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海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下列作家与其作品中所展现的地域对应错误的是:
A.鲁迅—《阿Q正传》—绍兴
B.沈从文—《边城》—湘西
C.汪曾祺—《受戒》—高邮
D.莫言—《红高粱》—东北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阿Q正传》是鲁迅于1921年12月以绍兴地区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B项正确,《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C项正确,《受戒》是汪曾祺以早年间在故乡高邮的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D项错误,《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问世。该小说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的抗日英雄,是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该项中“东北”表述错误,应为山东省潍坊市高密东北乡。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主要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山东高密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充满了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红高粱》所展现的地域是山东高密并非东北。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考生可根据以往所学知识作答。莫言是这两年公务员考试考查较多的作家,考生应对与莫言有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莫言是山东人,其作品展现东北地域特征的可能性较小,D项最有可能对应错误。A项对应正确。《受戒》是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该作品主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展现了江苏高邮本地乡土文化的浓郁气息。
B项对应正确。《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该作品描写了一出发生在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渡口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绘了湘西的民情风俗和自然风光,语言清丽隽永,风格自然淡远。
C项对应正确。《阿Q正传》是鲁迅的中篇小说。该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绍兴农村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表达了作者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和力图唤醒农民的觉悟,促使他们起来革命的愿望。
D项对应错误。《红高粱》是莫言的中篇小说。该作品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亦正亦邪的抗日英雄形象。《红高粱》对应的地域是山东高密。
故本题选D。2.生活中,俗称“暖宝宝”的一次性取暖片主要由铁粉、活性炭、蛭石、水、盐等材料构成。下列关于其发热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作用是减少铁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B.盐和水的作用是加快铁粉氧化
C.发热原理是铁的氧化吸热过程
D.蛭石的作用是散热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平常的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杂质,暖宝宝里的活性炭是用来吸收发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分的,起到分散铁粉、透气、防结块,从而能够达到均衡发热的作用。
B项正确,食盐和水能帮助铁粉形成微电池,起到加速铁粉氧化腐蚀的作用。
C项错误,“暖宝宝”是利用铁的氧化反应放热来发热,而不是吸热。
D项错误,蛭石的作用是使温度能够持续更长,即其起到的作用是保温,而不是散热。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暖宝宝又叫暖贴,是一种可供取暖的工具。反应原理为利用原电池提升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暖宝宝中的发热原料是由铁粉、活性炭、蛭石、无机盐和水等组成的聚合物,撕开暖宝宝明胶层,可立即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发生放热反应。其中,水和盐起帮助铁粉形成微电池加速铁氧化腐蚀的作用,所以,盐和水的作用是加快铁粉氧化。B项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可采用排除法作答。我们知道“暖宝宝”是用来取暖的,那么它的发热原理肯定是放热反应,A项排除。“暖宝宝”能持续发热较长时间,这就需要良好的保温效果,如果蛭石的作用是散热,那么“暖宝宝”很快就会散失热量,达不到取暖的效果,D项排除。准确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B、C两项的说法有一定的了解,这里我们也提醒考生多关注生活物品中蕴含的物理、化学知识。A项说法错误。“暖宝宝”是利用铁的氧化放热过程来帮助人们取暖的。在盐的催化作用下,铁粉可以较为迅速地与水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并放出热量。
B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正常情况下铁粉氧化是比较缓慢的,热量无法积累。但是“暖宝宝”中的活性炭粉具有强吸附性,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中储有水蒸气。水蒸气液化成水滴流出后,与铁粉和空气直接接触,会加快铁粉的氧化反应。盐在这一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活性炭的作用并非减少铁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D项说法错误。蛭石是一种无毒、在高温作用下会膨胀的天然矿物,因其具有很强的保温隔热性能,所以被用作“暖宝宝”中的保温剂。
故本题选B。3.在西汉时期,一种青铜染炉非常流行,以至于在许多地方都有出土。这种染炉分为三个构造:主体为炭炉,下部是
炭灰的盘体,上面放置一具活动的杯。它曾让几代学者对它的用途
,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它就是一种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小火锅”。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收孜孜以求
B.承接迷惑不解
C.收纳朝思暮想
D.盛放潜精研思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主体为炭炉,下部是······炭灰的盘体”可知,染炉下部是用来接上面掉下来的炭灰的。B项“承接”意思是承前接后,体现出接住上面掉下的东西,与文段对应恰当,保留。A项“接收”指收取、收受,一般搭配“礼物、遗产、工程”等,与炭灰搭配不当,排除;C项“收纳”指收留容纳,D项“盛放”指安放,均体现要把东西收好、保存,炭灰是燃烧后的废物不需要完好保存,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根据后文“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它就是······”可知,以前几代学者并不知道染炉的用途。B项“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与文段对应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考古证实:汉代吃火锅撸串儿喝酒很流行
》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曾让”“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可知,学者过去对“它的用途”不了解。因此,填入词语应表达“困惑、不了解”的含义。A项“孜孜以求”指不知疲倦地探求;C项“朝思暮想”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D项“潜精研思”指专心钻研。A项、C项和D项均无“困惑、不了解”的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迷惑不解”意思是对某一事物怀疑迷惑,认识不清,符合文意。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承接”指用容器接受,“承接炭灰的盘体”搭配得当。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二空,由“曾让几代学者……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可知,此前学者对青铜染炉的用途不了解,所填词语应体现困惑不解之意,排除不含此意的A、C、D。第三步,验证第一空。第一空较难排除,先看第二空,由“曾让几代学者……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可知,此前学者对青铜染炉的用途不了解,所填词语应体现困惑不解之意。“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孜孜以求”指不知疲倦地探求。“潜精研思”指专心钻研。三词均不能体现困惑不解之意,排除A、C、D。“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一空,“承接”填入此处表示盘体的作用是接上面掉下来的炭灰,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4.下列有关公共卫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
