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篇(完璧归赵教案)_第1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篇(完璧归赵教案)_第2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篇(完璧归赵教案)_第3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篇(完璧归赵教案)_第4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篇(完璧归赵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7-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篇(完璧归赵教案)沪教版三班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篇(完璧归赵教案),供大家参阅。

沪教版三班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沪教版三班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2

教学任务:

1、熟悉生字9个,堆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办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味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展示各种玉器图。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由于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展示,齐读)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本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获得的——宝玉,所以当赵王获得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展示课题:完璧归赵

5、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6、“完璧归赵”是中国历的一个典故,现在已成为成为成语。请大家看动画,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1)按照同学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问:仆人公是谁?

(2)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明确复述的要求。今日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将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日学的这篇课文能够按照课文描写的特征,抓住仆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尝。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离对谁说的?

2、沟通,展示。指名读。“大王放心。假如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重停顿符号)“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出发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假如大王衷心,也因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学生读对赵王说的话;女学生读对秦王说的话。

三、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缘由。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由于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读),为了能让赵王真得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生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假如秦王真心换城,我就——(生读),反过来假如秦王不是真心换成,我就——(生读)。

3、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保证)

四、学习后三句话,体味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庇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根据商定献上宝玉。(板书:献)

2、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得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说说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小组沟通)

3、学习第一句,体味蔺相如的机灵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秦王信以为真就把玉还给了蔺相如。板书:信以为真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简单,要注重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学习其次句,抓住“理直气壮”体味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英勇)

(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展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概很盛。蔺相如毕竟有什么“理”?(和氏璧原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屈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前半句)

(6)自己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板书:理直气壮)

(7)刚才蔺相如已经用了一个巧妙的借口要回了宝玉,宝玉既然已经在手,他为什么不走,还要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为什么?“骗”字用得好吗?(要)

(8)假如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信任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教师来帮帮你们,注重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若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从这里我们感触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庇护国家的利益。

(11)为了保住镇国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做好了万全的预备,只见他——(引读句子)(你们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12)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所以在复述时,加上动作,一定要讲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

(13)自由复述,指名复述。

5、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味缓兵之计。(机灵)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概,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顺手指点)

⑵指名读句。

⑶沟通。

⑷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复述课文,深入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庇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现在你就是当初尾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知赵国的人听。你能够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重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晰。

2、填空: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觉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概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得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晰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刻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蔺相如真了不起,是他保住了我们的镇国之宝。)

4、同桌两人再协作着练练,一个讲故事,另一个像教师刚才那样发表一下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庇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沪教版三班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3

战国时期,秦国最强。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王知道了,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玉。

赵王知道秦王是想把宝玉骗到手,可是又怕秦国借口攻打赵国,只好派蔺(lìn)相如把宝玉送去。临别的时候,蔺相如说:“大王放心。假如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了玉。秦王双手捧着宝玉,一边看一边赞扬,却绝口不提换城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以为真,叮咛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凭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秦王怕摔坏了宝玉,连忙     叫人取来地图,顺手指点了十五座城。

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