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课件_第1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课件_第2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课件_第3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课件_第4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1962年为蒲松龄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故居题写的。第一课时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作者介绍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

2、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蒲松龄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千三越甲可吞吴 。1、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抒发公愤,刺贪刺虐。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聊斋志异 3、聊斋版本: 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 铸

3、雪斋抄本:实存474篇。 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 “三会本”: 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城隍、郡司、冥王层层贪赃枉法)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席方平百折不挠,执著诉讼)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一、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1、 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 2、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3、借梦境揭露官吏的梦狼: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1、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 2、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 3、考试荒唐,黜佳进庸: 如贾奉稚 4、考生心态,神魂颠倒:

4、 如王子安 二、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1、歌颂纯真爱情,展现崭新的爱情观 鼓吹“真心”“至情” 阿宝孙子楚的痴情: 异史氏曰“性痴则其志凝” 香玉黄生与牡丹精香玉生死相爱。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 鬼神可通”。 三、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宣扬“知己之爱” 连城连城与乔生结为“知己”,生死相爱。 瑞云名妓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 。 2、借婚恋故事反映深刻的社会内容 婴宁“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不满。 小翠“女寓黠于欢,寓警于戏”,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 斗争与官场上互相倾轧。 家庭内的薄情与鄙劣。 3、落寞生活中的精神幻影 西湖主、翩翩嫦娥:

5、遇仙篇章中男人的辉煌:艳遇、富贵、仙缘。 四、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崂山道士:好逸恶劳,投机取巧,势必头破血流。 画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丑狐:对忘恩负义者的讽刺。画皮小倩 阿宝小谢粉蝶 小翠陆 判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

6、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写作背景2、艺术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体裁上,大部分作品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3、创作意图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聊斋自志) 蒲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神鬼狐妖虚幻世界人妖恋人鬼恋人仙恋4、“花仙系列”作品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

7、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是其中不朽的杰作。理清情节开 端(1):发 (2):再发(3.4):高 潮(5):结 局(6):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一黄姓书生在下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哭,凭吊时幸有耐冬所化的红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复生。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

8、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也相继死去。 复述文章内容1、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文章表现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分析课文2、文中是如何表现黄生与香玉之间至深的爱情呢?(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一往情深)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泪凝枕席”。展现他对一往情深的至情。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黄生身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

9、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10年后黄生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化为无花牡丹,陪伴香玉左右。对于死,黄生又有何哀?他欣然面对死亡,把死亡说成自己的“生期”。这段神奇的描写,此处令人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故事,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

10、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4、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1)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2)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香玉:率真开朗。她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相见黄生,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

11、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矜持庄重。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随【元】元好问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或者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作者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这种“生死以之”的坚贞爱情和友情的力量。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

12、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思考探究 “水鬼与渔夫”的民间故事一名溺死之“水鬼”与一名“渔夫”相交往,有一天,水鬼以“时间”到来为由,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以“转世投胎”方式,转入乐道。渔夫虽然高兴友人将要脱离劫难,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意欲一窥究竟。结果水鬼大多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在“天道不爽”的殷殷垂鉴之下,终于获得某种补偿与回馈,成为神灵,承担起庇护人世子民的责任。民间故事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

13、以此宣扬“为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人为善”的教化目的。复述文章内容 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

14、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待,并且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1、阅读课文,分析王六郎的性格特征。(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在多年前,因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的真诚。分析课文在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虽然显得很不厚道,但却不是为了私利,而是要帮助朋友,可见他

15、有情有义。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在亭午时分,一名妇人怀抱婴儿前来,行至河畔,旋即失足坠入河中,在该妇人载沉载浮的奋力挣扎中,伴随着河岸幼儿扬手掷足的高声哭啼。结果是妇人没有沉下去,而是“忽淋淋攀岸以出”,抱着儿子回去了。当晚,二人照常来到河边聚会。渔夫向他询问了这件怪事。王六郎回答说:“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其实当妇女“沉浮者屡矣”的奋力求生状,实际上也是王六郎内心

16、波涛汹涌的心理挣扎的写照。到底是“利人之死,求己之生”,还是“致人之危,求己之安”?王六郎必须立马做出抉择。让妇人代替自己去死,虽说是“命中注定”的,但可能会“残二命”,自己会带着罪责投胎转世;牺牲自己,放掉无辜的妇女,自己将面对“更代不知何期”的痛苦煎熬。当该名妇女“忽淋淋攀岸以出”之际,水面归于平静,我们知道王六郎已经作出了自己合乎道德的选择。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可见王六郎的品德是非常的高尚,我们能不感到这个“水鬼”可敬吗?2、文中是怎么体现二人之间的真挚友情的呢?渔夫在饮酒之前,一定以酒酹地,祝祷河中溺鬼。这一行为最初可能是出于对水鬼的恐惧,但他并不知道这一行为却施恩于嗜酒的水鬼王六郎。正因为这一因缘,也是由于他们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首先,王六郎宁愿牺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