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蛋白质电泳与分析Protein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目录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2 电泳的基本原理3 电泳技术分类4 电泳技术的应用5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6 常用的电泳方法7 电泳仪器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1909年Michaelis首次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称为电泳。他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学的Tiselius对电泳仪器作
2、了改进,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建立了研究蛋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并首次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及、球蛋白组成的,由于Tiselius在电泳技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1948年Wieland和Fischer重新发展了以滤纸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过研究。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1950年Durrum用纸电泳进行了各种蛋白质的分离以后,开创了利用各种固体物质(如各种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琼脂凝胶、淀粉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方法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创建了聚丙烯
3、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技术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30多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仍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鉴定技术,是检验生化物质的最高纯度:即“电泳纯”(一维电泳一条带或二维电泳一个点)的标准分析鉴定方法,至今仍被人们称为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的最后、最准确的手段,即“Last Check”。由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化学和生化分析鉴定技术的重要新发展,己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3 电泳技术分类3.1 区带电泳3.2 界面电泳3.3 等速电泳3.4 等点聚集电泳3.5 毛细管电泳3
4、 电泳技术分类一 原理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带电颗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由于各种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等电点,如将蛋白质置于pH值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则蛋白质将带正电荷而向负极移动。反之,则向正极移动。因为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与其带电量、分子的形状及大小有关,所以,可用电泳法将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来。3 电泳技术分类三、实验方法1准备薄膜:将切割整齐的 2.56cm的薄膜条,浸入巴比妥缓冲液中浸透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缓冲液。2点样:仔细辩认薄膜的粗糙面与光滑面,在粗糙面距离薄膜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
5、。用玻棒蘸上血清样品,涂于盖玻片边缘处(边缘长度应比膜条宽度窄),将此边缘按压在直线上。注意:样品应点在薄膜的粗糙面一侧。待血清完全渗入薄膜后,将膜面翻转,点样面(粗糙面)朝下,置电泳槽中,薄膜点样端放于负极一侧。3电泳:打开电源,调节电压 110130V,电流0.40.6m A/cm宽,电泳时间4560分钟,电泳完毕后,关闭电源。3 电泳技术分类4染色漂洗:将薄膜从电泳槽中取出,直接浸入染色液中约5分钟,再转入漂洗液中反复浸洗34次,直至背景颜色脱净为止。此时,正常血清蛋白在薄膜上显示出五条区带。从前端至点样处的方向分别为清蛋白、1-球蛋白、2-球蛋白、-球蛋白及-球蛋白。5定量测定:时可将
6、膜条用滤纸压平吸干,按区带分段剪开,分别浸在体积 0.4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剪取相同大小的无色带膜条作空白对照,进行比色。或者将干燥的电泳图谱膜条放入透明液中浸泡23分钟后,取出贴于洁净玻璃板上,干燥后,即为透明薄膜图谱,可用光密度计直接测定。4 电泳技术的应用电泳技术主要分离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盐;也可用于分析某种物质纯度;还可用于分子量测定。电泳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如层析法)结合,可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指纹法”就是电泳与层析法的结合产物。用免疫原理测试电泳结果,可提高对蛋白质的鉴别能力。电泳与酶学技术结合发现了同工酶,从而对酶的催化和调节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电泳技术在医用科学中是
7、一项重要的技术。5.2.1 影响迁移率的内在因素所带静电荷的多少迁移率与表面电荷成正比。大小和形状直径小而接近于球形,则在电场中泳动速度快。DNA构象一般迁移速率超螺旋环状线状DNA单链开环。5.2.2 影响迁移率的外在因素1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指单位长度(每一厘米)支持物体上的电位降,它对泳动速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电压在500V以下,电场强度在 2-10v/cm 时为常压电泳。电压在 500V 以上,电场强度在20-200V/cm 时为高压电泳。一般,电场强度越高,带电颗粒移动速度越快 2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决定被分离物质的解离程度和质点的带电性质及所带净电荷量。溶液的pH离p
8、l越远,质点所带净电荷越多,电泳迁移率越大。因此在电泳时,应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pH值缓冲液。3 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离子增加会使电泳迁移率降低,原因是带电的离子会吸引相反符号的离子聚集在其周围,相成一个与运动粒子符号相反的离子氛(ionic atmosphere),它使该离子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降低了该粒子的迁移率。 6 常用的电泳方法6.1 纸电泳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6.2 琼脂糖粘胶电泳6.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4 等电聚焦电泳6.5 双向电泳6.6 免疫电泳6.7 DNA序列测定6 常用的电泳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英语:sodium dodecyl sulfate p
9、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SDS)作用:用于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电泳的过程中,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而SDS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该技术最初由shapiro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忽略电荷因素)。6 常用的电泳方法6.1 纸电泳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6.2 琼脂糖粘胶电泳6.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4 等电聚焦电泳6.5 双向电泳6.6 免疫电泳6.7 DNA序列测定6 常用的电泳方法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1766-2025化学品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
- 2025年影视工业化制作流程与质量控制产业政策分析报告
- 八年级劳动教育 焖饭与炒饭 教学设计
-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四单元 第9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年中国高温真空袋膜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人才激励机制与绿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态势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技术创新与实践路径报告
- 菏泽私人房屋租赁合同书
- 2025年中国高分子驻极体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教师晋升答辩常见问题汇编
- 新加坡安全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数学高二上册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A卷·知识通关练+B卷提升练习)(原卷版)
- 2025煤矿安全规程解读
- 初级消防员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计划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党纪法规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护理伦理与法律
- 网赌网贷专题教育
- 物业出纳培训课件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