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_第1页
南通《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3南通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课前我做了什么? 1.读教材。课文内容其实很简洁,自己也教了好几个回合,对教材内容应当烂熟于心了。不过,我还是把课文读了好几遍,标出了小节号,圈划出关键词语,写一些简洁的批注,如把勤于观看、充满好奇、勇于实践、擅长思索、坚持不懈等词语写在相关的段落、句子的旁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主要内容,这些工作也都做了,主要内容就写在备课的调整与思索栏内;课后的习题也重新思索了一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两个多音字薄膜的薄与矿藏的藏,后者没有问题,曾不止一次地查过工具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明确的词条,但这个薄字,可把我们害惨了。上网、翻工具书、同事

2、间争辩,至今没有定论,甚至为此开始埋怨教学参考书。 2.搜资料。主要从网络中搜集斯帕拉捷、超声波的资料昨天晚上也布置学生去搜集,还搜集了一些科学家的名言和双引号的作用等资料。搜集的资料在教学中似乎并没有起多少作用,但是,我觉得解读教材的视野更开阔,对教材的理解更透彻了,对科学家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教学中就更投入,更有激情。明显,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当构建起宽阔的智力背景。 3.备教学设计。对积累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两度调整:第一次的调整是微调,把两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主要是充实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减轻第二课时的负担。第二次的调整是重构。思索得较多的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3、?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哪里?教学进程如何推动?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与引导学生?等等。请谅解我还是较多地用教学这个词,这与学程导航的理念有些不符了。我感到有些困惑的是:本堂课的语言训练点在哪里?写作学问的渗透是否成为本堂课的目标?教学内容确实定根据何在?我感到比较担忧的是:教学的时间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何充分地发挥?备课的过程让我时时刻刻感受到教无止境,所以也只能用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聊以自慰。 4.做课件。这个过程与备教学设计的过程几乎同步。课件中无非是一些导学提纲之类,只有一张夜景图片也算一种学习情境吧。 5.教预习。根据备课组长的支配,本堂课提前一天进行,所以预

4、习工作就有些仓促。没有完好的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只是利用昨天中午和黄昏的零星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也让学生给课文分了段、归纳了段落大意、概括了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了第一段,初步体会斯帕拉捷勤于观看、乐于思索、充满好奇的特点。好在本课生字词很少,就不存在多少阅读的障碍。 二、放归林间自由啼:课上我做得怎样? 写下以上标题感觉有些不妥:一是我做得怎样,最好任他人评说,所谓旁观者清。二是好像仍?窗谕?教为中心的传统,或许思索学生学得怎样更有价值。好在教学合一、教为学服务,姑且思索自己的服务质量也未尝不行。 1.闲庭信步。对学程导航心驰神往,始终想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堂课主要分两个板块,均采

5、纳阅读提示合作自学展示沟通的流程展开,整堂课教师讲的话极少,所以听课的老师都感觉到我在课堂上洒脱与轻松。轻轻地点击鼠标,学习的要求、方法便清楚地呈如今屏幕上;在讲台与学生座位间自然地走动,偶尔俯身与个别学生沟通;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纠正、追问、总结、板书忙劳碌碌的总是学生,有时甚至有点隔岸观火的味道。课堂上的这份镇定自若是我始终追求的境界;毫无疑问,课前的钻研、思索、预备,尤其是对目标的精确把握、教材的了然于胸等,还有不间断的阅读积累,会让我们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左右逢源。 2.水波不惊。基于任务的默读训练是本堂教研课的讨论主题。默读训练在语文课堂上始终受到冷落,有人就提出打造语文课堂的静界,

6、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上静思默想。教学实践也让我们体会到默读训练的重要性,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同朗读相比,明显它更有利于培育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和能力。基于这样的思索,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默读为主,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这样的镜头几乎销声匿迹,课堂上显得风平浪静。即使在展示沟通的时候,个别学生的朗读、发言,就像海面上掠过的海鸥,也给人水波不惊的感受。 安静的外表下是否有暗流涌动,教师的引导明显是关键。在组织学生默读26自然段时,我提出三个任务进行了分步引导:第一步,理清内容,完成蝙蝠试验表格;第二步,品词析句,感悟科学精神;第三步,读写结合,领悟详略有致的写法。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

7、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填写蝙蝠试验表格的时候,要求用简洁的词语,可是不少学生从课文中摘录了太多的语句,明显概括能力存在问题,经过点拨引导,学生应当是心领神会了。感悟科学精神环节明显是本课的重点。沟通中出现了这样的镜头:第一位女生发言一口气报出了一连串的答案?荷朴诠鄄臁蟮孪搿掠谑导岢植恍?我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是一位学习很用功的女生,她的手头明显有课课通之类的参考书,但是她的发言明显没有结合语言文字说出自己的感悟,而只是把参考书中的答案一股脑儿搬出来了。她发言刚停,我马上就追问她;她的表现还好,当即从课文中找到一个句子,说出科学家好奇心强的特点。或许其他的学生都从中受到启发,接下来的发言都

8、是有根有据的。如今回顾当时的情景,我还真有点感到庆幸。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感悟,或者说是没有经受大脑思索的标准答案,又有什么用呢?进行这样的默读训练,最主要的任务当然就是让学生生活在思索的世界里。领悟详略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我问学生:为什么把第一次试验写得具体,其它几次写得简略,学生就都被难住了。这个问题的本身并不算太难,看来学生对写作方法之类缺乏理性认识。绕了一些圈子,终于化险为夷。 3.蜻蜓点水。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支配上存在贪多求全的问题。课文最终三个小节的学习任务有:默读、画超声波工作示意图并口述、圈划表达巨大的恩惠句子、写阅读本文的感受等,而学习的时间只剩下

9、10分钟,学生也都露出了倦意。这时,我的内心不免有些焦急,学生的自学时间当然就打了折扣,画示意图、口述等环节只能一笔带过了。这样处理,学生对超声波的理解就存在问题,也丧失了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好在最终5分钟沟通阅读感受,几位学生的发言还是挺不错,让人有倾听花开声音的感觉,颇值得欣慰。其次是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的深度不够。对蝙蝠试验的深厚兴趣、对科学精神的由衷敬意、对科学神秘的迷惑与深思、对科学创造的喜悦与赞美这些因素应当弥散、渗透、洋溢在课堂教学的气氛之中。可是学生好像都很乖巧,没有迷惑,没有碰撞,没有惊喜,没有质疑,甚至没有议论,似乎有点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生初次朗读一些带问号与感叹号的句子,

10、感情较为平淡就是很好的例证。再次是课文的背景资料未能与文本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冲击学生的思维岸滩。最终是参加面不广,部分学生依旧是静默的火山。 三、沉舟侧畔千帆过:今后我该怎样做? 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成为美好的语文教师,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很生疏了,应当翻出来,仔细地研读: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这是语文教师最根本的工作。具体到某个学段、某篇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教学要求的设定与把握、教学策略的运用与调整等等,我信任都能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应当做的事情还许多,比方语文课程建设,比方学生课外阅读与习作的指导,有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