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完整版课件_第1页
《马说》-完整版课件_第2页
《马说》-完整版课件_第3页
《马说》-完整版课件_第4页
《马说》-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韩愈导入新课

作者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合称“韩柳”。与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澈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导入新课写作背景初读课文

音频课文品读课文

原文展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品读课文

第1段

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语气、情感?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情感朗读课文?翻译这一段,掌握重点字词。品读课文

第2段应选择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一段?这一段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翻译这一段,注意重点字词。品读课文

第3段

朗读这一段,需要带着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情感朗读这一段?翻译这一段,并注意重点字词。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结合写作背景和自己的理解,说说文中出现的各个形象的寓意分别是什么?总结背诵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1.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学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2.那你认为今天的“千里马”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总结背诵拓展作业课下搜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