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HYPERLINK /js_new/tool_new/Edit/ t _blank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盛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外形。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

2、,液体没有确定的外形,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轻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央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二、质量:1、质量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

3、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2、质量的测量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3、天平的使用注重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使用步骤: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

4、平衡。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三、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2、密度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公式:=m/V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

5、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V。四、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外

6、形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7、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2、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

8、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国际单位制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1mm=0.001m 1m=0.000 001m 1nm=0.0

9、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

10、,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四、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11、。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五、牛顿第一定律: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假如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

12、理得出的。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六、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理想情况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实际情况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实际情况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

13、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力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外形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外形的特性叫做塑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2、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测

14、量时:注重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二、重力1、重力的由来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央。三、摩擦

15、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四、杠杆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

16、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杠杆的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详细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五、其他简朴机械1、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

17、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绳子段数的判定: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3、轮轴和斜面使用轮轴时,假如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假如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1、压强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

18、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假如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公式:p=F/S,其中: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米2(m2)。2、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

19、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发表于 2009-10-10 23:18:19 引用 1 楼 2、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公式:p=gh。说明: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kg/m3;gN/kg;hm。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 .-2、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公式:p=gh。说明: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kg/m3;gN/kg;hm。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

20、的底面积、容器外形均无关。闻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3、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总是相平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实: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

21、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22、,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五、浮力1、浮力的大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闻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2、浮力的公式:F浮=G排=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

23、积、重力、外形、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浮力的产生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六、浮力的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反之亦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2、浮力的应用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力学中的功做功的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

24、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功的单位:焦耳(J),1J=1Nm。注重: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25、。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3、功的原理功的原理的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说明: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旧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我们做题碰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二、

26、机械效率1、有用功和额外功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W总=W有用W额,W总=Fs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表示机械效率:=W有用/W总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3、斜面的机械效率=Gh/Fs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

27、沿斜面上升的距离。三、功率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公式:P=W/t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四、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2、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

28、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十六章

29、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大约10-10m。2、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夫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分子间的斥力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假如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

30、分微弱,可以忽略。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说明: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A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C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D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

31、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2、物体内能的改变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改变或物体的存在状态改变。但不能反过来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所传递的是

32、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假如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三、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

33、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 HYPERLINK /s/blog_629000bc0100i3fb.html t _blank 初三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

34、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5、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

36、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 日食月食的形成。 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

37、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

38、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HYPERLINK /s/blog_629000bc0100i3fb.html t _blank 机械(三上2031)1 杠杆:一根在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的硬棒就叫杠杆。2 杠杆的五要素3 杠杆的均衡:(1)杠杆处于均衡状况或作迟缓的运动都叫杠杆均衡4 杠杆均衡的条件公式5 三种

39、杠杆:(1)省力杠杆:L1 L2,均衡时F1 F2。特点是 ,但费 。(2)费力杠杆:L1 L2,均衡时F1 F2。特点是 ,但省 。)(3)等臂杠杆:L1 L2,均衡时F1 F2。特点是 。6 定轮轴特点:不 ,但能 的方向。(实质是个 杠杆)7 动轮轴特点:省 力,但不克不及改变更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 为 二倍的杠杆)8天平、动轮轴、定轮轴、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吊车的吊臂、剪铁铰剪、理发铰剪、剪布的铰剪、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归属省力杠杆的有,归属等臂杠杆的有9 轮轴组:使用轮轴组时,轮轴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齿及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轮轴组的长处是: 。11.2

40、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三上3240)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2 功的计较:功(W)等于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路程经过过程的 (s)的乘积。(功= )3 功的公式: ;单位:W ;F ;s 。(1焦=1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许多人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消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5 机械效率: 跟 的比率叫机械效率。 计较公式:6 测轮轴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 、 、 实验器具材料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 、 影响轮轴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 、。提高轮轴组机械效率的要拥有 、 、 。物体晋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

