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教育史冲刺点睛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 3\o"CurrentDocument"一、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3\o"CurrentDocument"二、 古希腊的教育 4\o"CurrentDocument"三、 古罗马的教育 7\o"CurrentDocument"四、 西欧中世纪教育 9\o"CurrentDocument"五、 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 11\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外国近代教育 14\o"CurrentDocument"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4\o"CurrentDocument"二、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6\o"CurrentDocument"三、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23\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 29\o"CurrentDocument"一、 19世纪末一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29\o"CurrentDocument"二、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31\o"CurrentDocument"三、 现代欧美教育思想(重点) 39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四)新型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城市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学校的特点(1) 从领导权上,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数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2) 从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3) 从培养目标上看,主要满足城市对手工业、商业等人才的需要,具有一定职业训练的性质。•城市学校的意义代表着新兴工商业阶级的要求和力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独占权,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高频考点:城市学校的特点;举例:辨析:城市学校是一所学校的名称。名词解释:城市学校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主要内容:(一) 拜占庭的教育(二) 阿拉伯教育:阿拉伯帝国和各大食国的教育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教育(一) 拜占庭教育1•世俗教育繁荣的原因: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世俗教育:初等、屮等、高等教育;教会教育:修道院和座堂学校拜占庭教育的特点和影响(1) 直接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文化教育遗产;(2) 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3) 教会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高频考点分析:拜占庭学校教育的特点;举例:下列学校是拜占庭时期的大学是(A)君士坦丁堡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 D.巴黎大学(二) 阿拉伯教育阿拉伯帝国和各大食国的教育(1) 昆它布;(2) 宫廷学校;(3) 学馆;(4) 清真寺;(5) 图书馆;2•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教育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和影响(1) 教育机会比较均等;(2) 神学与科学知识并重;(3) 尊师重教;(4)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5) 私人捐资兴学的传统根深蒂固。高频考点分析:阿拉伯帝国的各种学校类型举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政权建立后陆续出现的各类教育机构的是(C)A.昆它布B.学馆C.座堂学校 D.图书馆第二章外国近代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维多里诺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莫尔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有的特征、评价(重点)主要内容■路德教与教育(重点)肠教育-加尔文教与教育主要内容.英国国教与教育天主教教育:耶稣会学校(重点)I三种力量的冲突与融合(重点)(一)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一,快乐Z家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一一以伊拉斯谟和莫尔的教育思想为代表法国的人文主义教育一一拉伯雷人文主义教育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对人文主义教育的评价高频考点:快乐之家;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举例:下列选项中不是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是(C)A.宗教性 B.贵族性 C.普及性D.世俗性名词解释:快乐之家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二) 新教教育1•路德派新教与教育一国家推行强迫的义务教育;2•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一“普及教育之父”,“免费学校的创始人。”英国国教与教育一国家通过新教会管理教育。高频考点:路德教的教育主张;加尔文;举例:下列人物屮实施义务的、免费的国民初等教育的人物是(C)A.马丁•路德 B.托马斯•莫尔C.加尔文D.蒙田英国国教教育改革的特点是(B)主张国家掌握教育权主张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办教育主张教会常握教育权主张教育独立与国家和教会(三) 天主教教育1•耶稣会和耶稣会学校一创始人是西班牙人罗耀拉。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特点)(1) 教学内容:除神学之外,也开设古典学科,用拉丁语教学;(2) 教学方法:重视教师讲解,使用讲座、辩论、竞赛等方法;(3) 采用高水平的师资;(4) 有完备的组织管理;(5) 采用寄宿制和全FI制,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授课;(6) 教学过程中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3•评价:先进的制度却服从于一个逆历史潮流的冃的一一重新建立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必将遭到各民族的排斥和冷落。高频考点分析:耶稣会的特点举例:下列选项屮,不是耶稣会学校成功的重要条件是(B)
A高水平的师资 B重视初等教育C教学方式独特 D完备的组织管理名词解释:耶稣会学校简述耶稣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的特点。(四)三种力量的冲突与融合共同点:都重视古典人文学科;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也有相同之处。不同点:服务的冃的不同。高频考点分析:三种教育力量的共同之处。举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的共同点是(重视古典人文学科)。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主要内容(一) 英国近代教育(重点)主要内容(二) 法国近代教育(三) 德国近代教育(重点)(四) 俄国近代教育(五)美国近代教育(重点)(六)日本近代教育(六)日本近代教育(一)英国的近代教育1•教育概况(1) 17-18世纪初等教育:星期日学校屮等教育:文法学校和公学高等教育:牛津、剑桥大学(2) 19世纪一20世纪初教育领导体制:国家开始逐步干预教育。初等教育:导生制学校;福斯特法案中等教育:克拉雷顿和汤顿学校委员会调查报告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大学推广运动2.教育思想(1) 洛克(《教育漫话》)论教育的作用:白板说绅士教育的目的和途径教育目的:培养身体强健、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途径:家庭教育绅士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体育教育;德行与礼仪教育;智慧和知识教育;(2)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教育论》)第一部分:为完成“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需要学习生理学、卫生学等。第二部分:为完成“准备间接保存自己的教育”,除了必学读、写、算之外,还必需学习逻辑学、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第三部分:为了准备从事抚养和教育后代的生活,需要学习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第四部分:为“履行公民的职责”,需要学习历史学。