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第一章课件_第1页
环境法-第一章课件_第2页
环境法-第一章课件_第3页
环境法-第一章课件_第4页
环境法-第一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10/81主讲:徐玉新 电话8249829 邮箱:yuxinxu QQ:598268451环境法2022/10/82第一章 绪论2022/10/83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二、环境问题2022/10/84 一、环境(一)环境的概念 1.哲学定义 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要正确把握环境的概念及其实质,首先要明确主体。 2.科学定义 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 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2022/10/85 教材中概念:主要强调自然因素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所界定的概念,

2、即以人类为中心主体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包括如大气、水、阳光、气候、土地、矿藏、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要素;人工环境是指经过人工活动改造过的环境,如城市、乡村、公园、名胜古迹等。2022/10/87 其次:自然科学上:具有抽象性且比较一致 法律上:较为具体,但立法表述不尽相同(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及法律文化背景的不同)。 美国“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或改造过的环境” 。 德国: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的持续能力、气候、水资源、空气净化、土壤肥力、风景图画和人口等。 韩国:指作为自然状态的自然环境和与人类生存有密切关系的财产,与

3、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和植物,以及这些动植物所需的生存环境”。 俄罗斯生态环境保护对象包括:天然生态系统、臭氧层、微生物、遗传基因、土地、地下资源、森林、大气、动物界、自然景观等。2022/10/88 再次:与“资源”的概念内涵极为相近。 广义的: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 而狭义的:指自然资源 即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环境概念较强调整体性、生态性, 资源概念侧重于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价值性、利益性及可支配性。 法律上各种“环境”概念,大都肯定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2/10/8104.按性质分类 可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

4、生物环境等。3.按环境要素分类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再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社会环境: 聚落环境 生产环境 交通环境 文化环境2022/10/811二、环境问题 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不仅是被利用的对象,而且也是被改造的对象。 生产:以资源的形式获取物质和能量, 消费:以“三废”的形式归还于环境。2022/10/812 物质流 人类 能量流 环境 信息流 (一)概念 简单地讲就是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不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问题。 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引起

5、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教材:指由于自然因素变化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形成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严格说来,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2022/10/814(三)环境问题的发展 不同文明阶段的问题与对策文明类型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时段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 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18世纪 公元18世纪至今 当前对自然的态度 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善待自然环境问题 无生态破坏从地区性公害到全球性灾难 全球性灾难待解决 人类对策听天由命牧童经济 环境保护可持

6、续发展2022/10/815 远古时代 对自然环境的干预,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微乎其微,因而可以认为不存在环境问题。 2022/10/817 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在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性质,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2022/10/818“八大公害”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3.伦敦烟雾事件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5.水俣病事件6.四日市哮喘病事件7.米糠油事件8.骨痛病事件(富山镉米事件)2022/10/819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曾被人们称为“公害列岛”,这是著名的“

7、八大公害”水俣病事件的恶果!2022/10/820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伦敦烟雾事件(1952)2022/10/821 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呈现出地域上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随着污染程度的加深和污染影响范围的扩大,各种污染之间交叉复合以及愈演愈烈的过度开发,环境问题已逐渐由区域性问题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1985年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洞(即臭氧层被破坏,臭氧浓度极为稀薄),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震憾,加上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地区扩展等,人们终于不得不对环境问题给予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反思。2022/10/8222022/10/824埃克森.瓦尔迪兹油轮漏油(1

8、989) 2022/10/825阿摩科卡迪兹号”油轮漏油(1978)2022/10/827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1986)2022/10/828早期环境问题与当代环境问题的比较 早期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影响范围 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重点关注大范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危害后果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不仅明显危害人体健康,还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污染类型及解决方法 污染源相对简单,污染物较单一,可通过地区自身力量予以控制和解决 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分布广,来源杂。需通过众多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

