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下册5紫罗兰之死教案鲁教版制_第1页
年级语文下册5紫罗兰之死教案鲁教版制_第2页
年级语文下册5紫罗兰之死教案鲁教版制_第3页
年级语文下册5紫罗兰之死教案鲁教版制_第4页
年级语文下册5紫罗兰之死教案鲁教版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语文下册5紫罗兰之死教案鲁教版制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 5 紫罗兰之死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紫罗兰之死【教材分析】选材方面: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作者独具匠心选用童话故事来讲述人生哲理,同学们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借鉴这种从独特的角度选材的方式. 情节方面:文章的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是在批判虚荣的紫罗兰,可是到了文章的最后,笔锋一转,赞扬追求轰轰烈烈人生价值的紫罗兰,文章跌宕起伏,富有特色.同学们可以学习本文这种情节安排方式,开始给人一种错觉,但后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语言方面: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文词华丽,比喻恰当;语言富于哲理性.(引导学生分析具体语段)

2、 【教学目标】(1)体味紫罗兰的心路历程,品味主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紫罗兰的形象,从其心路历程上品味主旨。 【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搜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师:1.纪伯伦个人简介,图片。2.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 【设计思路】一篇文章,作者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表现他们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情(一种深层次的理解),以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情能力的目的。由于我感到学生平时对生活环境认识不足,洞察生活的能力有限,生活的体验较浅,而文章源于生活,要想深入的了解文章,必须全面的认识生活,所以我循序渐进

3、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按读、思、品三个步骤进行,这些工作落实好了,学生自然能够对作品有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会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通过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又形成自己新的生活体验,不断成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如果立即做选择,你愿意在寂寥的天幕中做医科光芒四射但转瞬即逝的流星,还是选择做医科如萤火虫般默默无闻的小星?(学生自由谈)你的选择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定位。(引入课题)二、听录音,找出本文最能代表紫罗兰心声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原文的理解。三、为了这个追求,紫罗兰的命运可以分为三个过程。(一)、起初,字罗兰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课文中的语句) 后

4、来因何发生了变化。思考:对紫罗兰和玫瑰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带感情读出来。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紫罗兰命运的第二阶段(执着追求) 对于紫罗兰的想法,旁人是怎样的态度?(玫瑰劝,造化威胁) 请学生带感情、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学生评议分角色朗读的情况) 师启发:应读出怎样的心理变化?对于后文的结局此处有过暗示吗?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伏笔的写作手法)五、终于,紫罗兰实现了愿望,由此她的命运也进入了第三阶段,概括一下。 这个结局旁观者的态度怎样的?紫罗兰的态度怎样?带上感情朗读紫罗兰的心路历程,找出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写上旁批,读给大家听。 (既锻炼读的能力,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六、深入分析主旨1、作者对

5、紫罗兰的态度是褒还是贬2、你对紫罗兰这一形象有何看法?(允许学生畅谈,言之有据即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七、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五、作业设计把文中富于哲理性的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去,并试着把他背下来. 【板书设计】第五课 紫罗兰之死 静静躲在草丛里变身耀眼的玫瑰(生) (死)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教学反思】一篇文章,作者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表现他们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情(一种深层次的理解),以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情能力的目的。由于我感到学生平时对生活环境认识不足,洞察生活的能力有限,生活的体验较浅,而文章源于生活,要想深入的了解文章

6、,必须全面的认识生活,所以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按读、思、品三个步骤进行,这些工作落实好了,学生自然能够对作品有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会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通过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又形成自己新的生活体验,不断成熟。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作品不断的品读,在字里行间,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积极思维活动,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完成阅读过程的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由具体-抽象-具体的变化过程。如学生们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学生的这些感情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

7、观察,当然不可以纯客观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评比,融进自己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以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感受伟大的不平凡的东西。正如好的文章,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在这堂课上,有许多同学在稚嫩的话语中流淌出感悟生命,感悟生活的淙淙流水,我很高兴.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愿意投入其中,而且是有能力的。因此,质疑我在预备班就告诉了他们方法,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满足他们自身体验的需要。如在品读过程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纷纷自己

8、寻求答案,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完全释放,阅读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自己生活体验和阅读、精读,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体验,自己去寻求答案。同时也要给学生营造出个人体验和感情环境。强调对学生阅读体验的尊重,对学生独特感受应该珍视。在这堂课上,我没有对任何一位学生加以批评,没有引导入究诱导学生估测预设答案。当然,在体验教学过程,我尝试释放学生思维能量,充分张扬学生的个人体验,但也不可忘记作品中作者的主观体验,一味放纵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思想,使学生养成不经思考的坏习惯,在这堂课的确出现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1、听课时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常常把学生的阅读变成走过场。

