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1_第1页
2009-2022历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1_第2页
2009-2022历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1_第3页
2009-2022历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1_第4页
2009-2022历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假如某国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该国当局却不能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节。这个国家可能是: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新加坡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通过变动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欧洲中央银行承担在欧元区制定货币政策的责任,德国属于欧元区国家,故德国当局不能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因此,选择A选项。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育儿方式和儿童膳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肥胖症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

B.要提高人均资源,不能靠减少人口,而只能依靠科技创新,依靠高效的行政和法治下的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C.抑郁症的发生和生物、社会、心理三个方面都有关系,工作紧张、压力增大等社会因素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被抑郁困扰。

D.目前我市确有个别学校出现了聚集性的流感样病例,疾控中心对此正在做进一步的病原调查核实,已指导校方采取了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语病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C项“是……”后缺少宾语,可在句尾添加“的主要原因”作为其宾语。A项、B项和D项均无语病。

因此,选择C选项。3.下列关于河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尼罗河是干流流经国家数量最多的河流

B.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C.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丰沛的河流

D.湄公河的上流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河流相关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是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流经9个国家。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知识。考生在复习时,对于“世界之最”要准确识记,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山脉、陆地、岛屿等内容。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河流。它自西向东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个国家后,流入黑海。尼罗河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故本题选A。4.消费信贷,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消费信贷往往需要采取综合的担保措施以及进行充分的市场信用调查,在法律上表现为买卖合同(往往是分期付款买卖)、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综合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消费信贷的是:

A.某饭店允许某位客户的赊账行为

B.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民购车发放小额贷款

C.某职工为购房与单位签合同预支20年的住房补贴

D.在资产清收、处置过程中,银行垫付债务人的诉讼费、经济纠纷款等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银行等金融机构;

②向消费者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饭店不是“金融机构”,不符合定义;

B项:农村信用社属于“金融机构”,为农民购车发放的贷款,属于“向消费者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符合定义;

C项:单位不是“金融机构”,不符合定义;

D项:银行为债务人垫付的诉讼费、经济纠纷款,不属于“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消费信贷的定义,结合定义的要点选择属于消费信贷的一项,即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消费信贷的定义要点:银行向消费者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

A项,某饭店不是金融机构,不符合定义要点。

B项,信用合作社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用于购车,符合定义要点。

C项,工作单位不是金融机构,不符合定义要点。

D项,不是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不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B。5.夏季天气炎热,人很容易犯困、无精打采,这时不妨吃几颗葡萄来帮你提神、消除疲乏之意。因为在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成分,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为大脑供给所需能量,快速恢复大脑活力。同时,葡萄中还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能对神经产生良好的________,帮助人体________衰弱的神经,这也是提神醒脑的有效途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刺激

调理

B.应激

调节

C.激变

调整

D.激发

调剂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产生良好的……”和“帮助人体”可知,该空应体现葡萄对神经起积极的作用。A项“刺激”可用于表示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符合语境。B项“应激”指对刺激产生反应;C项“激变”指急剧变化;D项“激发”指激励使奋起。均不符合语境,排除。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调理”可指调养、调护,与“神经”搭配得当,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第一空,辨析备选词语的语义,排除与题意不符的B。第三步,分析第二空,依据词语的常见搭配,排除搭配不当的C、D。第一空,“应激”指对刺激产生反应,是被动行为。而题意是氨基酸对神经所起的作用,是一种主动行为,排除B。第二空,“调整”指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如“调整物价”“调整时间”“调整方案”等。“调剂”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如“调剂物资”“调剂生活”等。两者均与“神经”搭配不当,排除C、D。“调理”指调养,调护。“调理身体”为习惯搭配,因此“调理”与“衰弱的神经”搭配也恰当。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搭配“产生”,用来形容葡萄中的氨基酸给神经带来的积极作用,A项“刺激”指现实的物体和现象作用于感觉器官,可与产生搭配,置于此处符合文意,保留;D项“激发”为动词,指刺激使奋发,“产生”也为动词,置于此处用法不当,排除;B项“应激”指由外界情况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常见搭配为产生应激反应,置于此处搭配不当,排除;C项“激变”强调变化突然且激烈,置于此处程度过重,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A项“调理”指管理,料理,可与文段中“衰弱的神经”进行搭配,形容葡萄中的氨基酸为人体带来的积极作用,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人民网《夏天吃葡萄有什么好处?教你正确清洗葡萄的方法》6.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②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④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①反映的是1929年爆发的蒋桂战争;②反映的是1942年戴安澜将军带领的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参战的事件;③反映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事件;④是1935年,在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彭德怀将军在战斗中歼敌一个团,毛泽东同志给以夸奖,提笔写完送给他的诗。因此顺序为①④②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综合考查我国文学与近代历史知识,考生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较难准确作答。在此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可以阅读一些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加以了解和记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一定的文学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备考近代史内容。题干中的古诗词的作者均为毛泽东。

