美元,增长14.7%;机械设备出口3537.7亿美元,增长14.2%。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增长,其中服装出口1532.2亿美元,增长18.3%;纺织品出口946.7亿美元,增长22.9%;鞋类出口417.2亿美元,增长17.1%。在进口商品中,2011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6043.8亿美元,增长39.3%。其中进口铁矿砂6.9亿吨,增长10.9%,进口均价为每吨163.8美元,上涨27.1%。同期,进口大豆

23、5264万吨,下降3.9%,进口均价为每吨566.8美元,上涨23.7%。此外,进口机电产品7532.9亿美元,增长14.1%;其中进口汽车103.6万辆,增长27.8%。三、对中国经济贸易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一)加快了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中国只有顺应这个潮流,才能拓展稳定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新空间。尽管中国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香港己经回归,所以在实际上没有和他国订立自由贸易的协定的国家中只有中国于日本以及韩国,为实现新时期的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的目标,我

24、国除继续的通过参与全球的多边贸易自由化来获取经济的发展条件于更多的机会外,还应该积极的加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以实现经济持续的增长于逐步建立的要素,自由流动和内外经济互相的融合,开放型的经济体制累积经验和创造着条件。与周边的国家签署多边和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就是在推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一种新的途径。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与东盟、日、韩建立“10+3”自由贸易区,以及与香港建立更紧密贸易安排,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努力加强与周边邻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加入WTO之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的又一个重大举措,更体现了中国外交形象的转变。(二)

25、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东盟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但双边贸易总量仍然相对较少。以2005年为例,中国与东盟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只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3%和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3.9%,这与中国13亿人口,东盟5亿人口庞大的市场相比较显然是非常的不相称,且双方的主要出口市场仍为发达国家。所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发展的经贸往来和合作潜力非常的具有潜力。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在加快发展双边的经贸关系,加速区内的国家经济的发展良好的契机。“10+l”自由贸易区谈判所达成的协议,将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方面扩大中国

26、和东盟的对外贸易。为我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和机制保障,从而更有利于发展双边的经贸合作。一方面,双边贸易额将进一步增长。如下图3-1所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更是达到了789亿美元,同比增长42.9%。以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1年双方的贸易额将达到数千亿美元。且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5.8%增至2011年的8.8%。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近10年来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为主。近些年来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中,高新技

27、术的产品在显著的增加,双边贸易结构逐步的优化。2005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39.64亿美元,增长10.8%。另一方面,双向投资将进一步增长。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恢复,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企业也将扩大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因为中国加入WTO后,将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得以更快地实施,作为中国近邻,东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首选目的地。仅2000年,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就有56个,协议金额1.7亿美元,实际投入1.2亿美元。中国“饮料巨人”“娃哈哈”集团的负责人宗庆后表示,中国政府希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因此娃哈哈集团也决定走出去,第一步选择东南亚,

28、因为这个地区华人多,跟中国文化接近。因此,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促进中落企业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同时也将激励中国企业走出去。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金额的8%集中在东南亚各国,共计94108万美元。表3-2 中国利用东盟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统计单位:亿美元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合同金额110.4179.1455.639.4631.3130.7633.7344.61实际金额26.4531.8534.2842.2332.0928.4529.8432.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目前来讲,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技术的合作规模比较的有限,形式也不是多样化

29、。“10+1”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地理位置较近而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然是对方比较理想的合作伙伴。双方在以往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将在科技、农业和金融等领域进行合作。更深层次的区域贸易合作会给区内各国带来更多的产业内贸易和公平竞争,各国将共同推进福利增进,同时将为中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低的成本和发展潜力。(三)有利于我国出口多元化市场的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通道不多,出口对象国及地区范围比较狭窄。目前,我国的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的日本、朝鲜和港澳台地区,美国,欧盟等,对贸易市场容量很大的中东、中欧以及拉美地区国家的出口基本上仍是空白。贸易出口对象的这种单一性和狭窄性,决定了贸易出口

30、市场的容量有限,因而出口规模也必然大受影响,使得贸易难以有长足的发展。从表3-3可看出,2006年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都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大致呈上升趋势。2011年对东盟出口额更是达到了235.8亿美金,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7.24%的增长率。我国对东盟是国出口额的不断达到将大大推动我国出口多元化市场的实现,从而减少对少数国家的依赖。表3-3 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亿美元)占出口总额中的比重(%)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出口总额182818381949249226623256对东盟出口额127.1111.6121.7173.4183.9235.8占

31、比6.956.076.246.966.917.2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贸易的开放是近年来双方争执的焦点。有不少人士担心,开放服会给中国带来许多的成本和代价。包括对本国民族企业和就业的冲击;对本国金融市场稳定和安全的潜在威胁;对国际收支的恶化;对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机密的弱化;对民族文化的挑战。而且,包含许多敏感部门,如电信、银行和保险等,这些领域对外开放,必然存在一定风险。任何产业的开放都会对国内的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东盟开放领域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中国和东盟有许多相似之处,双方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具有低廉的劳动力成