9、给你们两分钟。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学生只能揣摩老师的意图。哪里能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呢?2、 课堂教学秩序不好。学生动起来是好事,但由于激发学生不同认识冲突,常常众声喧哗,人声鼎沸,如果在平时,极有可能课堂为了维持纪律,使整个教学环节打乱. 总之,这堂课作为体验新课改教学的初次体验,让我进一步的认识了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快乐学习,通过自身体验,通过阅读想象,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完全释放他们的思维。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7 说“屏”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说“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了解中

10、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3、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回答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

11、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起遮挡视线和装饰的作用)师:看来同学们对屏风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更多地了解美丽的屏风。二、 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流萤 帷幕 忒 书斋韶光 休憩 伧俗 闺房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回顾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步骤),师生先朗读,再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遇到困难可小组讨论或者询问老师。出示问题提示有困难的同学: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其特点? 本文运用的是哪一种说明顺序?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具体说明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

12、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写说明文时,依据什么来选择说明方法?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评点时侧重)2、 谈谈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为我国有如此巧妙的屏风而自豪。四、练一练,说一说(任选一题)。1、多媒体展示几幅屏风图,现场讨论准备,让学生扮演店主和顾客,出售屏风。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工艺品,作一段说明。让学生了解向别人介绍一件物品时,可介绍它的质地、特点、作用,也可和同类事物作比较说明。把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学以致用,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五、作业布置:1、

13、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200字左右。第三篇: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28马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马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二、过程和方法: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

14、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教学方法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教师播放马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

15、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课件展示课题)二、新课学习1.提问:那中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如果说黄河文化是我们华夏族独有

16、的文化,而马的文化却是世界性的文化的。让我们一起与马共舞。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3.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

17、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有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4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马是人类的朋

18、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5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作者

19、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6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

20、“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7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

21、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三、结论总结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四、课堂练习1作者布封是_国_学家和_。他

22、一生的主要著作是卷帙浩繁的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鞍辔()犷野()阔绰()庇荫()() 3解释下列词语。剽悍:畸形: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五、作业布置1.学习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2.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六、板书设计家 养 马野 生 马个性:勇毅、驯良对比个性:强劲、高贵命运:遭受摧残奴役命运:享受自由快乐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苏州园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推荐)苏州园林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积累掌握“轩榭、丘壑、嶙峋、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3

23、)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4)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5)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2)学生鉴赏品味,研讨探究,教师点拨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 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严

24、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材分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

25、un xi 轩 榭) ln xn ( 嶙峋 ) jin shng ( 鉴赏 ) zhn zhu( 斟酌 ) 池沼 ( zho ) 丘壑 ( h )1 镂空 ( lu ) 阑干 ( ln ) 模样 ( m )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 :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嶙峋:枯瘦的样子。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

26、堂交流。三、 自主合作学习1、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1) 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 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4、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 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四、 点拨讲解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7、。2、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图画美 (总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分说) 大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局部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图画美门窗图案美 (分说) 小屋瓦色彩美 细处 总: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2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第二课时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讨论。 过程: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

28、们探究一下本文, 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29、画。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

30、,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阅读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3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

31、“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

32、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

33、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自然段。4 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注意高树与低树、

34、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

35、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四)、略谈其他段落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三、反馈和迁移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

36、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四、小结。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五、作业。第

37、五篇: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25珍珠鸟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珍珠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3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分析合作探究2朗读法,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点体验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围绕描写对象的特点立意,结构疏密有致、脉络清晰的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精髓,积累好词佳句。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3讨论点

38、拨法。用于文章写景段落进行分析,学习描写细腻的写法。 课前准备教师查找作家作品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文化传统,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诚信呢?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

39、,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珍珠鸟。2欣赏珍珠鸟的图画3释题:珍珠鸟是动物,写动物,一般抓住动物的哪些方面来写?(请学生回答)看课文如何写?二、新课学习(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写珍珠鸟,写了几只珍珠鸟?三只(2)这三只鸟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只大鸟,生了一只小珍珠鸟)(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大鸟?(25)哪些自然段写小珍珠鸟(614)(4)课文先写大鸟,再写小鸟,为什么?因为大鸟生了小鸟,有了大鸟,才能有小鸟。 (5)那么大鸟从哪里来?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课文第一段)(6)归纳课文第一段:点明珍珠鸟的来历。(二)朋友送给我珍珠鸟以后,我对珍珠鸟怎么样

40、呢?看课文对待大鸟这部分,齐读课文(25)段,找出我对待珍珠鸟的句子:(请学生回答)(三)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四)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如何,后来又怎样呢?(从课文中找出语句)先怕人 熟悉(五)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呢?1我初见朋友送的珍珠鸟时心情如何?从文中哪句话读出了这种喜悦之情?可是紧接着,作者为什么单独用一段强调“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想象:这对怕人的鸟被送到新的主人家,心里会想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试着扮演鸟爸爸、鸟妈妈的角色,说说他们将进行一段怎样的家庭对话?2.我在关爱珍珠鸟的过程中,首先为它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我这一温存