①中词句出自《清平乐·蒋桂战争》。蒋桂战争是国民政府内部的新桂系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爆发的一场内战,发生于1929年。

②中诗句出自《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该作品创作于1943年,是为悼念戴安澜将军所做。1942年2月,国民政府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同年5月,第五军师长戴安澜将军遭遇伏击,以身殉国。

③中诗句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作品创作于1949年,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在热情歌颂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的同时,还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④中诗句出自《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该作品创作于1935年吴起镇大捷之后。吴起镇战役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彭德怀将军在此次战役中指挥先遣队奋勇杀敌,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

题干中的古诗词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①“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该词反映的是一九二九年春发生于国民党南京军阀蒋介石和广西(简称“桂”)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即蒋桂战争。

②“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出自毛泽东的《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赴缅甸援英抗日,历经血战,不幸殉国,年仅38岁。此诗为毛泽东主席为戴安澜将军写的挽诗。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写于1949年,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④“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出自毛泽东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彭德怀在吴起镇战斗中歼敌一个团,击溃三个团,毛主席立即挥毫赋诗一首,赞扬彭德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

故正确答案为C。7.小明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有读者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关于上述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正确,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②错误,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③错误,未经他人许可,公民不得擅自行使权利

④错误,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知识。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明在图书馆内大声说话的行为显然影响了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损害了其他读者的利益。因此,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公民的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的“绝对”的自由,只存在“相对”的自由。②④评价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权利与自由的界限。社会是人组成的,自己在取得便利的时候也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否则自己的行为就是不合理行为,凭借这样一种一般理性可以得知小明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直接排除带①的选项(A、B);自由是有限制的并不是绝对的,因此②④说法正确,从而直接锁定正确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本题中小明有说话的权利,但是在图书馆大声说话会损害别的读者的利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利与自由,只有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权利和自由。

①错误,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言论自由并不等于不分场所的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利,图书馆属于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②正确,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证,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

③错误,公民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不需要经过任何人同意,但是,前提是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触犯法律,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图书馆内禁止大声喧哗,小明在行使自己权利时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④正确,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行使权利和自由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小明在图书馆大声喧哗,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因此,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①③错误,②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8.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务发明的是:

A.张大爷参加了老年健身活动俱乐部,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健身器材

B.小李受公司委托参加了某高校一项课题研究,发明了一种新技术

C.刘老师在家设计了一个多功能黑板,以方便平时上课

D.王同学在读高中时就发明了一种多功能雨伞,并获得了专利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

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

③完成职务发明创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张大爷参加俱乐部,发明健身器材,不属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不符合定义;

B项:小李受公司委托参加课题研究,体现了“企业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发明一种新技术,体现了“完成职务发明创造”,符合定义;

C项:刘老师的发明是在家完成的,没有“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也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不符合定义;

D项:王同学不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职务发明的定义,分析其定义要点为“执行本单位任务或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结合定义要点选择属于职务发明的一项。职务发明的定义要点: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任务或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A项在老年健身活动俱乐部、C项在家和D项在读高中,都不符合职务发明的定义要点。

B项,小李受公司委托,属于执行本单位任务,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B。9.“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太用力、太急切地想说明道理,反而少了从容淡定。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也表明他对听众辨别事理能力的低估。

