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_第1页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_第2页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_第3页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_第4页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2 一、培训概论2015年8月总体目标:称职的三级健康管理师具体标准:考试及格,取得证书考试时间:8月22日 周六8月8日-22日=14天*6小时=84小时教材共304页:每天必须看完22页!每小时=3.6页,很轻松!但要分秒必争!4 一、培训概论2015年8月总体目标:称职的三级健3 一、培训概论2015.4总体目标:称职的三级健康管理师具体标准:考试及格,取得证书考试时间:4月25日 周六4月17日-25日=9天*6小时=54小时教材:304页,每天必须看完33.7页!每小时=5.6页,很轻松!但要分秒必争!5 一、培训概论2

2、015.4总体目标:称职的三级健康4 一、培训概论2017年总体目标:称职的三级健康管理师具体标准:考试及格,取得证书考试时间:11月上旬4号 周六9月23日-11月4日=41天*4小时=164小时教材共304页:每天必须看完7.41页!每小时=1.85页,很轻松!但要分秒必争!6 一、培训概论2017年总体目标:称职的三级健康管5 二、复习备考要求第十章 心理健康从177页-194页=18页今晚睡前必须读完!方法:一、通读,一字不落二、对照大纲分别画出重点掌握(Z), 熟悉(S);了解(L)的部分;三、画出的部分再用心复读7 二、复习备考要求第十章 心理健康从177页-16 二、复习备考要求

3、四、对照大纲分步自我考试-Z-S-L。 用笔记下模糊、混淆和根本没记住的 问题。五、针对问题重新研读六、请家人同事用教材随机抽考8 二、复习备考要求四、对照大纲分步自我考试-Z-S-L。7第十章 心理健康复习要求本章共三节 84个培训点-考点 (第一节12点;第二节16点;第三节56点)38个掌握-重点:必须牢记,背下来,运用自如; 30个熟悉:看到提示能联想或回忆出内容15个了解:知道,理解9第十章 心理健康复习要求本章共三节 8 模拟考题:心理过程的概念考题:多选题1、心理过程是指( ): A. 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B. 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C.既人脑对现实的认识过程 D.也就是人脑

4、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答案:B D10 模拟考题:心理过程的概念考题:多选9心理过程2个考点(Z题1-2) 1、心理过程的定义(概念:Z题1):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2、心理过程的内容:(Z题2)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心理健康11心理过程2个考点(Z题1-2) 1、心理过程的定义(10个性心理(Z题3-4-5)个性心理包括的内容(Z题3):一、个性倾向性(Z题4): 包括的内容: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等(6个)。二、个性特征(Z题5): 包括的内容:能力、气质(秉性)

5、、性格(3个)。 S题6: 能力的概念; S题7: 气质的概念; S题8: 性格的概念;12个性心理(Z题3-4-5)个性心理包括的内容(Z题3):11个性倾向需要的差异区别P177倒数第10行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产生的角度;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满足需要的对象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精神需要是高级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的表达。13个性倾向需要的差异区别P177倒数第10行需要的种类:目前,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68年提出来的需要层次理论12目前,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模拟考题:需要多选题:性

6、的需要属于( )。 A、自然需要 B、生理需要 C、社会需要 D、获得性需要 答案:A B模拟考题:需要多选题: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S题6: 能力的概念*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等。 (本教材P177)*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14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S题6: 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S题 7: 气质的概念气质又叫秉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个性本性,主要指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

7、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15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S题 7: 气质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S题 8 : 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例如: 性格热情、奔放或温和、对人忠诚、嫉恶如仇、礼让关怀;行动举止优雅大方、神态温和端庄、谈吐幽默等。16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S题 8 : 性格的概念性模拟考题 : 能力的概念单选题 S题6:能力是( )A.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B.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C.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

8、以思维力为其核心的答案:B模拟考题 : 能力的概念单选题 S题6:能力是( )模拟考题单选题: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构成了人的( )。 A、人格 B、气质 C、性格 D、个性答案:B18模拟考题单选题:2019心理健康的概念(Z题9)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21心理健康的概念(Z题9)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20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标志)(Z题10)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三、有幸福感;四、在工

9、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 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2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标志)(Z题10)一、身体、智力、情21心理健康包括的内容(Z题11)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适应6、反应适度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23心理健康包括的内容(Z题11)七个方面:22心理健康的标准(Z题1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 生物学的、统计学的、文化的标准等,总的来说: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其特征包括: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与愉快 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适应能力24心理健康的标准(Z题1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关于心理健康要求掌