9、努力才能予以解决污染(公害)事件 以长期积累性污染事件为主 以突发性污染事件为主,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均高于早期环境问题中的同类情况2022/10/829潜在的环境问题 潜在的环境问题是指目前尚没有从总体上认识,但在一定的时期后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环境问题。 环境诱变物种入侵转基因生物的风险2022/10/830环境诱变剂 当各种诱变剂被人为地强加于地球环境中之后,生物基因的情报系统由于诱变剂的作用受到损伤而发生紊乱,不能正确地传递遗传信息,具体地说就是发生了突变。那么这类诱变剂则被认为是环境诱变剂。2022/10/831案例分析: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推出

10、一种新药,据说它能在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这药名叫“反应停”(即酞胺哌啶酮译注)。它由美国开发,1957年首次被用处方。 到了1960年,医生们对很多新生儿四肢缩短和其他畸形开始产生警觉。究其原因是孕妇服用了“反应停”。该药在1961年被禁用,但当时全世界约有8000名婴儿已经受害。 1959年,联邦德国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伦兹博士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使人们大为震惊。2022/10/832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2022/10/833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美国的一个“反应停”受害女孩,已经

11、学会用她仅有的一只手绘画。 马丁施奈德斯是荷兰第一个“反应停儿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他就已学着以残疾之身生活下去,并逐渐掌握了一系列技能,包括弹奏电风琴。 2022/10/834物种入侵由于外来物种的存在而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称之为“物种入侵”或“生物入侵” 2022/10/835澳大利亚的兔灾2022/10/836我国公布的物种入侵名单图1. 紫茎泽兰(解放草、破坏草)(Eupatorium adenophorum)。原产中美州,现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等图2.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12、)原产中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米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和风景林,凭借着它每平方米40万颗种子的超强繁殖能力,短时间内将大树覆盖得严严实实,大树随后会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窒息而死。 图3.空心莲子草 (水花生、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现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2022/10/837图4. 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 为一种恶性杂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在我国见于东北、华北、华东和湖北图5.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13、)原产欧美洲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世界各地,是我国限制检疫对象,我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过报道图6.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1979年引入我国,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2022/10/838图7. 飞机草(香泽兰) (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中美洲1934年在云南发现,现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危害多种植物和牧场图8. 凤眼莲(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原产巴西,见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河道、影响航

14、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态系统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等。珠江水域:1975年平均每天只捞到0.5吨水葫芦,1985年为5吨,1995年为50吨,而现在平均每天接近500吨。2022/10/839图9. 假高梁(石茅、阿拉伯高粱)(Sorghum halepense)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分布于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30多种作物的杂草2022/10/840图10. 蔗扁蛾(香蕉蛾) (Opogona sacchari)原产非洲,1987年随巴西木进入广州,现传入我国10余个省、直辖市、威胁农作物、果树、名贵花卉等。图11. 强大小蠧(红脂大小蠧)(Dendroctonus valen

15、s)原产非洲,现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严重危害松树。图12. 非洲大蜗牛(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原产非洲东西部,20世纪20年代末在福建厦门发现,现已扩散到我国香港、台湾、海南、广西等地,已成为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2022/10/841图13. 美国白鹅(秋幕毛虫、秋幕蛾) (Hyphantria cunea)原产北美洲,现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2022/10/842图14. 湿地松粉蚧 (Oracella acuta)原产美国,1988年随湿地松无性系穗进入我国

16、,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报道,严重危害松林图15. 福寿螺(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原产来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文本、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危害水稻,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植物,也是一些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图16. 牛蛙(美国青蛙)(Rana catesbeiana)原分布于北美洲,1959年引入我国,现几乎遍及我国北京以南地区,由于其适应性强,易于入侵扩散,使本地两栖类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2022/10/843转基因生物的风险由转基因技术制造出来的、改变了遗传特性的新品种。2022/10/844转基因生物的主要类型 :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食

17、品 转基因动物 2022/10/845转基因动物2022/10/846转基因生物的潜在危害 对人体健康会不会有影响?对生态环境会不会有影响? 对社会道德会不会有影响 ? 人们的应对 2022/10/847(四)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局地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形成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源,而相对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来说,局部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紧迫。如城市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直接损害,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威胁等。 严重的局地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环境与