B.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甲类传染病有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三种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消息
D.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错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
B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C项错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D项正确,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共卫生。
第二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与D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内容。考生若对相关法律缺乏了解,则很难做出正确判断。考生在备考时应对与时事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持关注。A项说法错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根据法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自身无权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需要在国务院明确授权下才可发布。因此笼统地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的说法不正确。
B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根据法律规定,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
C项说法错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规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D项说法正确。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故本题选D。5.下列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表述错误的是:
A.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覆盖全岛
B.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C.全岛封关以后,对所有进口商品免税
D.海南省是除港澳外唯一一个单向免签的省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B项正确,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C项错误,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故并非对“所有进口商品”免税。
D项正确,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实施更加便利的免签入境措施。将外国人免签入境渠道由旅行社邀请接待扩展为外国人自行申报或通过单位邀请接待免签入境。放宽外国人申请免签入境事由限制,允许外国人以商贸、访问、探亲、就医、会展、体育竞技等事由申请免签入境海南。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故海南省是除港澳外唯一一个单向免签的省份。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6.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旅游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前到此一游、
的旅游方式已逐渐被深度体验、注重文化与互动的旅游方式所替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
,并成为热点。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量浮光掠影脱颖而出
B.环境浅尝辄止蔚然成风
C.品质走马观花应运而生
D.生态蜻蜓点水蔚为大观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根据“这种背景下”指代前文,前文指出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方式“已逐渐被深度体验、注重文化与互动的旅游方式所替代”,故横线处应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开始兴起。C项“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符合文意,保留。
A项“脱颖而出”本意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也指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体现不出“开始兴起”的含义,与文意不符,排除;
B项“蔚然成风”指事物盛极一时,成为风气,体现不出“开始兴起”的含义,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蔚为大观”指事物美好而繁多,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与“发展方式”搭配不当,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旅游品质的要求”搭配恰当,保留。
第二空,代入验证,横线处与“到此一游”构成并列,“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与“到此一游”语义相近,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在文旅融合中讲好民俗故事》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根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可知,文段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所填词要表示顺应时机而产生之意。C项“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符合语境。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侧重显露,没有“产生”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侧重流行,应该是先产生,而不能一开始就流行,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D项“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语义不符,排除D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二空。“品质”指物品的质量,照应“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符合语境。“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可以和“到此一游”构成并列关系,而且和后文的“深度体验”构成反向照应,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三空,此处句意为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自然而然地出现并成为热点,所填词语应表达出现之意,据此排除A、B、D。第三步,验证其余两空。先看第三空,文意为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出现并成为热点。所填词语应表达出现之意。“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成为一种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三词均不含有出现之意,排除A、B、D。“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表述恰当。“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与“到此一游”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7.鲜花:塑料花
A.纸质书:电子书
B.相片:画像
C.原本:复印本
D.钤章:印泥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鲜花和塑料花是并列关系,且鲜花是真花,而塑料花是仿真花,是根据鲜花人工制作而成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纸质书和电子书是并列关系,但二者是书籍的两种载体形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相片和画像是并列关系,但二者是记录人像的两种表现形式,相片是利用照相机拍摄出来的,而画像是利用画笔画出来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原本和复印本是并列关系,且原本是正品,而复印本是根据原本复印而来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钤章是指旧时机关团体使用的图章,需要和印泥配套使用,二者是配套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8.①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令人担忧,所需的关爱力度更大
②长此以往,势必会加重城市留守儿童问题
③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措施主要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
④但长期以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始终被边缘化
⑤从而给社会造成新的难题
