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和青铜器传统艺术的根脉玉文化的起源和形成最早玉器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真正玉器文化的开始: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器时代” 到来的条件: 第一,美感 第二,玉石的发现 第三,工艺2-玉文化的起源和形成最早玉器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2-“巫以玉通神” 祭祀余姚河姆渡遗址 :璜、玦、珠、管 3-“巫以玉通神” 祭祀余姚河姆渡遗址 :璜、玦、珠、管 3红山文化玉礼器 :玉钺(yu )、兽形玉、龙、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饰在内的红山文化玉器视为早期的玉礼器。 4-红山文化玉礼器 :玉钺(yu )、兽形玉、龙、勾云形玉佩、良渚文化时期装饰性增多玉琮、玉璧 5-良渚文化时期装饰性增多玉琮、玉璧

2、5-玉文化的 发展和成熟夏 商 西周、东周 秦汉 巫用 礼用儒用6-玉文化的 发展和成熟夏 商 西周、东商朝玉器安阳妇好墓“玉不离身”的最早例证 玉跪式人 7-商朝玉器安阳妇好墓“玉不离身”的最早例证 玉跪式人 7-妇好墓随葬玉器8-妇好墓随葬玉器8-玉石项链 从妇好墓出土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的玉雕工艺在选料、造型和制作技巧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选料上,已经开始使用质纯色美的和软玉。 从众多出土的玉器来看,配饰占大多数,玉器作为装饰品、佩戴品的身份渐渐凸显。 9-玉石项链 从妇好墓出土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的玉雕工艺在选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

3、,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春官大宗伯 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种礼器,即“六器”,也称“六瑞”。 至此,中华玉文化完全步入礼器玉时代 10-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君子佩玉的开始 儒家创始人孔子采取比较实际的态度,不仅宝爱玉礼器,而且呼吁重建礼制,将玉器人格化,提出“君子比德于玉”。 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出详尽的描述。他的描述最终形成了儒家用玉体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1-君子佩玉的开始 儒家创始人孔子采取比较实际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家秦汉时期 :装饰性增强,儒家用玉体系长足发展。隋

4、唐以后:玉雕出现,藏品增多;开始世俗化。宋代: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现实主义”、“厚古之风”、“镂雕盛行” 明代学者高濂盛赞“宋工制玉,发古之巧,行后之拙,无奈宋人焉” 12-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家秦汉时期 :装饰性增强,儒家用玉体系长元代玉器 :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渎山大玉海 13-元代玉器 :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渎山大玉海 13-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发展到顶峰。 还有像生玉、陈设玉,以及坠饰、串饰、簪等。清代:颠峰时期。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出现一批生活化的作品。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艺成熟,出现了以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清代玉材

5、以新疆与为主,常见的有青玉、白玉,在清后期,翡翠由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极力推崇,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被誉为玉石之王。 14-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发展到顶峰。 还有子冈玉 “子冈”款青玉合卺杯 玉兽钮夔龙纹樽 15-子冈玉 “子冈”款青玉合卺杯 玉兽钮夔龙纹樽 15-著名的玉山子 大禹治水图 16-著名的玉山子16-各种各样的玉石 17-各种各样的玉石 17- 在我国也俗称“翡翠” ,硬度较高,颜色有白、粉红、绿、淡紫、紫罗兰、褐和黑等色等。多分布于缅甸,我国云南省一带。 硬 玉 软 玉玉石的两大类 软玉称真玉, 我国是软玉的著名产出国之一,主要产于新疆的昆仑山、天山和阿

6、尔金山地区。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 18- 在我国也俗称“翡翠” ,硬度较高,颜色有白、粉红、绿、翡翠老坑种翡翠 :“老玻种”,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 19-翡翠老坑种翡翠 :“老玻种”,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冰种、水种翡翠:质地透明,但颜色较次;许多冰种里有絮状物,亦较珍贵。20-冰种、水种翡翠:质地透明,但颜色较次;许多冰种里有絮状物,亦紫罗兰翡翠 :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或“春色” 。 红翡:颜色鲜红或

7、橙红的翡翠,在市场中很容易见到 。 品种较新。黄棕翡:颜色从黄到棕黄或褐黄的翡翠,透明程度较低 。 21-紫罗兰翡翠 :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或“春色玉出和田 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黄,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 其中较多产出的是白玉,而羊脂白玉又是白玉中的上品,如凝脂般含蓄光泽。糯性较强。其他玉种,如墨玉、糖玉等,也逐渐收到追捧。22-玉出和田 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23-23-青海玉 外表美观,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玉质较细腻,呈半透明状。由于其外观与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

