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 一 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根底的商品经济的矛盾学习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作用理解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54. 练习题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概念回忆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广义的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生产方式: 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概念。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底,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3、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商人、高利贷者转化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小商品经济分化
3、 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别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即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加速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必须具备两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大批的货币资本。
4、2、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财富。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圈地运动.avi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avi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开展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确立 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资本主义生生产方式封建社会后期 14世纪末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城市 地理大发现15世纪末1492年资本来到世间 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二、以私有制为根底的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生产资料和劳动
5、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分工自给自足以交换为目的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兴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以个体经济和个体劳动为根底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根底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价 值使用价值 劳动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交换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
6、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根底,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重点理解交 换共同的质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价 值20小时20小时1:2交换价值 ?肉可吃、皮可穿砍东西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思考:交流研讨判断对错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7、。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体力、脑力消耗)(凝结) 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抽象劳动表达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不同质使用
8、价值相同质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异人类劳动商品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思考:交流研讨辨析:人们的生产活动从来就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1、价值量是表达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劳动时间量量价值劳动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8小时甲12小时乙个别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
9、法: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2件/小时30分钟/件甲乙丙8小时10小时12小时1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正常补偿亏损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消耗。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马克思:如何还原?“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n 1 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要求、实质、定义
10、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按照等价交换的原那么来进行。 这说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可见,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也就是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 这个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它表达着商品经济开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这一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2、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与价格运动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价格表现出来的,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中的必然趋势,必然通过价格运动来表现。 价格是价
11、值的货币表现。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 影响价格运动的因素 A、金属货币自身的价值量的变动,或纸币等符号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变动,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B、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机制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根底 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根底,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追加投资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下降减少投资供
12、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客观的基础性的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商品出售结果先进落后高低少多等价等价多利少利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甲乙丙4小时5小时6小时5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正常补偿亏损 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A、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B、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商品生产者总是处于鼓励的竞争之中,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C、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的,而且是滞后的,因而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D、引导生产者乐意生产价高利大和见效快的产品,只顾追逐
13、私人局部利益的短期行为,而不愿投资于微利或见效缓慢的公用事业、根底设施、根底工业,因而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中长期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价值规律要求把市场和方案结合起来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要求要通过自发的和自觉的两种机制市场和方案的结合来实现。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价值?价值价值 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再表现为一两银子交换价值形式的开展 商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表现出来,它经过了交换价值最后到货币形式,揭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总和的或扩
14、大的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一般价值形式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2把斧子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1只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1两黄金货币形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货币是特殊商品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双重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决 定 的使用价值特殊商品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社会职能决 定 的使用价值商品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 货币产生后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商品和
15、货币两极,它将商品二因素的内在矛盾开展为外在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如何把商品换成货币是商品的惊险跳跃。 货币产生后的开展先后经历了贵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币和电子货币等形式。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局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局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矛盾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局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交换成功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私人劳
16、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开展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根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社会化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2.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17、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3. 学习重点练习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根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
18、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说明 A、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置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练习题练习题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
19、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练习题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第 二 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学习重点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我们用此问题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与财富的创造源泉是工人阶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规律,以此来说明资本主义社
20、会由工人创造的价值与财富被资本家阶级瓜分了。资本主义根本矛盾是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以此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性。练习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须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开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决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
21、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 ,价值也 ; 布使用价值 ,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一旦货币购置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置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只有劳动力才是商品。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
22、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为什么能购置工人的劳动力?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行为而获得收益的权利。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根底,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意志关系。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所有者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占有剩余产品的经济利益关系。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为维护经济利益上所有制关系,以法律规章制度形式强制规定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排他性的权利界限。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
23、关系,资本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古代埃及、希腊奴隶制经济中世纪欧洲农民在城堡外劳动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 造使用价值转 移旧价值形 成价值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m一般商品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加工,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物品的有目的的活动.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劳动结束后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具体劳动创 造转
24、移使用价值旧价值再生产抽象劳动创 造A 价值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工人劳动进入生产过程(劳动时间增加一倍)40元 4小时生产资料100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8小时,创造新价值80元劳动力价值60元布2米 50元辅料1套 10元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200元 =120C+40V+40M例题价值200元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局部价值。用“m来表示。它是剩余劳动的凝结,表达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劳动力价值v创造剩余价
25、值m)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 v+mw=c+v+m 2、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和源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资本的本质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的一般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和增殖性 资本的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表达的是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资本表达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反映着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资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购买购买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原有