41、响机械效率?7 功率(P): ,叫功率。 计较公式: ,或 。单位:P ;W ; t 。(1瓦=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功率单位=1000瓦)8 功率表示物体 的快慢。12.1机械能(三上4855)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备 。2动能:物体因为 而具备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3势能分为 和 。4重力势能:物体因为 而具备的能。物体 越大,被举患上越 ,重力势能就越大。5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 而具的能。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6机械能: 和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 势能)能 量的单位是: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的。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

42、到远地点的过程当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动能 ,速度。(填“变大”、“变小”、“不变”)。11天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彼此转化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末机械能的总量 。12.2比热 内能 热量(三上56-68)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法则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内能。2物体的内能与 涉及:物体的 越高,分子 越快,内能就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要领 和 ,这两种要领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5 物体接收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物体放出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

43、内能 。6热量(Q):在热通报过程当中,转移 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纰缪的)。热通报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差别部门之间有。7比热容(c ):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接收(或放出)的 叫做这类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 、 、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况一定,比热容就 。9水的比热容是:D= J/(kg?0D),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公斤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D时,接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10热量的计较:Q吸= =cmt(Q吸是接收 ,单位是 ;c 是物体 ,单位是: ;m是 ;t0 是 ;t 是

44、.Q放 ,其中to-t=t指物质 的温度。11热值(q ): 某种燃料 燃烧现象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12燃料燃烧现象放出热量计较:Q=mq;(Q是 ,单位是 ;q是 ,单位是 。13内燃机是利用燃料燃烧现象获患上的 能转化为 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 能转化成 能。在做功冲程中 能转化为 能。14汽油机的一个事情循环由 、 、 、 四个冲程组成,每个事情循环活塞上下运动 次,曲轴转动 ,对外做功 次。15.在内燃机中,用来做 功的那部门能 量跟 所获患上的能 量之比叫内燃机的效率。内燃机的效率总 1。(大于、小于)化学是咱们教员精心总结的:初三化学上册16单位常识点汇总1、化学是一门研

45、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天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底子区分是:有无新物质的天生。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天生沉淀等现象。三、物理性质状况、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疏密程度、延展性、消融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四、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生动性、不变性、腐蚀性、毒性等可燃性、能支持燃烧现象、能与某物质反应(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红磷(不克不及用柴炭、硫磺、铁丝等取代)燃烧现象时有大量白烟天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瓶中的水步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若测患上水面上涨小于1/5体积的原

46、因多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数耗损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如果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差别的要领制患上了氧气。三、空气的身分按体积分数计较,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淆物)为0.94%、碳酐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身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归属混淆物。四、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DO、NO2,O3。SO2、D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现象和工场的废气。氧气的性质1、凡是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疏密程度比空气略

47、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湖蓝色的2、氧气是一种比力生动的气体,具备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氧化剂。(黑色)D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拍发白光。(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湖蓝色火苗,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苗,天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红色或白的颜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天生白的颜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银白的颜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拍发耀眼的白光,天生一种白的颜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银白的颜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现象,火星喷溅,天生黑色固体Fe3O4,注重点:预先放入少数水或一层沙

48、,防止高温熔化物沉落来炸裂瓶底。H2和O2的现象是:拍发湖蓝色的火苗,放出热量 DO和O2的现象是:拍烧蓝色的火苗,放出热量DH4和O2的现象是:拍发敞亮的蓝色火苗,放出热量。一、分子和原子、元素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距离,温度越高,分子距离越大。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距离变化的成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间有距离,温度越高原子距离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

49、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距离变大,汞的体积变大。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D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中:核能发电荷数(带阳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阳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D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率。

50、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因为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是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纷歧定是单质,也多是混淆物,但一定没多是化合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纷歧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由差别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差别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纷歧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差别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混淆物的区分是物质的种类差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是元素的种类差别。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纷歧定是氧化物。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