⑥既无过多关注,也无相应关爱措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②⑥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④③②⑥⑤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判断首句。对比①句和③句,①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论述,而③句通过背景引入,引出农村留守儿童的话题。按照常规写作思路,通常先引出话题,再展开具体论述,即③句比①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两项。
观察①句中出现了“虽然”转折关系的前半部分,后面应接转折词,剩下AB两项,①后接④或者②,④中出现“但”转折词,①④转折关联词配套捆绑,锁定A项。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人民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也需重视》
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首句①和③,①提出观点,单看可以当首句,但③引出农村留守儿童这个话题,比①更适合当首句,因此,先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对比A项和B项。①②相连话题不一致,不适合捆绑在一起,①④相连话题衔接恰当,可以从农村留守儿童过渡到城市留守儿童,并且构成转折关系。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首先观察选项首句,发现首句分别为①、③,其中③作为引出话题的内容,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再对比A、B两项,判断①后接的是④还是②,根据关联词排除B。选项分别以①、③作为首句。①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令人担忧,③引出农村留守儿童的话题。按照行文逻辑,应先引出话题,再展开进一步的论述,③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对比A、B两项,判断①后接的是④还是②。①以“虽然”开头,④以“但”开头,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①④,排除B。
故本题选A。9.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巨大数量的高维几何结构,由紧密连接的神经元团块和它们之间的空白区域(空洞)组成。这些团块或空洞似乎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当研究人员给虚拟大脑组织施加刺激时,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做出了反应。这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意识越复杂
B.神经元团块或空洞互相联系,以施压方式促进人的思考
C.神经元能以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反应,取决于大脑功能
D.人脑充满多维几何结构,最高时可在11个维度上运行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根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可知,人类思考问题时即意识复杂时,神经元形成的团块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A选项因果倒置,排除;
B项,“以施压方式促进人的思考”无中生有,文段并未介绍施压可以促进思考,排除;
C项,根据“当研究人员给虚拟大脑组织施加刺激时,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做出了反应”可知,当大脑受到刺激时,神经元能以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做出反应,“受到刺激”是神经元产生反应的前提,故“取决于大脑功能”无中生有,排除;
D项,根据“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巨大数量的高维几何结构”“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不是三维?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里可能有11个维度!》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尾句“这意味着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可以理解为思考问题的时候便是意识复杂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从这个角度说A项逻辑颠倒。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意识越复杂”文中并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A项。B项对应第一句“由紧密连接的神经元团块和它们之间的空白区域(空洞)组成”以及第二句“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作出了反应”。可知“空洞互相连接”“以施压方式”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C项对应第二句“这些团块或空洞似乎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作出了反应”,可知该项“取决于”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D项对应第一句“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巨大数量的高维几何结构”以及尾句“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多维”和“高维”意思相近,D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然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选择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说法错误,由“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无法推出“意识就越复杂”的结论,排除。
B项说法错误,文段只说明当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并未提及神经元团块或空洞促进人脑思考的方式,因此无法推出“以施压的方式促进人的思考”的结论,排除。
C项说法错误,文段仅说明了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并未提及其做出反应的原因,因此无法推出“取决于大脑功能”的结论,排除。
D项说法正确,“大脑充满多维几何结构,最高时可在11个维度上运行”可由文段首尾两句得出。
故本题选D。10.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
,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宋诗其实是唐诗的延续,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譬如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触目皆是
B.登峰造极俯拾皆是
C.无出其右汗牛充栋
D.无与伦比斗量车载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
第一空,搭配“格律诗”,根据后文“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唐代的格律诗水平极高。B项“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C项“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它的,两项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常用搭配为“令人叹为观止”“让人叹为观止”,排除;D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根据“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可知,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搭配“作品”,B项“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填入横线处表达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很多”,符合文意,当选。C项“汗牛充栋”多用于形容“藏书”较多,而文段说的是“诗歌作品”,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莫说宋诗味如蜡》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A项“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未能体现出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符合文意。C项“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它的,符合文意。D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文中未体现出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填入的词语修饰“作品”。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宋代的诗人很多,作品也很多。B项“俯拾皆是”形容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符合上述语境。C项“汗牛充栋”指藏书非常多,一般与“书”“文献”“典籍”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唐代的格律诗达到了极高的地位和境界,据此排除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的C和与文意相悖的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排除适用对象不符的A。第一空,由“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唐代的格律诗已经达到极高的地位或境界之意。“无出其右”指没有能超过他的。“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二者填入均符合文意。