以下与作者表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有理不在声高

B.公道自在人心

C.此时无声胜有声

D.针尖不必对麦芒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可以看出“据理力争”指的是用力、急切地说明道理。第二句解释了这种表达方式不好,是因为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和对听众辨别能力的低估。可以判断本文是“总—分”的结构,观点重在强调不要“据理力争”,不要太用力、太急切地说明道理,要保持从容淡定。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有理不在声高”符合文段重点内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由选项可知,本题考查还是对文段主旨的把握。需要考生梳理文段行文思路并概括中心,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之相符的选项。文段为总分结构,归纳观点句是解题关键。文段首先指出“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之后具体论述这一表达方式的缺点。A项与文段的观点最接近,“有理”对应文段的“据理”“说明道理”,“声高”对应“太用力”“太急切”。

B项“公道”不是文段论述内容。文段强调的是声音大小,而非有无声音,C项说法错误。D项强调的是针锋相对,也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首句提出观点“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缺少从容淡定,后文为解释说明部分,文段首句为中心句,强调“据理力争”不是好的表达方式,不用太用力、太急切,要从容淡定些。A项“有理不在声高”指有理不用说的太大声,可对应文段“不要太用力,要从容淡定的表达”,与文段作者的观点最相近,A项当选。

B项“公道自在人心”指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首先,语句并非是一种表达方式,其次,语句可理解为公道自在人心,我们根本不用说,而文段表达的是要说,但不用说得太用力、急切,排除;

C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指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文段并非强调“无声”,而是声音大小,排除;

D项“针尖不必对麦芒”比喻双方不必针锋相对,用于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文段并无两者的语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0.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均是一些实物图,优先考虑实体信息。

第二步,“田”字格,优先考虑横向规律,横向观察,没有明显规律。第一行和第二行对比观察发现。第1、2行图形中,与、与、与、与意义均相反,第3、4行图形中,与、与、与意义相反,则问号处需补充与意义相反的图形,即向下的箭头。

因此,选择B选项。11.诱导运动是一种视错觉,即观察者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导运动的是:

A.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望天空,觉得星星好像在动

B.电影院里播放的精彩电影

C.月亮在云彩后面穿行

D.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反方向运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

②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只涉及星星,不涉及“其他物体运动”,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的播放实际上是一帧帧的画面在变动,不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

C项:月亮是相对静止的,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因为云彩的运动使月亮看起来好像在动,符合定义;

D项: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会觉得树木向反方向运动,表明不是同时观察火车和树木,所以树木的运动并不是因为同时观察的火车在运动导致的,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点分析选项。诱导运动的定义要点: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

A项,只是觉得星星好像在动,并没有涉及其他物体的运动,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画面确实是在动的,并非视错觉,不符合定义。

C项,由于云彩在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

D项,是先看运动的火车,再看静止的树木,觉得树木在动,而题干定义中并不涉及先后性,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关键词。

①视错觉;②实际上物体未发生空间移动;③由于其他物体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只提及“星星”,没有提及其他物体,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情况,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里面的画面是动态的,本身发生了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

C项,月亮未发生空间移动,由于彩云的运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

D项,火车开过后,此时不存在正在移动的物体,只有树,移动物体与静止物体是先后出现,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感觉树在动是运动后效,不是诱导运动,不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C。12.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中的“6”是:

A.六大城市经济区域

B.六大重点产业基地

C.六大基础工程

D.六所重点高等院校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861”行动计划。

第二步,“861”行动计划是安徽省围绕经济发展实施的一个计划,“8”指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6”指六大基础工程,“1”指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20亿元,人均达到1000美元以上。

因此,选择C选项。13.物权法所称的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因此物权是一种:

A.请求权

B.相对权

C.对人权

D.支配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本题适用关键词法,题干中“直接支配”与“支配权”相对应。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是一种对世权、支配权、绝对权。

因此,选择D选项。14.2007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速最慢

B.国有企业增加值最少

C.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与股份合作企业的增加值相同

D.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最多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速(13.7%)小于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速(16.4%),错误。

B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国有企业增加值(284.0亿元)高于集体企业增加值(36.3亿元)和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17.2亿元),错误。

C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53.1亿元)与股份合作企业(17.2亿元)不相同,错误。