41、的举动换来了什么?你从这一叫声中读出了什么?3.我还为它做了哪些事?我的付出又换来了鸟怎样的反应?过渡:是谁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4.雏鸟对我有什么反应?我又是怎样关 爱它的呢?5.在我的关爱下,鸟不但亲近我,信任我,还对我产生了一种依恋,你能从文找出雏鸟对我依恋的句子吗?作者在表现这种依恋的情感时用了哪种写作手法?6.读到这里,你感觉作者笔下的鸟和你以往见到的有什么不同?7.这种表达效果和作者细腻的描写是分不开的,你认为作者对雏鸟主要进行了什么描写?能找出相关词语吗?请带着对鸟的喜爱之情朗读这段文字。过渡:我们再来看这鸟,亲昵的趴在作者肩头睡着了,还呷呷嘴,似乎在做梦。 想象:此时的鸟做了一

42、个什么梦?8.作者也被鸟的这种亲昵、依恋的深情所打动,灵感涌上心头,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想象:作者在这里想对我们人类发出怎样的呼唤?你以后会怎样做?三、结论总结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唤起情感上的共鸣,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亲近它,欣赏它,关爱它。四、课堂练习1.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茂密( ) 舒服( ) 信任( ) 抖动( ) 呼叫( ) 竟然( )2.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排比 比喻(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2)我摸它,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 )(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

43、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3.我知道带点字应该选择哪个意思。熟:A.食物烧煮到可以吃的程度 B.表示程度深 C.植物果实长成了(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2)秋天,果实成熟了。 ()()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深:A.经历的时间久 B.不易理解 C.从外到里的距离大(1)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2)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3)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4.我能按照课文叙述顺序重新排列下列短语。淘气的小家伙 可爱的小红嘴 人鸟相依图 温暖舒适的巢5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

44、们。”这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 6“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五、作业布置学习本文之后及时捕捉灵感,拿起笔细腻的描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六、板书设计珍珠鸟我鸟 不惊动它怕人 不打扰它渐渐胆大 不伤害它放开胆子完全放心信赖爱鸟 爱人爱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烤鸭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北京的风情特点的,学习首尾互应、详略得当、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和采用对比、列数字说明的方法,积累

45、文中的优美语言。4.认识“涮、焖、腹”等9个字,会写“炉、宜、雅”等10个生字。教学重点: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祖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而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更是荟萃着民族饮食的精华。你们知道吗?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最具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出示烤鸭图片,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可能吃过烤鸭,

46、可你知道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焖(暗)便宜坊、挂(明)全聚德)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一)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二)研究“挂炉烤鸭法”。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足以见得全聚德之繁华昌盛,名扬四海了。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先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

47、汇报内容,教师随机板书:原料、燃料、过程、出炉)3.理清顺序:作者把挂炉烤鸭的过程说得清楚,读者读得明白,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清楚?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4.两种方法烤制的鸭子相比,你觉得作者更偏爱于哪一种?是从哪感受到的?(体会文章安排详略得当。)5.课件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垂涎欲滴,请同学们说说看后的感受。(既想痛快地吃上一顿,又欣赏了制作烤鸭的技巧和方法)6.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三)学习烤鸭的吃法。1.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独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你们知道吗?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刚才我们就

48、已经想一吃为快了。请大家轻声读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2.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吃。3.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指导读重点句子:“技艺娴熟的片鸭师傅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1)从哪能看出是“技艺娴熟”?(抓住“均匀、大小薄厚一致、每片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等词语体会,再通过“108”这个数字,加深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技艺娴熟”。)(2)请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可以读出赞叹、惊讶、羡慕、佩服等感受)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四、总结板书,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对比的说明方法)五、拓展延

49、伸,强化主题1.即兴表演:向外国友人介绍北京烤鸭。(教师饰演外国友人,学生饰演全聚德烤鸭店的服务员。)2.你还知道北京有哪些美食吗?(学生说一说)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边播放课件,教师边介绍北京的美食)欣赏了这么多美食,你想说点什么?3.自由交流。下一页更多关于烤鸭教案的精彩内容第一篇: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 you go to school?难点讲评1.What time do you get up?What time +助动词do/does +主语+动词原形,询问某人做某事的具体时间。 what time do you begin

50、 class in the morning? 注:Whats the time=What time is it?也是用来询问时间,意为“几点了”。用it作答。Whats the time? Its 7:30.2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1)句中usually与often 一样都是频度副词,常用于动词be 之后,行为动词之前。always 意思是“总是”、“永远”,表示动作重复,状态继续,中间没有间断。We always get up before six oclock. 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others. alwaysusua