32、本优势。而且,双方的市场还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资金、技术以及建筑、教育、旅游、运输、娱乐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不仅在能源、海洋及各种经济作物等资源方面占有优势,还在贸易管理技术、金融服务、环境建设以及健康、社会服务方面占有优势。而且,目前在贸易的产业基础上,东盟成员普遍好于中国,在贸易的规模上,中国远远大于东盟成员,而在贸易出口的产业结构上,中国和东盟成员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因此,中国和东盟可以互为市场,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对东盟贸易逆差压力增大在中国和东盟的相互贸易中,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多,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少,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压力

33、较大。如果长期的这样下去,将会对双边贸易平衡以及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如图3-4所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于东盟贸易的逆差金额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2011年中国于东盟547.66亿美元贸易的总额中,增幅是31.6%,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为235.68亿美元,增长的幅度为28.4%,东盟对中国出口额为311.97亿美元,增长的幅度为34.4%,增幅明显的高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幅,东盟对中国出口的顺差达到了76亿美元,同比增长为56.9%,明显的超过了双方贸易增长的速度。(六)在产品出口和吸引外资上东盟与中国形成竞争东盟各国和中国出口的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或是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产品的雷同性太大,

34、难以在第三国的市场上去竞争,AFTA成立后,各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的市场上竞争力就会加强,与中国的竞争会日趋的激烈。中国传统的出口市场主要是对于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虽然对香港出口的数量较大,但大多数的货物都是经香港转口在至欧、美、日。因此,中国出口市场基本上集中在欧、美、日,而东盟传统出口的市场也同样是在欧、美、日。但近年来,东南亚的国家吸收投资额不断减少,中国目前吸收外资却占了80%的份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10+1”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区内外更多资金的流入,对于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的东盟各国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东盟各国定会努力改善国内的投资条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资金的流

35、入。四、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影响的对策(一)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要全面的提高中国于东盟区域的经济合作水平,必须努力的拓展多领域和多形式及多层次经济技术的合作,它是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实现双方贸易的投资自由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已经提出,根据东盟一体化需要于中国与东盟各自优势,把农业和信息通讯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相互投资于媚公河的开发作为了近期合作重点的领域。今后合作的领域要扩大到旅游、金融、能源、环境和中小企业于产业合作以及知识产权等。根据双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今后合作的重点:一是金融方面的合作,以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另外,在双方合作的形式上,

36、也应该由政府层面的合作逐步转向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和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多种形式的合作。(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东盟各国形成合理分工对于中国来说,应当结合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将一些并不适合中国但适合东盟国家的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并给东盟国家让渡一部分市场,鼓励国内从事这一个领域的企业往这一个东盟国家投资,扶持其发展。首先,要坚持结构调整与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现有高科技或引进技术来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加大对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较低的工资成本进军国际市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集约经营。其次,注重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出口

37、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别化。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东盟各国普遍认识到了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意扶植本国的主导产业,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产业结构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利用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巨大的国内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某些高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对其他国家某些有产品而无市场或有市场而无能力生产的领域开展重点突破,争取在自由贸易区实现之前实现这些产业的提升。最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应仅仅局限于东亚地区,而应该立足于世界的国际分工来开展,在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三)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的多边安全对话加强与各国交流同亚太

38、各国开展对话与合作是中国亚太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睦邻友好政策的组成部分。几年来,中国努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继续支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东盟各国普遍认识到了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各国生产的成本差别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竞争最主要而不是围绕着价格去进行的,而是通过技术的创新于新产品的开发,拉开产品差异的程度来建立各自的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大企业制度的创新力度,实现技术的创新于新产品的开发,在产品的多样化于差别化这些方面去胜人一筹,这样就可避开和东盟各国正面的竞争,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不断的拓展中国于东盟经济的合作同时,进一步的加强双方政治

39、对话合作,增进互相了解和信任,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的发展比较重要的内容。中国积极的参加东盟论坛对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交流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以及解决历史性遗留的难题和争端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中国应当将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对话与合作进程,更加积极、主动地拓展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的对话与合作。(四)大力宣传与普及FTA相关知识重视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我国加入WTO的努力之所以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大力推行了WTO相关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自由贸易区与“加入世贸组织”一样,都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对外

40、经济关系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市场开放的结果,必然会对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行业带来一定冲击,无法适应新的技术和知识要求的劳动者可能会面临下岗、失业的风险。加入不止一个FTA就意味着更多的时间表。这无疑会增加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此外,不同的FTA涉及的产品领域和使用的原产地规则都可能不同,这意味着同样的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面临不同的关税率,从而会使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而不是更加简单。这有可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充分认识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五、结语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和潮流,多数国家都在双边或多边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寻求发展。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相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但潜力巨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并探讨其发展前景,系统的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以及其对中国经济贸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