10、握的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表现(标志):4条,同上会议包括的内容:7个方面标准:很多-生物学、统计学、文化的,特征4个-生理-心理-社会关于心理健康要求掌握的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模拟考题:多选题: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 )。A、适应环境 B、有幸福感C、追求第一 D、受到赞扬答案:AB模拟考题:多选题: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人际沟通S题13: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系,协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各类心理问题以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个体适应能力、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潜

11、能得以发挥的过程。25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人际沟通S题13: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S题14: 心理咨询的划分形式一、咨询的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二、咨询的途径门诊咨询、电话咨询 网络咨询、信件咨询 专栏咨询、现场咨询三、咨询的人数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26S题14: 心理咨询的划分形式一、咨询的性质发展咨询、健27心理咨询的主要技术(Z题15)共情、(Z题16)倾听、提问、表达等。 29心理咨询的主要技术(Z题15)共情、(Z题16)28共情的含义共情(同理心、同感、共感等): 它是一种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他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能力。既换位思考的能力。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12、 作为态度: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心、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 作为能力: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得体、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咨询中是指体验来访者内心世界的能力。 既“换位思考”“将心比心”。30共情的含义共情(同理心、同感、共感等):29共情的主要内容(Z题16)良好的共情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内容: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了解;第二是来访者的感受,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地了解其对此事的情感体验;第三是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和准确。31共情的主要内容(Z题16)良好的共情包括三方面内容:模拟考题单选题:关于共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3、)。A、共情就是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B、共情就是把握来访者的情感、思维C、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D、共情就是必须与来访者拥有同样的情感答案:D模拟考题单选题:模拟考题多选题共情的三个具体含义是指( )。A、咨询师要以自己的参考框架去剖析来访者的问题B、咨询师借助于来访者的言行,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C、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对方的体验与其人格 之间的联系D、咨询师要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共情传达给来访者答案:BCD模拟考题多选题32倾听的主要内容(Z题17)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来访者的经历二、来访者的情绪三、来访者的观念四、来访者的行为34倾听的主要内容(Z题17)一般包括四个方面:33倾听的两

14、种形式(S题18)分析式倾听:“话外音”反应性倾听:“噢 ” “是的”“然后呢” 点头、目光注视、微笑35倾听的两种形式(S题18)分析式倾听:“话外音”34提问的主要内容(方法)(Z题19)通常分为2种:开放式提问: “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告诉我”。通常不能只用一两个字回答,它能引出一段解释、说明或补充材料,可以起到收集资料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掌握来访者的情绪反应、对事件的看法以及推理过程等封闭性提问: “是否”“有无”等,这种提问限制了来访者的作答范围,可以防止来访者漫无边际的叙述。往往在会谈内容比较深入,需要进一步澄清事实、缩小范围或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时使用。36

15、提问的主要内容(方法)(Z题19)通常分为2种:35表达的要求(S题20)咨询活动中对“表达”有两方面要求:一是来访者的表达二是咨询者的表达 ( Z题21 )37表达的要求(S题20)咨询活动中对“表达”有两方面要求:36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Z题21)鼓励释义(S题22)澄清解释(S题23)自我暴露(S题24):两种形式对来访者的看法感受;咨询师的个人经验和教训38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Z题21)鼓励S题22:释义的概念 指心理咨询师将来访者讲述的主要内容、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释义的作用:1、检查医生是否准确理解来访者的意思;2、给来访者传递信息:我在认真听呢,提高来访者信心;3

16、、帮助来访者再次审查其心理困扰理清思路S题22:释义的概念 指心理咨询师将来访者讲述的S题23:解释的概念 指心理医生依据某一理论、某些方面的科学知识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困扰、疑虑作出的分析、说明和解释,从而消除来访者的各种顾虑,走出心理困境。解释是从咨询师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的。S题23:解释的概念 指心理医生依据某一理模拟考题单选题:解释技术的含义是运用心理学理论( )。A、描述来访者的思想状态B、描述来访者的情感反应C、描述来访者的行为特点D、说明来访者思想、情感、行为的原因与实质答案:D模拟考题单选题:模拟考题单选题:解释与释义的区别在于( )。释义是从咨询师的参考框架出发解

