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探索对日托幼儿交往心理的调查_第1页
幼儿教育探索对日托幼儿交往心理的调查_第2页
幼儿教育探索对日托幼儿交往心理的调查_第3页
幼儿教育探索对日托幼儿交往心理的调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托幼儿交往活动中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 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 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 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 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然而,在功利社会中,他们过早地被成 人套上“学业”的枷锁;成人对幼儿期望甚高,为幼儿选择的技能的繁重和功利 和色彩浓重如:学钢琴、图画啦、写字、算术等等剥夺了幼儿自由活动自 由交往时间。及来自学校、教师的教学中小学化倾向,搞一刀切,期中

2、期末的 测试等等,使得幼儿生活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选择交往伙伴 时也很难说没有功利上的考虑,教师在评价幼儿行为时,也常常带有对功利追 求的暗示,使幼儿交往行为出现缺损。比方:谦让的美德变成了为受表扬而为 之,老师在与不在表现不一样,为取悦老师过分表现等等。在城市中:在传统 的应该教育体制和观念的重压下,“学术型”、“学科型”教育甚至从幼儿园教育 就开始了,学业的实际负担和心理负担不仅破坏了幼儿园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光 辉形象,而且也破坏了幼儿天性和本该属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如幼儿园虽然是 不同年龄幼儿生活场所,但不同年龄幼儿很少有机会交往,即使是同一样年龄 的同伴并不相识“教学班”或“

3、班级”概念在幼儿期已经非常牢固这就是 他们活动、交往范围。据说在美国有许多不分年龄的混合班;当然是否按年龄 分班并不是影响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交往行为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 育行为才是重要制约因素。独生子女交往所存在的问题也带来了许多心理上问 题,如:“以我中心”、“孤独感”、“自闲症”、“缺乏自信等等,综上所述幼儿健 康交往存在缺陷!形成这种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来待这些原因作为教师在教育 实践中如何改善或纠正呢?本文力求通过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进行研 究。二,调查对象、时间、方法和分析1、调查对象:在小、中、大班各取1。名幼儿2、时间:2000年11月2001年12月3、方法:问卷调查

4、法、观察法、谈话法与教育实践法相结合(-)幼儿交往状况调查:“你最喜欢什么?”表_工程单独美工活动单独看书单独玩玩具与伙伴一起建构游戏聊天集体游戏(表演、角色、其自发)小班22312中班21412大班1432百分比10%10%6 . 7%36 . 7%16 . 7%20%“你经常与哪些小朋友玩或(谈话)”表二工程(0-1)个(1-3)个5个以上小班91中班82大班541百分比73 . 3%23 . 3%3 . 3%“教师对幼儿交往认识态度(20位教师)”表三工程答案人数百分比百分比你认为幼儿在园交往时间够了吗?够了525%不够1575%你认为幼儿园有必要多创设幼儿自由交往(如聊天)时间吗? 有

5、必要1785%没必要315%你认为应当平等地民主的干涉幼儿交往吗?应当1995%不应当15%教师对幼儿自由交往看法重视、允许1575%一般420%反对、不支持15%“家长对幼儿交往认识态度(30位家长)”表四工程答案人数百分比在幼儿交往中应当采取成人干涉吗?应该1860%不应该1240%在家中给幼儿创设良好社会交往机会吗?有必要1033 . 3%没必要2066 . 7%你认为幼儿交往时间够吗够了2583 . 3%不够516 . 7%家中重视幼儿伙伴交往重视、支持516 . 7%一般1550%不重视、不支持1033 . 3%家中重视幼儿社会交往重视、支持723 . 3%一般1343 . 3%不重

6、视、不支持1033 . 3%(-)对调查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表一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是喜欢与伙伴一起活动的,单独活动比例仅 26.7%,而73。3%幼儿都乐于与同伴一起玩耍,而表二中反响出来了另一种情 况那就是大局部幼儿交往同伴少,其中一局部幼儿局然回答没有,个别幼儿且 没有信心地认为自己不受同伴欢迎,“别人都有不喜欢我”“我没有好朋友聊天常 常是一个人玩的而在观察幼儿活动时每隔一分钟中就会有伙伴纠纷事件,告状 事件的发生“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让我玩”“老师他拿了我的积木”.孩子不 会较好地运用交往手段来处理这些事件,一直是老师所头疼的!在问卷中我还 问及在家中常常与谁玩耍,答案却是95%以上幼

7、儿回答“一个人玩厂顿时在我 的脑海是留下了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那就是独生子女的交往问题存在缺陷。独生子女以在成为我国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的主体人群,独生子女最突出 的特征就是“独”,这与交往中的“亲和”、“对话”、合作”、“共生”、“互生”等行 为与精神有很大矛盾。而我们并没有因为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独生子女而适时调 整教育策略更联合,更开放、民主的教育策略,相反,由于受到众所周知 的各种因素影响和干扰,形成了更加“紧缩”的教育策略通过控制来产生效 率(有人甚至提出“向课堂要效率和教育行为”不仅强化了本来就“独”字(独 占、独霸、独我、孤独等)当头的独生子女的独性,而且使他们正常交往行为 在缺乏交往对象、缺乏交往时间和空间处境中,变得少之又少。在家庭中,独生子女所面对的是成人世界,他们虽然与父母有一种亲近 感,在父母身边有一种信任感、平安感、安逸感,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 也需要平等对话,需要玩耍,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需要在同伴中得到承 认,并感受到同伴对自己需要,所有这些,都是如今大局部做父母的所难以给 予满足的。在教育机构中,虽然到处都是自己的同伴,但同伴交往却仅限于“合 得来”的几个人(如表四)。各种规那么约束和教师控制限制了儿童活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