18、经济发展的矛盾,在迫切需要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尖锐。大气的污染.asx全球环境问题草场退化.mpg城市污染解决迫在眉睫.mpg苯泄漏引发污染.asx 2022/10/848 2.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温室效应.avi 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北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热浪,非洲长达7年的干旱,欧洲的严寒与早冬今人防不胜防等等。 经研究发现,大气中CO2、CH4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地球向外散热的能力,其直接结果是使对流层温度升高13。2022/10/8493.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破坏.rm 自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在1223km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含量开

19、始逐渐减少,尤其是在秋季(911月)大幅度减少。 1985年10月,英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南纬60观察站发现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空洞,即臭氧的浓度极低的地区。 进一步研究又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工合成的卤碳化合物的大量排放所致。2022/10/8504.酸雨区的扩展 全球酸雨一直呈发展趋势,影响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发展成为跨国界问题。目前全球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酸雨导致了土壤和水体酸化,使森林大面积衰退,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湖泊变成没有生物生存的“死湖”。5.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不可再生资源存量已经接近枯竭。 可再生资源也降低了其再生能力。2022/10/85

20、16.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全球环境问题物种灭绝.avi 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物种的人为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自1973年以来物种灭绝速率达每年几千种。 7.固体废弃物堆弃灾难性废料.avi 随着固体废弃物数量的增加,自然资源的衰竭日趋严重。 另外,由于开采和挖掘还造成了严重的地球空间问题。2022/10/852(五)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同时存在生态破坏(农村)和环境污染(城市)两类1.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在延续,如水土流失、沙漠

21、化等。2.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普遍,缺水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问题3.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4.工业废弃物问题严重5.农业环境污染由点到面遍及全国。6.噪声危害严重2022/10/8532011年我国环境状况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ppt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pdf2022/10/854第二节 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一、环境保护概念的提出二、国际社会环境保护的实践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2022/10/855一、环境保护概念的提出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不再无动于衷。 凡是有利于人类所处生态环境免受或减少有害影响的各种措施与行动,都可称之为“环境保护”。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指出 :

22、 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不能单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环境问题是涉及各国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保护环境也是各国政府的责任2022/10/856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将“环境保护”定义为:“安排人类对生物圈的合理使用,使目前这一代人得到最低的持久性利益,并保持它的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是积极地、有控制地保存、维护、持久性利用、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提倡合理的使用。” 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第3条所规定的“环境保全”(即“环境保护”的同义语)是指为保护环境免受污染、改善被污染的环境、维持和营建舒适的环境所进行的活动。 欧盟条约所使用的“环境保护”术语是一个集合概念,概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直接

23、目的和主要特征的所有措施,既包括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也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垃圾分类堆放、节能、环境审计和环境成本核算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2022/10/857 概括: 环境保护就是指人们为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科学技术的及宣传教育的诸多措施

24、与行动。2022/10/858二、国际社会环境保护的实践 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环境保护活动分得一个里程碑。 内罗毕宣言再一次警告人类的某些无控制或无计划会使环境继续恶化,呼吁各国政府和世人要集体和单独地负起其(环境保护)历史责任。2022/10/859 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观 1990年以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了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地球高峰会议”(Earth Summit),表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已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国际环境事务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础性领域,促使了几乎所有正常发展的国家将环境保护置于其基本国策的重要地位。2022/1

25、0/860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2022/10/861三、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3年 计划生育解决“要命不要钱” 环境保护解决“要钱不要命”2022/10/8622.环境保护的含义 1)控制污染 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经济发展不超过环境容许的极限3.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022/10/863(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 1“三十二字” 方针 (1973年)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2.

