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1页
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2页
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七篇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较流畅的语言大胆地表达、沟通自己喜爱的嬉戏。 1、幼儿尝试两人合作走大鞋,进展平衡、协调力量,培育节奏感。 2、体验嬉戏的多样和乐趣。 活动预备: 1、两人走的大鞋15双. 2、音乐预备:找朋友和欢快颂 3、课件好玩的嬉戏 4、场地预备 活动实录: 一、音乐嬉戏找朋友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玩个嬉戏吧! 2、师和小朋友玩找朋友的嬉戏(听音乐玩三次,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玩)。 二、沟通自己喜爱的嬉戏,并在沟通中学或玩个别好玩、简洁的嬉戏。 1、师:刚刚我们玩的是什么嬉戏?(找朋友)这个嬉戏好玩吗?(好玩),平常我们在幼儿园里

2、、在家里、在外面玩过很多嬉戏,那你喜爱玩什么嬉戏?什么缘由让你喜爱玩的呢? 2、幼儿沟通和介绍自己喜爱的嬉戏。 1)、幼儿1:我喜爱玩下棋的嬉戏,由于我每次和爷爷下棋都能赢。 师:那你都和爷爷下什么棋呢? 幼儿1:下象棋、跳跳棋、五子棋 2)、幼儿2:我喜爱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嬉戏,我觉得蛮好玩的。 3)、幼儿3:我喜爱在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瓜儿蹲的嬉戏。 4)、幼儿4:我喜爱玩山上有木头人的嬉戏,还有切西瓜的嬉戏。 师:我也玩过,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5)、幼儿5:我喜爱玩推小车的嬉戏。 师:就是推着小车跑的吗?(师边说边做动作) 幼:不是的,是两个人做的。 师:这个嬉戏确定好玩,你来介

3、绍一下吧! 幼儿5请另一幼儿合作边说边示范玩法。嬉戏玩法:一人爬在地上,另一人抓住他的两只脚,往前爬。 师:真好玩!原来小车是小朋友做的呀!让我们也一起找个朋友推小车吧! 全体幼儿玩一玩。 6)、幼儿6:我喜爱玩电脑嬉戏,每次我做对了,电脑上就表扬我了。 师:那你玩电脑时间可不能太长,由于会伤眼睛的。 7)、幼儿7:我喜爱玩医院的嬉戏。 师:为什么呢? 幼:由于我想当医生给人看病。 师:很棒!你是个有抱负、有爱心的孩子。 8)幼儿8:我喜爱玩“猜谜语”和“跟我说得相反”的嬉戏。 9)、幼儿9:我喜爱和奶奶玩“猜动作”的嬉戏。 师:我也会玩,我们俩一起玩玩。嬉戏规章:一人做动作,另一人猜是在干什

4、么。(此嬉戏好玩,幼儿都想玩) 师做两个好玩的动作让幼儿猜一猜 10)、幼儿10:我喜爱玩“走迷宫”和“拼图”,由于可以让我多动脑筋。 11)、教师小结:刚刚小朋友将自己喜爱的嬉戏相互进展了沟通!看到你们沟通时的快乐表情,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嬉戏的喜爱。 三、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教师喜爱的嬉戏走大木鞋 师:教师也有自己喜爱玩的嬉戏,你们想不想听听? 幼儿:想 师:你们看(教师出示玩具)!这是什么?(幼儿猜想)这是一双木头大鞋,教师喜爱的嬉戏就是用它玩的,叫走大木鞋。猜猜看怎么样玩? 幼儿猜想后,教师说:这个嬉戏是两个小朋友一人前一人后穿着大木鞋向前走的,可好玩了,想试试吗?(想)。 1、幼儿第一次

5、尝试合作探究 (1)、幼儿相互找朋友,第一次尝试合作穿大木鞋走,教师巡回观看和指导,留意发觉幼儿在尝试过程中消失的问题和探究状况. (2)、组织沟通探究状况。 师:小朋友!你们走起来了吗? 幼儿:走起来了,没有走起来 师:先请没有走起来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了?或许教师可以给你们帮忙。 幼儿1:我们走不起来,我走,XX小朋友又不走。 幼儿2、我们也走不起来,那个木鞋老戳在地上,老是要跌跟头。 师:那有没有走起来的?你们在玩的时候是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走起来的幼儿分别来说一说,并示范方法。 师小结:原来两人走之前先要统一出哪只脚,然后喊“预备起”,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一二”,看