“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当主语是物或者其他人时,“叹为观止”前应该加上“令人”,表述为“令人叹为观止”,排除C。“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比得上的,与“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相悖,排除D。
第二空,“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极多,此处形容的是“宋诗作品”,适用对象不符,排除A。“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11.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因素产生
B.驱使要点内化
C.触动质素生长
D.驱动要素内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第一空,此处需分别搭配“经济增长”和“发展”,A项“推动”指的是使事物推进,D项“驱动”指的是使动起来,均可与“经济增长”、“发展”构成搭配,保留A、D两项;B项“驱使”指的是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一般搭配为“在……驱使下”“利益驱使”等,与“经济增长”、“发展”搭配不当,排除;C项“触动”指的是碰、撞,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回忆等),与“增长”、“发展”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搭配“关键”,A项“因素”、D项“要素”均可构成搭配,保留;
第三空,
结合文段,此处需表达智能科技和经济能够在中国得以发展是由于有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即横线要表达智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与智能化需求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项,“内生”指的是靠自身发展,智能这一领域的科技和经济之所以发展靠的是自身领域的需求——智能化的需求,在此能够体现同一领域的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保留;A项“产生”指的是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更多形容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因果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发展》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可知,文中第一空要表达的意思是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动力,起到促进事物发展的作用。A项“推动”指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符合文意。B项“驱使”指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动或被某物推动,如好奇心驱使,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触动”指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回忆等),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驱动”指施加外力,使动起来或驱使、推动,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数据和计算……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可知,数据和计算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地位等同于引擎,十分重要。D项“要素”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符合文意。A项“因素”指原因,未体现引擎的重要性,排除A项。锁定答案为D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内生于智能化需求”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经济增长和发展”搭配,据此排除搭配不当的A、B。第三步,再看第三空,辨析备选词语的侧重点,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四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触动”常与“机关”“情绪”等搭配,与“经济增长和发展”搭配不当,排除A。“驱使”指命令或者推动某人做出某种举动,受“驱使”的一般是能够自主做出行动的对象,与“经济增长和发展”也不能搭配,排除B。
第三空,“产生”“内生”都有生出之意,但“内生”侧重由自己产生。文段强调的是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源于我国自身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内生”更能体现其发展的原因,排除C。
验证第二空,“关键要素”为常见表述。
故本题选D。12.两相比较,白话文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往往在韵律上缺少节奏感,篇幅冗长,而文言文能用
传达出深层或多层意思,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
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语双关略逊一筹
B.只言片语无与伦比
C.三言两语相形见绌
D.寥寥数语无可比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两相比较”可知,文段把白话文与文言文作对比,所填成语与“篇幅冗长”构成反义对应,表示文章字数少的意思。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C项“三言两语”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均能体现出文言文篇幅不冗长的含义,保留。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强调文章的字数少,无法与“篇幅冗长”对应,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可知,白话文不具备以上特点,所填成语表示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相比的。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语境,当选。B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用在此处程度过重,排除;C项“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文段强调的是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与之相比,并非强调白话文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冉启斌:文言文在意境、形式、音韵等方面有特殊美感》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在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根据“而”表示转折,可知前后语义相反,转折前提到白话文“篇幅冗长”,转折后填入的词语要体现出文言文篇幅短的意思。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体现出“篇幅短”,排除A项;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文段在比较文言文整体的特点,而不是比较文言文中某个词句,语义不符,排除B项。C项“三言两语”指几句话,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C项和D项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其凝练之美……是白话文”可知,该空要表达的是文言文的美是白话文难以企及的。C项“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一般的用法是“与……相比,相形见绌”,“是相形见绌的”用法不对,排除C项。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简洁之意,排除不符合此意的A、B。第三步,再看第二空,辨析备选词语,排除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的C。第一空,由“两相比较”和“而”可知,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文言文相对简洁,所填词语应表达简洁之意。“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表达简洁之意,排除A。“只言片语”指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其强调的是言语的零碎,不完整,而非简洁,排除B。
