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高中历史课件高一高中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1页
人教统编高中历史课件高一高中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2页
人教统编高中历史课件高一高中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3页
人教统编高中历史课件高一高中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4页
人教统编高中历史课件高一高中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明清时期的经济 1.经济新现象 2.商业和白银货币化二、白银撬动中国社会 1.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 2.士大夫新思想三、明清盛世下的危机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古代农耕经济达到高峰-对比17世纪世界的新道路-17世纪中国社会新活力:农业手工业的商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商业资本集中,与世界联系加强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预习作业:依据教材知识,完善下列表格。类别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成就农业手工业商业推广美洲高产作物、粮食总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兼营农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出现

2、新经营方式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关系美洲白银流入、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形成地域商人群体、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一、明清时期的经济 1.经济新现象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史料阅读:右侧文献史料对玉米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何种现状?结合左侧地图和所学知识,你能否描述玉米如何进入中国?两类史料可共同说明明清农业哪些现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且绘图时错误地把玉米果穗画在植株的顶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玉米只有一条注:“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徐光启在北京做官时,还曾实验种植甘薯,获得成功。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文献史料:李时珍记载有误,徐光启记载

3、极少。处于玉米传入初期。地图描述:玉米传播路线:新航路开辟后,(经欧洲人)美洲世界史料阅读:右侧文献史料对玉米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何种现状?结合左侧地图和所学知识,你能否描述玉米如何进入中国?两类史料可共同说明明清农业哪些现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且绘图时错误地把玉米果穗画在植株的顶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玉米只有一条注:“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徐光启在北京做官时,还曾实验种植甘薯,获得成功。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文献史料和地图,共同反映了玉米在我国传播过程。在明朝还处于传入初期,人们认识不多,但在清中期,得到广泛种植。这说明最迟至清朝

4、,政府和农民已经广泛认识到高产作物有利于社会,得到高度重视。农业:粮食总产量提高,有利于人口发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且绘图时错误地把玉米果穗画在植株的顶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玉米只有一条注:“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徐光启在北京做官时,还曾实验种植甘薯,获得成功。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农业:地主兼营农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文献史料:笔记记录的古人故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点。可以与史书进行互证。,商业性增强笔记记载:谭晓所在地可以买卖土地,雇佣自由劳动力,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产品投放市场。这种市场性的行为说明农业里商业成分增加了,在一定

5、程度上改变了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纺织业中有丝织、棉织、毛织、麻织等专门的作坊,同时,纺与织、织与染、染与踹的分工都很发达,随着各科分工的日益扩大,相互之间要互换劳动产品,商品交换也就更加发展起来。 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述论手工业: 明神宗实录:(记载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工场,自由雇佣劳动学术观点辨析: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运用上述所学知识,并查阅其它史料,说明这种观点的论据是什么?你是否认同?阐述

6、你的理由。【课后延伸学习】 一、明清时期的经济 1.经济新现象 2.商业和白银货币化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农业手工业的商业化程度大大提高认识示意图: 观察右侧这幅明中后期的国内市场示意图,你可以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同学们发言的汇总:南方大米往北方运,内蒙古优质的马往北京运,北京附近的茶往内蒙古运。北方种植的棉花往南方运,同时棉花可以去供应南方手工业的制造。出现了一些商业市镇晋商和商帮。加深理解: 整理你所获得的信息,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较为深刻的认识?认识示意图: 观察右侧这幅明中后期的国内市场示意图,你可以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明清江南地区加深理解: 整理你所获得的信息,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较

7、为深刻的认识? 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逐渐商品化、专业化;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手工业中心;全国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的区域化分工。 边贸发达,与内地市场密切联系。商帮和长途贸易,加强了国内市场的联系。 全国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更快。 推动明清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是相同的,都是来自地区专业化和分工劳动。 李伯重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明代中叶以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累积,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延伸理解:明清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明万历五十两银锭隆庆元年(1567):首次以法律形式肯定白银为合法货币,且用法律形式把白银作为主币。

8、万历九年(1582):张居正“一条鞭法”,规定赋税全部征收白银。使得全中国农民都必须与市场发生联系。商业:白银货币化 明代白银货币化打破了明初以来的银禁,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不仅完成了货币体系的转变,而且引发了社会巨变。其最显著的意义在于,既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又标志着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世界并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航程。 万明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思考白银货币化公元1500年之后世界主要贸易物品流向示意图阅读理解:明清时期,白银如何在世界流动?1650-1800年中国国内白银来源李伯重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 10900万两7000万两 “据统计,14931600年,

9、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吨;西班牙从美洲运走黄金200吨、白银18000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温故知新:欧洲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公元1500年之后世界主要贸易物品流向示意图1650-1800年中国国内白银来源李伯重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 10900万两7000万两明清货币与世界贸易一、明清时期的经济 1.经济新现象 2.商业和白银货币化二、白银撬动中国