第五部分:为“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做准备”,需要学习绘画、音乐、诗歌等课程。高频考点分析:福斯特法案;公学;新大学运动;大学推广运动;斯宾塞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举例: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的法案A.《初等教育法》 B.《基佐法案》C.《费里法案》 D.《巴尔福教育法》辨析: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名词:公学;导生制学校;《1870年教育法》简述斯宾塞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内容。(二)法国近代教育1•教育概况(1) 17-18世纪:学校掌握在教会团体手中。(2) 法国大革命中的教育改革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提出了课程及年限相互连接的学校系统构想。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3) 19世纪法国教育的发展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的确立1808年在巴黎设立帝国大学,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实行大学区制。主要特点: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全国实施学区制管理;学校机构必须有国家的统一批准;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初等教育《基佐法案》:奠定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费里法案》:了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原则中等教育19世纪初,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1864年,开办实科中学;19世纪末将实科中学改为现代中学。高等教育拿破仑时期创办了一些专科学校、军事学校及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世纪后期,高等院校出现了综合化、大型化的趋势。2•教育思想(1) 爱尔维修论教育一一“教育万能”(2) 狄德罗论教育:否定“教育万能论”;主张教育应由国家管理,推行强迫的义务教育等;(3) 拉夏洛泰论教育一一国家主义代表高频考点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教育改革;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的确立;《费里法案》;举例:近代法国屮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A)A.帝国大学B.教育部C.大学区D.索邦大学名词解释:《费里法案》简述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各政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三)德国近代教育1•教育概况(1) 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初等教育:最早实施义务教育,世俗教育泛爱学校运动:中等教育的发展一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骑士学院高等教育的发展:哈勒大学(1694)(2) 19世纪德国的教育19世纪初的洪堡教育改革: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改革:颁布《初等义务教育法》;丰富和扩展其教学内容;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屮等教育的改革:将以前的五种古典中学统称为文科屮学;其次,规定文科中学教师的任职资格;再次,推行新的课程体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创办柏林大学。19世纪后期徳国教育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僧侣主义2•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德国师范教育Z父”)(1)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一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2) 教学论形式教学和实质教学有内在的联系;教学原则:遵循自然原则;遵循文化原则;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直观教学原则;(3) 论教师:自我教育;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高频考点分析:凸显德国特色的教育;洪堡教育改革举例:世界上最早提出实施义务教育,也是较早从教会手中夺収教育权的国家是(C)A・法国B.英国C.徳国 D.美国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B)oA.哈勒大学 B.柏林大学C.哥延根大学 D.慕尼黑大学简述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改革有何大的举措?(四)俄国近代教育1•教育概况(1)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彼得一世的改革:创建实科学校,改善初等教育,在全国设立俄语学校,筹办国家科学院等。莫斯科大学的创建(18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国民学校章程》(2) 19世纪的俄国教育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颁布《国民教育暂行条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实施学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系统。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废除农奴制教育改革19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倒退乌屮斯基的教育思想“俄国科学教育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彖》(1) 论教学的冃的和任务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任务:教养和教育(2) 教学观教学应包括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方而;重视实科课程;自觉性与积极性;直观性;连贯性原则等。(3) 论道德教育一一最佳途径是教学(4) 论教育学及师范教育一一创办教育系:高频考点:《国民学校章程》;乌申斯基关于教育学和师范教育的观点。举例:“提出大学设立医学系、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这只能证明,人们对身体的健康和钱财的安全比对精神的健康看的重,人们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人们对优良教育的关心”的人物是(A)A.乌申斯基 B.裴斯泰洛奇C.第斯多惠 D.福泽渝吉(五)美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1)殖民地吋期的教育一一宗主国教育的移植(2)独立战争一20世纪初叶的美国教育①教育领导体制一一地方分权制。初等教育一一公立学校运动(贺拉斯•曼)中等教育的发展:文实学校;公立中学;高等教育赠地学院;初级学院;2•贺拉斯•曼论教育一一“美国公立学校之父”(1) 教育作用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移民培养成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必须普及教育;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帮助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2) 教育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工作者。(3) 教育内容:体育、智育、政治、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4) 重视师范教育,视为提高公立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高频考点:文实中学;地方分权制;公立学校运动;赠地学院;初级学院;举例:规定联邦政府按照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用于开办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个法案是(A)A.《莫雷尔法案》 B.《福斯特法案》C.《费舍法案》 D.《费里法案》名词解释:公立学校运动;赠地学院;(六)日本近代教育1•教育概况★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1) 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新体制;(2)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3) 重金聘请西方国家的技术专家和教师来日工作,并派遣大批留学生出国留学;(4) 建立完善的师范教育体制,大力培养师资;(5)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6)努力发展高等教育;★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1) 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最终确立(2) 初等教育:1886年颁布的《小学校令》将初等教育规定为8年,前四年是寻常小学,实施义务教育;后四年是高等小学阶段,实行收费制;(3) 中等教育:《屮学校令》规定中学分为寻常中学(5年)和高级中学(3年)(4) 高等教育:东京大学、庆应义塾、早稻田大学。