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ABCD3如图所示,一只可爱的小狗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天用舌头舔井盖上的冰块,被粘住了,动弹不得。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A水凝固时放热B水汽化时吸热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4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C夏天,水雾出现在

3、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5小明在马路边上拍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是大卡车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以大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

4、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8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

5、声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10风平浪静时,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能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对于“鱼”、“白云”两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鱼”、“白云”都是反射形成的B“鱼”是反射形成的,“白云”是折射形成的C“鱼”、“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D“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反射形成的1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C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12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

6、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3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某些动物可能能够听到B人的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一定能听到别人发出的声音C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懂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14下列运动中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排球B从大树上下落的树叶C在弯路上匀速行驶的列车D竖直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15关

7、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是远视眼矫正原理图B图是近视眼的原理图C图的问题应该用凹透镜矫正D图是近视眼矫正原理图16如图所示为八年级(16)班马宏智同学自制的水瓶琴,敲击不同的水瓶琴,水瓶琴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B振幅C音调D音色17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茶杯在镜中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水中筷子“变弯”D街头路口的“凸面镜”18如图所示是其中一辆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使用者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车牌上的二维码并识别其中的内容,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经扫描后在手机

8、上成实像C手机上的摄像头镜片是凹透镜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19下列关于量筒读数时的视线正确的是( )ABCD20穿轮滑鞋的小红因推墙而运动,对此现象中相关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小红相对于墙是静止的B小红对墙的力小于墙对小红的力C力改变了墙的运动状态D力改变了小红的运动状态2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把一个物体放在该透镜正前方20cm处,则透镜成( )A倒立、缩小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等大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22三盏灯“220V 100W”、“220V 60W”、“220V 40W”都正常工作,则三灯中最亮的是( )A“22

9、0V 100W”B“220V 60W”C“220V 40W”D一样亮2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实验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保持不变B汽油机工作时,在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

10、和木板的内能均增加D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25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以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A响度与音色 B响度与音调 C乐音与噪声 D超声与次声26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27 “白日

11、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8小明参加了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他和三位同学测出的铝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铝块的密度为2.70g/cm3)()考生小明小刚李红张扬铝块的密度(g/cm3)2.642.702.682.80A只有小刚的数据正确,因为他的数据和密度表中铝的密度相同B小刚和李红的实验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两人的测量数据近似等于铝的密度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正确,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

12、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29学习长度测量时,不仅要练习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时还必须练习利用目测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下面是同学们开始练习阶段时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值,其中正确的是:A普通宿舍房间门的高度一般都是B同学们大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C一支新铅笔长度大约为 D26型电动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 30如图所示,两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右边的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那一只小船,关于两只小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船对彼此的作用力一样大B右边小船对左边小船的作用力较大C右边的船保持静止,左边的船向左运动D左边的船保持静止,右边的船向右运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将红

13、、绿、_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光;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当红光照射鹦鹉时,嘴呈_色,此时翅膀呈_色。32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m,当它竖直向上远离湖面的过程中,其“倒影”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3图是雨后的太原出现罕见双彩虹的情景,最早研究这类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34小明用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则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其中估读值是_。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他应多次测量取_。35如图,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受到_力的作用逐渐停下,该

14、力的施力物体是_。36如图,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西向东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_(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_m/s。在40s后,在乙车上乘客将会看到甲车向_行驶。(选填“西”或“东”)37俗话说“石头比棉花重”,其实是指石头的_比棉花大。为了更方便地保存棉被,可以将其装入塑料袋中,然后抽去内部空气,利用外界大气压的挤压作用使棉被的体积变小,此时棉被的质量_。38一只小鸟在深度为10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m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_(填“变大”“变小”

15、或“不变”)39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_40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其原因是在空气中_。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_振动而发出巨大的声音,同时会产生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浮游在空中混蚀形成霾,因此,霾是_态。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形成的,是_态。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选填“较亮”或“较暗”);(2)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_cm;(3)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后,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

16、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是为了_;(4)小梦的实验记录如表,请你将表格中漏写的内容补充完整;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14513实像_倒立21822实像放大_38_放大正立(5)小梦认为实验步骤还不够完整,于是将蜡烛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需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第_次实验相同性质的像;当把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的位置时,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第_次实验相同性质的像;(6)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物距_(选填“大于”或“小于”)焦距时,成实像。42如图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补充完成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_(选填“遵循”或“

17、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2)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_(选填“实”或“虚”)像;(3)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_(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小军寒假乘飞机从北京到上海旅游,全程1200km,飞机起飞时间为上午11:00,飞机当天下午到达上海机场的时间如图所示,求小军乘坐飞机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44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

18、算机连接,就可以将物体运动的s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算出汽车的速度并在图丙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3)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到成都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解析】A“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由于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2

19、、B【详解】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即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其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故选B。3、A【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冬天小狗用舌头舔地上的井盖,舌头上的唾液是液态的遇到冷的井盖变成了固态,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工程叫凝固,凝固放热,故A符合题意。4、C【详解】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C5、A【解析】A. 由图可知

20、,以地面为参照物,在相同时间内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大卡车的速度最小,故A正确B.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故B错误;C. 小轿车和大卡车都向左运动,小轿车的速度快,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故C错误;D. 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右运动的,故D错误;点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可能呈现不同的运动状态;先由图片判断出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的大小关系,得出轿车、大卡车和自行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卡车、树木、路灯的运动方向6、A【详解】A在测量时由于多种因素会造成测量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21、,所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让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BC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要求以及测量人引起的,是必然存在的,只能减小 不能消除;而错误是由于不按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可以避免的;故BC错误。D选用精密的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7、B【详解】A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人们佩带耳罩在控制噪声,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因此A选项错误;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制成“土电话”,利用的是固体能够传声的原理,因此B选项正确;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是