10、社会 1.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农业手工业的商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商业资本集中,与世界联系加强演唱会昆曲、汉剧、徽剧、京剧汤显祖、孔尚任读小说: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 “三言”故事之一张孝基陈留认舅: 有一位官拜尚书、家财万贯的大官僚,“ 生得五个儿子, 只教长子读书,以下四个农工商贾, 各执一艺”, 当有人劝他让 5 个儿子都习儒业时, 老尚书却说:“ 世人尽道读书好, 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营公卿, 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 各务营生不辞倦春风得力总繁华, 不论桃花与菜花老夫富贵虽然爱, 戏场纱帽轮流戴。子孙失

11、势被人欺, 不如及早均平派。一脉书香付长房, 诸儿恰好四民良”。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冯梦龙撰写的故事反映出社会风气有何新变化?史料研读: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描写的古代社会和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风气,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与之互证。 “三言”故事之一张孝基陈留认舅: 有一位官拜尚书、家财万贯的大官僚,“ 生得五个儿子, 只教长子读书,以下四个农工商贾, 各执一艺”, 当有人劝他让 5 个儿子都习儒业时, 老尚书却说:“ 世人尽道读书好, 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营公卿, 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 各务营生不辞倦春风得力总繁华, 不论桃花与菜花老夫富贵虽然爱, 戏场纱帽轮流

12、戴。子孙失势被人欺, 不如及早均平派。一脉书香付长房, 诸儿恰好四民良”。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小说借老尚书之口, 把经商致富看作与躬耕务农、读书习儒一样为生存之道, 表明当时一部分人对商贾看法有所改变。冯梦龙撰写的故事反映出社会风气有何新变化?清盛世滋生图苏州的繁荣景象明南都繁会图卷南京城的繁荣市井文化和士大夫文化:雅与俗 明中期以后,文人士大夫与市井百姓的接触交往远比往昔频繁,其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创作倾向渐渐由雅入俗。 夏咸淳晚明文士与市民阶层市井文化和士大夫文化:雅与俗明清小说 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文艺是市民阶级的产物,那么,我国晚明时期的新思潮、新

13、文学,也不妨说是知识阶层与市民阶层互相交流,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互相融汇的结果。 夏咸淳晚明文士与市民阶层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一、明清时期的经济 1.经济新现象 2.商业和白银货币化二、白银撬动中国社会 1.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 2.士大夫新思想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当按照士、农、工、商的职业基础形成的社会结构开始瓦解,社会开始流动以后,知识分子们也无法继续安于此前的作用朱子学要求的禁欲,已经无法应对社会的变化。 上田信海与帝国明清儒学的危机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李 贽,福建泉州人黄宗羲,浙江余姚人顾炎武,苏州昆山人王夫之,湖南衡阳人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王守仁李 贽明清士大夫新思想 王守仁:“

14、人孰无是良知乎?独有不能致之耳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致是良知而行,则所谓天下之达道也”李 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王夫之:“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史料阅读:归纳明清士大夫新思想致良知肯定人的物质欲望批评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反对专制知行合一反对专制 第一类:批评理学和传统儒家思想的某些方面 王守仁: 李 贽:第二类:反对君主专制 黄宗羲: 顾

15、炎武: 王夫之:第三类:改变对商业态度 黄宗羲:本质理解:明清士大夫新思想致良知肯定人的物质欲望批评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反对专制知行合一反对专制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清士大夫新思想利玛窦和徐光启重视实践介绍西方科技“西泰诸书,致多奇妙” 徐光启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思想家主张共同之处王守仁李 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致良知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工商皆本反对专制对君主专制体制提出批评冲击传统儒家思想肯定人性,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反对专制,追求自由明清士大夫新思想重视实践介绍西方文化徐光启 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以情反理”、冲击传统的浪潮,一向为人们所轻视的商贾、庶人、优伶等起而

16、摇铎讲学,鼓吹藐视礼法、追求个人情性、及时行乐等异端学说纷陈,科学巨著与通俗文艺并相争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透出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显露出新旧冲突变动的征兆。 陈支平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明清时期的经济 1.经济新现象 2.商业和白银货币化二、白银撬动中国社会 1.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 2.士大夫新思想三、明清盛世下的危机:农业手工业的商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商业资本集中,与世界联系加强温故知新:明清盛世下潜伏哪些危机?消极的国家政策闭关锁国文字狱重农抑商自我封闭 束缚思想 压制商业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地中海地区 西葡大西洋沿岸 荷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明朝中后期明清鼎革之际清 朝市民文化和士大夫新思想海外贸易和白银货币化商品经济繁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康乾盛世重农抑商文字狱传统科技总结著作君主专制达到顶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航路殖民扩张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君主专制重商主义近代自然科学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发展 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