第二空,“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通常用法为“与……相比相形见绌”,其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排除C。“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句意是文言文的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比不上的。“无可比拟”填入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D。13.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和政府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下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2020年1月起,黄河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将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B.2019年8月,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举行,与会代表形成了8条“西宁共识”
C.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拟用三年时间完成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时间开展“回头看”
D.2019年11月,住建部发布了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将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大类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错误,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B项正确,2019年8月19日至20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成功举行。与会代表通过交流、讨论,形成8条“西宁共识”。
C项正确,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题培训班中指出,将全面启动第二轮例行督察。从2019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时间开展“回头看”。
D项正确,2019年11月15日,住建部发布了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将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大类、11个小类。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而不是黄河流域,A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可采用联想法作答。生产性捕捞是使用捕捞工具捕获经济水生动物的生产活动。长江渔业资源丰富,受生产性捕捞影响较大。据此,可推测C项为正确答案。A项说法正确。2019年3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题培训班在北京举办,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培训班上指出,全面启动第二轮例行督察。从2019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时间开展“回头看”。在第二轮督察中,将适当拓展督察范围,将有关部门和企业纳入督察对象。
B项说法正确。2019年8月19日至20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成功举行。与会代表通过交流、讨论,形成了8条“西宁共识”。
C项说法错误。为了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危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D项说法正确。2019年1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明确将原来的六大类标志调整为四大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又可称为湿垃圾和干垃圾。此次调整去除的类别是大件垃圾、可燃垃圾和可堆肥垃圾,加入的类别是厨余垃圾。
故本题选C。14.牡丹:洛阳:郑州
A.荷花:青岛:济南
B.木芙蓉:成都:成都
C.菊花:太原:石家庄
D.凤凰花:厦门:福州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牡丹是洛阳市花,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洛阳和郑州均为河南省的城市。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荷花是济南市花,青岛是山东省的城市,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木芙蓉是成都市花,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但成都和成都为同一个城市,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菊花是太原市花,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太原和石家庄是不同省份的城市,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凤凰花又叫凤凰木,为厦门市树,厦门是福建省的城市,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5.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②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④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①“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该词反映的是一九二九年春发生于国民党南京军阀蒋介石和广西(简称“桂”)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即蒋桂战争。
②“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出自毛泽东的《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赴缅甸援英抗日,历经血战,不幸殉国,年仅38岁。此诗为毛泽东主席为戴安澜将军写的挽诗。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写于1949年,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④“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出自毛泽东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彭德怀在吴起镇战斗中歼敌一个团,击溃三个团,毛主席立即挥毫赋诗一首,赞扬彭德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①反映的是1929年爆发的蒋桂战争;②反映的是1942年戴安澜将军带领的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参战的事件;③反映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事件;④是1935年,在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彭德怀将军在战斗中歼敌一个团,毛泽东同志给以夸奖,提笔写完送给他的诗。因此顺序为①④②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综合考查我国文学与近代历史知识,考生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较难准确作答。在此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可以阅读一些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加以了解和记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一定的文学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备考近代史内容。题干中的古诗词的作者均为毛泽东。
①中词句出自《清平乐·蒋桂战争》。蒋桂战争是国民政府内部的新桂系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爆发的一场内战,发生于1929年。
②中诗句出自《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该作品创作于1943年,是为悼念戴安澜将军所做。1942年2月,国民政府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同年5月,第五军师长戴安澜将军遭遇伏击,以身殉国。
③中诗句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作品创作于1949年,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在热情歌颂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的同时,还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④中诗句出自《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该作品创作于1935年吴起镇大捷之后。吴起镇战役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彭德怀将军在此次战役中指挥先遣队奋勇杀敌,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
题干中的古诗词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
故本题选C。16.下列食物经过人体口腔能够初步消化的是:
A.牛肉和鱼
B.鸡蛋和牛奶
C.青菜和螃蟹
D.米饭和馒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牛肉和鱼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口腔中不含蛋白酶和脂肪酶,不能完成牛肉和鱼的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中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B项错误,鸡蛋和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胃中完成初步消化。
