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凤南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凤南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凤南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凤南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凤南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冰的密度为 0.9103kg/m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是1 m3的冰化成水后密度不变B体积是1 m3的冰的质量是900 kgC质量是1 kg冰的

2、体积是900 m3D体积是0.5 m3 的冰的密度是0.45103kg/m32上午900时,小明站在操场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左侧,那么他面对的方向是()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3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直立着身体迅速撤离火场,从物理学角度讲,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4一氧气瓶,瓶内气体密度为,用去的氧气后,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BCD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摆球的

3、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有关B实验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千米D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我们无法测出它的体积6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石块重,小石块轻,木块也是这样,但没石块重,有些很小的物体却特别重。同学们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能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A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是否有关?B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C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是定值?D物体的密度与那些因素有关?7关于声音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8关

4、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9如图示的四幅图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它三幅不同的是()A瞄准鱼下方叉鱼B放大镜C湖中的倒影D水杯中的铅笔10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11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会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B弹性C导电性D导热性12一弹簧右侧连接一个小球,

5、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13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都是靠电动机来工作的,那么电动机是根据下列哪种现象制成的()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力的作用B电流的热效应C磁场对电流的作用D电磁感应14使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39cm、12.39cm、12.42cm、12.41cm、12.19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36cmB12.4cmC12

6、.40cmD12.4025cm1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16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包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加入盐的汤会变咸,这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B无法将棍子像金箍棒一样缩成一根针的大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荷D将试电笔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如果试电笔的氖泡发光,说明接入的是火线1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7、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B冬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5C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40cmD做一遍眼保健操需要900s18小华学了声现象的知识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为20赫兹到2万赫兹19如图所示是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20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那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撑一支长篙向

8、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21为庆祝“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整个仪征城都进行了亮化美化,许多旧式路灯和景观灯都换上了新的LED灯,但不知哪种灯泡更节能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22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3.5m,如图,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A面向平镜面1.5mB面向平面镜3.5mC面向视力表1

9、.5mD面向视力表3.5m2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24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m/sB6.25m/sC5m/sD4.17m/s25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A体积减小,密度减小B体积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26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

10、声也随之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2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能承接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28如图所示,它是瑞士的音乐家发明的UFO造型的乐器Hang。它音色甜美空灵,正面的每一个小圆点就是一个音,点越小音调越高、点越大音调越低;背面不像正面那样坑坑洼洼,而是在中央挖有一个音孔。Hang的迷人音色和环形演奏手法吸引了许多

11、音乐玩家。演奏时,在同一位置越用力击打,则()A音调越高B音色越好C响度越大D响度越小29一只空瓶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1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空瓶的容积是(水的密度是;酒精的密度是)()A100cm3B150cm3C200cm3D250cm330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比热容变大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这

12、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32公园里正在进行庆“六一”节目会演,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反映了声音_(选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声带_产生的。家中正在备考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_减弱噪声。33某同学站在竖直的穿衣镜前3m处,若以0.5m/s的速度向镜面移动2s后,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为_,此时像的大小与原来比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4用体温计测某病人的体温如图所示,病人的体温是_35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如图

13、所示是“直8B”运输直升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直8B”运输直升机相对于国旗来说,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直8B”运输直升机从观众的头顶飞过,是以_为参照物。36如图是某商品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37寒冷的冬天,开车时,汽车的前窗玻璃_(选填“内侧”或“外侧”)蒙上一层雾气,影响视线。打开空调开关,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加快液体_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车窗玻璃就清晰了。38将橡皮膜蒙在空玻璃瓶的瓶口,将瓶子放入热

14、水中,发现橡皮膜_,说明:温度升高后,瓶内气体的密度_,体积变大。39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末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_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_形成的妈妈指着水中的鱼问小明,这又是光的什么形成的呢?小明告诉妈妈这是光的_形成的40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处,凸透镜成的像是_、_、的实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实验次数物距 u/cm像距v/cm130152202031530(1)依次将

15、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相同_上;(2)若图中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那么此像是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应将蜡烛_透镜,并将光屏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4)若第4次实验物距为5cm时,成像的特点是_。42探究“沸腾的规律”实验中,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33.544.555.56温度/92959798989898(1)实验表明,水的沸点为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

16、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_(只填序号)A60B80C100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有一块金属,质量是81g,体积是30cm3,求金属的密度?44体积为 20cm3 的铜球,质量为 89g,求:(铜=8.9103kg/m3、铝=2.7103kg/m3)(1)此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判断的过程)(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3)若空心部分装满铝,这整个球的质量是多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详解】A体积是1 m3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根据可知,密度变大;故A错误;B根据可得,体积是1m3的冰的

17、质量是:;故B正确;C根据可得,质量是1kg冰的体积是:;故C错误;D密度是物质的是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故体积是0.5m3的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故D错误。2、D【详解】上午人的影子在人身体的西侧,而该人发觉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说明该人的右侧是东,左侧是西,则该人面向北方站立。故选D。【点睛】3、D【详解】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A.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与分析不符,故A项错误;B. 温度较低,密

