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陕西省博爱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陕西省博爱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陕西省博爱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陕西省博爱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陕西省博爱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

2、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A14mmB145mmC500mmD50.0mm2以下对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把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仍然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B民乐团合奏时人们能区分出不同的乐器,是因为这些乐器演奏时的响度不同C录课教室通常用泡沫材料将墙壁包装起来,是为在了声源处减弱噪声D击鼓时放在鼓面上的碎纸屑跳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玲同学一起在顺流而下的竹排上,相对竹排而言,处于运动状态的是(

3、)A小明同学B小玲同学C岸边的山D竹排上的凳子4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很小的材料就是纳米材料B纳米材料就是“纳米”物质做成的材料C纳米材料只是近几年才开始被人们利用的,不存在天然的纳米材料D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很小5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 )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像距一定大于物距D像距一定小于焦距6在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1闭合时,为使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断开开关S2,滑片P向左移动B断开开关S2,滑片P向右移动C保持滑片P位置不动,使开关S2由闭合到断开D保持滑片P位置不动,使开关S2由断开到闭合7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

4、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8下列光现象有一个与其他形成原因不同,请选出对应的选项()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手影游戏D树下阴影9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零线上也可以同时安装保险丝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C甲处应装开关,乙处应装用电器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10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

5、中看见岸上的路灯,图中符合实际的光路示意图是ABCD11小明和小王站在路边等校车,小王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12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水凝固成冰B酒精蒸发C水蒸气液化成水D钢水浇铸成钢锭13为庆祝“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整个仪征城都进行了亮化美化,许多旧式路灯和景观灯都换上了新的LED灯,但不知哪种灯泡更节能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利用“超声波”除去

6、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C声音和激光都能传递信息,而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只有主人说话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15 “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16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上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17同学们知道提高估测能力对物理学习帮助很大,请选出比较接近

7、实际情况的选项()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 m/s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18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三种都可以19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20加油站贴有“禁止吸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警示语。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B汽化C熔化D升华21在学校附近的道路旁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工人佩

8、戴防噪声耳罩C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22移动支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支付手段。2018年8月18日,支付宝向外界宣布,其刷脸支付功能已经成熟,付款时顾客只需面对付款设备,该设备就会利用摄像头自动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成功即表示付款完成。以下关于该设备摄像头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只要大于焦距就能成清晰的像B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C这种镜头能使光发生偏折,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这种镜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23小明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得

9、到了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能变清晰,则该眼镜片是()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4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检测该考生应该在常规考场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误差是难

10、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26如图,加装声屏障是我市解放广场立交桥改造工程项目之一。加装声屏障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B阻止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收集立交桥上声波传递的能量2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28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 ( )A进

11、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测量数据不合理时,可进行适当修改C更换更精密的测量工具D改进测量方法29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固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30一名同学在测量记录中没有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B茶杯的高度是10C他自己的身高是16.7D物理书的长度是25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 ,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 m ;现将一块和平面镜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lm 处,如图所

12、示,这时她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32如图所示,小军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 (填“正立”或“倒立” )的_ (填“虚像”或“实像” )。33小明的爷爷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观看报纸上较小的图案,则此时报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选择理由:_A大于20cm小于40cm B大于40cm C小于20cm D等于40cm34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_(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胶水能把“七步洗手法”的宣传画贴到墙上,是由于分子间有_。3

13、5解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这是_现象;(2)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_现象;(3)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现象;(4)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36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虚/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m。37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

14、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_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_(填一种光学仪器)。3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MM上方是_(选填“空气”或“玻璃”)。39就导电性能来说,金属的导电性能一般比非金属_(选填“强”或“弱”);有些元素如硅、锗等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常称作_某些物质在温度极低时,电阻会变成零,这就是_现象40如图甲所示,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此现象属于_(选填“电流的磁效应”或“电流的热效应”)。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如图丙所示,则小磁针的偏

15、转方向会与_(填“甲”或“乙”)图一致。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_态。42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2)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得到a、b两个不同图像

16、的原因可能是_。(3)如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_min时水的温度,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时间/min91011121314温度/C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出实验室内水的沸点,那么在当时的实验室环境下,99C的水将处于_态(选填“固”或“液”或“气”)。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甲、乙两种材料,其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1)甲、乙两种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2)制作某尺寸的零件,如果用甲种材料制作,需要质量90g;如果换用乙种材料制作同种尺寸的零件,零件的质量

17、将减少多少?(3)因实际需要,现在把甲、乙两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制作了一个新的零件,新零件总质量100g,其中甲材料的体积为20cm3,物理学中把混合物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叫做混合物的平均密度,那么新零件的平均密度是多少?442019年5月6日,聊城首批30辆氢燃料新能源公交车投放使用。氢燃料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22世纪最理想的能源,c水=4.2103J/(kg);q氢=1.4108J/kg)求:(1)质量为0.3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200kg,温度为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

18、【解析】由题意可知:“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所以500是5号电池的高度,结合生活常识可知5号电池的高度约是5cm,即50mm,所以答案D正确,故选D.2、D【详解】A把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塞住另一只耳朵,仍然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声音通过空气、桌子传入耳朵的,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体传播,故A错误;B民乐团合奏时人们能区分出不同的乐器,是因为这些乐器演奏时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录课教室通常用泡沫材料将墙壁包装起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该实验利用小纸屑的上下跳动来表现鼓面的振动,故D正确。故选D。3、C【详解】这里的参照物是竹排

