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知识建构+精准突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知识建构+精准突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知识建构+精准突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知识建构+精准突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知识建构+精准突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及面临的挑战目录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贰·思想领域的变化叁·小说与戏曲肆·科技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领域发展表现农业1、高产作物玉米、红薯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2、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3、很多农民从事副业,获得更多收入4、农产品商品化提高、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发)领域发展表现手工业明朝后期一些江南手工行业:新经营方式: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生产。新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材料一吴民生齿(人口)最繁,恒产(不动产)绝少,家杼轴(织机)而户纂组(纺织品),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拓展: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明神宗实录》卷361“机户出资,织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工资变化: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是萌芽:明清时期手工业中处于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只发生在个别地区的少数手工行业。就全社会来看,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领域发展表现商业贸易货币市镇商人1、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货币;2、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3、出现徽商、晋商商帮;4、兴起工商业市镇材料(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明清经济的局限:

以(明清)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原因:(1)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优势。(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3)政策: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4)思想: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不比西方晚多少,可是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当堂训练:D二、思想领域的变化背景:经济(根本):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思想: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僵化;西学东渐之风社会:市民阶层扩大

贰·思想领域的变化一切时代的思想文化都是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的反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朝末期(1527-1602)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明末清初(1610-1695)(1613-1682)(1619-1692)温陵居士梨洲先生亭林先生船山先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守仁阳明先生明朝中期(1472-1529)1、代表人物明清中后期陆王心学和李贽的离经叛道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心学:世界观: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心外无佛,即心即佛。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王阳明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陆九渊的言论

“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认识论:“反省内心”得到天理

王阳明的言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六祖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主张: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③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评价: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后期)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提倡个性解放否定孔子的权威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明清三大家:(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1)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2)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材料一:人君者……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明夷待访录》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限制君权。“法治”替代“人治”;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明末清初三大儒,学者尊为亭林先生。他提倡“经世致用”,主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著有《读通鉴论》、《船山遗书》等。影响:进步: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带有早期启蒙色彩,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冲击了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局限:没有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推动社会转型。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

王阳明:

李贽:

“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评价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倡导“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西汉明清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创立发展成为正统进一步发展批判继承宋朝明朝演变规律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顾炎武批判王阳明心学清谈误国:“不学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不是儒学正宗。这表明顾炎武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 D.推动明清学术巨大进步B练一练三、文学艺术明清小说和戏曲取得重要成就的背景

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②社会娱乐活动丰富;③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小说与戏曲代表:世俗化书名作者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红楼梦》曹雪芹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答案提示

明清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是这一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四、科技人物著作内容李时珍《本草纲目》按类别记载药物、药方等;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吸收了欧洲先进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描述与记录;“古今游记之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变化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