(5) 师范教育:1886年颁布《师范学校令》2•福泽谕吉论教育(《劝学篇》)(1) 教育作用教育可以改变日本国弱民愚的社会现状,唤醒民众民主意识,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同时也肯定了教育对个人成长中重要作用。(2) 主张普及教育,以最终实现教育立国;(3) 论智育、德育和体育高频考点: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学校令》;举例:H本江户时代,主要为平民子弟提供的初等教育学校是(D)A.名新馆B.泥板书舍C.明伦堂D.寺子屋1886年,tl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为(D)A.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B.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C.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D.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重点)(二) 卢梭的教育思想(重点)(三)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重点)(四)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重点)(五) 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大教学论》)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自然适应性的原则: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1) 普及教育:“泛智”(2) 统一学制:婴儿期(0-6岁)设立母育学校;儿童期(6-12岁)设立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设立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岁),设立大学;论学年制与班级授课制(1)学年制(2)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1) 直观性原则;(2)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3) 巩固性原则;(4) 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5) 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论道徳教育(1)内容:智慧、勇敢、节制、公正;(2)方法:尽早开始止面教育;从行动屮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惩罚;7•教育管理思想(1) 国家应重视教育,普遍设立学校;(2) 主张建立国家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3) 对校长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高频考点分析:教育适应口然的原则;泛智;统一学制;教学原则;班级授课制;举例:贯穿于夸美纽斯全部教育思想的自然适应原则中的“自然”,主要指(B)A.自然人性 B.自然界C.人类社会 D.自然与人类社会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的理论基础是(C)A.班级授课制 B.教育适应自然C.泛智教育论 D.直观教学原则简述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方血的贡献。(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爱弥儿》)1・论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婴儿期(0・2岁):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儿童期(2-12岁):以感觉教育为主;少年期(12-15岁):以智育与劳动教育为主;青年期(15-20岁):以道德教育为主;•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1) 正确的看待儿童(2) 消极教育高频考点:《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的内容;举例:卢梭把儿童教育划范围四个阶段,其屮以道德教育为主的是(D)婴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名词解释:《爱弥儿》简述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观点。(1) 论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2) 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3) 口然教育的方法原则;(4)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三)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林哈德与葛笃德》)1•论教育目的:“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论教育心理学化(1) 教育冃的、教育理论应尊重儿童心理活动规律。(2) 教学内容选择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3)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 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论耍素教育(1) 体育、劳动教育最简单的要素:各关节的运动能力。(2) 徳育最简单的要素:儿童对母亲的爱。(3) 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数目、形状和语言。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1)语言教学(2)算术教学(3)测量教学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高频考点分析: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举例: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C)A.卢梭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奇D.夸美纽斯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基本含义。论述:结合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等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分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四)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普通教育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一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育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1) 管理论(2) 教学论:①教育性教学原则②“教学形式阶段”(3) 德育论一一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3•课程论(重点)(1) 经验、兴趣与课程(2) 统觉与课程(3) 儿童发展与课程4.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高频考点分析:教育学的基础;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以兴趣为核心的课程观;教育性教学原则;举例:依据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段理论,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注意、思维状态处于专心,通过教师讲解或提示的方式,获得清晰表达,这教学阶段是(A)A.明了B.联合C.系统D方法名词解释: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教育性教学;简评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论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其在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应用(五)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人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原理(1)统一的法则; (2)发展的法则;(3)顺应自然的原则;(4)创造的法则;幼儿园教育理论(1) 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2) 幼儿园教育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3) 幼儿园的课程:活动、歌谣和游戏,包括恩物和作业。高频考点: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幼儿园教育方法:恩物;举例:被称作“幼儿园教育Z父”的是(福禄贝尔)名词解释:恩物;简析福禄倍尔在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实践上的主要贡献。