6、来玩这个大木鞋还需要我们两个人好好合作才能玩好,特殊是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只要想方法就能解决。 2、幼儿再次合作探究。 要求会走的幼儿去带一带不会走的。 3、幼儿合作听音乐跟节奏走大木鞋 (1)、师:小朋友!教师要提一个加大难度的玩法,你们敢不敢挑战?(敢)教师放一段音乐,看一看谁能合着音乐的节奏走得更神气呢! (2)、幼儿听音乐欢快颂走大木鞋 四:观看录像好玩的嬉戏 1、师:小朋友!其实嬉戏还有许多种,让我们一起观赏一下吧! 2、观看各种嬉戏,教师有机地向孩子们介绍幼儿从未玩过的嬉戏。(如:跳房子、背萝卜、跳竹竿、数蚕豆、斗鸡)从嬉戏的观看中让幼儿体会到不仅孩子们喜爱玩嬉戏而且大人也同样喜爱

7、玩嬉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主动探究、相互合作,感受着探究胜利的喜悦。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的活动内容肯定会受到孩子的喜爱,肯定会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热忱。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随着主题活动我自己的开展过程中发觉,大班的孩子对自己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对身体的探究,更在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预设了“设计名片”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通过幼儿自主探究、沟通、互送名片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从中进一步熟悉自己,建立自信,提升美妙的情感,也是一个逐步学会接纳他人,努力使自己成为大家欢送的人,并愿意与同伴交往合作。 目标: 1.了解名片的功能,知

8、道名片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 2.能制造性设计自己的名片。 设计: 一.了解名片的作用 提问:昨天故事中小老虎用什么方法熟悉了那么多的新朋友? 你们见过名片吗? 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用名片,它有什么用? 小结:名片有各种用途,可以熟悉朋友、可以与朋友保持联系,它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二.观赏各种各样的名片 1.说说各名片上有些什么? 2.观赏各式名片:争论1.这些名片和刚刚的名片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设计名片 1.怎样设计自己的名片? 2.名片上应当有些什么? 3.幼儿设计自己的”名片,师巡回指导,帮忙有困难的幼儿。 四.幼儿互送名片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育

9、幼儿的阅读技能-(观看力量的培育)。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预备: 1、在阅读区新投放了5本小百科的幼儿杂志。 2、幼儿进阅读区开展小组阅读区域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推举新书。 1、向幼儿介绍新投放的书籍。 新投放的5本小百科的幼儿杂志,分别有不同的内容,有农场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类、人体类、动物类。 2、教师着重讲解动物类的小百科 a、介绍书名、封底、封页 b、针对图书中的文字向幼儿讲解。如:如何看书、如何发觉里面的内容。 二、幼儿自由选择看书,教师观看,随机指导。教师观看幼儿看书的状况:如看书、翻书的姿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能完整的看完一本图书、鼓

10、舞幼儿合作看书、帮忙幼儿看懂比拟难的图书等。 三、幼儿整理图书。 幼儿根据图书的标志将图书“送回自己的家“,检查图书是否摆放整齐,整理坐垫等。 四、共享图书,教师幼儿共同讲评,嘉奖小红花。 1、幼儿共享图书。 幼儿介绍自己阅读 的图书的书名以及图书简洁的内容,以及在阅读图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要求幼儿语言要完整。 2、教师幼儿共同讲评,嘉奖小红花。能够宁静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能够完整的介绍图书内容、以及比上次阅读活动有进步的幼儿,教师将在阅读区“我爱阅读“小红花榜上为他们盖上小红花。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在长大,体验升入大班的骄傲感。 2、让幼儿尝试运用颜色来表现不

11、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3、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胜利的欢乐。 4、培育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预备】 物质预备:幼儿绘画材料、其他用于布臵的材料。 环境创设:布臵大班班级环境。 【活动过程】 1、熟悉自己班级的位臵,感知班级环境的变化。 师:新学期开头小朋友们都上大班了,我们的教师是这么的美,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看我们大班的教室,跟中班的教室比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看) 师:班级位臵变了吗?班级标志有什么变化?(个别幼儿答复) 师:小朋友说现在的班级变成大班。那班级内的桌椅有没有变化? 师:那班级里面的环境还有什么变化?班级里面的小朋友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小朋友答复的很好

12、,班级里来了新朋友。班级教室有了许多变化。 2、争论、比拟自己的变化。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师:现在小朋友想想你刚上幼儿园时,你心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哭?(个别幼儿答复) 师:刚上幼儿园时有的小朋友说会很想妈妈,会哭。 (2)引导幼儿比拟自己与中班幼儿外在的不同。 师:小朋友现在看一看自己,跟自己原来在中班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个别幼儿答复) 师:小朋友的手和脚变大了,个子长高了。 3、引导幼儿争论自己与中班时相比,在本事、力量上有什么变化。 师:小朋友想一想自己,跟原来自己在中班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你学会了什么本事? 4、教师小结:我们升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不仅长高了、

