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城市化历史进程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进程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基本特征第1页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发展史大致能够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 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经典。第2页二、中世纪城市发展 这一时期是从罗马帝国消亡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连续达10。 期间,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从衰落到再次出现历史发展阶段。很快一些城市“市”色彩日益增强,这是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一个显著差
2、异。三、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化 欧洲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文艺复兴和新航线开辟。后者对于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时期。第3页 此阶段城市化有着很多特点。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一个主要特点; b.一元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二元结构转化; c.世界城市体系出现;第4页四、当代世界城市化 直至20世纪上半期,快速城市化仅仅是先进工业国家发展倾向,并未在世界范围内铺开。即使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少数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但工业化依然是推进世界城市化主要动力之一。 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以下三个特点:城市化进程
3、大大加速大城市化趋势显著大城市带成为国家关键区域第5页城市化预备期城市化发展期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化成熟期城市化发展普通规律拉平“S”型曲线30%70%第6页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50)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年份世界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195073429.244753.8287171960103234.257160.546022.21970137137.169866.667325.41980176439.679870.296629.21990223442.687772.5135733.6285446.695074.
4、4190439.3362351.8101176261246.2448857.4106377.2342553.1第7页世界分地域和国家城市化进程(1960)19601980地域或国家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北美13969.918673.822374.9欧洲25960.934070.238575.1北欧5876.770857488.3西欧9671.412178.912781.2南欧5849.58460.510468.1东欧4647.56559.48066.7前苏联10548.816763.122270.7日本5962.58976.210177.
5、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079.81585.31985.8发达国家累计57160.579870.295074.4第8页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六大城市发源地之一。1949年之前,中国城市发展史大致能够分为三个时期:一、城市起源和早期发展时期 1、距今80前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第9页2、距今6000至40,部落之间战争日趋激烈,这时出现了城市萌芽有城墙包围居民点,称为考古学界称之为“古城”;3、在已发觉全部古城中,最有意义是近年来取得重大考古发觉山西临汾陶寺遗址;4、公元前,我国进入传说中夏代,在黄河中、下游地域,相当于夏
6、和早商时期城市遗址屡有发觉;5、继商之后周王朝为巩固其统治,实施分封制。选择适当地点,营建城池。 自此以后,我国城市分布就以这一地域为中心,逐步向四面发展。第10页二、封建社会城市发展 1. 自春秋开始,奴隶社会走向解体,至战国时代后期,封建制 度最终得以确立。从而出现完整意义上城市。 2. 汉继承了秦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首都、郡府、县城三级行政中心为主体城市体系。 3. 东汉末期,北方军阀混战,黄淮流域遭到极大破坏。所以,从三国后,南方成为我国主要城市发展地域。 4. 继隋之后唐代行政区划有主要变革。最终形成了以首都、道治、郡府、县城四级行政中心为主体城市体系。第11页5. 北宋统一
7、了当初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东部地域,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第二个高峰时期。人们甚至认为在北宋时期,产生了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坊市制被打破;(2)新型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显现;(3)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特大城市。6.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中最显著特征是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大中城市也有一定发展。第12页三、近当代社会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大举入侵。伴随工业革命涉及我国,使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超出以往任何时期。不过,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城市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又是比较迟缓。 近当代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两个主要
8、特点:(1)二元结构城市体系;(2)城市发展速度加紧,区域差异显著。第13页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1949年以后,我国步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伴随工业化发展,城市化也开始了新进程。 第14页 依据不一样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特点,1953年以来半个多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能够分为以下六个时期:一、短暂发展时期(1953-1957年) 1. 1949-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把工业建设重点放在冶金、煤炭、机械等重工业部门上,考虑国防战备需要,重点放在东北和内地城市; 3. 在工业化推进下,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 第15页 从今天看来,
9、“一五”存着两大失误: (1)片面强调经济基础变革对生产力发展推进作用,试图经过加紧私有制改造来推进中国工业化; (2)照搬前苏联经济管理体制,过分强调重工业发展,忽略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造成经济结构开始失调。二、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年) 1. 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2. 1958-1960年间,实施了完全违反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大跃进”; 3. 1961年开始,中央采取各种办法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4. 1963-1965年间是国民经济调整期,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和发展。第16页 三、停滞时期(1966-1976年) 1. 1966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三个五