17、释是从来访者的参考框架出发解释是为来访者提供新的思维方法释义是为咨询师提供反馈信息答案:C模拟考题单选题:模拟考题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释义是从来访者的参考框架出发解释是从咨询师的参考框架出发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提供信息或建议解释侧重于对某一问题做理论上的分析 答案:ABCD* 释义也叫内容反应;而指导、解释、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等都是一种内容表达。模拟考题多选题42人际沟通的概念(Z题25)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和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

18、,如影视、报刊、网络等中介传递信息的交流过程。44人际沟通的概念(Z题25)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人际沟通的过程(S题26)以下七个要素,是实现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和背景人际沟通的过程(S题26)以下七个要素,是实现人际沟通的必要44有效沟通的行为要素(Z题28)1、目光接触2、点头赞许3、专心一致4、有效重复5、避免打断对方说话6、转换角色46有效沟通的行为要素(Z题28)1、目光接触模拟考题单选题沟通是( )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信息 情感 物质 能量答案:A模拟考题单选题模拟考题单选题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 )有无情感的交流有无态度的交流

19、有无媒体的中介有无言语的出现 答案:C模拟考题单选题模拟考题多选题关于沟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景,其影响沟通的每一要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答案:ABCD模拟考题多选题48第三节 常见心理问题(Z题29)共十个:一、焦虑与焦虑症二、抑郁与抑郁症三、恐惧与恐惧症四、强迫症五、疑病症六、网络成瘾症七、性心理问题八、婚恋问题九、社会适应问题十、心理应激障碍50第三节 常见心理问题(Z题29)共十个:49焦虑的概念(Z题30)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

20、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还是异常反应?51焦虑的概念(Z题30)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50焦虑症的概念(Z题31) 焦虑症(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实际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52焦虑症的概念(Z题31) 焦虑症(焦 S题32: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和联系51 S题32: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和

21、联系5352抑郁的概念(Z题33)抑郁或抑郁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包括:原发性抑郁障碍的概念(Z题34):是指除外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所引起的抑郁综合征。继发性抑郁障碍的概念(Z题35):由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引起的抑郁综合征。54抑郁的概念(Z题33)抑郁或抑郁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53抑郁的症状表现一天中的多数时候情绪沮丧(儿童青少年可表现为易怒)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明显的体重减轻或者增加;或明显的

22、食欲减退或者增加。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性欲明显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一天中情绪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在持续半个月的时间中,具有以上项目中的5项或以上者可判断为抑郁症。55抑郁的症状表现一天中的多数时候情绪沮丧(儿童青少年可表现54抑郁症的概念(Z题37)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比抑郁更为严重。忧郁症的分类(S题38):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 轻型: 外表如常,内心痛苦体验 稍重-中:表现情绪低落、愁眉苦脸、自卑 重型: 伴有自杀企图或行为。56抑郁症的概念(Z题37)抑郁症

23、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S题39:恐惧的概念恐惧是人的一种情绪,因为周围不可预料或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强烈反应,或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55S题39:恐惧的概念恐惧是人的一种情绪,因为周围不可预料或不S题40:恐惧症的概念恐惧症是恐惧的一种病态形式,也叫恐惧神经症。特点: 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 受损害。56S题40:恐惧症的概念恐惧症是恐惧的一种病态形式,也叫恐惧神S题41:恐惧症的分类分为三种类型:一、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对某

24、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L题42-概念二、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核心症状是对人际交往紧张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 L题43-概念三、广场恐惧症:不仅指对公众场所发生恐惧,对人群聚集的地方也发生恐惧。L题44-概念57S题41:恐惧症的分类分为三种类型:59接上页S题41:恐惧症的分类广场恐惧症的共同特征是担心在公共场所昏倒或失去控制,又无法迅速离开,无力逃往安全地方,故常常出现回避反应。接上页S题41:恐惧症的分类广场恐惧症的共同特征是担心在公共S题45:强迫症的概念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是焦虑症的一种?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

25、迫同时存在,两者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的思维所困扰,自己极力抵抗和排斥,但又无法控制。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自知力完好59S题45:强迫症的概念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S题46:强迫症的症状分类4类一、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反复出现,难以控制。L题47:概念及表现 强迫联想; 强迫回忆;强迫疑虑; 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对立思维; 强迫思维;二、强迫动作:L题48:表现 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 强迫仪式动作;60S题46:强迫症的症状分类4类一、强迫观念:62S题46:强迫症的症状分类三、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