8、其冒充翡翠玉件。 24-青海玉 外表美观,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现代的新玉种俄罗斯白玉“汉白玉” 阿富汗玉25-现代的新玉种俄罗斯白玉“汉白玉” 阿富汗玉25-玉器的雕刻工艺材料有价,工艺无价 五大原则一、因料施艺 二、剜脏去绺 三、化瑕为瑜 四、废料巧用五、俏色巧用 常用技艺一、浮雕 二、透雕 三、圆雕 四、内雕 五、螺纹26-玉器的雕刻工艺材料有价,工艺无价 伊势和巧用27-伊势和巧用27-“相荫仕女”俏色玉是玉雕艺术宝库中技艺最为精湛,艺术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成于乾隆三十八年的“相荫仕女”玉雕,更是俏色玉中的佼佼者。 28-“相荫仕女”俏色玉是玉雕艺术宝库中技艺最为精湛,艺术价值

9、最高镂空技艺 清代摆件29-镂空技艺 清29-圆雕工艺30-圆雕工艺30-寓意无穷的纹饰 在奴隶社会,即商周时期,玉雕工艺已经得到发展,纹饰优美,并新出现有鱼、龟、鸟、兽面、兔、蚕等形象的玉雕佩饰。常见的纹饰有夔龙纹、蟠螭纹、云雷纹、窃曲纹、方格纹等,特别是当时玉雕阳文线条的出现,是技法处理上的一大飞跃。 在民间,玉器上纹饰的发展也以其变化无穷的花样和趣味横生的寓意而令藏玉之人爱不释手。31-寓意无穷的纹饰 在奴隶社会,即商周时期,玉雕工龙 纹东汉 蟠螭纹玉壁 32-龙 纹东汉 蟠螭纹玉壁 32- 云雷纹圆牌鳞纹手镯33- 云雷纹圆牌鳞纹手镯33-喜上眉梢玉石上雕刻了一只喜鹊栖息在梅花枝头,取

10、谐音。34-喜上眉梢34-松鹤延年马上封侯35-松鹤延年马上封侯35-三羊开泰36-三羊开泰36-貔貅纳财金鸡报晓37-貔貅纳财金鸡报晓37-一些佩玉的方法 常见:玉坠、玉镯、玉摆件 其他:玉牌、籽料、把玩件、 玉原石 38-一些佩玉的方法 常见:玉坠、玉镯、玉摆件 38-白玉牌绘事后素39-白玉牌绘事后素39-玉镯款式圆条型:“寿镯”,款式古典、传统。庄严华贵之美。圆环扁框型:“福镯”,现代样式。舒适、妥帖。椭圆扁框型:“贵妃镯”,现代与古典的结合。优雅、秀气。40-玉镯款式圆条型:“寿镯”,款式古典、传统。庄严华贵之美。40 福禄寿玉镯:紫、绿、黄为一体贵妃镯寿镯41- 福禄寿玉镯:贵妃镯

11、寿镯41-玉籽料原石42-玉籽料原石42-手把件节节升高(碧玉)金蟾吐财43-手把件节节升高(碧玉)金蟾吐财43-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课件“夏铸九鼎” 商周青铜器艺术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了铜材,铸成九个鼎,上面刻出百物图像,用于趋吉避凶。九鼎从此成为根据政权的象征物。原始社会鼎是用陶土烧成的,下有三足,用以烹煮食物。夏代以后,人们学会铸造青铜器,青铜器便成为贵族统治者用以祭祀鬼神祖先的“礼器”“夏铸九鼎” 商周青铜器艺术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

12、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已知最大的鼎。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杜岭方鼎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于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出土。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杜岭方鼎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于河南省郑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耳、足等部分造型有改进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耳、足等部分造型有改进大盂鼎 大盂鼎。通高102

13、.1厘米;口径784mm;腹深49厘米;重153.5kg。形制为:立耳;深垂腹,腹上部饰曲折角兽面纹;足上部饰外卷角兽面纹、出脊,足下部略呈蹄形。鼎内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铭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载了周康王对贵族盂的训诰和赏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大盂鼎 大盂鼎。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mm;腹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四羊方尊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是国家特级文物.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四羊方尊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象尊 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吉美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象尊高65厘米、长96厘米,是现存动物形尊中最大的一件。象尊 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