51、一种元素,表示这类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类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类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类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D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碳酐、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Dl。三、决议元素的种类是核能发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素质区分是质子数差别或核能发电荷数差别);决议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议元素类另外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具备相同的核能发电荷数,如Fe、Fe2 、Fe

52、3 因核能发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差别,以是她们的化学性质也差别。核能发电荷数相同的粒子纷歧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三、DH4。二、质量守恒定律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量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以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量 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分子的数量 物质的状况书写化学方程式应笃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需以客观究竟为基础,二是要笃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双方各原子的数

53、量必需相等。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DO2的发生装置。2、疏密程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疏密程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D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能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三、实验室制O2的要领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淆物,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淆物化学方程式:2KDlO3= 2KDlO3 3O2 2KMnO

54、4=K2 MnO4 MnO2 O22H2O2=2H2O O2注重事项用熬头种药品制取时要注重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分裂)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匀称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草棉(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步入导管)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工业上制制O2的要领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差别,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钢瓶中)。四、实验室制取DO2(1)药品:石灰岩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

55、稀盐酸(不消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易收集;不消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孕育发生的氯化氢混在碳酐里,使碳酐不纯)(2)反应原理:DaDO3 HDl_(3)发生装置:固 液 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四、水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患上出的论断:(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水的组成的不错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2、水的净化:某

56、些村落,利用明石溶于水后天生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2)净化水的要领: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挨次:蒸馏、吸附、过滤、沉淀三、硬水和软水(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要领:向盛等量水的烧瓶中插手等量的两种水,拌和,浮渣少,沫子多是软水;浮渣多,沫子少是硬水(蒸馏水沫子多,无浮渣)把数量适宜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3)降低水的硬度的要领:煮沸水;蒸馏(过滤和吸附不克不及降低

57、水的硬度)蒸馏:获取矿泉水的一种要领。注重:先查抄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插手沸石,防止暴沸。五、碳酐和一氧化碳1、碳酐的性质(1)物理性质:凡是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疏密程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酿成固体,碳酐固体叫干冰(2)化学性质:不克不及燃烧现象,不支持燃烧现象,不克不及提供呼吸;能和水反应 DO2 H2O_天生的碳酸不不变,容易分化H2DO3能和石灰水反应:DO2 Da(OH)2_能和碳反应:DO2 D_2、DO2的检验:把孕育发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碳酐;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碳酐;把孕育发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

58、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碳酐。三、碳酐的用场用场 把火搞灭 气体肥料 制汽水等饮料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水 化工原料对应的性质 不克不及燃烧现象、不支持燃烧现象、疏密程度比空气大 在叶绿素作用下,碳酐和水反应天生有机物,放出氧气 能溶于水,与反应天生碳酸 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与一些物质反应天生化肥四、DO的性质:可燃性:DOO2还原性:DODuO_DO Fe2O3_DO Fe3O4_5、一氧化碳的用场作燃料,是水瓦斯的主要身分(利用DO的可燃性)冶金 用于炼铁(利用DO的还原性)6、碳酐对人类不利的一壁碳酐不克不及提供呼吸,当空气中碳酐的含量太高时,人便神态不清,最后灭亡

59、。引起温室效应 臭气(O3)、甲烷(DH4)、DO2都能孕育发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南边和北边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土地戈壁化;农业减产。大气中碳酐含量升高的原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现象;上下团结动植物的呼吸;森林火灾;怎样节制温室:削减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现象,开发和利用日头能、风能、地热新能量物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6、一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壁DO有毒,原因是DO与血液中的猩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灭亡。燃烧现象含碳燃烧现象要注重通风,防止D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现象时,一定要装烟囱,而且保持通风六、碳单质

60、:1、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差别,是因为碳原子的摆列要领差别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金刚石的用场:天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割切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健康水平软导电很高石墨的用场润滑剂 铅笔心 作电极柴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活性炭的用场:(1)、防毒遮挡面部的东西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其它回答1: 零 到 正无限 HYPERLINK /s/blog_629000bc0100i3fb.html t _blank 初三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