(1) 论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川(2) 论幼儿园的意义和任务(3) 论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4) 论“恩物”和作业体系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19世纪末一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实验雷迪与阿博茨盜姆学校新教育运动主要内容尼尔与夏山学校新教育运动主要内容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理论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件学校”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逬步主义教育运动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逬步主义教育运动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一)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1889年,被称作“新教育Z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膊茨崔姆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新教育运动中著名实验(1) 雷迪与阿博茨霍姆学校一欧洲新学校的典范”(2) 尼尔与夏山学校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1) 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2)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3)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高频考点分析:新教育兴起标志;代表性的教育实践举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一场新教育运动,其标志是(A)A.雷迪开办的阿傅茨崔姆学校尼尔的夏山学校C・蒙台梭利的快乐之家D.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运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儿童发展过程阶段性特征的教育家是(D)A.福禄贝尔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蒙台梭利(二)进步教育运动1・进步教育运动的始末(1) 兴起阶段(19世纪末一1918)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为“进步教育之父”。(2) 成型阶段(1918—1929):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3) 转折阶段(1929—1943):—方面进步教育运动发生了转向;另一方面加剧了进步主义教育内部的分裂;(4) 衰落阶段(1944—1957):194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进步教育实验(1) 昆西教学法一一帕克(2) 有机教育学校一一约翰逊的费尔霍普学校(3) 葛雷制(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一一沃特(4) 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5) 文纳特卡计划一一华虚朋(6) 设计教学法一一克伯屈高频考点分析: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举例:在进步教育实验中,将课程分为共同的知识或技能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两部分,前者按学科进行,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不考试的是(A)
A.文纳特卡制 B.葛雷制昆西教学法 D.道尔顿制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主要内容:(一) 英国教育的发展(二) 法国教育的发展(三) 德国教育的改革(四)美国教育的发展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六) 苏联教育的发展.教育思想(一)英国教育的发展《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1)设地方教育当局管理学校教育;(2)地方教育当局还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并对英进行一定的控制。它的颁布奠定了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基本形式,即形成英国的以地方教育局为主体,中央议会、教育委员会(1944年改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费舍教育法》(1) 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2) 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律免费;(3)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14-16岁的年轻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教学和体育训练。3•哈多报告(1) 儿童在11岁以前的教育称为初等教育。(2) 儿童在11岁以后所受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均称为中等教育。分设四种类型: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性现代中学和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3) 为使每个儿童进入最适合的学校,在11岁时举行选择性考试,同时规定义务教育最高年龄是15岁。4.《1944年教育法》(1) 设教育部为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2) 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3) 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5•“罗宾斯原则”应为所有有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雷沃休姆报告》(1981-1983)综合中学开放大学以成人为主要对彖,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詹姆斯报告》(1972):“师资培训三段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1) 实施全国统一课程,规定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2) 对考试制度作了一些新的规定;(3) 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政策。(4) 建立-•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5) 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也有了新的规定首先,宣告高等教育的“双重制”废除。其次,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大大加强。高频考点分析:巴尔福教育法、1944年教育法、综合中学、1988年教育改革法举例: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B)oA.《福斯特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 D.《巴特勒教育法》名词解释:哈多报告;巴特勒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简述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内容及意义。(二)法国教育的发展1•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2•中学课程改革:古典学科与现代学科价值和相互补充《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1919)《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47)方案提出在法国实行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制,并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六条原则;《教育改革法》(1959)(1) 实施10年义务教育(6至16岁);(2) 规定中学一、二年级为观察期(11-13岁)。两年后进入中等教育第二阶段(13-16岁),分为四类:短期职业型、长期职业型、短期普通型和长期普通型,长期普通型是为大学做准备的教育。《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1968)“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原则《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1975)《课程宪章》(1992)高频考点分析:统一学校运动;《阿斯蒂埃法》;举例: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A.《阿斯蒂埃法案》 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 D.