D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605.5亿元)比表格中其他所有制企业都高,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15.姑息治疗是指对那些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采取完全的主动的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其目的是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姑息治疗同样适用于早期肿瘤病人,将姑息治疗与抗肿瘤治疗相结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姑息治疗的是:

A.某患者因病情恶化且年老体衰,无法翻身,身体生了褥疮,口腔也有霉菌感染,护士为其洗澡擦身,并做了口腔清洁

B.某患者因为癌症晚期,且自身状况差无法进行抗癌治疗,医生认为患者已没有治疗价值,劝患者回家休养

C.某年轻患者刚结婚便被诊断为乳腺癌,情绪非常激动,拒绝接受治疗,医生为其进行了心理辅导

D.某患者手术后严重疼痛,无法入睡,医生给他安置了止疼泵,并给予一定的镇静药,让患者能好好休息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对那些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

②完全的主动的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

③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④同样适用于早期肿瘤病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病情恶化且年老体衰,体现了“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护士主动为其洗澡擦身、口腔清洁,目的是为了让“病人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符合定义;

B项:患者因癌症晚期,且自身状况差无法进行治疗,体现了“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劝其回家休养,目的就是为了让“病人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符合定义;

C项: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属于“早期肿瘤病人”,医生的心理辅导属于“对心理问题予以重视”,符合定义;

D项:手术后疼痛,无法入睡,说明患者已经接受了治疗,不属于“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也未说明患者是“早期肿瘤病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姑息治疗的一项。分析发现,其关键点为“对那些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采取完全的主动的医疗和护理”,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姑息治疗的定义要点:①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②采取完全的主动的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

A项,病情恶化且年老体衰,属于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符合要点①;护士为其洗澡擦身,并做口腔清洁,是主动的医疗和护理,符合要点②。

B项,某患者因为癌症晚期,且自身状况差无法进行抗癌治疗,属于治愈性治疗无望,符合要点①;医生劝其回家休养,是为让病人赢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进行的行为,是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符合要点②。

C项,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属于不能接受治愈型治疗,符合要点①;医生为其进行心理辅导,是在无法接受治愈性治疗的情况下主动关注其心理、精神问题,符合要点②。

D项,某患者手术后严重疼痛,无法入睡,其是可以治疗的,并非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对那些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采取完全的主动的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患者因病情恶化且年老体衰,符合“那些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护士为其洗澡擦身,并做了口腔清洁,符合“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患者因为癌症晚期,且自身状况差无法进行抗癌治疗,符合“那些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医生认为患者已没有治疗价值,劝患者回家休养说明医生已经放弃了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不符合对病人“采取完全的主动的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某患者患有乳腺癌,符合题干中“那些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医生为其进行了心理辅导符合“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符合定义,排除;

D项:某患者手术后严重疼痛,无法入睡,医生给了他止疼药,符合医生进行“完全的主动的医疗和护理

”“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让患者能好好休息符合“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注:本题易错项为D。理由是D项为术后患者,不符合“治愈性治疗无望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病人”。但文段最后说到“姑息治疗同样适用于早期肿瘤病人”也就意味在治疗前期也可能采用姑息治疗,根据定义看出姑息治疗强调的应该是主动的治疗,而B选项就是让你回家了,也就是不再管了,更不符合定义,而且根据相应的姑息治疗的案例,都强调的是全程护理不放弃,且患病初期、中期及晚期都可采取姑息治疗,因此本题经过粉笔教研,倾向于选B。16.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在流体(泛指液体和气体)中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可能会同时发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存在热传导现象的是:

A.海洋上层高温水体和下层低温水体因温度差而交换

B.铁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另一端温度升高

C.太阳照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D.在热水中加入冷水,热水变成温水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可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

②在固体中是纯粹的热传导;

③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可能同时发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海洋上层水体温度高,下层水体温度低,由于温度梯度可使流体的粒子从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发生热对流的同时发生热传导,符合定义;

B项:铁棒是固体,将其一端放入热水中,可使热从铁棒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发生热传导,符合定义;

C项:太阳能通过辐射转移到地球,属于热辐射,没有涉及热传导,不符合定义;

