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画蛇添足》教案3篇_第1页
关于《画蛇添足》教案3篇_第2页
关于《画蛇添足》教案3篇_第3页
关于《画蛇添足》教案3篇_第4页
关于《画蛇添足》教案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画蛇添足》教案3篇

《画蛇添足》教案篇1

教材简析:

《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的一个人画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诫人们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学情分析:

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学习立场:全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立场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用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双基状况:全班大多数同学掌控基础知识比较坚固,回答下列问题比较精确,能背诵、默写规定的内容。反应快,上课回答下列问题积极。自学技能强,遇到不懂的字词能查字典理解,有几个同学基础比较差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

1、理解《画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举出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学预备:

多媒体动画课件、放大课文、表演用的笔、酒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祖宗赏给仆人没意思提议咕咚咕咚一转瞬

二、新授。

〔一〕寓言表演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索:仆人们见酒太少,提议怎么办?

2、出示第一自然段,沟通:“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究竟给谁喝呢?”

“要是还”句式理解,换成句子:“假如每人尝一口,那太没意思了,还是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议说什么?〔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壶酒给谁。〕并完成板书:画蛇饮酒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分组沟通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索:有个人画得怎么样?〔很快〕

从哪个词语能看出这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瞬〕

2、最先画好蛇的人见别人没有画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

添上四只脚吧。”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着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3、在他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怎么样?〔也把蛇画好了〕完成板书:画蛇。

4、思索: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末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书:失酒、喝酒。

5、思索:为什么最先画好蛇的人没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

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确:给蛇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他给蛇添上脚是不恰当的。完成板书:不恰当。

6、再比较:最先画好蛇的人给蛇添上脚,没能喝到酒,而另一个人画完蛇,没给蛇添足,并结合板书,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引出寓意:蛇原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不是蛇了,所以那个人并没有画成蛇。假设他不给蛇添足会怎样,〔喝到酒〕,而这一“添”反而画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举,〔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这个寓言告知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由此而来的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比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三、巩固

1、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讲“画蛇添足”。

2、在我们平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画蛇添足的事,分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属于“画蛇添足”的事。

3、分组汇报结果,并评点。

4、出示相关句子,让同学选择哪些属于“画蛇添足”,并说明理由。

〔1〕在超市买了块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很多盐,结果太咸了没法吃。〔〕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3〕长裤外面再套上裙子。〔〕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盐。〔〕

〔5〕衣服没洗洁净就晾了起来,发觉后再洗一遍。〔〕

〔6〕作文题目是《春天》,有个同学写好后,觉得内容不够充盈,又加了些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经拖得很洁净了,但班长还是觉得不够洁净,就把教室泼满了水。〔〕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角色安排

那家人:老师;画蛇添足的人:同学张志佳;夺酒喝的人:同学刘科鑫;

其它画画的人:曾令玉、钟凌云;

仆人们:黄孝敏、何丽芳。

师小结:张志佳同学表演得非常到位,能够把那个自作聪慧的人的骄傲又愚蠢的样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其它同学也表演得很不错,看来你们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多此一举〕

有个人

画蛇添足

失酒

画蛇喝酒

〔不恰当〕

另一个人

画蛇

喝酒

《画蛇添足》教案篇2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还真丰富!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许多来源于有趣的故事,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出题):谁情愿读?(吐字清晰)

二、沟通课题

关于课题,你有什么想要沟通的?

对,蛇并没有脚,靠腹部爬行。(蛇,你听明白了什么?反馈)

除了蛇以外,关于课题还有要沟通吗?

整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添是什么?理解成语,懂了关键字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画蛇添足:蛇原来没有脚,在画蛇的时候添上脚,比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真好,我们一起跟他读!

课题大家共享特别充分,相信课文也能读得正确、通顺,那在小组里先预备吧!

三、初读课文、字音学习

1、小组读书。哪个小组情愿来展示?

读得字音正确而且通顺流利,真了不得!

2、关于本课的字、词你还有什么提示或沟通?

多音字还有好多呢?你还找到了哪些?

3、通过同学们的共享,大家对本课的难字音、生字应当更加娴熟了,哪个小组来过关?

四、理解联想

1、真好,读通了课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小伙伴们思索了课后问题,谁来读问题?

(作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使事情办糟,弄巧成拙,多此一举)

2、以读引读。成语故事课外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请你选择一个最感爱好的讲给小组伙伴听。

五、作业

成语是我们祖国文学的精粹,假如在你的口语、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那会画龙点睛、增色不少。

《画蛇添足》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

2、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日再学习一那么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

〔“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同学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晰了。快速找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知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沟通。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留意点拨:1、你把竞赛的规章说得很清晰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

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顺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惋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同学自由发言:由于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查找答案。

5、完成点拨。

A、第一句的'朗读,读出骄傲,沾沾自喜,自作聪慧。

B、从“另一个人”的话中明确“蛇画上脚就不是蛇”了。

C、读出此人的不屑。

6、总结〔就问题2、4进行〕舍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个人先画完了蛇,但他沾沾自喜、骄傲,给蛇画上了脚,这个多余的举动使蛇不再是蛇,也耽搁了时间。所以“终亡其酒”。

八、总结寓意

那这个寓言想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呢?

引导

A:画蛇添足者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归纳的时候可以从相反的说,让别人不要这样,那该怎么组织语言呢?

B、也可以用“假设”,“假如就”。

九、拓展延伸

1、生活有没有做了类似事情的人?

2、由于这个成语有着宽广的生活意义,所以说明时前一部分说了它的本意后,还讲了“比方”生活中

3、师:学习了这些理解古文,感悟寓言道的方法后,老师还想请大家看看本课的3个代词,看它们在句子中代替什么?

十、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根据祠者赐酒的故事顺次学习了《画蛇添足》这那么寓言,并懂得了自作聪慧、多此一举会而弄巧成拙的道理。盼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学习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