《教育改革法》名词解释:统一学校运动(三)德国教育的改革1•魏玛共和时期(1919—1933)(1) 初等教育:建立4年制统一初等国民学校制度。毕业后,经考试少数成绩优秀者升入各类中学,大多数进入4年制的高等国民学校继续学习,完成8年义务教育。(2) 屮等教育:文科中学、实科学校、文实中学和屮间学校外,德意志中学与上层建筑中学。(3) 高等教育:逐渐恢复了它作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中心的地位并且实行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1959年,联邦德国公布《总纲计划》,对全国普通教育的学制作了全面规划。它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观察阶段的教育。《高等学校总纲法》1976年,联邦政府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英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点,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国际竞争的需要。高频考点分析:德国的儿种中学类型、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总纲计划》;举例:德国在魏吗共和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未曾涉及的方而是(D)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 D.职业教育(四)美国教育的发展1•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913):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还提岀了中学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之思想。(2) 八年研究(三十校实验)(1933-1941)关于教育目的,即在民主社会,中学教育除升学Z外还有其他目的,如实现个人的发展,为走向社会做准备;关于教育管理。大学与中学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咨询机构,负责课程设计、教育评估以及实验研究人员的培训。关于课程、方法,如单元组织课程,强调师生合作等关于评估工作,设计了两百多种用于各种过程和目的的标准测验,并提出一整套新暈表以及评估的理论。2•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一《史密斯一休斯法案》1917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开办职业学校;联邦政府与州合作,提供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同时对职业教育师资训练机构提供资助;在公立学校屮设立职业科,设置选修的职业课程,使中学兼具升学和就业职能的综合中学。《国防教育法》(1) 加强普通学校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2) 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4) 强调天才教育;(5) 增拨大量教育经费;(6) 资助高等学校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7)开放大学生学习贷款,建立“国防奖学金”,以鼓励清寒子弟努力学习和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中小学课程改革(1959)(1) 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和潜力;(2) 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3) 用结构主义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Z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4) 鼓励儿童用探索发现式方法学习。5.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1) 提出了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指出小学生应加强文化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则应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基础,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2) 要求政府拨款强力推动黑人、白人合校工作,规定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収大量的补助金;(3) 制定一系列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政策。6.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1)生计教育——1971 (2)返回基础教育——19767.《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 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育。(2) 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推行标准化测试:(3) 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学习吋间;(4) 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5) 联邦政府、州和地方官员以及学校校长和学监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育改革的实施。这个报告成为美国80年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现在:第一,恢复和确立学术性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加强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共同要求;第三,增强公众对教育的信心,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但也引发一些新问题,如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测试成绩,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教学要求过于统一,缺乏灵活性;强调提高教育冃标和要求使辍学人数迅速增加。高频考点分析:《国防教育法》、《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举例:一战后,美国提出建立一个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衔接的学校系统,肯定了美国“六三三”学制的地位,这个文件是(B)《国防教育法》 B.《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C.《史密斯■休斯法》 D.《中小学教育法》名词:《国防教育法》;八年研究;返回基础;辨析:1958年美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旨在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教育。日本教育的发展1.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1890)《大学令》(1918)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1984年成立“临吋教育审议会”,1987年,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高频考点:《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举例: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A)A.临时教育审议会B.中央教育审议会C.终身教育审议会 D.地方教育审议会简述《教育基本法》的内容。论述日本教育发展史的三次改革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职文明课件
- 教育心理学在在线学习中的情感支持作用
-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一中2025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智能教育工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深度影响
- 广东省清连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教育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以毛细管电泳仪为例
- 教育政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 智能教学系统在校园的普及与推广
- 教育技术推广中的伦理挑战与机遇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行业培训需求
-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课件
- 工程设计费收费标准
- 钢管现场安装施工方案
-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优秀1课件
- 祛斑销售回答方法介绍
- 勘察外业见证合同
- 光伏组件开路电压测试记录
- 铁程检用表(共47页)
- 物理化学:9-表面现象-液体表面1
- 霍尼韦尔DC中文说明书
- 2022小升初语文训练真题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