26、“三同步”方针(1983年) 三同步战略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2022/10/864 3.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1992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4)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

27、动计划。2022/10/865 4.三大环境保护政策体系(1989)“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目的是要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作好环境污染的防治。 “谁污染、谁治理”该原则是国际上通行的污染者负担原则(俗称“PPP”原则 ) 。主要目的是要让污染者承担起治理其所产生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强化环境管理”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2022/10/866 第三节 环境法与环境法学一、环境法的缘起与发展二、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三、环境法学的体系结构2022/10/867一、环境法的缘起与发展 环境保护的手段与措施有多种多样。 法律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强制性、稳定性 为强化国家环境管理,便制定

28、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环境活动与行为进行指导、规范和控制。2022/10/868二、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对象:产生、发展、目的、任务、体系、性质、特点、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理论 2022/10/869研究范围: (一)环境法的理论基础。 (二)环境法的基础理论。 (三)环境立法:环境立法体系及结构现状、法律法规的协调、立法缺陷、立法规划及创新发展等。 (四)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体制、基本制度及实施机制。 (五)环境法律责任体系 (六)具体领域的法律规范及实践。 (七)外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 (八)国际环境法的基础原理与发展动态及对国内环境立法的影响。 (九)其他部门法

29、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相关原理的环境法意义。2022/10/870三、环境法学的体系结构一般将环境法学划分为: 环境法学总论 污染防治法学 自然资源与生态保育法学 自然灾害防治法学 国际环境法学2022/10/871第四节 环境法的概念与特征一、环境法的概念二、环境法的特征2022/10/872 一、环境法的概念 有关“环境法”的称谓与定义存在较大的差异。 美国社会一般将环境法称为“环境立法”, 或“环境法”。其基本环境立法文件叫“国家环境政策法”; 美国著名环境法学者威廉罗杰斯将“环境法”定义为“行星家政法,它是旨在保护这颗行星和它的居民免受损害地球及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动所产生的危害的法律”

30、; 威廉戈德伐认为:“环境法是关于自然和人类免遭不明智的生产和发展的后果之危害的法规、行政条例、行政命令、司法判决以及公民和政府求助于这些法律时所凭借的程序性规定”。2022/10/873 欧洲国家多称“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公害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自然保护法”, OR“生态法”。 “环境保护法”包括了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两方面。但环境法的任务并不只限于对环境的保护,还包括提高环境质量,即建设美而舒适的环境。 现在趋向于使用“环境法”。2022/10/874 国内有关环境法的称谓,则有“环境保护法”、“环境资源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 ”等总称或分称,其具体表述的内容范围亦不尽相

31、同。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将环境法定义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22/10/875教材: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人为环境损害为目的,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与环境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是国家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制定的,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022/10/876这个定义包含三点主要含义: (1)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 由国

32、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强制力和具有规范性,这是法律属性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它同社团、组织、企业等的规章区别开来;也同虽由国家机关制定但不具有规范性,或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非法律文件区别开来。 2022/10/877 (2)环境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3)调整的社会关系: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2022/10/878二、 环境法的特征(一)综合性 环境法的综合性是由其保护对象的广泛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环境事务的多部门性和保护

33、方法的多样性等因素决定的。 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流通、消费、生活各个环节,并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建设等诸方面的社会活动有关。 调整的关系范围不仅涉及与环境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立法体系不仅包括大量的专门立法,而且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实施机制(法律措施)则涉及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教育的、伦理的等多种多样;调整方法包括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等。2022/10/879(二)科学技术性 环境法有赖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基础; 科学技术引发现代诸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解决依靠科学技术。2022/10/880 (三)经济性 环境问题主要产生于社

34、会经济活动,经济和市场的手段(如税收、贷款、保险、补贴等)被广泛运用于环境管理中,有些甚至成为基本的环境法律制度,如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基金制度等。2022/10/881 (四)社会公益性(社会性) 较少体现阶级利益的对立与冲突,而着力于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特别关注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与基本人权,侧重于“为一般社会福利而立法”,属于社会立法的范畴。 2022/10/882(五)世界共同性 环境法的世界共同性是由环境问题的相似性及环境污染和其他破坏的流动性、扩散性与相关性决定的。(六)地域性(区域性) 环境法的区域性是环境本身的区域性及一定范围内人们确定的环境功能

35、的区域性决定的。其基本含义是:环境法的制定与实施应当与环境及环境功能特点相适应,即应当因地制宜。如在立法权方面授权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法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地区性法规。2022/10/883第五节 环境法的价值与功能一、环境法的价值内涵二、环境法的功能2022/10/884 一、环境法的价值内涵 环境法的价值就是指环境法能促进公共社会(社会全体成员)的某种基本需要。不过,环境法除了具有法的一般价值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价值,该特殊价值集中体现在现代环境法的立法目的上。 2022/10/885 环境法的立法目的为: 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

