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诊十纲课件_第1页
五诊十纲课件_第2页
五诊十纲课件_第3页
五诊十纲课件_第4页
五诊十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诊十纲”中医临床新思维探讨 吴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中医内科学泰斗、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1979年两次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2005年年6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7月1日,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四诊八钢-中医辨病辨证的基本方法【四诊】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

2、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八纲】内经论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分析疾病共性的方法。五诊-现代中医辨病辨证方法新拓展传统中医的中医诊断是通过取类比象,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等为指导思想对疾病的认识是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症状体征为依据进行审症求因。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疾病的种类和表现形式不断被发现认识,传统的四诊在诊断疾病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倡“用现代新科技包括西医新技术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现代中医是在传统“四诊”中加入了“查”,包括西医学体格检查、实验理化检查等。四诊为支撑,以“查”为辅,做出疾病的中西医诊断眩晕与高血压(血压计)胸痹心痛与冠心病(冠脉造

3、影)“十大怪脉”与心律失常(心电图)心水症与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影像检查心包穿刺免疫检测病理检查病因五诊辨病心包积液痰饮(支饮) 单纯四诊辨病 当以温药和之渗出液: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逐饮(热入心包)漏出液:温阳益气,活血利水逐饮(水饮凌心)审因论治,不独温药!“十纲”是现代中医辨病辨证的新纲领素问 太阴阳明论:“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后世学者根据“上下升降”的活动形式在八纲基础上加入上下两纲。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通过五官科的临床实践,将有形有质者、无形无质者分别归纳为“体用”。学者夏克平等以老子“有无”辩证观提出辨已病与未病的“有无”

4、辨证。以“有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十纲为疾病总纲为规范未病及一般疾病的诊断,是近年来中医临床研究新思维。十纲的历史及发展渊源心衰病治未病思想治其未生,未发治其未传有症,治其未变A 有心衰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有心肌病家族史或用心脏毒性药物者),无心衰症状。B 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无症状心脏瓣膜病等)无心衰症状C 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心衰症状(又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和不正常两类)D 经充分治疗,仍有心衰症状、需要特殊干预治疗传统八纲辨证加“已未”辨证指导无证之病的个体治疗 一些疾病初始阶段,人体内 已有潜在病理变化但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很难发现病变,借助西医理化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对未病之体进行早期预防及养生调摄临床上多用于遗传性疾病,亚健康状态,功能性疾病个体筛查1.遗传:糖尿病,高血压等,对于高危遗传倾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