13、长壮了,而且比中班时有了更多的本事!现在我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 5、争论上大班后该怎么做。 师:小朋友们都上大班了自己的事情应当怎么做?哪些事情应当自己做?(个别幼儿答复)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小朋友现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 6、绘画我是大班小朋友 师:我们升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不仅长高了、长壮了,还会做许多事情,等一下请小朋友画一张我是大班小朋友。 【活动反思】 在参观之前我组织了幼儿进展相关的争论:过完暑假,我们立刻就要升入中班了,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他们的教室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但是现在正是他们在学习本事的时候,所以我们肯定要

14、保持宁静,不能影响哥哥姐姐们学习。带着奇怪,我们就开头这节课! 之前,我们已经观看过中班标牌和我们班级的标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以及班级标牌的作用! 我们在进入中三班教室的时候,他们正在进展的是动物怎样避暑的教学活动,我们则在后面观看他们上课的状态:如何回答下列问题,坐得怎么样,声音怎么样等,当他们活动告一段落的时候,则开头独立看图叙述了,我们仍站在后面观看他们是怎么看书的:如做阅读时候有没有声音的,能不能跑来跑去的等等。 等到他们活动完毕后,我们观看了他们班的午睡室,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地答复道:他们的床有两层。为此我们又进展了争论,继而知道,睡凹凸铺的留意点! 这次活动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15、让小朋友自己发觉中班和我们小班有什么不同,并且有上中班的愿望。本次活动虽然简洁,但给了孩子们很深的启发,一个个都觉得哥哥姐姐本事好大,回来都说:“我要表现好”、“我想上中班”、“我要向他们学习”、“哥哥姐姐真有礼貌”、“他们的本事真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马上毕业离开幼儿园,在和幼儿的交谈中,我经常听到有些幼儿伤感地说自己不想离开幼儿园、教师、朝夕相处的小朋友。但是幼儿在伤感之余,没有认真想到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幼儿的友情保持下去,为了幼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联系,我们每年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都会请幼儿制作友情卡,盼望通过友情卡更好地维系大家的情感。因

16、此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使幼儿了解友情卡,同时知道卡中应有的重要信息,为他们设计制作友情卡供应必要的阅历预备,也满意他们的情感沟通的需要,进展幼儿社会性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的意义,并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信息。 2、毕业之际,通过制作、互赠友情卡,提升幼儿与四周人之间的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活动预备: 1、物质预备: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教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阅历预备:知道自己将要上学了,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能精确知道自己家中的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重点、难点: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有用

17、意义的信息,并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教师再见了进教室,自然地围坐在教师身边。 教师:每当王教师听到这首歌,心里就会有一种很酸楚的感觉,就会想到我们小朋友马上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不舍得离开小朋友;不舍得离开幼儿园;感觉很难受 教师: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到不同的小学了,就要和教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时机也变得很少,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相互遗忘吗? 幼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写信;可以去小朋友家中做客 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教师:在以前大班哥哥姐姐毕业时,他们都会有一个好方法,请你

18、们看一段录像,找一找他们的好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教师: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哥哥姐姐在相互赠送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教师:哥哥姐姐在相互赠送什么? 幼儿:礼物、照片、小相框、名字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幼儿:看到礼物就像看到小朋友;哥哥姐姐分开后见到礼物就不会相互遗忘 教师: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教师观看、指导幼儿制作,展现幼儿的友情卡。 重点争论:在小朋友制作的友情卡上消失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沟通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

19、字,假如教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其次张卡 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假如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 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由于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环节小结:这个环节中孩子初次尝试制作友情卡,并且发觉了在友情卡中有一些内容是很有用的。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引导幼儿逐一认真地观看卡中的内容,争论每一项内容的必要性。 第一张卡 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出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其次张卡 教师:你

20、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具体的信息能够告知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环节小结:在观看哥哥姐姐的友情卡时,幼儿了解到卡中要有的重要信息都是什么,并且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同时还知道可以用一些符号代替文字。 5、其次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教师可以鼓舞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教师的身边,展现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卡片上都有什么内容,是否第一次制作时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可以便利大家今后保持联系。 幼儿阅历梳理:

21、 教师:友情卡上有几样不能少的内容是什么? 幼儿:要出名字、电话和地址。 教师:还可以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 环节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很清晰自己要在卡中记录什么内容,有了前面哥哥姐姐友情卡的参考,这次幼儿制作得很顺当,而且将自己在第一次制作时消失的问题也解决了。 (3)看一些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更多的友情卡中可以有的内容。 幼儿:哥哥姐姐的卡中还有祝愿的话,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签名,还有不同的外形 幼儿看到更多的友情卡的样式,可以引发他们积极制作友情卡的意愿,并且发挥想象做出有特点的卡片。 6、互赠友情卡。 今日的活动是关于友情卡的第一次活动,小朋友已经知道了友情卡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22、,信任在毕业之前,我们还会做出更美丽更有创意的友情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永久心连心。 礼貌的提示: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间很宝贵的礼物,提示幼儿当送给别人友情卡是应当说一句什么话,在承受他人的赠送时也要敬重别人,要做到有礼貌地相互赠送。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在幼儿毕业之际,幼儿都想保存幼儿园这段难忘的友情,他们有互留电话的想法,由此我们开展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能够为同伴供应更多的信息,以保持今后的联系。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熟悉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需有的三个根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

23、熟悉比拟清晰。 其次在活动中采纳了多种的教学手段,通过观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了朋友之间的情感。通过现场制作的活动,幼儿不仅知道友情卡的内容,初步尝试了制作,还为后面的制作友情卡活动做了铺垫。 2、活动中的缺乏: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圆满,在谈到卡中的重要信息的话题时,应当请幼儿多说一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免在今后的制作环节中漏掉。另外,在幼儿对同伴的情感的沟通中,也应让幼儿多说说自己的感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制作友情卡的愿望。在社会情感的教育活动中,应当突出地引导幼儿多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到达提升幼儿情感态度的效果

24、。 主要内容: 1、活动的由来符合大班幼儿的需要,活动的设计过程清楚,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能够通过活动有效地解决幼儿活动中发觉的问题。 2、活动实行多种的教育形式,利用幼儿观看视频,直观了解友情卡的作用、内容,教学手段有效,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幼儿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己主动地思索,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要进展两次友情卡的制作,观赏两次哥哥姐姐的友情卡。这些环节的设计,对大班的幼儿形成一种挑战,使他们在自己的制作中发觉问题,然后在观赏过程中,主动寻求帮忙,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一个比拟胜利完整的友情卡。 4、建议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幼儿更主动地争论自己的感受、发觉

25、,充分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个活动的目标虽然是解决友情卡的制作问题,但是它的内在目标指向的是幼儿的情感教育。在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的提升和关注还要更多一些。例如,开头争论的“和同伴马上分开了,是什么心情?”这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幼儿要充分地说一说自己的情感、感受,体会到自己的情感需要,才能够有积极制作友情卡的意愿。因此教师可以在此环节时更深人地引导幼儿的争论。 综合评析: 1、此次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别,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连续连续与同伴友情的意愿。因此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借助于友情卡的方式,有效地与同伴保持今后的联系。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

26、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能够利用制作、发觉问题、观赏、再制作的过程帮忙幼儿梳理友情卡制作的重点,对幼儿的支持很有效。 2、活动的整体关注到幼儿的情感。从活动设计的初衷可以看到,教师是关注到幼儿与同伴将要分别的一种情感需要,在活动的结尾之处,幼儿互赠友情卡的过程,更好地表达了友情卡的情感内涵,也是幼儿体会同伴间情感的一个过程。 3、建议教师将本次制作活动分两次进展,这样能充分与幼儿争论制作的重点,帮忙幼儿梳理制作的阅历。将活动的过程作为幼儿探究、发觉的契机,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制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力量。 4、在小组反思中对“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进展了争

27、论,对教师采纳的方法赐予了积极地确定,教师的反思方式值得学习。另外,还有些问题值得教师们反思,例如,此活动是否在幼儿原有水平上提升了阅历?幼儿的已有阅历是什么?幼儿观看哥哥姐姐的卡片制作是否会影响幼儿的想象与制造?可否将友情卡与其他卡片进展比拟,从而让幼儿自己发觉友情卡的独特内容等等。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开展“奇异的力”这个主题活动将近两个多月了,孩子们的兴趣依旧深厚。每次活动,他们都专心观看、积极探究,我经常惊异于他们的发觉。 在自由活动中经常观察孩子们摆布书、笔、玩具,把它们竖起来,又倒下。孩子们这种无意识摆布,引发了我设计此次活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可以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

28、,当孩子们发觉这一现象后,再让他们想方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能站起来,这样,使原来无意识的摆布,变成带着问题去探究与感知。此次活动的源泉来自于孩子,取材于生活,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活动目标: 1、帮忙幼儿在活动中找到自信。 2、培育幼儿发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力量、制造力量。 3、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究发觉利用帮助材料可帮忙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稳,从而激发幼儿对直立平衡现象的兴趣,并积存有关阅历。 二、活动预备: 1、材料:雪花片、厚薄不一的书、熟鸡蛋、各种外形的棍子、粗细、长短不一的吸管、哑铃、不同的铅笔(尖的、平的、长的、短的)、磁带及磁带盒、牙签、各种筷子。 2、帮助材料: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