10、年计划,然而开始却是长达“文化大革命”; 2. 1968年到1970年是“上山下乡”高峰期,当初有近10%城镇人口从城市迁移到了农村,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反城市化”运动; 3. 1966年起,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下降,到1972年降至最低点,为17.1% 4. 1972-197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到1976年,仍只有17.4%。第17页四、过分时期(1977-1981年) 1.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告实施改革开放路线; 2. 1981年,城市化水平到达20.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需要指出,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是落实政策结果,而非经济发展所致,该时期
11、是迈向正常发展过渡时期。第18页五、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年) 198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1年,以农村体制改革为主,促进了乡村城市化进程,但有低度城市化现象; 第二阶段,1992年至今,全国城镇实施了全方面改革与开放,城市化出现快速发展势头。 第19页 为推进小城镇发展,1984年公布了新设镇标准,迈出了打破城镇二元结构第一步。 过低城市化出现,本质上还是城镇二元结构所造成。 20世纪80年代,农村剩下劳动力空间转移有三个层次: (1)进入城镇 (2)进入集镇 (3)就地转换第20页 20世纪80年代,在小城镇发展同时,一部分农民开始向
12、沿海地域和大城市流动。同时给城市就业、治安等造成巨大压力。 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深入把“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方针以法形式确定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最主要改革: 一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 二是,允许外资、个体经济发展,但对私营企业发展仍有争议。第21页六、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年起至今) 1. 1992-年,我国GDP年递增率到达9.75%高于1980-1991年间9.3%年递增率; 2. 90年代,中国城市化最显著特点是大城市、城市群发展加速; 3.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从长久短缺经济转为一定条件下供大于求,通胀转为通缩趋势; 4
13、. 11月,中共十六大汇报指出:“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当代化必定趋势。”第22页 5. 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十一五规划”提议17条指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标准,主动妥善地推进城镇化”。 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动两个特点: (1)外出劳动力以中西部地域为主; (2)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沿海地域城市。第23页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基本特征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 1. ,中国城市化水平为41.8%,而世界城市化水平已到达48.3%。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世
14、界平均水平。 2. 但末,城镇人口到达5.434亿,位居世界城镇人口数首位。 3. 我国城镇人口总量巨大,约为美国总人口两倍,但GDP总量只有美国1/9。所以,我国今后更应关注城市化质量。 第24页 二、城市规模体系动态改变加速 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是城市化主要表现形式。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波动也使各级城市数量产生了改变。第25页各时期城市规模及分组人口变动年份累计/个100万人口以上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人口以下数量/个人口/万人数量/个人口/万人数量/个人口/万人数量/个人口/万人1957178102531181289361073114111219601991535
15、0624169032149612811611965171133007181291431399971054197017611257121150547147797111019781921329952719976018219210851986353234939.5312237.1962905.820321811993570326673.3362404.11614824.13413707.7第26页三、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显著 许学强利用1978年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两个因子:工业化因子和人口密度因子;得到多元回归方程是: 城市化水平(%)= 13.17 + 3
16、.35工业化因子 - 4.14人口密度 这一方程不但解释了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部分省区城市化水平提升较快,而东部沿海省区提升迟缓原因,同时也可说明,在一个国家内可能会存在两种不一样城市化模式。第27页第28页第29页第30页四、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郊区化: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一个绝对分散阶段。 主要表现: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下降。 1. 城市中心和郊区确实定 西方,城市中心区,即行政上中心市,郊区即中心市以外建成区或城市区。 在中国,因为大城市实施市带县体制,所以需要对中心区和郊区范围进行界定。郊区又分为近郊和远郊两部分。第31页 2. 1982-间大城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与霍尔城市演化模型比较: (1)在霍尔城市演化模型中,第四个时期是相对分散阶段。20世纪80年代上海、广州人口空间改变动态与之相符合。 (2)霍尔模型中,第五个阶段是绝对分散阶段,第六个时期为流失分散。只考虑户籍人口时,城市近郊人口演化规律与霍尔模型相符;不然与之相反。 3. 造成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城市人口空间改变独特征原因: 第32页 (1)我国处于转型期,二元城镇结构依然支配着我国社会经济空间格局; (2)我国沿海经济增加势头猛,城建速度大大加紧,大量户籍人口向郊外迁移,造成中心城区人口绝对下降。 4. 就郊区化动力,地方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奇的大树250字14篇
- 我学会了责任400字11篇
- 早餐专业知识培训班课件
- 爱看书的女孩200字9篇
-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650字(13篇)
- 早期孕妇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早教老师礼仪知识培训课件
- 纪念白求恩app课件
- 假如我是一条蚯蚓作文800字(11篇)
- 纪念抗美援朝课件
- 2025年调度持证上岗证考试题库
- 小区物业薪酬制度方案(3篇)
- 2025年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操作题及答案
- 高血压防治指南
- 2026届潍坊市达标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组织机构及职责
- 2025反洗钱知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院感控制管理
- 高二语文秋季开学第-课:笔墨山河待君行
- 阆中古镇管理办法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