19、,竹排和岸边的山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竹排为参照物,岸边的山是运动的而竹排与小明、小玲、竹排上的凳子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选C.【点睛】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4、D【详解】A“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不是物质,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而不是笼统的认为很小的材料就是纳米材料,故AB错误;C1982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对象的技术-纳米技术,D物质加工到100纳米以下尺寸时,由纳米粒子构成的材料,往往

20、产生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超常规特性。如不导电的物质出现了导电性,非磁性物质出现了磁性,不透明的物质变成透明物质,脆性材料物质变成有弹性的物质等。这些现象被学术界定义为 “纳米效应”。具有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故D正确。5、C【详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 D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u,由此可得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像距一定大于物距,故C正确、D错误;故应选C6、C【详解】AB由电路图知

21、道,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I=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R2两端的电压增大,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AB错误;CD当保持滑片P位置不动,开关S2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使开关S2由闭合到断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

22、示数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C正确;使开关S2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增大,故D错误。故选C。7、B【详解】将海水中的水蒸发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选B。8、B【详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树下阴影是树挡住了太阳光,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与ACD形成原因不同。故选B。9、C【详解】A为了安全,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当保险丝烧断时,用电器与火线断开,故A错误;BC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所

23、以甲处应安装开关,乙处安装用电器,故C正确,B错误;D保险丝是用熔点低的材料制成的,当电路中电流超过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时,保险丝就会熔断,而铜的熔点高,不能及时熔断,所以不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故D错误。故选C。10、C【详解】由折射规律知道,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当人在水中时,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后进入人眼,看到的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故选C。11、D【解析】试题分析:小南和小北站在路边等校车,小南说自己是运动的,和小南有位置变化的物体是驶来的校车故选D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知识点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12、B【详解】

24、A水凝固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酒精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故B符合题意;C水蒸气液化成水,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钢水浇铸成钢锭,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B14、B【解析】A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5、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击碎结石,故B正确;C声音和激光都能传递信息,激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只有主人说话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D错误。15、A【详解】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D【解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选项

26、A、B、C均正确。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看指针在完全静止时是否指向分度盘的中央,也可以观察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左右摆动的幅度是否相等,故D错误故选D17、C【详解】A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故A项不符合题意;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40,故B项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左右,故C项符合题意;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项不符合题意。18、C【解析】A凹透镜不能成实像,故A错误;B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B错误;CD在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故D错误;19、B【分析】参考物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

27、物体;参考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详解】解:A、以树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以船舱为标准,乘客的位置没变,所以乘客静止,故B符合题意;C、以迎面的船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以河水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物,选择不同的参考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物,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物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20、B【详

28、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汽油的着火点很低,吸烟和使用手机产生的火花很可能引燃汽油,引起火灾。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1、A【详解】道路旁有禁鸣喇叭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A【详解】AC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2

29、倍焦距才能成清晰的像,这种镜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故选项CD正确,故A错误;B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故B正确。23、C【详解】由题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原来的像距偏大;若不移动光屏,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故选C。24、C【详解】A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 42,故A错误;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C图示温度计的示数为37.1,即考生体温为37.1,因此应该在常规考场,故C正确;D在标

30、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错误。故选C。25、C【详解】A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有测量就一定存在误差,故A错误;B误差难免,但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C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仍然存在,故D错误。故选C。26、B【分析】本题考查控制噪声的途径。【详解】在道路旁加装声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阻断道路中车辆的噪声向四周传播,所以是阻止噪声的传播。故选B。27、C【详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错误;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C夏

31、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内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故D错误。故选C。28、B【详解】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提供测量技能.故选A、C、D正确.测量数据不合理时,不可进行修改,要实事求是,B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29、D【详解】A“雾”是液态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C“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

32、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D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D正确。30、D【详解】A 7mm接近一本书的厚度,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茶杯的高度是10cm合100m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dm合1670m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5cm左右,即252mm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3 仍能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3m;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3、正立等大的虚像,将一块和平面镜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32、同一直线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倒立 实像 【详解】12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34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33、C 见解析 【详解】12小明的爷爷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观看报纸上较小的图案需利用放大镜,此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即报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20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故选C。34、不是 引力 【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微生物

34、,它通过飞沫传播是微生物所做的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2胶水能把“七步洗水法”的宣传画粘在墙上,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35、液化 升华 液化 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1)1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2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3)3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4)456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36、虚 12 【详解】1瓷砖表面光滑,看到天花板

35、上的吊灯过程发生镜面反射,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所以所成的像为虚像。2瓷砖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物体到瓷砖的距离和像到瓷砖的距离相等都为6 m,所以像到吊灯的距离为12 m。37、色散 三棱镜 【分析】考查光的色散现象【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平面镜斜放,让镜前那部分水和平面镜形成一个三棱镜。38、OC 30 空气 【详解】12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以AO、BO中的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图中为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所以OC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图中是界面;则为反射角等于30。3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中上方为空气。39、强; 半导体; 超导。 【详解】1金属的导电性能一般比非金属强;23有些元素如硅、锗等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常称作半导体。某些物质在温度极低时,电阻会变成零,导电性能极强,这就是超导现象。40、磁场 电流的磁效应 甲 【详解】12小磁针在磁场中会受力转动,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这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