26、价值 ,价值量 使原有价值 , 产生增殖,剩余价值转移没有变化m的唯一源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揭示了m产生的源泉:v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公式: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根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m = 6小时 = 150%4小时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27、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m = 4小时 = 100%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生理因素024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时间吃饭、睡觉、休息时间社会道德因素 m = 5小时 = 167%3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3剩余劳动时间53工作日8小时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
28、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谋求竞争中取胜追求更多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全社会资本家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相比照较长期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是个别企业资本家获得的,它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区别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全体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途径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联系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的关系
29、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管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是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根底,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联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的关系物质技术根底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与生产技术不变,或生产技术开展缓慢相适应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为条件的;资本主义开展的早期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而在机器大生产出现后,逐渐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区别 讨论: 1、劳动力价值的下降是否意味着工人的生活水平降低? 2、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30、资本家剩余价值的增加能否同时进行? 3、“无人工厂的出现使得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已经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无人工厂 三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是在扩大的根底上进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根底上进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一局部用于个人消费,另一局部追加生产,使再生产在扩大根底上进行。 进行积累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市场竞争生存的外在压力。资本家新增加的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转化,是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即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
31、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1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由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构成 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构成资本的构成从物质看从价值看技术水平决定其数量比例技术构成价值构成C : V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追求剩余价值 改进技术 C的比重愈来愈大 V的比重愈来愈小 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机器排挤工人资本有机构成
32、提高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有流动的、潜伏的和停滞三种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人口相对过剩无产阶级贫困化财富在资产阶级一端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端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根本矛盾锋利化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四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销售阶段准备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置阶段生产阶段GWPmAPWG 1、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购置-生产-销售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GWPmAPWG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GWPWG
33、 GWPW G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马克思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空间上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是互为前提、相互统一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周转次数(n) =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一年的时间(U)周转时间(u)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资本的周转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周转时间周转次数2、资本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利润量节省预付资本 3、社会资本再生产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A、社会总产品是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a、含义:社会总产品
34、社会总商品资本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1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b、划分: 价值形态实物形态生产部类构成: c+v+m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角度: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 :第二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两大部类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 A、社会总产品实现:价值补偿、实物补偿原因: 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物质补偿的前提,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根底。只有社会总产品能够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价值得到补偿,同时获得剩余价值,才能重新购置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社会再生产才能重新进行。 第二,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保证社会
35、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正常进行,最起码的条件是要保证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和替换。否那么,社会资本再生产就不能再正常进行甚至中断。 价值构成c+v+m实物构成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三个局部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即社会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都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否那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会遇到困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会产生。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资本主义工资1工人出卖的商品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36、劳动力的价值;但以劳动价格现象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资本主义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还有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4现阶段工资的提高改变不了被剥削的地位V0401033 福特制.wmv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价值 W = c+v+m新创造的价值本钱价格 kC转移来的生产资料的价值m 剩余价值劳动力自身价值V= K + m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 W = c+v+m= K + mm转变为本钱价格K的产物m转变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实际消耗利润PW= K + P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利润是剩余价值观念上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来源。m是可变资本
37、的产物: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利润率:预付总资本联系:p为m的转化形式1内容不同2数量不同m:资本家的剥削率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m p区别:2利润平均化的开展趋势投入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的利润不同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自由转移的结果使利润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率 =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及其来源。剩余价值分割剩余价值转化产业利润工业利润农业利润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股息地租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股东土地所有者具体
38、形式剥削工人阶级产业工人的劳动非产业部门雇员的劳动创造实现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2、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对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四、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社会化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生产过程是分工协作劳动产品由市场交换私有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资本主义生产矛盾 1资本主义根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开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相对
39、过剩的危机。实质: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于资本要带来更多剩余价值而言的过剩。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 1.货币的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别离,出现只卖不买的危机。 2.货币的支付手段形成商品的债权与债务链条,加深某环节中断的危机。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商品积压过剩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比例关系破坏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危机阶段生产下降 萧条阶段经济停滞复苏阶段经济恢复高涨阶段经济繁荣经济危机的周期性V0402001 20世纪大危机.wmv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
40、周期的新特点 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那么周期进程中的各阶段特征不明显 危机阶段的破坏程度大为减弱 危机与通胀相结合的经济滞胀 回忆学习重点习题1.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缺乏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习题3.以下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局部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
41、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习题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C.商品经济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6.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习题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局部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上下;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利润率的上下; D.剩余价值率的
42、上下习题9.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第 三 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效劳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为实现资产阶级专政而推行的种种统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官吏制度、选举制度、法律制度、决策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核心。 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1、国家作为统治阶级工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对内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一是保卫本国领土完整,防御外敌的侵略和颠覆; 二是致力于对外的侵略、扩张和掠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其他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1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平安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民众以平等自由的民主权利。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宪法坚持的根本原那么:私有制原那么“主权在民的原那么分权与制衡原那么人权原那么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 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分析试题及答案
- 广西龙胜中学2018-2019高二4月月考试题(英语)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业实务试卷:护理伦理与法律案例分析试题
- 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
- 2025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法(一)模拟试卷:增值税与消费税税收优惠政策解析
- 2025年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考试统计与概率难点突破专项卷
- 2021年安徽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统计中级资格考试概率与数理统计强化训练模拟试卷
- 口咽通气护理操作规范
- 放射疗法护理要点与流程
- 汽车美容合作协议书
- PFMEA(第四版)培训课件
- 夏季预防中暑及中暑急救培训PPT
- 中美贸易战解析
- 重大电力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 《乔灌木整形修剪》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 亮化工程报价单
- 高压电缆在线监测
- GB/T 41914.1-2022微细气泡技术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第1部分:术语
- 平面设计需求表、流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