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1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2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3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4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新设计】在执教本课时,重点突破用典抒情的写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把本词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让学生以写对联或小诗的形式评价辛弃疾和他的词,在深入理解辛弃疾感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与写能力的和谐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学情分析】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了解不是太多,对词中的典故含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作者为了押韵在词中改变句式,学生对此了解不足,造成对词的内容理解

2、不到位。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和辛弃疾的经历,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打下基础。通过对句式的研究和词语的揣摩,让学生读懂词,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重点难点】理解作品用典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无论是那些温润如玉的先贤圣哲,还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英豪,还是那些才华横溢的迁客骚人,都喜欢登高远眺。登高之时,目及八荒,思接千载,在这广阔的空间与永恒的宇宙间遗世独立,古人总免不了俯仰古今,悲慨人生。800多年前,一个失意的武将,一个落魄的官员,一个爱国的词人,登上北固亭,举目远望,老泪纵横,把满腔的悲愤谱成一曲生命

3、的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武双全的“词坛飞将军”辛弃疾。进入新课(一)了解作者1.对于辛弃疾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词。请一位学生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积极抗金,希望恢复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写抗金爱国之情,抒壮志难酬之志。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词集稼轩长短句。2.臧克家对辛弃疾的评价: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3.学生齐读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初步了解辛词内容与风格。醉里挑灯看

4、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写于1188年,辛弃疾48岁,闲居江西)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明确教学目标2.知人论世这首词写于1205年,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皇帝),之前多年一直赋闲在家,不受重用。1203年被当时掌权的韩侂胄起用,第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获得名誉,巩固地位,没做好准备,草草北伐,只想侥幸成功。不听辛弃疾劝告,反而把他调离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有感而作。学生自由读词,找出这首词的韵脚。韵脚上片:

5、处去住虎下片:顾路鼓否学生齐读本词,教师指导。4.观看视频朗诵,5.请学生朗读,教师点拨。6.学生讨论:你从词中感受到作者的哪些感情?作者用典故与现实有什么联系?讨论明确:仰慕之情用孙权、刘裕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对比,讽刺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理解语序:江山千古,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问题探讨:作者登上北固山,北望看到的是千里江山,怎不写成“千里江山”而要写“千古江山”?讨论明确:“千里”只是从空间上说地方大,而本文题目是“怀古”,用“千古”符合题意;登上北固亭自然想到以前发生的历史故事,用“千古”准确,有历史的沧桑感。(2)劝诫之情借用刘义隆北伐失败的事情,来告诫当朝统治者

6、要做好准备,不要草率北伐。讨论:“赢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仓皇北顾”中“北顾”能否换成“忍顾”?讨论明确:赢得仓皇北顾(赢得:落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博得)赢得仓皇北顾(北顾:向北回望而逃)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忍顾:不忍去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历史草率北伐的教训: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北魏拓跋焘追至长江北岸。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败,1164年张浚罢相病死。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北伐大败,1207年被杀。(3)失望之情借用北魏皇帝拓拔焘追赶刘义隆,在瓜步山(江苏六合)建行宫,后成为佛狸祠,百姓

7、在此祭祀,南宋朝廷不思收复中原,百姓精神变得麻木,表达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4)愤慨之情用赵王想起用廉颇,派使者探问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廉颇还有人来问,感叹自己被冷落,无人重用,无法报国。讨论:“凭谁问”一句包含的感情?回顾辛弃疾生平,理解在词中深沉而悲凉的感情。(1)投影辛弃疾生平:23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20岁参加起义。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不顺,做地方小官,屡遭排挤。词作抗金救国,悲壮慷慨。4368岁,罢职以后,闲居在家。不忘报效国家,含恨去世。无缘补天成顽石愁到极处词更工国家的灾难,个人的不幸,爱与恨的碰撞,经过文字的捶打,在他心中激荡,不能在战场上杀敌,只好啸成一股剑气,化作金戈铁马的词章,于是才有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千古绝唱。悲中原不复老泪横流叹壮志难酬热血空洒请同学们带着情感再读一遍这首词。教师总结:怀才不遇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喟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仕途坎坷的孟浩然登上岘山哀吟“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忧国忧民的杜甫登上岳阳楼泪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以身许国的岳飞登楼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成空的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悲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登高生愁、登高感忧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模式。同学们作为嘉峪关人可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