36、 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又包括两个方面:(1)保护人群健康,(2)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022/10/886 二、环境法的功能 即环境法的任务与作用,它具体表明环境法存在的价值。环境法的基本任务: 一是为有效处理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的环境问题提供规范依据; 二是协调环境保护中各种利益和需求的冲突。 具体而言,环境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022/10/8871.通过立法确认环境资源及其保护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明确人们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行为规范,明确在环境资源方面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保障救济措施。3.确定国家环境管理的体制及范围、基本制度和

37、措施、实施机制等,为国家(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环境行政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与依据。2022/10/8884.促进公众参与。5.促进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6.促进国际环境保护实践。2022/10/889第六节 环境法的历史沿革2022/10/890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环境立法的萌芽时期近代环境立法阶段现代环境立法阶段2022/10/891环境立法的萌芽时期 产业革命之前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为主。 随着城市的出现,局部地区的污染,一些国家的法律中出现了有关保护局部环境的零星范围。 我国:伐崇令(西周)、韩非子内储说上、田律。 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环境保护法”的国家之一。 古巴比伦的汉

38、谟拉比法典也有禁止鞋匠住在城内,以免污染水源和空气的规定。2022/10/892近代环境立法阶段 产业革命爆发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环境立法开始兴盛时期,环保法规逐渐系统化地发展起来。 20世纪“八大公害”的发生,促使人们必须采用立法的手段来控制污染的加剧。 英国,由于工业上采用路布兰制碱法生产碱,同时排放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和硫化石灰,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于1863年颁发了碱业等工厂法,第一次提出了企业主应承担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责任的主张和规定。后来还颁布了河川防污法、公共卫生法、水法、水资源法、清洁空气法等。 2022/10/893 美国,1899年颁布了第一个防治河流污染的

39、法律河川港湾法,禁止将城市街道和污水管道的液体之外的废物排入美国通航水域。美国在1948年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1952年至1970年5次修订,现称清洁水法)。日本,1896年颁布了河川法,1877年制定的工厂管理条例规定了工厂的选址问题;1911年颁布了工厂法。 英国在1956年修订了原公共卫生法(1936年),改称为1956年清洁大气法,1960年颁布了清洁河流法,3年后又颁布了水资源法。1960年和1967年又分别颁布了噪声控制法和生活环境舒适法。2022/10/894 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定了自然保护法、联邦河流净化法、空气污染控制法、建筑噪声管理法、公路交通法、内河危险品运输法

40、、原子能法、狩猎法、海洋危险品运输法、合成洗涤剂法等三十多部环境法律和法规,把环境法扩大到工业、交通、城建和水域管理等许多部门等,说明环境立法规定保护的范围逐渐扩大。 2022/10/895 该阶段的环境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单行立法,单行法规是该阶段环境立法的主要形式。 2.主要要求污染者采取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而对防治污染的国家管理、干预则极少涉及。 3.未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保护。 4.大多采用民事赔偿办法。2022/10/896现代环境立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是环境立法迅速发展自成体系的时期。 环境法从各法律部门中独立出来并迅速发展,其标志:修订宪法将环境保护作为

41、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颁布环境基本法,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保护。形成环境法体系,并且在这个体系中,采用了行政干预、民事赔偿及刑罚处罚等一系列法律手段。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法 2022/10/897 开始研究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 。 开始研究环境要素的环境价值。 人们开始认识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要素的环境效能等一系列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把全球各国的环境保护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2022/10/898第七节 环境法的现实地位一、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二、环境法与其他相

42、邻部门法律的关系三、环境法是一个重要的、开放的、新兴的法律部门2022/10/899 一、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环境法的地位,就是指环境法在现代社会一国法律体系中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重要性及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如何。 环境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有其必然性:2022/10/8100第一、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直接保护对象是环境资源,是确认、规范、保护、限制、禁止、鼓励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等行为的法; 环境法既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环境法中,有关环境资源的人的活动或人的行为被称之为环境行为,环境法律规范亦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环境行为规

