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节选)》-完整版课件_第1页
《我与地坛(节选)》-完整版课件_第2页
《我与地坛(节选)》-完整版课件_第3页
《我与地坛(节选)》-完整版课件_第4页
《我与地坛(节选)》-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节选)第一专题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21345布置作业6情境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北京城,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他一度痛不欲生。后来,在母亲的奔走下进了街道的一家小厂,每天在那里画彩蛋。再后来,他成了一名作家,当他第一次获奖,他的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为他欢呼时,他一直倔强的昂着头,但委屈的泪水却忍不住流淌下来。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走出当时那痛不欲生的困境的。视频: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病逝世.mp4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轨迹。2.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技巧。3.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史铁生(1951—2010),出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3年后,21岁的他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作者简介整体感知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作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本文写于1991年,作者面对过去十年的写作,在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等方面决心来一次自我解剖,为写下去(活下去)寻找理由。史铁生在21岁时不幸下肢瘫痪,青春韶华,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让作家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伟力。这种凝重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让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地坛对史铁生来说,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它已进入到作家生活之中,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作家进入了地坛,地坛成为作家栖居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写作背景理清思路研读课文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你怎样理解这样的生死观?提示:我认为只有当生命达到一定境界之后才会有这样的生死观,这是一种豁达的、乐观的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亦有不能承受之轻,死不带去的一副皮囊,有时反而禁锢着人的心灵。人生在世,不管庸庸碌碌还是叱咤风云,最后终归要化尘化土。那么,自主探究与其把死亡说成是生命的结束,倒不如说成是一个漫长的节日到来的豁达吧。只不过,这个节日就像夏日午后的小睡,一经睡去,不知道何时再醒来了。作者的乐观让人敬佩,这种乐观是作者在地坛里深刻思考后的感悟,也是作者在地坛里得到的启示。但是,在史铁生的生死观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活,怎样走好生命的过程。联系实际,遭遇挫折的史铁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如何走好生命的过程: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1.《我与地坛》中“我”与地坛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地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提示】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恋地坛,因为作者在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在痛苦和绝望之中,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情,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地坛给予作者慰藉和启示,向作者提供了生机,生机又为作者带来了成功。可以说,地坛不仅在不动声色中拯救了作者,而且也是作者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作者感悟人生真谛的乐园。合作探究

2.本文前后两部分内容是如何统一在“我与地坛”这个题目下面的?【提示】从内容上看,前一部分写“我与地坛”,后一部分写“我与母亲”,看似二者毫不相关,但作者却通过巧妙的构思将两部分联系在一起。第一部分,着重写“我”在地坛中的思考,写地坛给“我”的启示;第二部分,回忆母亲,是母亲的爱让“我”坚强,这两者都给了作者以力量,因而对于作者来说,两者同等重要。另外,作者在双腿残废之后,经常到地坛里面去,而此时的母亲也默默地送儿子去地坛,或到地坛去寻找他,文章的最后提到:“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园子用自己的胸怀包容着“我”,母亲也用自己的胸怀包容着“我”,二者至此合而为一,统一在“我与地坛”这个题目之下。3.如何领悟文中母亲的形象?作者又是如何表现母亲这一形象的?【提示】文中刻画了一位有着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形象,她是一位不幸的母亲,又是一位坚忍的母亲。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中,她对儿子的爱深沉而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亲是坚忍而伟大的,母爱是崇高而伟大的。本文从母亲对“我”的理解这个角度来写母亲对“我”的关爱。母亲理解“我”,她给“我”去地坛的自由,她甚至做好了一切母亲都不愿意做的最坏的打算,她独自承受着儿子的残疾带来的痛苦,她活得很苦;而对母爱的书写,是从“我”对母亲的理解这个角度展开的,写“我”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从开始的不理解母亲,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使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逐步得到彰显,使“我”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在苦难的折磨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苦难中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重压,母亲的苦难,解答了自己应该怎么活,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这是一篇自传体抒情散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了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最终由个人残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