C项错误,青菜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但由于人体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青菜的主要成分在人体不能被消化吸收;螃蟹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在胃中完成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中完成初步消化。
D项正确,米饭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米饭和馒头可以在口腔内初步消化。
故正确答案为D。17.算法歧视是以算法为手段实施的歧视,主要指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机器计算的自动决策系统在对数据主体做出决策分析时,由于数据和算法本身不具有中立性或者隐含错误、被人为操控等原因,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算法歧视的是:
A.某新生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高低来安排他们的学号
B.某水果商家总是对长期参与团购的客户给予更低价格折扣
C.某信用评估平台通过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来判定其信用值
D.某招聘网站给男性推送高薪职位的广告次数是女性的6倍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下”、“机器计算的自动决策系统在对数据主体做出决策分析时”、“不具有中立性或者隐含错误、被人为操控”、“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新生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高低来安排他们的学号,不符合“大数据背景下”,也不符合“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水果商家总是对长期参与团购的客户给予更低价格折扣,不符合“大数据背景下”,也不符合“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某信用评估平台通过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来判定其信用值,不符合“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某招聘网站给男性推送高薪职位的广告次数是女性的6倍,符合“大数据背景下”,且性别本身并不存在差别,但是网站的推送结果存在差别,符合“不具有中立性或者隐含错误、被人为操控”、“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机器计算的自动决策系统;
②对数据主体做出决策分析;
③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安排学号依据的是学生的入学成绩,未体现“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机器计算的自动决策系统”,不符合定义;
B项:给予更低价格折扣依据的是客户长期参与团购,未体现“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机器计算的自动决策系统”,不符合定义;
C项:判定信用值依据的是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是客观公正的,未体现“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不符合定义;
D项:网站推送,符合“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机器计算的自动决策系统”,给男性推送高薪职位的广告是女性的6倍,体现了“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性后果”,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18.向民众
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科学家首先要致力于科研,他究竟能花多少时间来做科普,显然无法一概而论。通常,一线科学家很难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参与一波又一波的科普活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输传递
B.传递传播
C.传导传扬
D.传达传承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科学知识”,表示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A项“传输”指传递、输送,一般搭配信息、数据,与“知识”搭配得当,保留;B项“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表示科学家把科学知识传播给民众,搭配得当且语义恰当,保留。C项“传导”指热或电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多用于物理学或神经方面,与知识搭配不当,排除;D项“传达”意为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多与命令、消息搭配,与知识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搭配“科学精神”,根据横线后“做科普”“科普活动”可知,“科普”即科学普及,特点是范围广、受众多,所以横线处所填词语要体现出范围广、受众多,B项“传播”指广泛散布,与“科学精神”搭配恰当,且与“科普活动”对应准确,当选。A项“传递”无法体现出科普活动受众多的特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期待我国的“元科普”力作》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应与科学知识搭配,体现科学家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含义。A项“传输”意义为传递,输送,一般与能量、信息搭配;C项“传导”指热或电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多用于物理或者神经方面;D项“传达”指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多用于与命令、消息搭配。A项、C项和D项均与“科学知识”搭配不当,排除。B项“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与“科学知识”搭配恰当。答案锁定B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传播”指广泛散布,与题目中的“科学精神”搭配恰当。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科学知识”搭配,排除搭配不当的A、C、D。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所填词语与“科学知识”搭配。“传输”指输送,多与“能量”“信息”等搭配。“传导”指热或电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神经纤维把外界刺激传向大脑皮质,或把大脑皮质的活动传向外围神经。其多与“热量”“神经”等搭配。“传达”指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多与“指示”“命令”搭配。三词均不能与“科学知识”搭配,排除A、C、D。
验证第二空,“传播科学思想”搭配恰当,当选。
故本题选B。19.下列影视剧情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清朝时称官员为大人,如刘大人、李大人等
B.宋朝官员大声宣读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C.武则天的父亲见到武则天时,称呼其为“媚娘”
D.唐贞观年间官员对话讲到唐太宗时,称“吾皇太宗”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大人”这个词最早可见于《易经》,初始含义是指父母长辈,并不是用于称呼官员。到了宋朝后期,开始将官员称之为“大人”。因此,清朝时称官员为大人符合历史事实。
B项错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句式用于圣旨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奉天殿是朱元璋和大臣举行朝议的地方,他用“奉天承运皇帝”作为自称,以示法统正确。从此之后,圣旨的开头开始采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此,宋朝官员宣读圣旨不可能出现这句话。
C项错误,武则天是十四岁时进宫被赐号“武媚”,亦有人称之为“媚娘”。而其父于武则天十二岁去世(进宫前),故其父不可能称呼其为“媚娘”。
D项错误,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而太宗是李世民死后的庙号,他当政期间是不可能被人称为太宗的。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人文。
第二步,“大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指圣人或君子,也就是身居高位的当权者。如《史记·孟子列传》中有:王公大人初见其术,这里的大人就是指王公贵族。到清代时期,大家称官员为大人才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上到宰相下到九品小吏,皆被称呼为大人。与A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本题作答的难点在于考生可能觉得选项中的影视剧情节似曾相识,但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与历史事实相符。因此,考生在备考历史常识时,可联系影视剧中的情节进行记忆,如了解古代的称谓、礼仪、重要历史事件等容易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寻找影视剧中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备考,加深对历史常识的记忆。A项不选。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因此,宋朝官员宣读圣旨时不可能读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B项不选。武则天真正的本名叫什么,现在还不可考证。影视剧里,武则天又被称为“武媚娘”,这来自唐太宗给她的赐号——“武媚”。武则天的父亲不可能称其为“媚娘”。