D项:热水与冷水混合,由于温度高低的差异,可使流体的粒子从高温区域移至低温区域,发生热传导,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存在热传导现象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可能会同时发生”,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热传导定义的关键信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在固体中是纯粹的热传导;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可能会同时发生。

A项,太阳照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太阳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热量)的,其属于热辐射,不符合定义。

B项,铁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热量通过铁棒这一介质传递从而使另一端温度升高,属于固体中的热传导,符合定义。

C项,海洋上层高温水体和下层低温水体因温度差而交换,发生热对流的同时也发生了热传导,符合定义。

D项,往热水中加入冷水,热水与冷水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交换,发生热对流的同时也发生了热传导,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介质内无宏观运动”、“传热现象”、“流体中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海洋内部水体交换,符合“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海洋上层高温水体和下层低温水体因温度差而交换,符合“传热现象”、“流体中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符合定义,排除;

B项:铁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符合“介质内无宏观运动”,热量沿着铁棒传递到另一端,使得温度升高,符合“传热现象”,符合定义,排除;

C项:太阳照射,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太阳与地球表面之间是真空环境,没有介质,不符合“介质内无宏观运动”,不符合定义,当选;

D项:热水中加入冷水,符合“介质内无宏观运动”,冷水和热水因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最终变成温水,符合“传热现象”、“流体中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7.为规范和平衡进口行业,国家对跨境电商进口施行新的税收政策,因此海外代购成本大幅上涨,代购商也相应提高了零售价。若某种代购商品国内零售价格上涨的额度是其海外采购成本上涨额度的2倍,这样消费者花6000元所能购买的这种商品数量比之前减少了20件,代购商的利润率则从原先的25%上升到三分之一,那么税改后该代购商出售此种商品每件的利润是多少元?

A.15

B.20

C.25

D.3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设税改前该商品的成本为4a,由于利润率为25%,则售价为4a×(1+25%)=5a;设税改后该商品的成本为3b,由于利润率上升到三分之一,则售价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4b-5a=2(3b-4a)、,解得a=10、b=15,故税改后此种商品每件的利润为4b-3b=15(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中的等量关系为“花6000元所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减少了20件”“代购商利润率从原先的25%上升到三分之一”,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设税改前该商品的海外采购成本为x,税改后上涨a,变为x+a;则税改前该商品的国内零售价为(1+25%)x=1.25x,税改后上涨2a,变为1.25x+2a。根据税改后的利润率可得=,解得x=8a。根据6000元购买数量减少20件,可得-=-=20,解得a=5,税改后每件商品的利润为0.25x+a=3a=15元,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设原来利润为a,税改后利润为b,则可得下表数据:

根据“国内零售价格上涨的额度是其海外采购成本上涨额度的2倍”,可得,,解得。再根据6000元可购买商品数量减少20件可得,解得。

故正确答案为D18.下列气体既会造成酸雨,又可用作防腐剂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氮气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常识。

第二步,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若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此外二氧化硫还能够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可以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因此,选择C选项。19.关于人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

B.人权是“天赋”的,和公民权是一回事

C.人权的本质是自由和平等,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

D.人权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包括集体乃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权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人权是指作为人而享有的普遍的人类权利。公民权是指一国公民在该国法律上所拥有、为政府所保障的公民的权利。人权的概念比公民权的概念要宽泛,两者不可等同。

因此,选择B选项。20.人生∶阅历∶经验

A.身体∶营养∶体重

B.企业∶销量∶产能

C.职场∶学识∶成功

D.学校∶生源∶名气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人生”中通过增加“阅历”来增长“经验”,增加“阅历”是增长“经验”的充分条件。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营养”不一定可以增加“体重”,排除;

B项:“企业”通过增加“销量”来提高“产能”,增加“销量”是提高“产能”的充分条件,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职场”中,增加“学识”不一定必然会增加“成功”的几率,排除;

D项:“学校”要扩大“名气”应该通过优化“生源”质量,而不能是增加“生源”数量,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21.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有很多民俗活动。

下列不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是:

A.祭祖

B.植树

C.登高

D.踏青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节日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传统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插柳、植树等。登高是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传统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出游赏秋、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因此,选择C选项。22.传统家训家规是我国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著名官宦,社会影响较为广泛。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尤其是这些家训家规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的关注和效法,从而使得这些家族内的训规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功能