22、次声,人耳是听不到次声的,因此C选项错误;D我们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各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B。8、A【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详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9、D【解析】试题分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说听见声音就知道是某人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不高大声说话,怕影响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

23、声音的响度大,错误;C.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玻璃板能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错误;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粉碎结石是需要能量的,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正确;所以选择D考点:声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应用10、D【详解】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云在天上,水中云是云通过水面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所以,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C【解析】A、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B

24、错误;C、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等发出的是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故C正确;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故D错误;12、D【详解】题意说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即一人吸烟后,烟分子会充满整个房间,其他人会呼吸到烟分子,说明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选D。13、A【详解】A由图可知,低于20Hz高于1Hz的声音,人听不到,大象可以听到,故A正确;B人的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但发声响度较小的时候,听不到别人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C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424Hz,不能发出超声波,故C错误;

25、D狗的发声频率范围为4521800Hz,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20000Hz,所以大象可以听到狗的叫声,故D错误。故选A。14、D【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不变,方向不变。【详解】A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排球速度的大小、运动的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从大树上下落的树叶速度的大小、运动的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在弯路上匀速行驶的列车速度大小没有改变,但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竖直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没有改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C【解析】A由图可知,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故错误;B由图可知,像

26、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是远视眼,故错误;C由图可知,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是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D由图可知,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故错误16、C【详解】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C。17、B【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详解】A“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屏幕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

27、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街头路口的“凸面镜”的应用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生活当中出现的现象。18、B【分析】(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2)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于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详解】A. 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CD、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19、C【详解】用量筒测液体体

28、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凹面相平,俯视或仰视都会读不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D【详解】A由题知,小红因推墙而运动,所以小红相对于墙是运动的,故A错误;B小红对墙的力和墙对小红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小红推墙,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没有改变墙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小红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因为推墙而运动,所以力改变了小红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21、B【详解】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15cm,当u=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22、A【详解】三盏灯“220V 100W”、“220

29、V 60W”、“220V 40W”都正常工作,这几个灯的实际功率都等于他们的额定功率,所以“220V 100W”的灯最亮,故选A。23、C【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像距,结合成像规律求解。【详解】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图乙中物距为15cm。A由图乙可知,实验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项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B由图乙可知,实验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在二倍焦距之外,相距大于物距,一定大于15cm,B项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即增大物距,由凸透镜成像的动

30、态变化规律,成实像时物远离像靠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所成的像会变小,C项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则物距应当小于一倍焦距,即小于10cm,D项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4、C【详解】A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但是不断吸热,内能是增加的,A错误;B汽油机工作时,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错误;C用锯条锯木板时,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和木板的内能均增加,C正确;D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也可能低,D错误;故选C。25、A【详解】A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发出声音,声如擂鼓,说明声音很大,指响度像鼓声

31、指音色符合题意BA中分析声音很大指响度但由于没有指出鼓声的高低,没有反映声音音调不符合题意vC海蚀洞受到浪潮的冲击是没有规则的,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超声和次声人们都无法听到,人们听到的声音如擂鼓,不属于超声或次声不符合题意26、D【详解】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

32、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7、A【详解】“白日不到处”意思是指阳光照不到地方,阳光照不到是因为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背后形成影子的缘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故A正确。28、D【详解】任何实验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在实验中,只要方法、操作、记录正确,数据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所以上述数据均有效。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9、D【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宿舍房间门的高度略大于,在左右故A错误;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左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在15mm左右故B错误;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

33、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左右故C错误;D中学生的步幅在70cm左右,26型电动车车轮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大约是,故D正确。30、A【详解】两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右边的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那一只小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两船都受力的作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两船向相反方向运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蓝 红 黑 【详解】1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红、绿、蓝照射到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红光、绿光、蓝光都会反射到人眼睛里,红、绿、蓝三色光可以合成为白光,故人眼观察到的中间相互重叠区域

34、会出现白色。23当白光照到鹦鹉上时,鹦鹉的嘴呈红色,是因为鹦鹉的嘴只反射红光,翅膀呈绿色,是因为鹦鹉的翅膀只反射绿光,当红光照射鹦鹉时,由于鹦鹉嘴能反射红光所以呈红色,由于翅膀不能反射红光,红光被吸收,所以这时没有光线从翅膀被反射,人眼观察翅膀就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人感觉就是黑色。32、6 不变 【详解】已知小鸟距水面6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它的“倒影”距水面也是6m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当它竖直向上远离湖面的过程中,其“倒影”的大小将不变33、牛顿 色散 【详解】12由物理学史的知识可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

35、种色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34、0.1 0.01 平均值 【详解】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物理课本的宽度为可知,数字3的毫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即0.1cm。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18.3cm,估读值0.01cm。3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他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5、摩擦 桌面 【详解】12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停下,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36、乙 30 西 【分析】分析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

36、的关系得出小车的运动状态。先确定小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求出平均速度。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详解】1由图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2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则乙车的平均速度3已知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西向东运动,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在40s后,乙车每10s所走路程大于甲车每10s所行驶的路程,以乙车为参照物,在乙车上乘客将会看到甲车向西(后)行驶。【点睛】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

37、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37、密度 不变 【详解】1在体积相等的前提下,“石头比棉花重”,指的就是石头的密度比棉花大。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变化,虽然棉被的体积变小,但棉被的质量不变。38、虚 6 不变 【解析】(1)小鸟在湖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鸟距水面3m时,倒影距水面3m,则该倒影距小鸟3m+3m=6m;(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不变点睛: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物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距离的2倍39、21【分析】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V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详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V可得,2甲V+乙V=甲V+3乙V,整理得甲:乙=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