C项当选。“大人”是古代统治者的称谓,后来又被用作官场称谓。到清代,将官员唤作“大人”才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上到宰相下到九品小吏,皆被称为“大人”。
D项不选。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等。“太宗”是庙号,贞观年间的官员不可能称唐太宗为“吾皇太宗”。
故本题选C。20.正因为中国法律史学除了单纯的理论研究,还要探究解决当代中国的法律问题,所以有必要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不论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还是切近实际的应用研究,都需坚持独立思想立场,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里的独立立场,其实就是中国自身的立场,而不是站在别国的立场之上。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对于中国法律不客观的负面评价,曾经影响到中国学者对待本国法律历史的态度。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需要加以矫正。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需探究解决当代中国的法律问题
B.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受到西方学者不客观的负面评价
C.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自身独立的立场
D.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曾受西方学者影响至今未消除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通过结论词“所以”提出观点,强调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需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后文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前文观点,一方面“坚持独立思想立场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即需要坚持中国立场,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对于中国法律不客观的负面评价······这种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需要加以矫正”,即通过反面的角度来强调需要坚持中国立场。故文段为总分结构,旨在强调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自身独立的立场,对应C项。
A项“当代中国的法律问题”对应开篇话题引入部分,结论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西方学者不客观的负面评价”,D项“影响至今未消除”均对应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法律史学》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通过结论词“所以”强调了“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对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重要性。后文对“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的重要性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文段属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总—分”结构,首句为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点出了文段观点,即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有必要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正确选项应是对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文段首句以“所以”指出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有必要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了中国法律史学研究要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的原因:一方面,只有坚持中国自身独立的思想立场,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法律不客观的负面评价的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需要加以矫正,从反面强调了需要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文段的观点句,文段主旨应与其相符。
A项是对文段观点句的准确概括。
B项,文段只提到“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对于中国法律不客观的负面评价”,“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偷换概念,排除。
C项是文段首句“所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
D项是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的原因之一,非重点。
故本题选A。21.苏区是一个坚实的实践样本,蕴含着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主线,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前途。苏区研究既属于历史主干研究,也属于历史支系研究。经过多年积累,目前的苏区研究,其广泛、细致的程度前所未有,堪称血肉丰满,
,支系发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枝繁叶茂
B.繁花似锦
C.春色满园
D.生机盎然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单空成语题。横线所填成语搭配“苏区研究”,根据前文“苏区研究既属于历史主干研究,也属于历史支系研究”可知,文段将苏区研究比作有主干和支系的大树,再由后文“广泛、细致的程度前所未有”“血肉丰满”“支系发达”可知,苏区研究十分兴盛,故横线处应体现出苏区研究这棵“大树”发展很好之意。A项“枝繁叶茂”指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符合文意,当选。
B项“繁花似锦”指无数盛开的花朵像美丽多彩的锦缎,C项“春色满园”指欣欣向荣的景象,D项“生机盎然”比喻生命力旺盛的样子,虽然均能体现兴盛之意,但均无法体现主干、支系的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李红岩:从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学的整体发展看苏区研究的前景》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填入词语和“血肉丰满”“支系发达”用顿号连接表示并列,因此,填入词语表达的意思应与“血肉丰满”“支系发达”语义相近,应含有“丰富、多”的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枝繁叶茂”指枝叶繁盛茂密,可引申为“丰富、多”之意,符合文意。B项“繁花似锦”意思是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C项“春色满园”意思是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D项“生机盎然”指充满生机和活力,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B项、C项和D项均无法体现“丰富、多”的含义,不能与血肉丰满、支系发达构成并列,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由“历史主干研究”“历史支系研究”“支系发达”等表述可知,作者将苏区研究比喻为一棵大树,结合选项词语即可锁定答案A。本题从词义上分析不易排除,可从文段论述的手法入手。由“苏区研究既属于历史主干研究,也属于历史支系研究”“支系发达”可知,作者将苏区研究比喻为一棵大树,故其发展的结果也应该用描述树木的词语来表达,只有A项符合,且“繁”和“茂”对应当前苏区研究“广泛、细致”的程度,恰当。
“繁花似锦”“春色满园”“生机盎然”均无法与“主干”“支系”对应,排除B、C、D。
故本题选A。22.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促进复工复产。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的优惠政策:
A.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
B.阶段性减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物业租金
C.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
