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3/33/3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经典题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 ,受周期性潮水浸淹 ,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以下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 ,答复12题。1影响澳大利亚沿海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洋流B纬度、降水C地形、洋流D降水、地形2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 ,红树林的大量破坏将 ()A加快泥沙淤积速度B加剧海岸侵蚀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吸引鱼群聚集1.A【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影响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解题思路】由图可知 ,在澳大利

2、亚北部沿海地区红树林物种数量较多 ,且东部沿海地区红树林物种数量较多。而南部沿海地区红树林物种数量较少 ,说明了纬度位置影响到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 ,西部沿海地区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 ,东部沿海地区水温相对西部沿海地区较高 ,红树林物种数量较多 ,说明洋流也影响到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2.B【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红树林破坏产生的后果。【解题思路】红树林位于海岸潮间带上部 ,具有防风搏浪、护岸护堤、调节气候等功能 ,对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 ,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树林的大量破坏将加剧海岸侵蚀。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

3、条河流的分水岭 ,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随之河流径流量及年内波动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34题。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是由于A蒸发腾量增加B地下径流减少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4以下关于该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正确的选项是A森林恢复后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径流 ,河流流量波动减缓B森林恢复后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河流流量波动减缓C森林恢复后 ,甲河径流量增加 ,乙河径流量减少D森林恢复后 ,甲乙两河的径流量都增加3.B【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森林植被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解题思路】

4、植被具有修养水源的功能 ,森林植被被破坏后 ,地表植被修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 ,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 ,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 ,雨季快速汇入河流 ,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 ,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4.A【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森林植被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解题思路】植被恢复后 ,蒸发腾量增加 ,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 ,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 ,地下径流增加 ,地面径流减少 ,河流流量波动减缓。森林植被恢复后 ,修养水源的能力增加 ,增加下渗量 ,地表径流减少 ,地下径流增多 ,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 ,岩层向乙河倾

5、斜 ,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 ,倾斜汇入乙河 ,乙河径流量增加 ,而甲河径流量减少。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 ,岛上分布着沙漠 ,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56题。5形成芬瑟岛上沙漠的原因是A.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B.常年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C.全球变暖 ,降水减少D.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6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漠地上的雨林植被 ,其原因最不可能是A.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 ,雨林植物种子传播至此B.沙地土层深厚 ,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C.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分的降水D.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5A【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沙漠的成因分析。【

6、解题思路】从该岛所处的海陆位置看 ,该岛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岛上沙漠的形成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无关。由此可以推测该岛的沙漠应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6B【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雨林植被的成因分析。【解题思路】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漠地上的雨林植被 ,主要是因为该岛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 ,多地形雨 ,降水多。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以及接近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雨林植物种子可以传播至此。沙地土层深厚 ,不是雨林植物形成的原因。图甲示意我国大局部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 ,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完成7

7、8题。7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A阻挡雨水杂物B美化城市环境C防止人为践踏D减少建设本钱8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是解决城市的A热岛问题B内涝问题C拥堵问题D大气污染问题7.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的设计。【解题思路】由图可知 ,种植池高于地面 ,且有路缘石隔开 ,可以防止人为践踏。8.B【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的作用。【解题思路】由图可知 ,种植池低于地面 ,降水时 ,雨水能够聚集到种植池里 ,起到滞留雨水的作用 ,从而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创新题读以下图 ,答复12题。1.A处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A.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海岸

8、,多地形雨B.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C.沿岸暖流经过 ,起增温增湿作用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2.巴西热带雨林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原因是A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肾 ,可以净化水质B雨林面积较小 ,濒临灭绝 ,需要加强保护C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能够净化空气D雨林是造纸原料 ,为世界各国提供纸浆来源1.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成因分析。【解题思路】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 ,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 ,起增温增湿作用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从而形成热带雨林。2.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作用。【解题思路】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能净化空气 ,

9、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湿地 ,可以净化水质 ,巴西热带雨林面积广。读以下图 ,答复34题。3.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 ,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地处赤道地区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有暖流流经 ,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A B C D4.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 ,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达在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 ,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 ,减缓全球变暖步伐减缓水循环运动 ,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A B C D3

10、.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析。【解题思路】图中A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B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 ,两地区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 ,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 ,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4.D【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解题思路】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 ,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 ,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以下图中阴影局部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答复56题。5目前 ,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 ,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

11、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6以下保护乙地区该森林带的措施中 ,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开展的关系的是()A设立国际基金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对雨林的管理和保护5.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森林破坏造成的后果。【解题思路】热带雨林面积大幅度减小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雪线高度上升。6.A【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保护森林的措施。【解题思路】设立国际基金 ,既能保护森林资源 ,又能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 ,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开展的关系。下面一组画面反映了巴西的贫困农民为了生存而在热

12、带雨林中开荒种地的过程 ,读图答复78题。7此种农业生产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选项是ABCD8此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主要表达在()森林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沙泥淤积,带来泛滥,洪涝灾害加剧 气候变得较为枯燥、年温差变小A B C D7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热带迁移农业。【解题思路】由图可知 ,这是巴西的迁移农业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 ,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 ,农民通过砍伐、燃烧 ,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 ,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 ,不能再生长植物时 ,农民就放弃它 ,去开发另一片土地。8A【命题立意】

13、此题主要考查热带迁移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思路】迁移农业砍伐树木开辟农田以及燃烧一些植物开辟农田 ,其不利影响也就是砍伐树木造成自然森林资源破坏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而水土流失又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加 ,沙泥淤积 ,带来泛滥 ,洪涝灾害加剧。森林资源破坏 ,地方气候变得较为枯燥、年温差变大。以下图热带雨林被破坏前后对环境的影响比照图 ,读图答复910题。9.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比拟贫瘠的主要原因包括()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缺乏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释放养分缺乏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 降水多 ,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多A B C D10.雨林大面积被毁可能造成的后果有()A太阳活动频繁B厄尔尼诺现象频发C流经雨林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不大D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9.B【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贫瘠的原因。【解题思路】由于高温多雨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 ,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