43、范。 第二、环境法在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第三、环境法具有特殊的调整功能。2022/10/8101 第四、环境法具有特殊的调整方法 调整方法具有综合性,包含有行政法律规范、民法规范、经济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等,环境法所调整的同一种环境行为(如排污行为),可能产生两种或多种法律关系(如环境侵权、环境行政违法、环境犯罪)。2022/10/8102 二、环境法与其他相邻部门法律的关系1.环境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位阶,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母法。环境法的规定源自于且必须符合宪法的原则规定或基本精神。2022/10/81032环境法与民法的关系 民

44、法: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平等主体的法律地位、财产权和人身权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制度。 而环境法中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到民事主体的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以及环境侵权责任等法律问题。 环境法确立了环境主体在环境方面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如环境物权、环境人格权、环境使用权)。 民法之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可适用于环境保护中民事关系的调整,民法通则中有关基本准则,为处理相应的某些环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2022/10/8104 民法中有关民事责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能对如污染与破坏环境等不当环境行为追究民事责任提供明确的法规和法律依据; 传统的民事权利体系:人身权与财产权之二元权利体系。 环境

45、权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权利,既包括公法上的环境权,又包括私法上的环境权。 2022/10/8105 3.环境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一方面,环境保护行政是现代行政法行政的一种,其着眼于预防。 另一方面,环境法体系中自始就有大量的有关环境行政管理的法律制度,构成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主要制度(如环保规划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 由政府或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或依据国家法律制定环境行政法规、规章和环境标准,构成现代环境行政管理的基础。 另外,有关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离不开行政诉讼法、行政争议法、行政处罚法等的法律规范。2022/10/8106 4.

46、环境法与刑法的关系 环境犯罪问题的调整规范。 世界各国大都在刑法或刑事法律规范中专门规定了环境犯罪或环境刑事责任条款。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设专章专节规定了环境犯罪;日本还专门制定有“公害罪法”之单行环境刑事法律。2022/10/8107 5.环境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产生于生产社会经济活动。 环境法与经济法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环境法学脱胎于经济法学,环境法中许多制度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环境法更广泛采用经济法律机制来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如排污收费制度;且环境法中的不少管理制度比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直接涉及到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2022/10/8108第八节 环

47、境法体系一、环境法体系的概念二、环境法体系构成2022/10/8109 一、环境法体系 法的体系是一国所有的或某一领域的具体法按一定标准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环境法体系泛指由具有不同效力和具体功能而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公害等领域产生的环境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环境法体系结构:环境法规范体系、法规体系、目标体系和学科体系等。2022/10/8110 对环境法体系的研究颇具实践与理论意义。 从实践意义上讲,一国有无较完备的环境法体系,是衡量其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就理论意义而言,环境法的理

48、论研究离不开现行立法基础条件与实践动态,需要关注环境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目标与发展趋势,从而确立环境法相关理论的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促进环境法现行体系、目标体系的优化。2022/10/8111 二、环境法体系构成 我国环境法的规范体系是由大陆现行的与环境有关的全部国内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以宪法为基础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各种专门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环境管理机构组织法规、处理环境纠纷的程序法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相关法规、地方性环境法规、国际环境法等。2022/10/8112(1)宪法性规范 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是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制度产生的根本依

49、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26条规定了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即:“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9条、第10条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2022/10/81131982年12月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定的宪法第9条、第22条、第26条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和指导原则,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4年最新修定宪法又重申了环境保护的要求,为我国环境法体系的

50、建立,奠定了坚实可靠的法律基础。2022/10/8114(2)综合性环境基本法 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系统保护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诸方面的重大政策问题做出规定的综合实体法。 它是以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为直接立法依据而产生的,又是其他单项环境法的立法依据,在环境法体系中处于中心的地位,是属于国家环境政策的宣示性法律,一般就环境管理的政策目标、环境保护的目的与范围、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的主要制度和重要措施、环境管理体制、环境法律责任等作出原则规定。 2022/10/8115(3)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以宪法和环境