B.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渊源

C.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影响

D.传统家训家规的教育作用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传统家训家规的话题。第二句提到家训家规的来源和社会影响。第三句用“而”重点强调家训家规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第四句以家规家训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进一步补充说明家规家训的社会功能。文段重点是在说明传统家规家训的社会功能。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重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由“意在说明”可知,本题考查对文段论述重点的提炼。浏览题干,文段内容是关于家训家规的。分析文段的行文思路,抓住“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远超出……而成为……尤其是”这一观点句,明确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家训家规”的功能。文段首先引出传统家训家规的话题,接着说明传统家训家规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对本家族的教育,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并引起后世的关注和效法,成了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因此,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功能应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对应A。B项“历史渊源”对应“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著名官宦”,文段只是一笔带过,非重点。C项侧重对历史的影响,而文段论述的是社会功能,排除。D项“教育作用”表述不准确,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对社会的作用。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提出传统家训家规这一话题,接着指出家训家规社会影响广泛,后文进一步解释说明了传统家训家规对于社会的功能,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传统家训家规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对应A项。

B项“历史渊源”指与历史的联系,C项“历史影响”指过去产生的影响,非文段重点,文段重在强调传统家训家规对社会的作用,排除B、C两项;D项“教育作用”,并未指出是对社会的作用,故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人民日报人民要论: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23.1,(),,,

A.0

B.1

C.

D.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采用反约分,将1转化为,考虑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

分子数列是1的常数数列;

分母数列:1,(

),7,13,21,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猜测差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差数列前两项分别为2,4。则所求项分母为7-4=3,验证3-2=1,满足规律。

则所求项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采用反约分,将1转化为,考虑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所求项分子数列是1的常数数列,所求项分母数列递增且为奇数,验证选项,只有D同时满足。

因此,选择D选项。24.下列选项对“夏满芒夏暑相连”中节气的表述错误的是:

A.“小满”表明了降水的时间和强度

B.“芒种”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

C.“立夏”“夏至”体现了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

D.“小暑”“大暑”表明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其它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表明夏季的开始;“夏至”,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夏至”并未表示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C项错误。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知中国二十四节气,很难用解答技巧解答。节日民俗、节气、古诗词、成语俗语、传统戏曲等都是公务员考试的常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知识。A项表述错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反映的是农事活动,而非降水。

B项表述正确。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反映了农事活动。

C项表述正确。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夏至具有预示进入三伏天的意义。立夏和夏至体现了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

D项表述正确。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大暑、小暑表明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小满具有多重含义,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也可以表现降水的时间和强度。

B项正确,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反映作物的收成、播种情况,即农事活动。

C项错误,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夏至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立夏体现了季节的变化,夏至体现了太阳高度的转折。

D项正确,小暑是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5.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存在外框相同的图形,内部有黑色部分,有白色部分,考虑其他规律中黑白互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2上下翻转后得到,该图中黑白互换,得到图4。图1和图3大小不一致,所以考虑图1和图5存在规律,规律呈现对称性。图1上下翻转后得到,该图中黑白互换,得到,即为C选项。

因此,选择C选项。26.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

A.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B.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C.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

D.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一个物体的运动;

②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相继呈现”说明图片都是运动的,不存在静止物体,不符合定义;

B项:根据常识,云是运动的,月亮可以看作是静止的,注视夜空时之所以觉得月亮在动,是由于云的运动所产生的错觉,符合定义;

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一直在运动,并不是错觉,没有体现“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D项:“树木在向上飞升”,是由于先“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形成了视觉的惯性,再看树木,由于这种惯性,而产生的感觉,而不是同时观察两者产生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诱发运动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A项,多张图片相继呈现形成电影,但每张图片本身的内容都是静止的,不符合定义。

B项,由于云的运动造成相邻的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错觉,符合定义。

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是晃动的,并非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D项,先看瀑布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产生树木运动的错觉是因为长时间注视瀑布,与题干所述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关键词为“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烛光本来就会随风摇动,并不存在让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电影的动态画面是多张图片连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