51、llyoftensometimesseldomnever 2)介词 at 常用于具体时刻之前,意义为 在 ,如:at 5:00 在5:00钟。介词at 除了指时间以外,还可指(1)人物的所在之处,如:at my uncles home 在我姑姑家, at the station 在火车站. (2)朝向,如:look at me!看我!(3)指速度或价格.如:she buys the book at a good price 她以优惠的价格买了这本书。on,at,in这三个常用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和地点,但具体用法不同. on用在日期、星期几、节日前,也表示在具体某一天及具体某一天的上午、下午和晚

52、上。on November 1st on Monday on Childrens Day on Tuesday evening in用于月份、季节、年份前,当early,late用于句首修饰介词短语时,尽管表示具体某一天的上午、下午、晚上,都要用in,泛指一般的上、下午,晚上也用in 。Early in the morning of National Day,I got up to catch the first bus to the zoo. 将来时态表“过一段时间后” 及“在.期间” 和“在某个季节,某年、某月” 都用in。Xiao Ming was born in December of

53、 2004. 3. What a funny time to eat breakfast!(1)What a/an +形容词+单数名词+主语+谓语!what a good girl she is!(2)What+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主语+谓语!What good girls they are!(3)What +形容词+不可为名词+主语+谓语!What terrible weather it is!4、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work: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事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各类工作。不可数名词 job:指具体的职业或工作。可数名词5、take a walk

54、 take a walk=have a work=go for a walk 散步6、either.or.“要么、要么、”,连接句子中两个并列的成分,表示两者之一。 当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应该与最近的一个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即就近原则。7.People love to listen to him. love to do sth.=like to do sth.very much.喜欢做某事,强调具体活动。 而love doing sth.=like doing sth. very much则强调习惯。hear 意为“听见”,表示听的结果,而listen to则表示“听”,强调的是“听

55、”的动作。Lets listen to the music. We listen but dont hear.10、lots of=a lot of 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复数形式,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11.What time is it?-几点了?-Its eight thirty. 八点三十分。本句是就具体时刻进行提问的,what time 意为“几点”,这是特殊问句,它的同义句为:Whats the time? /What time is it by your watch? 在回答这个句子时,要用Its +钟点。注:英语时刻的表达法:顺读法和逆读法。 顺读法:钟点数+分钟数。4:25fo

56、ur twenty-five,6:58six fifty-eight,7:seven o clock 说明:这种表达不论分钟数是多少,均可使用。逆读法:分钟为+介词to/past+钟点数,可分两种情况:1)分钟为不超过半小时,用分钟数+past(/pa:st/过)+钟点数。 4:23twenty-three past four,5:19nineteen past five. 2)分钟数超过了半小时,用(所差的)分钟的+to+(下一个)钟点为。 7:31twenty-nine to eight,10:58two to eleven在逆读法中分钟数逢 “五”逢 “十”可省略minute(s)。否则

57、应加上。当然,英语习惯上把十五分钟(fifteen)称作一刻a quarter,三十分钟(thirty)称为half/half,因此10:30,可以用两种表达方式,half past ten,ten thirty。 12.Thanks for your letter. Thanks for your help.Thanks for telling me the good news. 13.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y morning?1)该句中 want to do句型。表示“想要做某事”,该短语中want为及物动词,后面的to do 是不定式I want to

58、play the drum.I want to see my old teacher next week. 3)know about 知道有关,了解有关,句中about 意为“关于,有关”的意思。17.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about your morning.请写信告诉我你的早晨。 释:1)tell sb. about sth.告诉某人有关某事的情况。 My father often tells me about China. 2)write sb. a letter=write a letter to sb.给某人写信。 She often writes me

59、a letter=She often writes a letter to me. 三重点短语1.what time 几点 2.go to school 去上学3.get up 起床4.take a shower 洗淋浴 5.brush tooth 刷牙 6.get to 到达7.do homework 做家庭作业 8.go to work 去上班 9.go home 回家 10.eat breakfast 吃早餐 11.get dressed 穿上衣服 12.get home 到家13.either.or. 要么、要么 14.go to bed 上床睡觉15.in the morning/a

60、fternoon/evening 在上午/下午/晚上 16.take a walk 散步 17.lots of 许多18.radio station 广播电视 19.at night 在晚上 20.be late for 迟到四语法知识点 1. what time与when what time翻译为“几点”问的是具体的时间,一般回答要具体到小时。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at half past seven oclock.回答具体到点钟,且注意在几点前边的介词用at。(1)整点时间可表示为“钟点数oclock”或直接读钟点数,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