51、基本法为依据,针对特定的环境要素或对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规范。又是宪法和环境基本法的具体化,是实施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 污染防治法 自然保护法 土地利用规划法 环境管理行政法规2022/10/8116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2022/10/8117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水法节约能源法防沙治沙法草原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文物保护法2022/10/8118土地管理法渔业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洪法城乡规划法河道管理条例自然保

52、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22/10/8119 (4)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指国家为了控制污染,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从而制定有关明确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等方面的各种技术规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通常以一些定量性的数据、技术指标来表示行为规则的界限。 2022/10/81202022/10/8121 环境标准主要回答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群健康及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和社会财物不受损害的适宜环境条件是什么?环境质量标准

53、的任务 第二、为了实现这些环境条件,又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应控制的限度和数量界限是什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任务。 2022/10/8122(5)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法律规范(相关法规) 环境法有不少规范可援引或属于其他部门法中的相关内容规定,即称之为环境法的准用性规范,如我国现行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六节专门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行政法中包含有大量环境管理的规范;诉讼法律机制与规则可适于处理环境行政纠纷、环境民事纠纷、环境刑事追究的程序性规定。2022/10/8123(6)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条约的相关规则(国际环境法) 国际法是国内环

54、境法的一个重要渊源,国际社会数以百计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约、协定、议定书等法律文件,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缔约国国内立法中甚至可成为其国内法的一部分。2022/10/8124 我国环境法体系以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标准、缔结和签署的国际公约。 2022/10/8125 宪法是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层次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环境法律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 环境行政法规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地方环境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环境行政规章

55、必须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 地方环境行政规章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 特别法优先; 后法的效力优于前法; 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国内法或签署时有保留或声明的除外;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 2022/10/8126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法律的适用是指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实现。 法律的适用范围指法律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间适用。2022/10/8127(一)适地范围 地域适用范围。主要三种类型: 1.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全部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的区域 3.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律所规定的适

56、用地域范围 此外,对于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的环境法,它们只能在本行政区域的特定范围适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及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均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2022/10/8128(二)适事范围 对什么行为或事件有效。 环境法适用于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包括开发、利用、保护、改善、治理、管理环境的各种活动。 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适事范围是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律关系进行法律调整。2022/10/8129(三)适人范围 对什么人有效。 只要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并能引起环境法权的缺损,任何社会主体都可能属于环境法的适人范围。 我国一般把

57、环境法的适人范围概括为单位和个人。但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污染、破环环境而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022/10/8130(四)环境法的适时范围 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包括环境法的生效时间、终止时间与环境法的法律溯及力三个。 生效时间类型:其一,法律通过之日(或颁布之日)即发生法律效力,较少,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其二,法律在通过之日公布,但规定另外的生效时间,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 2022/10/8131环境法的终止时间有三种情况: 1.新法颁布实施后,旧法同时失效;(不需新法宣布,自行失效),

58、如大气污染防治法。 2.旧法被修正,修正案明确规定了修正案的施行时间(宣布相应旧法失效),如环境保护法; 3.新法生效时间即为与之抵触的法律、法规或具体法律规定的废止时间。2022/10/8132 从旧、从新、从轻、从旧兼从轻、从新兼从轻等原则。 法律溯及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与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发生的事件与行为,即法律不溯及既往。我国的环境法没有环境法溯及力问题的相关规定,但环境刑事犯罪,依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从旧兼从轻(绝大多数)的原则。 例外:广东省河口

59、滩涂管理条例对实施前的滩涂围垦项目有溯及力2022/10/8133环境法律关系(一)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 环境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一切法律关系都具有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关系。2022/10/8134(二)环境法律关系特征 1.环境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任何法律关系都直接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这是一切法律关系共同具有的特征,环境法律关系也不例外。不能把环境法律关系客体所指向

60、的对象,即环境要素或自然物,同环境法主体相混淆,把环境法律关系视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或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法律关系本身来说,只能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2022/10/8135 环境法律关系,并不单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结合,环境是个中介物,离开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没有了环境法律关系。 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环境法的唯一目的,通过调整人同自然的关系,才是环境法的主要目的。2022/10/8136 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