18、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与分析不符,故B项错误;C.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与分析不符,故C项错误;D.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与分析相符,故D项正确4、C【详解】设这氧气瓶内氧气质量是,这些氧气的体积是,用去的氧气后,剩余氧气的质量是,氧气瓶里氧气的体积不变,那么瓶内氧气的密度为故选C。5、B【分析】(1)在摆动幅度、质量变化时,摆长不变,摆动的时间不变;只有在摆长改变了,往返摆动的时间才改变;(2)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不可消除;(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4)利用排水法可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

19、积。【详解】A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有关,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故A错误;B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B正确;C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不是千米,故C错误;D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我们可以借助量筒,利用排水法测出它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误差及其减小方法、物理量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6、B【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一定有关,这个问题没必要探究,故A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但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值得探究,且又较易操作,故B值得探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

20、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没必要探究,故C错;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D没有必要探究;故应选B。7、D【详解】A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称为频率,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不合题意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不合题意C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D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8、D【详解】A超声波是声音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故A错误;B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故B错误;C超声波

21、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故C错误;D次声波是声音振动频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D。9、C【详解】瞄准鱼下方叉鱼,是因为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其原理为光的折射;用放大镜看图片时,图片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平静湖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C符合题意。故选C。10、B【详解】A“轻舟”在运动,不能选择“轻舟”本身做参照物,故A错误;B“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万重山的位

22、置发生变化,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万重山”,故B正确;C相对于坐在轻舟上的人,“轻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轻舟”是静止的,故C错误;DB正确,则D错误11、C【分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但根据题干获得的信息是,当玻璃被击碎时会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而不是延展性、弹性和导热性,故ABD错误,C正确12、C【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

23、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上;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详解】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B正确;C、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C错误;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故选C13、C【详解】A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力的作用,与电动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与电动机

24、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电动机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D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解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详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19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19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故选C1

25、5、B【详解】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与灯泡是串联,所以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U =RI,灯泡的电阻不变,电流变小,所以灯泡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总电压等于所有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增大。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泡的亮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决定,根据P =I2 R,灯泡的电阻不变,电流变大,所以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变大,灯泡变亮。故选B。16、B【详解】A加入盐后汤会变咸,是因为盐分子进入汤中,而汤分子也进入盐中,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26、B无法将棍子像金箍棒一样缩成一根针的大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而不是引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因为摩擦而产生静电,即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出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的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试电笔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如果试电笔的氖泡发光,说明接入的是火线,因为接零线时试电笔的氖泡不发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7、A【详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符合题意;B冬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18,故B不符合题意;C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故C不符合题意;D做一遍眼保健操需要300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C【详解】A声音是由

27、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向外传播时,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340m/s,故C错误,符合题意;D人耳可感知的听觉范围20赫兹到20000赫兹,就是人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9、B【详解】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了烧杯内壁,是错误的操作,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了液体内部,且没有触碰到烧杯底部和内壁,操作正确,故B正确;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了烧杯底部,是错误的操作,故C错误;D图中的温度计离开了被测物体,是错误操作,故D错误。故选B。20、D【解析】

28、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B、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21、B【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B22、A【详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5m,根据

29、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5m,所以人离镜子1.5m,人应距视力表2m时,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1.5m+3.5m5m故选A。23、A【详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C【详解】物体走全程需要的时间:t=4s+6s=10s,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5m/s故选C25、D【详解】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减为一半,同时体积也减为一半

30、,由可知,此时密度保持不变,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6、C【详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也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故C正确;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C。27、D【详解】从图像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此时物距与像距相同,是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即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焦距为10cm。A物体距透镜8cm,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小于2

31、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由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变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像距逐渐变大,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28、C【详解】在同一位置击打音调不会改变,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决定的,与是否用力击打无关,在同一位置越用力击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选C。29、C【详解】设空瓶的质量为,容积为,根据,则瓶子的容积可表示为同理还可表示为二者相等,则解得,代入可得故选C。30、C

32、【详解】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保持不变,冰变成水后比热容变大。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小于 缩小 【详解】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时,应把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所以应小于10cm;远处的物体放在了二倍焦距之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32、响度 振动 传播过程中 【详解】1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需要声音响亮,也就是需要声音的响度大。2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孩子们美妙声音是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产生的。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窗户阻断噪声显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33、

33、4m 不变 【详解】1同学站在竖直的穿衣镜前3m处,若以0.5m/s的速度向镜面移动2s后,此时该同学力穿衣镜距离为:,因为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为:2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此时像的大小不变。34、37.5【分析】看清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读数。【详解】图中体温计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5,即病人的体温为37.5。35、静止 观众(合理即可)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直8B”运输直升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此时“直8B”运输直升机与国旗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直8B”运输直升机相对于国旗来说,是静止。2 “直8B”运输直升机从观众的头顶飞过,相对观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以观众为参照物。36、吸收 反射 【详解】1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扫描条形码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37、内侧 汽化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详解】1寒冷的冬天,开车时,汽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液化为小水珠。2打开空调开关,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加快液体汽化,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