D.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2020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阶段性减免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20年3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新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的第四部分“支持复工复产”中提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阶段性减免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A、C、D三项均正确,B项不是国家相关政策。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常识,可采用对比分析法作答。观察选项,可发现A、C、D三项都与税、社保相关,这些需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国家缴纳;B项物业租金并不是向国家缴纳的费用。据此,可锁定答案为B。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形势,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其接连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阶段性减免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B项阶段性减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物业租金的说法不属于我国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故本题选B。2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系列体制障碍的清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得到巨大的
和有效的重新
。中国终于把自己在几个世纪“大分流”中的落后地位,
为向发达经济体的“大趋同”,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并以成为世界第二位经济体为象征,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依次填入下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累积组合扭转
B.积聚分配转化
C.积累配置逆转
D.积攒组织转化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所填词语搭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A项“组合”、B项“分配”、C项“配置”放在此处搭配均可,保留。D项“组织”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常搭配人员、活动等,与“资本”搭配不当,排除。
第三空,根据文意,从横线前的“大分流”中的落后地位到横线后的发达经济体的“大趋同”可知,所填词语体现出的是中国从落后到发达的转变,“大分流”、落后与“大趋同”、发达方向相反,C项“逆转”指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与文段对应恰当,符合文意。A项“扭转”指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B项“转化”指转变、改变,均体现不出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之意,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C项“积累”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搭配恰当,符合语境,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
《蔡昉: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由衰至盛的转折点》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搭配“资本”,意思是资本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重新分配。B项“分配”指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过程;C项“配置”指把缺少的补足并且设置好。二者均符合文意。A项“组合”指把几个独立部分组成整体;D项“组织”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D项。
第二步,再看第一空。B项“积聚”指逐渐聚集,资本不是被“聚集”起来的,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积累”指逐渐聚集积累起大笔财富或积聚起来的事物,侧重长时间一点一滴的累积,与“资本”搭配得当。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逆转”指形势或情况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或向不利方面转化,符合文中“落后地位”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三空,由“落后地位”到“世界第二位经济体”可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是一种相反方向的变化,所填词语应具有向相反方向变化之意,排除不含此意的B、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资本”搭配,排除搭配不当的A。第四步,验证第一空。先看第三空,备选词语均有变化之意,由“落后地位”到“世界第二位经济体”可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是相反方向的变化。“转变”“转化”不含向相反方向变化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B、D。
再看第二空,“组合”指组织成为整体,与“资本”搭配不当,排除A。“资本配置”搭配恰当。
验证第一空,“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积累”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C。24.售后:品控
A.数据:科学
B.融资:风投
C.龙骨:地板
D.听证:监管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售后需要品控,二者为对应关系,且品控不只是售后阶段存在,所有阶段都需要品控。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科学研究需要数据,但两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风投是一种融资方式,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龙骨是用来支撑造型、固定结构的一种建筑材料,龙骨用来支撑地板,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听证需要监管,二者为对应关系,且监管不只是听证阶段存在,所有阶段都需要监管,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25.最新研究表明,火星表面可能包含着一种叫做高氯酸镁的有毒化合物,它在紫外线下能摧毁细菌。研究者将枯草杆菌放置在短波紫外线辐射下,其状况类似于火星表面,发现高氯酸镁具有强杀菌性。只要存在高氯酸镁,枯草杆菌几分钟内就失去生存能力。同时,研究人员发现火星表面其他两种物质——氧化铁和过氧化氢,与高氯酸镁结合后杀菌性能增强10倍。这项发现表明,火星表面对细胞非常危险。长远来看,可能对后续的火星探索产生影响,尤其是可能大大增加了人类开发火星的成本。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高氯酸镁杀枯草杆菌有奇效
B.已找到为火星表面消毒的方法
C.火星自身具有杀菌自净的能力
D.火星比预想更不适宜生命存活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研究表明,火星表面有一种叫高氯酸镁的有毒化合物可以消灭细菌,紧接着用“同时”表并列指出,火星还存在氧化铁和过氧化氢,也存在杀菌的作用。随后,文段通过“这项发现表明”指代前文得出结论:火星表面对细胞非常危险,这大大增加了人类开发火星的成本。故文段重在强调火星表面不适宜细胞生存,对应D项。
A项“高氯酸镁”属于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且属于“同时”前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B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湖北省麻城市7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大数据、“互联网+”和媒体融合试题(卷)答案解析
- 2025年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中的临床试验数据监管与合规性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沉浸式戏剧行业市场潜力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土壤污染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治理策略报告
- 2025年快时尚在时尚零售行业变革中的产品包装设计趋势报告
- 2025年广播影视行业媒体融合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人力资源数字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推拿治疗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铁路专项病害课件
- 开学安全教育课件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NB-T 10104-2018)
- “隆德”概念讲解—控制脑容量为目标控制颅内高压
- 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
- 实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轧制原理-PPT课件
- 河底管道围堰专项施工方案
- SY2BVT-1振动仪操作规程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