26、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四、强迫情绪: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害怕发疯、违法违规、伤天害理。而非对物体处境的恐惧。S题46:强迫症的症状分类三、强迫意向:S题49:疑病症的概念即疑病神经症,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实质是一种焦虑,凡是把焦虑指向健康的就是疑病神经症。62S题49:疑病症的概念即疑病神经症,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S题50:疑病症的症状表现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注,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虽然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患者

27、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表现有: 疑病的心理障碍; S题51 疼痛; 各种躯体症状63S题50:疑病症的症状表现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注,诉躯体症状S题51:疑病症的心理障碍表现有两种表现:一、疑病感觉:感觉身体某部或对某部位 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或过分关注。 描述较含糊不清,部位不恒定。二、认为患有某种疾病:描述形象逼真、生动具 体,反复要求检查,尽管检查正常,医生的 解释与保证并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担心 忧虑、惶惶不安、焦虑、苦恼。64S题51:疑病症的心理障碍表现有两种表现:6665网络成瘾的概念(Z题52)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IAD):

28、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是行为成瘾的一种。 分为五种类型: 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关系、 网络信息、网络交易67网络成瘾的概念(Z题52)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66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Z题53)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3. 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68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Z题53)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Z题

29、53)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 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它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4.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Z题53) 使用网络的开68性心理问题的概念(Z题54) 性心理问题是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那些不引起常人性兴奋的物体或情境,对患者有强烈的性唤起。70性心理问题的概念(Z题54) 性心理

30、问题是以69性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Z题55)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有:恋物癖异性装扮癖(异装癖)露阴癖窥阴癖易性癖性施虐癖和性受虐癖71性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Z题55)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有:70社会适应问题的概念(Z题64) 社会适应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 社会适应是一个毕生的过程。72社会适应问题的概念(Z题64) 社会适应是个71社会适应的基本组成部分(Z题65)社会适应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个体:是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

31、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73社会适应的基本组成部分(Z题65)社会适应有3个基本组S题66:个体社会适应障碍的症状表现1、抑郁、无兴趣感2、焦虑、紧张不安3、行为障碍:旷课、旷工、迟到早退、寻 求刺激4、躯体不适:如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 化不良5、社会性退缩:如逃避现实、独来独往、 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能力减退。72S题66:个体社会适应障碍的症状表现1、抑郁、无兴趣感74S题67:个体在遇到新情景时的基本适应方式一般有3种基本的适应方式:1、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2、接受情景,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

32、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3、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歪曲、曲解现实,通常是无意识的、自动的,有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等。73S题67:个体在遇到新情景时的基本适应方式一般有3种基本的S题68:心理应激障碍的概念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打击之后,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74S题68:心理应激障碍的概念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S题69:

33、心理问题的实质心理问题的实质是大脑结构或功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紊乱和歪曲,即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75S题69:心理问题的实质心理问题的实质是大脑结构或功能失调,S题70: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遗传因素个人成长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强烈的外界刺激突发事件个体心理素质人格特征认知倾向等8个方面76S题70: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遗传因素7877个人成长因素中婴儿期的主要内容(Z题73)婴儿期:指1-3岁这一时期:断奶 这一时期孩子和母亲的依恋非常亲密。分离焦虑-是孩子寻求早期安全感的方式。79个人成长因素中婴儿期的主要内容(Z题73)

34、婴儿期:指1-78个人成长因素中幼儿期的主要内容(Z题74)幼儿期:指3-6、7岁这一时期:游戏-通过游戏开始进行社会交往,在游戏中学习和他人合作。3岁左右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建立的时期。80个人成长因素中幼儿期的主要内容(Z题74)幼儿期:指3-79 个人成长因素中学龄期的主要内容 (Z题75)学龄期(童年期):指6、7岁-11、12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引导学习兴趣。81 个人成长因素中学龄期的主要内容 80 个人成长因素中青少年期的 主要内容(Z题76)青少年期:11-12岁至15-16岁是性生理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不良。82 个人成长因素中青少年期的 个人成长因素中中年期的主要内容 (S题77)是从青年期以后到60岁以前的阶段。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压力大、工作家庭问题、不良行为。常常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